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监测技术成果文件编制。 lclSzC9
5.1一般规定: 14p <0BG
5.1.1监测技术成果文件宜包括监测过程中提供的监测日报表(速表)、监测中间报告(阶段报告)和最终报告。 U_HOfix
5.1.2成果文件中提供的数据、图表应客观、真实、准确。 g2v0!
5.1.3成果文件应标识工程名称、工程编号、编写单位、提交报告日期等。 d&QB?yLd
5.1.4中间报告和最终报告应标识主要工程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企业行政负责人以及企业名称等,并应加盖企业行政章。 OXuBtW*,z+
+AyrKs?h
A~6:eappH
5.2 监测日报表和中间报告 W])<0R52
5.2.1监测日报表(速报)应包括下列内容: ;V~[kF=t0
(1)实测基坑围护体系各监测项目的日变量值、累计变量值,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 uMToVk`Uv
(2)实测基坑周边环境各监测项目的日变化量、累计变量值、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 lXS.,#lp
(3)应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对达到和超过监测报警值监测点应有明显的报警标识; |BGQ|7DyG
(4)注明工程名称、编号、填写日期、天气情况、有关施工工况以及发出监测报警的施工措施,并由工程负责人、记录人、计算人、校核人签字。 Kuz
/
5.2.2监测中间报告(阶段)应包括下列内容: Eh)PZvH
(1)相应阶段的施工概况; c3&;Y0SD
(2)相应阶段基坑维护体系和周边环境的监测项目和监测点布置; 2R2ws.}
(3)对各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绘制成有关图、表; |T}Q~
(4)监测报警情况及施工处理措施; p] V
(5)对相应阶段基坑围护体系和周边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R(sPU>`MX
工程负责人、审核人签字。 XP"lqyAi
5.3最终报告 l* =\0
5.3.1最终报告应包括文字报告和图表二大部分。 ^b]h4z$
5.3.2文字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eITyC`P
(1)工程概况; Ap{p_~~iJ
①工程地点、建筑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 %EuJ~;x(Mg
②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概况; oZkjg3
③监测依据以及执行的重要技术规范、标准; K"O+`2$
④监测目的、要求以及主要监测内容; Pwn3/+"%K
⑤监测起止日期、投入人员、主要设备仪器以及完成工作量。 ;x*_h
(2)工程地质概况: |?=K'[5
①应用勘察报告的企业名称、编号等; -lL(:drn
②本场地地层构成与特性以及地基土主要指标; WKib$(%f6
③地下水类型、埋深条件、水位标高等; ?H\K];
④场地明(暗)浜等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填土、明(暗)浜埋深等。 F/FUKXxx
(3)基坑周边环境: ykv,>nSXLL
①周边建(构)筑物位置、结构、层数等现状; N|OI~boV%
②周边地下管线种类、位置、埋深等 [;`B
(4)监测项目: `<1o}r 7i
①基坑维护体系监测项目; /*)zQ?N
②基坑周边环境监测项目。 dBKL_'@@}
(5)监测点布置: 0>?%{Xy
①基坑围护体系各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包括平面以及垂直向布置); WleE$ ,
②基坑周边环境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 "&s9;_9
(6)监测设备与监测方法 "NY[&S
①基坑围护体系各监测项目、主要监测方法和设备(观测仪器名称、型号、测读精度、传感器名称、型号、量程以及测读精度)以及监测值精度; 59;p|
②基坑周边环境各监测项目、主要监测方法和设备(观测仪器名称、型号、测读精度)以及监测值精度。 $^F
L*w
qU(,q/l
(7)监测报警值与监测频率; $[L~X
M
(8)监测成果分析; V7Z+@e-5
(9)结论及建议。 J3OxM--8"
5.3.3图表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e5!8z
①基坑围护体系与周边环境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u]K&H&AxT
②施工工况进程表 WdEVT,jjh
③监测点设置示意图; .tv'`
④各监测项目特征变化曲线图; 6ge,2[PU
⑤观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b*w@kLLN
⑥监测控制网检测汇总表; &DQyJJ`k
⑦各监测项目监测成果总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