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咱们坛子里少见的一个好帖,它好在不是盲目搬弄名家和一些令人生畏的“术语”,而是毫无保留地公布自己的成果。不可置疑,seudaigl兄的S+M+C桩是很有道理的,它可以大幅度提高柔性桩和“半刚性桩”的强度和刚度,对从事地基加固的朋友一定会很有启发。 N5>ioJj
我有两点粗浅看法,其一是关于市场开拓问题,其二是关于施工工艺的组合问题。因为明天就要出门几天,今晚尚需准备资料,加上打字慢,只好先说第一点看法,供seudaigl兄参考: V%F^6ds$]0
一、新技术市场的关键是“性价比" J{W<6AK\S
这个道理很容易懂。例如树脂性能远高于水泥、各种高强度合金性能远高于普通钢筋,但树脂和高强度合金至今仍不能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原因就是它们的价格太高,以至由它们生产出的树脂混凝土或钢筋笼的性价比明显低于水泥混凝土和热轧钢筋笼,市场当然就不会选择它们罗。 Pr
|u_^
首贴中PPT文件中提出了S+M、M+C或S+M+C三种类型的劲芯桩,无论是那种桩型都需进行两次或三次成桩施工。这样一来,就可能出现施工费用过高而造成性价比低于市场平均值的可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开拓和占领市场就很不容易了。 uJ Q#l\t
关于施工费用趋势也是值得我们十分注意的问题。十年前,我在日本某公司考察时发现,他们的钻孔桩都是粗大型钢代替钢筋笼的。我对他们的"浪费"感到十分疑惑,于是向主人提出了。主人听后哈哈大笑,立马给我算了一笔账,原来日本当时的人工费已经非常高,他们宁可用价格高昂的型钢去减少钢筋笼的制作费。十年过去了,我国经济实力增加和人们生活要求的提高,施工费用相对比例也在持续上升。在不久的未来,人们的思路也许会变成日本人那样,宁要高材料成本、不要低人力消耗。在我们研发新技术时,不能不有对此有所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