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7467阅读
  • 37回复

[书籍]沉降计算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dddd

发帖
56385
土币
418548
威望
499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2-28
2)应力面积法 ^DS+O>  
    1)计算原理 6GtXM3qtS  
应力面积法是国家标准GBJ 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推荐使用的一种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故又称为规范方法。应力面积法一般按地基土的天然分层面划分计算土层,引入土层平均附加应力的概念,通过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将基底中心以下地基中 zi-1~zi深度范围的附加应力按等面积原则化为相同深度范围内矩形分布时的分布应力大小,再按矩形分布应力情况计算土层的压缩量,各土层压缩量的总和即为地基的计算沉降量。理论上基础的平均沉降量可表示为 gDjs:]/YR  
                              (4-19) cakb.Q  
式中n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划分的土层数;p0为基底附加压力; &d^u$Y5  
m8njP-CZ  
为平均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时角点下平均竖  Yet!qmZ  
       向附加应力系数  值,可从表4-2查得。 QH_I<Y:n  
_rf  
kQMALS@R  
为分别将基底中心以下地基中 zi-1~zi 深度范围附加应力,按等 ok7yFm1\  
         面积化为相同深度范围内矩形分布时分布应力的大小。 vd'd@T  
    (2)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s kKR Z79"7s  
    为提高计算准确度,规范规定按公式(4-19)计算得到的沉降s’尚应乘以一个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s定义为根据地基沉降观测资料推算的最终沉降量s与由式(4-19)计算得到的s’之比,一般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也可按表4-3查取。 #35@YMF  
综上所述,应力面积法的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公式为 J|2OmbJe  
                  (4-20) . ;q 4<_  
    3) 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 MPmsW &  
    GBJ 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沉降计算深度zn由下列要求确定: f6Io|CZWJ  
                                    (4-21) =e$6o2!'}  
式中 sn’为自试算深度往上z厚度范围的压缩量(包括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z的取值按表4-4确定。 XK4idC  
  特别提示: GS4 HYF  
如确定的沉降计算深度下部仍有较软弱土层时,应继续往下进行计算,同样也应满足式(4-21)为止。 Qs.g%  
    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l~50 m范围内时,地基沉降计算深度也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 DEkFmmw   
                                    (4-22) 1V37% D  
式中b为基础宽度。 {^VvL'n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zn取至基岩表面。 C) "|sG  
    应力面积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可参见例题4-2
离线民工甲

发帖
240
土币
102
威望
26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02-28
谢谢 楼主分享 看帖回帖是种美德
离线sdf916

发帖
3507
土币
3817
威望
604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02-29
真的很不错
离线allen_7777
发帖
67
土币
88
威望
6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02-29
谢谢LZ    留下了 !!!!!!
离线xyzsdx

发帖
141
土币
0
威望
17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03-31
   
xyzsdx
离线鄂尔多斯

发帖
150
土币
65
威望
20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8-03-31
先下了再说,谢谢楼主共享
离线tomycat

发帖
92
土币
0
威望
29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8-04-02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离线hjliguoqing

发帖
39
土币
77
威望
4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8-04-02
谢谢啊,好人哪,我欣赏楼主。
离线zxsx

发帖
1771
土币
962
威望
149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8-04-06
谢谢!!! )eNR4nF  
   
离线zhouwei0301

发帖
468
土币
425
威望
199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8-04-09
好东东  
离线liuph

发帖
1689
土币
9661
威望
497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8-04-10
谢了, V2cLwQ'0  
藏了。 L5E.`^?  
楼主辛苦了! u-3A6Q  
         
离线gengdj123

发帖
889
土币
4326
威望
316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8-04-10
抽水时地下水位和赋压层的变化 7jT]J   
1q<BYc+z  
赋压层,在本文中定义为上部(荷载压力)下部(承压水头向上的浮托力)两侧均受挤压的隔水层。 tT87TmNsA  
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其因素较多,是各种因素复杂的综合的结果。就潜水水位而言,水位变化意味着水量的变化;而承压水位(水头)的变化,却意味着压力的变化。承压水位(水头)的变化,可用图-1、2和公式(66)表达: V& <vRIsN  
zRdL-u%(#  
5BCXI8Ox9x  
d0~F|j\#  
{,tEe'H7  
n5A0E2!  
图-1  接触面处受力示意图 9D++SU2 :}  
从图-1可以看出,接触面上部的荷载,由承压含水层中的骨架和承压水头来担负,当无S(W)↑时,则由S(K)↑来担负。故承压水头的变化,可使S(K)↑发生变化。接触面上部如有潜水含水层,则水位的变化,亦可使荷载发生变化。总之,无论承压含水层抑或潜水含水层,都要用动态的观点观察水位和水头的变化。 *{8K b>D  
潜水井抽水时,由于井底局部范围的卸荷作用,使S(t)↓≤S(k)+S(W)↑,此时赋压层局部相应凸起,承压水层内的地下水和骨架颗粒立即补充凸起后的空间,引起承压水头瞬时下降,一直到平衡后水头才恢复到原位。 ,F(nkbt  
停止抽水后,随着水位恢复凸起部分又缓慢下降一直到原位,此时承压水头瞬时上升,然后又缓慢下降到原位。 G=!1P]M{  
承压水井抽水时,由于赋压层上部局部范围内产生降落曲线,故使赋压层发生卸压作用,使S(t)↓≤S(k)+S(w)↑,此时赋压层局部相应凸起,潜水井内的水位瞬时上升后又缓慢下降到原位。由于赋压层局部凸起,其下部地下水和骨架颗粒立即补充凸起后的空间。 y^tuybpZY<  
停止抽水后,随着水头压力的恢复,凸起部分又缓慢下降一直到原位,此时潜水井的水位瞬时下降,然后又缓慢上升到原位(图-2)。 Z9mY*}:U~  
t\E#8  
k/YEUC5  
.{x-A{l  
r k;k:<c  
Vo<V!G{  
Vm6G5QwM  
-! Hn,93  
9(DS"fgC  
`;4P?!WG  
* F%Wf  
Y;d$x}dh  
C1^=se  
$Zp\^cIE+  
*Hy-D</w%  
图-2  抽水时赋压层升降示意图 5 G cdz  
由此可见,只要从含水层中抽水,地下水位(头)、含水层、赋压层(隔水层)都会发生变化的。从这个试验和观测的资料来看,含水层和赋压层(隔水层)是一种弹性体是元可争辩的。还有承压含水层内任一点的压力发生变化,其压力传递速度约接近音速,也是从这个试验推测到的。 IlJ6&9  
本文摘自日本山本壮毅(理学博士)著《地下水探查法》166~193页,地球出版株式会社,1982.5.16印刷、出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