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学报》0705期 ">v76%>Z7
目录 k_
UY^vz.
*_!nil 3(i
[1]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简化计算 HIk5Q'e k
殷宗泽;凌华;,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33-637 i`z1if6O
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非饱和土一维固结计算方法。加荷初期,水、气、土骨架共同承担荷载。假定土体瞬时压缩,利用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土骨架压密方程、气体压密方程、水分特征曲线,可解得三者各自分担的应力和土体体积压缩量。在其后的固结过程中,假定水的流出仅仅取决于水压力,不受气的影响,单独建立水的连续性方程,解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又将水和气看成混合的可压缩流体,建立混合流体的连续性,解混合流体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可进而求气压力。吸力和土体的压缩量。由于本文只研究一维问题,解连续性方程用差分方法。 |bQKymS
[2]基坑开挖对临近桩基影响的实测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Y]Vt&*{JV
郑刚;颜志雄;雷华阳;雷扬;,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38-643 g`d5OHvOo
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对临近建筑物桩基的影响越来越得到工程界的重视。对某基坑工程开挖进行的实测表明,基坑开挖可对临近桩基产生显著影响,并发现当排桩桩间距较大时,其后止水帷幕的水平位移可能大于排桩水平位移。以该实测工程为算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桩基和基坑间距、桩基刚度、桩顶竖向荷载和桩基顶部约束条件等对桩基附加弯矩、位移的影响,并进行了评价分析,以期为有关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i'H{cN6
[3]水下真空预压的加固机理分析 P5P:_hr
张敬;刘爱民;,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44-649 zFN:C()ig
通过对水下真空预压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水下真空预压的加固机理,为该工法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水下真空预压的预压荷载等于预压前的孔隙水压力和预压后(完全固结)的孔隙水压力之差,当膜下砂垫层中的孔隙水压力小于0时,膜上水可全部作为预压荷载起作用。 /$|C s
[4]主动侧向受荷桩模型试验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 :p;!\4)u
周健;张刚;曾庆有;,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50-656 Q0#oR[(
分别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砂土中受水平荷载的桩顶自由短桩桩周土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和位移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桩土相互作用性状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室内模型试验中,研究了短桩在松砂、中密砂、密砂中的位移荷载规律,桩前、桩后土压力的分布和发展规律;并重点通过数字图像无标点量测技术密切关注桩周土体的位移产生和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开发颗粒流程序模拟室内模型试验在加载过程中的桩土相互作用过程中应力和位移的发展变化规律,与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给出了砂土中受水平荷载的桩顶自由短桩较完整的变形和破坏模式及极限土压力分布形式。 $k,Z)2
[5]超声波三轴压缩试验机及其应用 9 ]c2ub7
李刚;陈正汉;谢云;卢再华;,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57-663 ?S~HnIn
在单轴压缩试验机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超声波三轴压缩试验系统,实现了三轴压缩过程中超声波的全程测试。对一组混凝土试样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小波分析对超声波数据进行处理。在频域范围内提出了三个能反映试样中损伤演化的特征量:归一化第一能量峰值、归一化第二能量峰值、第一能量峰值对应的尺度。本文为研究损伤本构关系提供了新的设备,提出的三个特征量能够反映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个特征量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可以作为描述材料结构变化的损伤变量。 /a[i:Oa#
[6]黄河冲(淤)积粉质二灰土的压实特性研究 f<=<:+
姚占勇;练继建;艾贻中;商庆森;,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64-670 P%8
Gaa=
试验研究了黄河冲(淤)积粉质二灰土的压实特性。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黄河冲淤积粉质土的微观结构;研究了压实度和压实含水率对二灰土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压实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规律。通过现场试验,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压实工艺。研究认为,由于水的长距离搬运作用,黄河冲(淤)积粉土颗粒具有高的磨圆度和低的表面强度,加之粉煤灰中球状粉粒的大量存在,碾压时二灰土颗粒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嵌挤,表现出较差的压实性状;低的压实度和高的碾压含水率使二灰土的强度明显降低;对于黄河冲(淤)积粉质二灰土,土中<0.005 mm的粒级是反映土的填充作用的界限粒级,该粒级和二灰的含量对二灰土的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二灰比(1∶4~1∶2)的影响不显著;二灰稳定粉土对振幅和频率是敏感的,高频率强振可使其压实度达到98%。 fFMGpibkM
[7]基于正态分布的岩石软硬化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探讨 9s>q4_D
