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0年完成了一项超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详勘,该工程场地岩溶十分发育,在170个钻孔中共钻遇溶蚀洞隙83个,钻孔遇洞率为48.4%,共钻遇溶隙、溶洞130个,总垂高为225.46米,岩溶率为9.9%,尚不包括溶蚀小孔洞和溶缝发育的溶蚀层段。地基稳定性成为主要工程问题,我为此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溶洞顶板安全厚度评价方法,共计有十几种,最后我在勘察报告中归纳为几种,下面将勘察报告中的该段原文介绍给大家,供作参考.本来我想把该报告全文提供大家参考,但因当时使用的照片是纸质的,尚未转为电子照片,故待后发出. IYJS>G%*
溶洞顶板安全厚度评价是岩溶地区地基评价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技术性与经验性都很强,一些朋友为此而困惑,我想把我的意见提供给大家,或许有些帮助. ulc m
K]0Q=HY{.
评价洞穴稳定性必须掌握和分析以下因素: /hC[>t<
1. 洞穴条件:包括洞穴的位置、形态、大小、顶板厚度、洞顶形态、跨度、围岩岩性、岩体强度、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状况、顶板岩体的岩溶发育状况等等。 m~upTQz
2. 相关条件:荷载状况(受荷时间、荷载性质、荷载大小),岩石含水量及温度变化影响、水动力条件及其搬运作用等。 UIpW#t
洞穴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而且比较困难的问题。目前工程实践中只能把以上因素加以概化,提出一些近似的办法加以处理。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QH_0U`3
A. 完整顶板安全厚度评价:洞穴顶板岩体节理裂隙少或节理切割不深,或节理胶结良好者为完整顶板。 R`7v3{
1. 近似结构分析法 x2 s%qZ#
(1)荷载传递线交汇法:参照梁的设计,假定荷载扩散角为30°~35°向下传递,此传递线交于顶板与洞壁的交点以外时,即认为洞壁直接支承顶板上的外荷与自重,顶板是安全的。 XET'XJWF%
(2)双向板分析法:完整的水平顶板,可以近似地作为四周嵌制的矩形板验算其稳定性。 8XwZJ\5
2. 临界厚跨比法:影响洞穴顶板稳定性的主要四个因素为顶板的完整度、洞顶形态(成拱状况)、顶板厚度和建筑物跨过溶洞的长度。以未成拱的水平顶板受力最不利。当洞顶板都属完整时,则可取水平顶板的厚度h与跨长L之比为最小者,作为评价完整顶板安全厚度的临界值,大于此值的顶板为安全。 KK}?x6wV0,
国内不同研究资料对安全厚跨比提出了不同的经验值,为0.2~0.87,我们建议使用铁二院的建议值0.5~0.78。和应力传递线交汇法比较,h/L=0.5相当于混凝土应力扩散角为30°。 =U:9A=uEvS
广州徐谦等人曾根据压力拱平衡理论,推导出最稳定的自然平衡拱的拱高H与拱跨L的关系式:H=L/2f,其中f为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的千分之一。 dMcCSwYh
B. 洞穴顶板冲切承载力计算: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5003-93)即重庆规范,提出的计算式为: \t'v-x>2y5
0.3 qN hV zx
F1= ———f1Umh ]e*Zx;6oi
λ+0.5 yQ^k%hHa
|2!!>1k
矩形基础时:Um=b+L+2λh jafIKSD]%
条形基础时:Um=b+λh {i:5XL
验算时应符合下式要求:F1≥F+(b+λh)(L+λh)γh q T16th[D
式中:F1—顶板冲切极限承载力设计值 uxbDRlOS
f1—岩石抗拉极限强度设计值,当缺乏抗拉试验资料时,可取f1=0.05-0.1fγ;硬度岩取小值,极软岩取大值。 y;0k |C
fγ—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 1x\Vz\
λ—冲跨比;取λ=0.3-0.5,硬质岩取高值。 cBgdBPDa
Um—冲切破坏锥体在h/2高度处的周长。 ^LA.Y)4C2%
h—基础底面下洞穴顶板的厚度。 r*-e~
γ—岩石的重度。 yMdAe>@
国内尚有其他人提出过类似的洞穴顶板冲切强度计算方法。 s_`PPl_D$K
C. 根据洞穴顶板被节理裂隙切割的形状,将岩体视为自承重体系进行结构力学分析,可按梁、板、拱、壳等结构体系进行验算。 ^uU'Qc4S=
D. 成拱分析法:对于略成拱形的完整顶板及成穹窿形(拱形)但并不十分完整的顶板,且拱脚以下围岩稳定,溶洞无横向扩大可能者,可近似地用石砌拱桥的拱圈厚度作类比来评价溶洞拱顶的安全厚度。用拱形溶洞的矢跨比和跨度与矢跨比相近的石拱桥比较,如溶洞顶厚度大于石拱桥拱圈厚度,则拱形溶洞是稳定的。 Qv3g
4iJ
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建议在工程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以确保其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