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BEb?jRMjLg
受业主委托,我院承担了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二期理工楼群工程场地的钻孔剪切波速测试和地面常时微动观测工作。本次测试钻孔共3个,钻孔编号为ZK4、ZK78和ZK90,提供场地土层的剪切波速,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并进行3个点的地面常时微动观测,提供场地的常时微动卓越周期。 #\X)|p2
我院分别在ZK4、ZK78和ZK90钻孔进行了剪切波速测试(单孔检层法),测试深度分别为60m、42m和43m,并在钻孔ZK4、ZK78和ZK90附近进行3个点的常时微动观测。钻孔平面位置详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YM;ro5_KF
二、岩土层特征 JmCHwyUK?
测试孔的岩土层特征及波速—深度曲线详见表1~3。 !b!An; ',
三、原位剪切波速测试 =Ks&m4
1、测试仪器设备:RS1616P多功能测试仪,以及JBT型三分量测井探头、JBC1型触发器和奔腾Ⅲ微机系统。 `?=3[
2、测试方法技术:场地剪切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检层法。地面激发点至井口偏移距ZK4、ZK78和ZK90孔分别为1.10米、1.20米和1.10米,井内测点距为1~2米。每测点均采用正、反向敲击激发剪切波。 UNb7WN
3、测试资料处理分析结果: A nl1+
(1) 测试资料经过软件处理进行波形回放,在计算机中列出各测试孔的波场图,经人机交互分析、处理,计算出每个测点(段)的剪切波速度和各层的平均剪切波速度(见表1~3)。 mr}o0@5av
钻孔号:ZK4 各层剪切波速及等效剪切波速成果表 表1 $rj:K)P
HqV55o5f'
钻孔号:ZK78 各层剪切波速及等效剪切波速成果表 表2 2i6=g<
=t_+ajY%
钻孔号:ZK90 各层剪切波速及等效剪切波速成果表 表3 Ld_uMe?Z
`m(ZX\W]
(2)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LI}e_=E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7#"NKxb
a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no-";{c
b 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到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r&R~a9+)
c 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Y S7lB
d 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R
`d x
Vse为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c$[2tZ
Vse=d0/t U3Gg:onuE
5:gpynE|
上式中: [\Wl~
a l
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 46T(1_Xt~
t----剪切波在地面到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E7h@Y~bNhW
di---计算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 y g(Na
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 N:3=G`Ws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C*2Djb*n
钻孔等效剪切波速度及覆盖层厚度 表4 <#BK(W~$
钻孔号 ZK4 ZK78 ZK90 o0No"8DnjH
等效剪切波速Vse(m/s) 132 134 132295 ^n~Kr1}nj
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m/s) 133 PtuRXx
覆盖层厚度(m) >15~80 XixjdBFP
根据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及覆盖层厚度(见表4),依表5划分,钻孔ZK4、ZK78和ZK90所处位置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p+KN>1e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 表5 r>8`gAhx
等效剪切波速 -n"f>c_{>
(m/s) 场地类别 Y~*p27@fR
Ⅰ Ⅱ Ⅲ Ⅳ 4S4MQ
Vse>500 0 ~_;.ZZ-H]
500≥Vse>250 <5 ≥5 Nk-xnTZ"
250≥Vse>140 <3 3~50 >50 YkFLNCg4}
Vse≤140 <3 3~15 >15~80 >80 M/W9"N[ta
>)Qq^?U
四、常时微动观测 *sp")h#Z
1、仪器设备:RS1616P多功能测试仪、891-Ⅱ型拾振器和数字滤波与分析软件系统。 JQbaD-
2、在ZK4、ZK78和ZK90钻孔旁进行了3个点的地面常时微动观测,分别按东西向、南北向、垂向安置拾震器,三个方向同时观测记录,重复观测,每次记录的时间为32000ms,在数据处理时选取背景干扰较小的记录段进行振幅谱和功率谱分析(3个测点的典型记录子样三向常时微动功率谱见图1)。 yj_/:eX
3、常时微动观测记录通过频谱计算分析得出场地卓越周期,成果见表6。 +?6]Vu&|f
常时微动观测成果表 表6 g5 *E\T%8
点号 东西卓越周期(秒) 南北卓越周期(秒) 垂直卓越周期(秒) zZ-/S~l
ZK4 0.405 0.431 0.410 /[Fk>Vhp
ZK78 0.360 0.415 0.448 PYi<iSr
ZK90 0.382 0.376 0.474 _`=qc/-0
平均 0.382 0.407 0.444 ,s%+vD$O^
V#,|#2otZ
五、结论 t9<BQg
1、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和场地剪切波速测试结果,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二期理工楼群工程场地ZK4、ZK78和ZK90钻孔所处地段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Vr1r2G2
2、该场地的常时微动的东西向、南北向、垂向卓越周期分别为0.382秒、0.407秒、0.444秒。 *.w6=}
bl!pKOY
附图1 ZK4号孔附近常时微动功率谱曲线 ZK38号孔附近常时微动功率谱曲线 ZK90号孔附近常时微动功率谱曲线 FDuA5At
J ##a;6@
gLt6u|0q
附件一: 5w>TCx
hO> q|+mC
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二期理工楼群 V$DB4YM1k
地基土剪切波速测试、地面常时微动观测报告 @dK_w'W
xp:I(
7n .A QII
z<t2yh(DF
C\"C12n{
uHquJQ4
).,twf58
DmgDhNXKq
<k1muSe
lv]U)p
tlO=>
.=}\yYGe
[4qvQ7Y
!
nl2Lqu1
5D/Td#T04
t5l<Lm)
4S>#>(n7=
OF1^_s;
Q3+%8zZI
,~$sJ2
g7
.mrv"k\<
rJf{YUZe
1H">Rb30@
a++gwl
>j]Gz-wC
hs+)a%A3G
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 p
Cx_[#DrP
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