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S"85#R5E
Aj|->Y
说明任务的委托单位及要求。 2lO(f+
)|vy}Jf7
简要评述勘察区以往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n0!2-Q5U)h
s[sv4hq
概述勘察工作的进程以及完成的工作量。 f@$W5*j
h=0a9vIXF
一、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概述勘察区的地形和地貌条件。 BM/o7%]n
*/l;e<E
简述气象和水文特征。 l=b!O
aG83@ABx
叙述地层和主要地质构造的分布及特征。 w|6/i/X
"a=Hr4C*r
本部分应侧重叙述与地下水的形成、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与地下水污染有关的内容。
q"
f65d4c
"p*'HQ
二、水文地质条件 叙述含水层(带)的空间分布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lcm3wJ'w
,:e~aG,B
阐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叙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污染现状及其变化规律。 E*u*LMm
J8!2Tt
说明拟采含水层(带)与相邻含水介质及其他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和状况。 xnt)1Q
三、勘察工作 围绕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的需要,论述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 及其布置,提出本次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并评述其质量和精度。 {x?qz~W
;Y[D#Ja-
四、地下水资源评价 论述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的依据,正确计算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 uDP:kM
n|{#5#
论述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p<{P#?4 g
e`S\-t?Z
水量计算:计算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和储存量,以及开采条件下的补给增量。 tsJR:~
v2E<~/|
根据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的原则,提出相应勘察阶段允许开采量,论证其保证程度,并预测其可能的变化趋势。 MqB@}!
-iS^VzI|I
水质评价:根据任务书要求,说明水质的可用性,结合环境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水质有无遭受污染的可能性,提出保护和改善地下水水质的措施。 +C8O"
*g,ls(r\[
五、结论和建议 提出拟建水源地的地段和主要水文地质数据和参数。 bD0l^?Hu!
+8C}%6aX
评价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和水质及其精度。 rVqQo`K\
:09NZ
!!
建议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和布局。 j<P;:
jLVG=rOn
指出水源地在施工和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 e.skE>&
Ny^f'tsA
建议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点的设置及要求。 |$b8(g$s)
}%8ZN :
指出本次工作的不足和存在问题。 y^,QM[&
0cE9O9kE
主要附件 '.1P\>x!]
`!/[9Y#Hp
1.勘察工程平面布置图 QM#Vl19>j(
L/[VpD
2.水文地质图及其剖面图 ":8\2Qp
$3PDe
]c~yMA+]FZ
`hZh}K^
>7PQOQMW'
3.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等值线图 L7Hv)
MzX&|wimb
v@soS1V!
aZ4?!JW.
o0]YDX@T
4.钻孔(井)柱状图及抽水试验综合图 kqm(D#
^S3G%{"
O7Jux-E1C
KCW2
UyE]
0\{dt4nW&O
5.水文、气象资料图表 Q(]m1\a
fj;ZGbg-O
4hy-M>!D|
)\#*~73
;_vhKU)%J#
6.井(泉)调查表 7;o:r$08&}
9e=}PL
S)rr
mLqqo2u
60vmjmXl
7.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 zQ|2D*W
Q{|%kU"
[9${4=Kq
zXx/\B$&d*
Wu^Rv-xA
8.颗粒分析成果统计表 fJ[ ^_,O
}q`9U!v
m~5 unB9
X'jyR:ut#
&F
uPd}F
9.地下水动态观测图表 <@"rI>=
a1~|?PCbY
注:编写报告书时,应根据需水量大小、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和勘察阶段对本提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论述应突出资源评价,言简意赅。文字与图表应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