曹文贵;莫瑞;李翔;,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71-675 5k)QjZo
在现有新型岩石损伤模型研究基础上,首先,利用岩石微元强度服从正态分布的规律与岩石损伤的能量原理建立能反映特定围压下岩石应变软化或硬化变形全过程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其次,通过研究特定围压下岩石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特征及其在不同围压下特征参数(峰值点强度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建立岩石损伤软硬化统计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从而建立能充分反映不同围压下岩石应变软硬化变形全过程的统一损伤软硬化统计本构模型,该模型具有参数少、易于确定和能同时反映岩石应变软硬化特性的特点,并且模型参数确定方法揭示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理论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 )^qM%k8
[8]TDR技术在石灰炉渣加固土中的应用 -+Axa[,5=
陈仁朋;王进学;陈云敏;张延红;,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76-683 ZgP=maQk
石灰炉渣和水泥炉渣常用于加固路基土。石灰炉渣含有除石灰以外的其它化学物质,因此,石灰炉渣加固土的性质比石灰加固土更加复杂。本文试验研究了石灰炉渣加固土的电学特性和强度增长的规律,应用TDR技术测得加固土的电导率随土中化学反应进行的变化规律,提出用双曲线模型反映不同掺入量的加固土电导率的变化与强度增长的规律。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TDR技术有助于了解石灰炉渣与土之间的化学反应对加固土性质的影响,对于控制压实质量非常有效。 )D{L<.i_
[9]黄河标准化堤防渗流稳定可靠性分析 Ynl^Z
赵寿刚;常向前;潘恕;,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84-689 P(l$5x]g,
针对黄河下游堤防特点,将可靠性理论应用于堤防渗流稳定分析,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研制了渗流有限单元法分析程序。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对黄河下游堤防各种土质的土性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各类土体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提出了黄河堤防渗透破坏标准的建议,根据土体单元渗透破坏概率分析了渗透破坏区域的确定方法。利用该研究成果,具体计算分析了黄河下游5个典型部位不同淤背宽度时堤防渗流稳定破坏概率,对堤防渗流稳定性和淤背体合理宽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黄河下游堤防的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O:IU|INq8
[10]多层地基中水平荷载桩计算m法的两种数值解 *T-+Pm-Cq
戴自航;陈林靖;,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90-696 :1^
R$0d
针对现行多层地基中水平荷载桩计算m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按实际成层地基抗力系数采用有限差分法和弹性地基杆系有限单元法计算桩身位移和内力的方法,编制了全桩位移、内力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实例计算表明:两种数值计算方法所得结果相当一致,且较现行换算地基系数法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故两种方法均可直接应用于多层地基中水平荷载桩的设计计算与分析。 Oh3AbpTT
[11]结构性土体的施工扰动及其对沉降的影响 (#k>cA(}
王立忠;李玲玲;,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97-704 ",!#7h
天然结构性土体在工程实践中易受扰动,导致结构强度降低,工程性质改变。这种施工过程中土体受到的原位施工扰动有别于现场取土、应力释放等引起的试样扰动;在天然土体原位扰动机理的分析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针对原位扰动土的折线形原位压缩曲线。根据天然结构性土体e–lgp'曲线以结构屈服应力和转折应力为界的分段特性,考虑加载过程中压缩性的变化,结合工程实例的计算,讨论施工扰动度的评价,介绍如何利用原位压缩曲线以及扰动后土体的压缩曲线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分析原位扰动引起的最终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合理地预测了施工扰动对最终沉降的影响。 )a
AKO`
[12]成层地基–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分析 d&BocJ
卢华喜;梁平英;尚守平;,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05-711 x_pS(O(C
以一个1∶2大比例模型结构–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为基础,结合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对成层地基–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中采用考虑土非线性特征改进的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外部土域,利用考虑动力相互作用中桩土分离、滑移以及桩基提离效应的接触模型反映桩土接触界面特性,并引入阻尼项表征桩土动力作用中的能量损耗,土体采用等效线性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与试验的比较研究,验证了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为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V7U&8UPb
[13]城市生活垃圾持水曲线的试验研究 cfBq/2I
魏海云;詹良通;陈云敏;张泉芳;,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12-716 (OwAhjHE
