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北京搞勘察的刚入门的人来回答一下:
可以肯定的说:水位之下的土层是完全有可能处于稍湿或湿状态的,而且在北京有大量的这种情况存在。
1楼的理由二有一定的道理:即隔水层的作用相对地质历史的时间的确很短,但对水位的变动期来说则足够长。
比如:北京西郊深度50m内为全卵石地层,到了中东部,变为粘性土与砂卵石的互层(多组)。原来上世纪60年代,北京的地下水全接近地面,所以地层(无论粘性土还是砂卵石)全部为饱和状态;现在,西郊地下水已经到了地面下40m,而东郊的浅部的粘性土、粉土中则赋存浅层潜水(不是上层滞水);下面砂卵石中的地下水也因抽水疏干,很多处于稍湿状态。处于两个不含水的砂卵石层中间的粘性土、粉土,由原来的饱和逐渐到了现在的非饱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