本人的考试经历,05年过基础,06年没考,07年案例56,08年案例46,09年158+88终于过。考后看到很多同行总结了自己的备考经验和体会,现在手上不是太忙,也说几句,谈不上经验,希望对参加专业考试的同行朋友能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
一、关于备考前须明白的几点
1、只要自己精心准备,考试过关是水到渠成。
2、坚决打消不用看书或稍微准备一下就能顺利通过的念头,所有说没怎么准备就通过的人都是在装13。
3、2k-3k的考试投资是必须的(主要是购买规范、参考书、计算器等,不包括报名费和去省城的食住行)。
4、复习备考不宜长时间间断(连续不看书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天),使自己一直处于备考的状态中。
5、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
6、当成选拔考试,先不要抱着60分就ok的心态。
二、关于复习时的几点
1、复习时间。2009年我是第三次备考,从6月份开始,其中从8月初到考试这一段保证了充分的时间,包括上班时平均每天拿出来的3个小时,每天晚上4个小时,星期6、7两整天。现在回想备考,最清晰的场景是从8月份开始每天在公交车上看书的那一个多小时,刚开始还感觉有点丢人,后来脸皮厚了没想到在那么嘈杂的环境里效率还很高,呵呵。我想如果是第一次考专业或平时工作较忙、项目较多的同行,备考的时间还应提前。
2、要求的40几本规范,还是要突出重点,桩基、地基基础、勘察、抗震、地基处理、边坡、基坑和黄土等毋庸置疑是重点,这几本要静下心来全部精读。2009年备考时,由于桩基是新规范,我前后将前5章看了三遍,但后面的施工部分没看,结果第一天的选择题有好几个多选题出自桩基施工部分。
3、应特别注意规范有些条款后的附加条件和图表下面的小字部分,可以说这些是绝大部分所谓“陷阱”的来源。如09年那道计算坡顶建筑基底外边线距坡顶的最小水平距离的案例题,根据地基规范5.4.2条,公式计算结果小于2.5m,但该距离不得小于2.5m。
4、仔细总结历年试题,会发现一些基本每年必考的知识点,如地基下卧层验算、太沙基固结、滑坡推力、砂土液化、主被动土压力计算、黄土湿陷等,如果在这些题上失分,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特别是地基处理,坚决不能丢分。
5、备考做案例题时一定不要眼高手低,要写出公式、代入数字并仔细快速用自己熟悉的计算器计算出结果,考试后你会感受到长期的备考中始终这样做的好处。另外我认为计算器的选择和熟练使用非常重要,我买的是CASIO的科学计算器。
6、对不会做或做错的题一定要书面总结,这是得到提高的最好途径。
三、关于复习参考书
1、刘兴录的案例分析:历年考题及模拟题详解和于海峰的模拟训练题集我认为属于同类参考书中的上乘资料,虽然也有错误,但瑕不掩瑜,可以说我一页不拉都看了,其中的习题都做了。于海峰的知识点很全面,刘兴录的案例分析解题思路和步骤都很清晰,如液化指数的计算我就是最终在这本书上弄清楚的。
2、阳岩的专业案例模拟试题与解析,考试前一个月买的,做了其中的7套模拟题,和上述两本书中的题目有一些重复的,也有一些错误,但总体感觉还可以。钱德玲的考试指南和模拟题集买的最早,但翻了几页感觉不咋样,就撂下没看。李章明的考前30天冲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编书者根本就没有用心,错误忒多,特别是2009年版前面介绍说桩基规范用的是2008年版,结果内容实际是94年版,这个令人难以忍受。
3、其他如张在明的考试宝典、于海峰的培训教材、天大土木系的复习教程、金圣才的过关必做500题等参考书,没有购买也没有仔细看过,无法评论。建议备考的朋友在购买参考书时一定要花十几分钟的时间仔细看一下再决定。
四、关于考试的几点
1、尽可能带齐所要求的规范和参考书,其中上面说的几本重点规范要带单本,这个绝对会节省一些时间。经典土力学教材(我带了陈仲颐的土力学和华南理工四校合编的地基及基础)和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必须要带,其他的如地基处理手册、桩基手册、公路手册、铁路手册等就要看各自的情况了。
2、法律法规及合订本中没有包括的规范也要收齐,实在不想买仔细编辑排版后打印出来,分别夹在几本厚书中,并在前面目录中注明什么内容夹在了哪一页,总之你自己能找到就行(不让带打印和手抄资料的规定简直太荒谬了)。
3、考试那两天要穿舒服并宽松的衣服。考前把手洗干净,要不手心出汗后拿笔很滑。带一瓶水或其他你习惯的饮料,一次不要喝多,保持嗓子不干就好,否则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也是很宝贵的。
4、千万先写单位、姓名和准考证号,答题卡也同样先涂好,然后再做题。答题时先易后难,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实在是不好把握,只能各自体会如何区分题难的程度,需要你马上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