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关注本案例的朋友们: pMX7Rl
自本帖发出后,得到朋友们的关注,其中不少朋友还十分关注治理方案和实际效果。我原来也打算待治理完成后,对治理设计、施工和效果作全面的报道。遗憾的是:治理工程设计完成后,矿主因某些原因至今还未动工,于是本帖也就成没有下文的“秃尾帖”。 r43dnwX
为了对朋友们有个交待,我会利用空闲时间把治理方案的依据、思路和工程设计作出说明。 -$e\m]
}Z
SoilRock敬上 T( ;BEyc?
2008.2.15
_II;$_N #lJF$ VLQfuh; D.?KgOZ 说起“岩土工程”,某些朋友常局限为基坑、地基以及繁杂的力学分析。其实岩土工程的涵盖服务范围很广,还有道路、隧道、水利和矿山等等;除力学分析外,更重要的是机理研究和概念方案的比选。在我心目中,这些岩土工程领域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魅力和挑战性都远胜于学院式的地基加固、bioter法,真有流连忘返的感觉;更不必担心结构专业人员来抢饭碗。
J3q}DDnEo 因工作缘故,我近日接触到一起因矿山建设引起的矿山灾害,现把基本资料整理出来,供朋友们参考、分析。
Ma{|+\Q.Z -O(.J'=8 发生矿山灾害的是一个在建的石膏矿,面积约为0.8平方公里。如图所示,石膏矿体埋藏在中石炭系(C2)上部的砂页岩之中,是一个质量和规模都比较理想的矿床,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砂页岩上部覆盖有厚度100m以上的上石炭系(C1)灰岩。砂页岩和灰岩共同组成了单斜构造,岩层倾角约为35度。矿体砂页岩顶板的厚度30~80m。灰岩以上覆盖有厚度3~16m的第四系冲积层。
+d#ZSNu/ {{2ZWK 6| 矿区范围内,并辟有大量水稻田,分布有二百余栋低层民房,居住一千余居民。
r/{0YFa 据十余个勘探钻孔揭露,在标高-30m以上,灰岩中岩溶较为发育;但在-30m以下,没有发现明显的岩溶迹象,并据此把灰岩划分为上部强岩溶带和深部弱岩溶带。
4[Oy3.-c 矿山地下工程布设非常规范,竭力避开灰岩。运输斜井和所有的采矿工程都布置在砂页岩分布区,且首采标高选择在-65m标高。
VaQ}XM 2005年开始,矿山地下工程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地下矿坑的总长度很快就达8400m之多,但地下水涌水量仅约300立方米/日。此时发生的一件“小事”却埋下了祸根:2006年6月底,在掘进-65m标高的上山巷道时,因为管理上的疏忽,巷道长度超出了预定要求,达到图中的C点方才停止掘进。
4AP<mo 上山巷道超长一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矿山地下建设仍按原计划进行。约7月10日,-65m标高上山巷道档头(C点处)发生了小型冒顶,落下了砂页岩碎块100立方左右,同时有较多地下水渗入,渗入量仅为400立方米/日左右。这样的小冒顶对矿山安全是毫无影响的,所以又被人们所忽略了。
[k1N `K(M 灾害虽没有降临到地下矿坑中,却偷偷地降临到地面上来了。7月13日开始,冒顶巷道正上方的地面连续出现了频繁的塌陷。此时,当地政府当机立断,下令该石膏矿立即停产。石膏矿在紧接的6天里,拆卸和运出了井下的全部机械设备,封闭了所有矿坑的进口,执行了政府的停产令。
t5 5k#`Z 自7月13日开始,至10月底,地面塌陷由强变弱,直至停止。在近百天中,共发生了54起地面塌陷,塌陷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在3m以内,最大可达15m。塌陷群以巷道冒顶点为中心,呈椭圆状分布,长轴约220m,短轴约120m。所幸的是,塌陷区内仅有小量民房和一条简易道路,加上政府的决断停产令和疏散令,故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和明显的直接财产损失。
/]+t$K\cBq 7.13事故至今已有9月了,矿山和有关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工作,并进行了专项矿山地质灾害勘探,分析和研究了这次矿山灾害的发生机理、治理方案和复产可能性。目前,该矿山正在准备和落实复产治理工作。
F~*
5`o :UScbPG *B3` #t 朋友们:如果你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技术顾问、或是矿山复产治理任务的设计者和承担者,或是该矿的领导或矿主,你将会如何分析这起事故,又将采取哪些治理措施达到确保证地面安全和有效开采地下矿床? ^[qmELW#7 +j`*?pPD(. 注:当时的新闻报道之一见:
http://news.163.com/06/0716/11/2M59HR9G0001124J.html#[ 此贴被soilrock在2008-02-15 02:2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