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0902阅读
  • 46回复

焦五一置疑黄熙龄、罗宇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enjackxu

发帖
650
土币
1530
威望
172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08-04
不过我不信材料中的“实测沉降与计算结果一致”之类的话。一个我信,是偶然巧合,多了,我就真的很怀疑。如果能做到这个水平,岩土工程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估计中国的科技水平超老美都好多年了。
离线6580160

发帖
132
土币
678
威望
2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7-08-04
这个 自己把握吧
离线焦某某
发帖
5
土币
491
威望
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7-08-05
感谢众多网友的关注,特别感谢11和12楼楼主benjackxu,先生因为他提出了问题.用一句话说就是:对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来说,1885年布辛乃斯克走了第一步,以后即停顿下来了.太沙基用Odemeter试验80多年走了一条歪路,弦线模量和布辛乃斯克接轨,将其从线性延伸到极限压力,成功地计算了黄土湿陷是力证.请.benjackxu先生将Email见告,资料发去再请教.岩土工程是否应该改了?
焦五一
离线焦五一

发帖
62
土币
5658
威望
6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7-08-07
我对论坛规矩不懂,很想用真名和网友交流,如果可以,希望将焦某某还原为焦五一.
焦五一
离线sunjun

发帖
2013
土币
61851
威望
460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08-07
我确实不知道你是不是真正的焦五一老师,我个人对焦老师非常尊敬,我怕有人利用焦老师的名字到论坛来胡乱发言以引起一些误会,所以就把你改名了。我正准备联系焦老师,如果你真是焦五一老师的话我请打我电话以确认,13865764101,孙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离线qicj

发帖
178
土币
5851
威望
27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7-08-08
我上次听李广信教授讲课,他就说了一个内容,就是关于计算和实际的非常好的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可能焦先生的结果和实际相差的比其他的小,如果能够和理论上统一起来,那焦先生将名垂青史了,就会成为现代的“太沙基”
离线焦五一

发帖
62
土币
5658
威望
6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7-08-08
感谢17楼的意见.对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来说,1885年布辛乃斯克走了第一步,以后即停顿下来了.太沙基用Odemeter试验80多年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弦线模量改正了错误,直接和布辛乃斯克接轨,将其从线性延伸到极限压力,成功地计算了黄土湿陷是力证弦线摸量由于计算太准确,所以成为制约它的最大阻力.十届土力学会议一篇论文已经发在了论坛上.它重现了1967年第一个算例到最近的算例.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应力的扩散和集中问题.我已精力不济了,恳望有关单位帮助继续下去.首先是核实以上情况.
焦五一
离线yishuweishui

发帖
938
土币
3566
威望
314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7-08-08
不迷信权威
正确的结果迟早会被人们认识的
但是对于岩土的复杂性来说
想做到精确是否现实?
强极则辱,情深不寿
离线hb0406

发帖
14116
土币
869732183
威望
4132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7-08-08
有思考的活着,干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让实践去证明吧。
离线岩下之议

发帖
889
土币
4598
威望
125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7-08-09
    论坛有如焦五一这般的大师级老前辈的亲临,既是岩土论坛的福分,也表明岩土论坛目前已经具备相当的影响力.在此首先向焦老师表示我的敬意!
    本人对弦线模量概念尚只停留在前面简单介绍和从字面的揣摩上,即不知晓其正理,更未亲见其实践,所以对其的是否对错没有发言权利,但是我想说的是:
  1.对焦老师这种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我非常佩服,也极力倡导.岩土工程本身就存在理论滞后实践,所以理论的发展空间应该很大,随着我们面临的工程类型愈来愈多,前人的理论会有许多无法解释的情况,故此,大量的空白需要人们去填补,很多前人的东西需要加以发展完善,甚至颠覆.
2.就土木领域理论现状水平而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不认为中国人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没有超越欧美先进国家的可能.昨天看一报道,光我们的北京,现在的工程建设规模,就相当于整个欧洲.这么多大规模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依托,这是别人没有的优势.
3.有关弦线模量研究成果核审时的争议,各位专家意见相左,或尚不相左,只是认为需要对接完善,这非常正常,若以阻扰冠之,未免有些上纲上线,有失气度,也有失科学严密态度.
4.有关计算与实测如前所述高度一致的说法,是否有点言过其实,不讳言我深表质疑,或许此原因只因为对岩土的复杂性我根深蒂固的成见.其实真要是比传统理论进了一大步,就已经非常了不起,我们要防止宣传过渡这种沾染了我们的广告通病的东东.
5.好的东西需要实践检验,从内心我希望弦线模量理论填补岩土中一块大空白,毕竟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东西.
   
1条评分
焦五一 鲜花 +1 - 2007-08-09
留白天地宽
离线benjackxu

发帖
650
土币
1530
威望
172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7-08-09
岩土工程目前研究的岩土体结构尺度水平仅能达到细观水平,而且其研究成果尚不能与岩土体结构的宏观力学性质相对应起来。因此,其应力-应变关系被冠以“本构”之意,本身就说明了其包含经验性和实证性的内容,所以对一种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高度一致(即精确量化)的真实性不能不让人生疑。当然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有空了,按也拜读一下焦先生的大作,推算一两个看看,重学一下土力学,呵呵。学术争论贵在各抒己见,思想碰撞,感觉现在我们年轻人做得挺好的,哈哈。
1条评分
ljf1224 鲜花 +1 - 2007-08-09
离线焦五一

发帖
62
土币
5658
威望
6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7-08-09
benjackxu 先生再次提出疑问: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高度一致(即精确量化)的真实性不能不让人生疑。对此我已经答复过了: 为什么能够高度一致,因为对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来说,1885年布辛乃斯克走了第一步,以后即停顿下来了.太沙基用Odemeter试验80多年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弦线模量和布辛乃斯克接轨,将其从线性延伸到极限压力,成功地计算了黄土湿陷是力证.请.benjackxu先生将Email见告,资料发去再请教..更简单的验证方法是寄50元钱,我即把能够证明"高度一致"的软件光盘寄去.光盘本可奉送,但在网上已经说了,就要恪守诚信.
1条评分
ljf1224 鲜花 +1 - 2007-08-09
焦五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