城市生活垃圾的持水曲线是垃圾填埋场水气运移分析的重要参数。本文介绍了采用Tempe仪和压力板仪测试杭州城市生活垃圾持水曲线的方法与结果;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垃圾的组份和孔隙比对垃圾持水曲线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获得垃圾持水曲线的特征指标。结果表明:垃圾的进气值ψa接近0 kPa,残余体积含水量θr为25%~35%,对应的基质吸力ψr为10~40 kPa;垃圾田间持水量为31%~46.5%,对应的质量含水率w为52%~130%,与现场垃圾含水率的测试结果比较一致。 {F6>XuS=u
[14]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 B7zyMh
应宏伟;蒋波;谢康和;,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17-722 ![h+R@_(
假定挡土墙后土体小主应力拱为圆弧,考虑墙土摩擦角变化对挡土墙后土体滑裂面倾角的影响,分析表明,土拱形状与现有方法有明显差异,并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将其用于水平微分单元法求解平动模式下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给出了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和合力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并与库仑土压力理论、模型试验数据和已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强度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土压力合力与库仑土压力合力相等;但土压力合力作用点和土压力强度计算结果有明显差别。 ,m;S-Im_Xr
[15]冻土瞬态温度场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及应用 2BZYC5jy
张巍;施斌;索文斌;蔡奕;王宝军;,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23-728 X; I:i%-
基于拉曼光时域反射计(ROTDR)技术,提出了冻土瞬态温度场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初始含水率分别为20%,40%与60%的下蜀土试样在一个冻融循环内的瞬态温度场进行了实时监测;获得了监测数据的时空矩阵;提取出未冻土、正冻土、正融土与融土瞬态温度场的多项形态分布,包括局部形态分布、负温边界形态分布、既定位置形态分布以及既定时刻形态分布等;识别出环境负温骤升行为对冻土瞬态温度场形态分布的扰动特征;表明了传感光纤护套对其温度响应具有延迟效应。试验结果还表明:正冻土温度变化速率与其初始含水率间存在反相关性,而正融土温度变化速率与其初始含水率间无单调相关性。 w#vSZbh
[16]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三维分析原理、应用及验证 J -tOO
陈伟;吴才德;黄吉锋;沈俊杰;王大卫;,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29-735 3=5K7F
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三维分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维分析的原理、计算公式,开发出了相应的有限元软件,将软件应用于宁波地区的实际深基坑工程并对计算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复杂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方法和新工具。研究认为:采用本文的三维分析方法和软件,实测数值和计算数值的比值多在0.6~1.5之间,说明应用本文方法和软件进行设计是安全、经济、合理的,可作为现行规程(JGJ120—99)方法的补充和改进。 Y~gDS^8
[17]考虑颗粒破碎的砂土高应力一维压缩特性颗粒流模拟 W/!M
eTU&E
史旦达;周健;贾敏才;闫东霄;,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36-742 `%IzW2v6
以Toyoura砂室内高应力一维压缩试验结果为基础,利用二维颗粒流方法中的接触黏结模型生成簇颗粒单元来模拟实际砂土的颗粒破碎特性。高应力一维压缩数值试验中,数值试样由887个簇颗粒单元组成。数值试验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数值试验得到的压缩曲线形状及颗粒破碎屈服应力大小均与Toyoura砂室内试验结果一致,说明数值试验能够较好地再现实际砂土在高应力一维压缩条件下的颗粒破碎特性。与室内试验相比,利用数值试验不仅能得到宏观的颗粒破碎现象,而且还能通过分析内部接触力的变化和对黏结破裂位置的追踪来研究颗粒破碎的细观演化规律,从而可进一步探讨颗粒破碎的细观力学机制。最后,就细观参数、加荷速率、簇颗粒数量及试样平均粒径等因素变化对数值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Ydm0
[18]黏性土在不同温度下干缩裂缝的发展规律及形态学定量分析 f!%G{G^`
唐朝生;施斌;刘春;王宝军;高玮;,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43-749 7?!A~Seo|
通过试验,研究了黏性土干缩裂缝的发生和发展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编程技术,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黏性土干缩裂缝的表面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样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在裂缝出现时,土样失水率有上升趋势;温度对黏性土表面裂缝节点个数、裂缝长度、裂缝条数、块区个数、块区的最可几面积、裂缝率和裂隙网络的分维数等参数有重要影响;块区面积分布函数的峰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EI~/#;
[19]半空间准饱和土中瑞利波的传播特性研究 0zQ"5e?qy
周新民;夏唐代;,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50-754 -sO[,
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理论,推导了准饱和土中透水与不透水两种边界条件下瑞利波弥散特征方程,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饱和度对瑞利波速度、位移、能流分布及粒子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瑞利波主要反映剪切波特性,其速度受饱和度的影响不大,但瑞利波位移及粒子运动轨迹受饱和度影响显著,饱和度的微量减小将引起位移的显著降低以及粒子运动轨迹大小和形状改变;随着饱和度的减小,瑞利波能量中压缩波分量会有少量增加;瑞利波随深度衰减快,其传播深度约为波长的2.0倍。 'n4Ro|kA
[20]计算复合土钉支护变形的增量方法 }(k#,&Fv`
