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44828阅读
  • 19回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以行政区域作为抗震烈度、地震加速度定值的边界,合理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4
土币
22
威望
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20-08-21
同意6楼的观点!
离线molong133

发帖
37
土币
119
威望
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21-01-23
说的实是,出现好几次做的道路跨行政区划界了,然后以行政区划界为界作为确定抗震烈度、地震加速度定值的边界。实际是这条道的地层、地貌相差不大。
比如“拟建工程K0+000~K0+535路段地处**境内,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分组第三组;K0+535~K6+110路段地处**境内,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分组第三组。”
再比如“本工程K1+120~K2+020属**辖区,位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二组,基本加速度为0.15g,建筑场地类别属Ⅱ类,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本工程K2+020~K2+600属**镇辖区,位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三组,基本加速度为0.15g,建筑场地类别属Ⅱ类,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

这还是相差不大的,如果相差大的话就有点可笑了,向左一步一个区,向右一步一个区。现在写报告就是一句话,八股文。
搞的越久,胆子越小。
离线qy567

发帖
91
土币
3
威望
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21-04-08
                              
离线wshzhang

发帖
167
土币
50113
威望
15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22-02-15
老帽的问题,在多规范的执行过程中也确有出入,需要设计者取舍。
学习!=>进步!
离线15828441148

发帖
197
土币
2031
威望
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22-02-16
现在正向《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靠拢,下次新规很可能就要采用动参数区划图来,这个才是比较科学的。
离线hr88627810

发帖
50
土币
72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22-02-17
学习了,支持一下
离线wshzhang

发帖
167
土币
50113
威望
15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23-10-16
这个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编制《抗震设计规范》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两组专家组意见有不统一的地方。
学习!=>进步!
离线wshzhang

发帖
167
土币
50113
威望
15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04-18
针对这一问题,在抗震设计规范的条纹说明里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
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本附录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布的《2015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截至2015年9月12日)》编制。
本附录仅给出了我国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如城关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当在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以外的行政区域从事建筑工程建设活动时,应根据工程场址的地理坐标查询《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国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以确定工程场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并根据下述原则确定工程场址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学习!=>进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