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m4*dOv
裂隙岩体一般块体理论 jM[f[
【作者】于青春 蒒果夫 陈德基 ^"/Dih\_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03出版) o9^$hDs,si
ISBN:7508443365 gNi}EP5>
内容简介 c; d"XiA
《裂隙岩体一般块体理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般块体理论,给出了有限延展裂隙在任意形状非均质工程岩体条件下岩石块体识别的通用算法。裂隙可以是实测裂隙也可以是通过随机模拟方法生成的随机裂隙,工程岩体可以是任意由多面体组合成的形状,如复杂边坡或地下硐室,而且岩体和裂隙面可以是非均质的。 v @_?iC"`
作者直接以自己的理论成果为基础开发了计算机软件GeneraBlock,对现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是一个实用的辅助工具书中对此软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EaiM J_=
《裂隙岩体一般块体理论》可作为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V'$oTZ`
z+2u-jG
目录 IM|Se4;x
?-M)54b\
序 )da:&F -
前言 92NC]_jw
1 关键块体理论与一般块体理论概述 FrgV@4'2G
1.1 关键块体理论概述 {)jk_&c7
1.1.1 关键块体理论的假设条件 7vdHR\#;$
1.1.2 关键块体理论的基本概念 |<7i|J
1.2 一般块体理论概述 7@\GU].2
1.2.1 块体理论简史 %`N&ti
1.2.2 一般块体理论的关键问题 ^K*~
<O-
A<1l^%i
2 一般块体理论 'NRN_c9
2.1 研究区域离散 )m>6hk
2.2 裂隙筛选 TyyRj4>
2.2.1 裂隙有效的必要条件 7j{Te)"
2.2.2 两裂隙的交线 k@lXXII ?
2.2.2.1 裂隙的平面方程 5D>BV*"
2.2.2.2 两裂隙的交线 pIrv$^
2.2.2.3 三维全局坐标与裂隙面局部二维坐标 /!o1l\i=5
2.2.2.4 裂隙交线之间的交点 } pSt@3o,
2.2.3 裂隙的迹线 k.h^ $f
2.2.4 常用程序 fLc!Sn.Y
2.3 块体识别 (O<abB(
2.3.1 分割子区成单元块体 (h%|;9tF
2.3.2 把裂隙恢复为圆盘 c[6zX#{`
2.3.3 研究区域重构 6#/LyzZq|
2.3.4 块体的面积及体积计算 F F(^:N
2.3.5 常用计算程序 jm~mhAE#
2.4 块体稳定性分析 SSo~.)J
2.4.1 块体可移动性的运动学分析 CJtr0M<U+
2.4.2 块体可移动性的矢量分析 .w=:+msL{(
2.4.3 块体的稳定性 ^$ZI>L0+
"&s9cO.H
3 岩体三维裂隙网络生成 [cY?!Qd0
3.1 随机三维裂隙网络模型的参数 R\i]O
3.1.1 随机裂隙的密度和空间分布 sd]0Hx[
3.1.2 裂隙的方向和分组 FK?mS>G6
3.1.3 裂隙的形状和大小 U5-zB)V
3.2 岩体三维裂隙网络生成 )62q|c9F
3.2.1 裂隙随机数的生成 |^\Hv5
3.2.2 野外裂隙观测统计及其误差 V&$ J;
3.2.2.1 产状统计误差 KX$qM g1j
3.2.2.2 迹线长统计误差 23,%=U
3.2.2.3 一维密度统计误差 WCWSLEAza
3.2.3 三维裂隙网络逆建模方法 _g^E%@'W
3.3 模拟三维裂隙网络的最常用程序 h7)VJY
QJniM"8v
4 SlopeBlock软件 X~`.}
4.1 操作流程 .)?2)Fl
4.2 边坡形状定义 8dYk3sk
4.2.1 边坡类型 /,-h%gj
4.2.2 三维坐标与边坡编号 4/ 0/#G#j
4.2.3 边坡长度和边坡间的夹角 W'm!f
4.2.4 边坡的高 =t~+63)
4.2.5 马道宽度 Nt?2USTs-
4.3 不连续面输入 LJ:mJ#
4.4 稳定性计算、块体一览及三维图 fB@K'JQG
4.5 锚杆与锚索设定 R'jUS7]Y
4.6 项目的保存、打开和结果印刷 P<TpG0~(
4.6.1 项目保存 {EZFx,@t
4.6.2 打开已保存的项目 (bM)Nd
4.6.3 印刷和印刷预览 n+:m_2T
k,yc>3P;U
5 GeneralBlock软件 B=r]_&u-u
5.1 GeneralBlock总体操作流程 7Q<Kha
5.2 模型范围岩体及开挖面形状的定义 gizmJ:<
5.2.1 模型范围岩体及开挖面形状定义对话框 X=-gAutfE=
5.2.2 地下硐室几何形状的定义或修改 -O>^eMWywo
5.2.3 数据文件model—domain.dat的格式 +6i7,U
5.3 裂隙的输入及随机模拟 z|taa;iM
5.3.1 确定性裂隙的输入 >}xAg7\^
5.3.2 随机裂隙的模拟 RcKQER
5.3.3 裂隙的筛选 iDyMWlV
5.3.4 裂隙的迹线 &zaW"uy3T
5.4 块体分析及结果显示 u)N2
5.4.1 块体分析 ~m009
5.4.2 分析结果显示 00$ @0
5.4.3 锚杆锚索的登录 MxFt;GgE8
参考文献 u-]vK
序言 V!jK3vc
岩体中存在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裂隙(也常被称之为不连续面或软弱结构面),这使岩体区别于其他材料,往往表现出比其他材料更复杂的力学性质,也促使岩体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g>d7%FFn}
在岩体力学的各种数值方法中裂隙的处理都是一个难点,块体理论是比较适合处理岩体不连续面的一种数值方法,在国内外水电、矿山、道路等大规模裂隙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和岩体支护设计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nEeQL~:
在传统的块体理论中,结构面(裂隙)被假设为无限延展的平面,这使块体理论在理论上只能识别简单的凸形楔形体(数学上可以证明,无限大平面形成的块体必然为凸形体),使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大多数的裂隙岩体工程中,科研人员都会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以确定岩体结构面的延展性,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建筑物周围的大型结构面。如何有效地利用工程勘探、设计、施工阶段积累的结构面延展性资料,也是工程实际为块体理论提出的挑战之一。 p=#'B*'w
本书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般块体理论,基本上克服了“无限大裂隙假设”带来的问题,使块体理论前进了一大步。一般块体方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有限延展裂隙,任意形状非均质工程岩体的岩石块体识别的算法问题。裂隙可以是实测裂隙也可以是通过随机模拟方法生成的随机裂隙,工程岩体可以是任意由多面体组合成的形状,如复杂边坡或地下硐室,而且岩体和裂隙面可以是非均质的。 mdmZ1:P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