尹骥;魏建华;李象范;,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55-759 FJXYKpY[r
根据复合土钉支护位移产生的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复合土钉支护位移的方法。为表述复合土钉支护增量应力释放引起增量位移的变形原理,文中引入了一种释放力。该力作用在土钉面层上,引起了土钉支护的变形。假定土钉支护的增量位移由三部分组成:即释放力引起的开挖面变形、当前开挖面变形对上层开挖面和下层开挖面的附加位移。通过简单的理论推导,文中得出一计算复合土钉支护位移的公式。同时计算了两个成层土层中的复合土钉支护位移,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2.WF@E)
[21]复杂岩体边坡治理工程的综合加固措施研究 5b> -t#N,
高垠;王科峰;朱奎卫;,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60-764 kW#,o 9f\
加固复杂的岩体边坡,需要对不稳定岩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判断和计算分析,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和合理的设计方案。双沟导流洞进口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突然产生塌滑,边坡岩体被洞口和断层以及纵横交错的裂隙切割,形成了复杂的空间不稳定滑移体系,有进一步塌滑可能。为此,本文采用双滑面滑动机理进行抗滑稳定分析,由计算结果给出了锚索空间加固体系设计方案,同时辅以安全监测手段,较好地解决了边坡安全稳定问题,保证了主体工程工期。 nGQc;p5;
[22]压实黄土的一维次固结特性研究 Uc%n{
a-a
张卫兵;谢永利;杨晓华;,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65-768 jBZlNEw
在一系列的一维固结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压实黄土的次固结特性,分析了固结压力、固结时间、加载比和超载预压处理对次固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结压力的变化,压实黄土的次固结系数表现出与当前应力状态有关的变化规律。当处于正常固结状态时,次固结系数近似为一常数;而当超载预压处理后,次固结系数随超载比和超载作用时间不同而变化。同时,在正常固结状态时,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受加载比和作用时间的影响较小。 _&V%idz!0
[23]桩–网复合地基与桩承式路堤的对比数值模拟 G&=4@pLY5
芮瑞;夏元友;,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69-772 ~e*3_l>9
刚性桩加固软土地基常采用桩体+格栅以及桩+桩帽两种不同的处理形式,前一种处理方式是一种桩–网复合地基的处理形式,后一种一般称为桩承式路堤。两种形式在变形特性以及桩体受力特性上有其不同的特点。由于缺乏有效的对比研究,在处理方式的选取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鉴于现场试验手段的局限性,在现场对比试验的基础上对两种处理方式进行了三维流固耦合模拟和对比分析工作,揭示了不同处理方式桩顶平面沉降变形的特性,同时对桩体的应力进行了对比研究。 jr[(g:L
[24]基于均匀化方法的斜交节理岩体复合本构关系研究 'D`O4TsP>
牛斌;杨海天;,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73-778 Z6s-n$dSm
将斜交节理岩体作为一种广义复合材料,选取恰当的代表元,采用均匀化技术,建立复合等效本构关系,可预测斜交节理岩体的宏观力学性能。将岩体和节理按两种材料考虑,对地下开洞节理岩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采用复合本构关系的计算进行了比对,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d"JYym
[25]挡土墙背填土地表变形与侧土压力研究 mApn[)?tv
陈景文;刘年华;刘钧耀;,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79-784 tpu2e*n-|
应用ABAQUS有限元法分析软件,在仿真挡土墙平移模式下,研究水平式填土之主动或被动情况的行为。高透水性砂质填土考虑为弹塑性材料,以莫尔–库仑破坏准则作为屈服函数,且符合关联流动法则,挡土墙则为垂直钢筋混凝土型式。在挡土墙平移各历程阶段,研究挡土墙背水平向侧土压力、挡土墙背水平向侧土压合力作用点与倾覆力矩和填土地表变形轮廓等之关系,并就填土地表急剧区间与经典库仑理论平面滑动面位置作比较探讨。 |osu4=s|
[26]基于免疫算法的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 1 aWzd[i
郑俊杰;郭嘉;李福豪;,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85-788 _gU:!:}
基于免疫算法原理和可靠度指标的几何涵义,提出了计算岩土工程可靠度指标和设计验算点的全局优化算法。该方法模拟了生物免疫系统,其主要步骤包括:B细胞与抗原之间的亲和度计算与选择、B细胞的克隆、变异和记忆细胞的产生等。对于功能函数的非线性和复杂性,避免了繁复的求导数工作。通过两个工程实例,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的有效性。 jf&B5>-x
[27]含承压水软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试验研究 sZe$?k|
金小荣;俞建霖;龚晓南;黄达宇;杨雷霞;,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89-794 W>f q 9
运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含承压水软基,简要介绍了防止承压水贯通的施工工艺。对港湾变电所软基加固试验中的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出水量等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能有效消除含承压水层软基沉降,地基平均固结度为83%,工后沉降较小,能满足变电所软基工后沉降要求。对地基土体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后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显著提高,加固效果十分明显。从单泵出水量和承压水层的压缩量来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过程中并未贯通承压水地层。加固后软基底部含水率比中部小,表明底部软土层向圆砾层排水加速软基固结。试验的成功进一步拓展了该法的应用领域,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设计、施工和科研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