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方法二:弹性模量法 ^)$(Fe<
该方法是通过直接测定钢筋应力q1得到σs(或者直接测钢筋应变ε,再计算q1= n×Es×ε×As),然后换算钢筋应变ε=σs/Es(钢筋弹性模量),在钢筋和混凝土等同变形条件下,混凝土的应力可换算为σc=Ec(混凝土弹性模量)×ε,这样可换算出q2。显然这种方法采用的是钢筋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来推算q3,由于钢筋的弹性模量一般是已知的,那么只需要标定Ec就可以推算桩身各部位的q3了,具体过程如下: ?y1']GAo
q=q1+q2+q3 p,_,o3@~
q1=n(钢筋数量)×σs(钢筋应力)×As(钢筋截面积) !|!k9~v!
ε=σs/Es uTsxSkHb/
q2=Ec×ε×(S(桩的横截面积)-n×As)= Ec×(S-n×As)×σs/ Es 3r{3HaN(^'
q3=qs(单位摩阻力)×h(截面深度)×d(桩的直径)×π N?cvQR{r9
在桩顶时q3=0,则q=q1+q2,q1是直接测定σs获得的,因此可通过q2=q-q1获得在分级荷载作用下Ec随σs的变化规律。实际应用时可通过EXCEL电子表格的趋势线(如图3),回归出计算公式,椐此计算桩身其它部位的q2,进而推算q3。 = MQpYX
+NIq}fZn9
同样如果直接测定钢筋的应变ε,也可通过类似的方法标定Ec来推算q1+q2,同样可得到q3,这种方法资料整理过程与直接测钢筋应力类似,故不再赘述。 UQq,Xq
显然测定桩身应力和摩阻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但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桩身参数(如直径、钢筋数量)必须已知(可通过桩孔形的测试确定桩身各部位的实际桩径),否则会带来很大的推算误差,甚至造成试验结果难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