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8365阅读
  • 92回复

[热点探讨]挤土工法成孔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如何设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05430000000

发帖
2500
土币
4237
威望
1402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6-22
这个帖子好多人没有自己的观点,在复制别人的东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离线njhyc

发帖
5
土币
7
威望
3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6-22
勘察报告中一般都会提出先做试桩的,现在桩基规范要求桩间距要大于4D的,这样就是为了设计时可以不考虑其群桩效应啊
离线zbozhong

发帖
98
土币
22
威望
79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6-22
  
离线wct1314720

发帖
12
土币
5
威望
10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06-25
又找到个宝贝,顶一下       
离线wct1314
发帖
155
土币
13
威望
157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06-26
太好 了,找了好久,今天终于找到了。谢谢!!!!·
离线zguangcen

发帖
374
土币
1823
威望
340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06-26
真的个个都是高手啊
离线dbcdbc

发帖
421
土币
12957
威望
97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06-29
老帽提的问题是太深了?还是土友们不想说出自己的看法,看了帖子,多数没有自己的看法. bPMhfK2 %  
我认为,如果在勘察时就提出挤土桩的参数有些困难,如果在试桩时得出一个综合结果还是可以的,勘察资料只能提供一个基础平台,就是单桩承载力,在设计时,应根据规范考虑挤土效果\桩型\基础类型等多种因素.
土里土气,土外有天,土生土长,土中有金
离线zdx65

发帖
79
土币
2653
威望
24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06-29
一般深入敌后进行勘察\设计,都是按照现场标贯、土工实验,查各种手册提供参数,设计老老实实按照端承和侧向摩阻相加得出单桩承载力,末尾加上“按静载试验确定”。有经验,在自己的地头设计和勘察,就会补充“500管桩可暂按1500kN考虑”,设计也会直接提出数值,可能你怎么都算不出它。但是业内会公认可以达到,施工单位也愿意承担责任。当然,尾巴不会轻易甩掉。
离线yyyjjjnnn

发帖
571
土币
17059
威望
83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9-07-01
挤土效应和特定的布桩型式、施工方法以及土层均有很大关系。要较准确把握挤土效应离不开后期的试验、原位测试。对于勘察也很难在勘察时较准确解决此类问题。
离线20030317

发帖
197
土币
89
威望
66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9-07-02
很高深的东西!!!!
离线gjj2001616

发帖
502
土币
1642
威望
239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9-07-03
版主经常能提一些另大家感兴趣的题目,表示敬佩呀。下面是本人拙见,请参考: .x1NWGDn  
E~:x(5'%d  
1、挤土桩沉桩后一般存在两种效应:挤土效应和承载力的时间效应。挤土效应模拟可以利用静探资料,在饱和土地区最好要用孔压静探,在每层土都做孔压消散试验,然后重新启动静探,通过这种方法一个可以得到该层土的渗透系数,另外可知桩周土再固结后摩擦力的提高程度(相应可知土体强度的提高程度,即承载力时间效应);另外一种现场试验方法是旁压试验,试验方法和前边的相似。非饱和土用静探资料时要小心,因为土的吸力也被考虑进去了,而吸力的影响程度不容确定,最好用旁压试验。 &VcV$8k  
2、静压和锤击方法可利用上边方法,而对夯扩桩的话,可根据置换率计算桩周土的平均干密度,然后采用同样的扰动土配制要求干密度,进行三轴或直剪试验,看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变化。估算承载力可安被动土压力系数计算。 m4yL@d,Yw  
3、如果甲方懂行,最好在前期勘察时,能做现场的载荷试验。
离线画之缘
发帖
374
土币
16
威望
377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9-07-0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