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57547阅读
  • 101回复

请教论坛的前辈:这个抗浮水位应该怎么提才合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东北

发帖
175
土币
8365
威望
3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14-01-28
关于审图提出的问题,你可以跟审图人员沟通,听一下审图人员的意见,或与其讨论。
离线runtaowang

发帖
157
土币
1262
威望
1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14-05-26
抗浮水位需认真研究,如果能查到历年最高水位,直接提最高水位高程就好了。如果查不到,就要结合现水位高程,分析水位变化幅度,以及建设期内有无影响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预测建筑使用期内的地下水位最高值,以此来提抗浮水位,应是一个高程值。对地形影响不大!
离线黑山老牛

发帖
469
土币
954
威望
8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15-07-14
根据地下水类型、各层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以及补给、排泄条件等诸因素,提供抗浮设防水位,并在第 8.6.2 条做了如下规定:当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可采用实测最高水位;当无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或资料缺乏时,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水位并结合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实测承压水位并考虑其对抗浮设防水位的影响;只考虑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时,抗浮 2 设防水位可按一个水文年度的最高水位确定。 1 .4 北京标准〈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 在第4 章对地下水做了专门规定,要求建筑地基应确定建筑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及静止地下水位;在第 4.1.2 条规定:城区、近郊区的建筑场地勘察,尚应提供历年最高地下水位和3-5 年最高地下水位,当缺少长期观测资料时,可根据实地调查的水井水位等资料推测历年最高地下水位;第 4.1.5 条规定;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地下室或构筑物,其设防水位可按历年最高水位设计;对防水要求不严格的地下室或构筑物,其设防水位可参照3-5 年最高地下水位及勘察时的实测静止水位确定。 1.5 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 第11.4.11 条的第3 条规定,抗浮设防水位若有长期水文观测资料和历史水位记录时,地下水作用力的计算可采用历史水位;若无长期水文观测资料和历史水位记录时,地下水作用力的计算可采用丰水期最高稳定水位;在第4 条规定: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按承压水和潜水的混合最高水位计算地下水位对地下室的浮力作用;在第6 条规定:地下室在稳定水位作用下所受的浮力应按静水压力计算。临时高水位下的浮力,在粘性土中适当折减,折减系数由勘察单位提出,在砂土中不折减。 2.中国工程院张在明院士关于地下水作用机理的论述 关于地下水的作用机理,张在明院士所著《地下水与建筑基础工程》 3 一书作了科学\详尽的阐述。在院士厚厚一本的著作中,摘抄如下内容: 1) 真正处于静止状态的地下水是很少的,水在土体中多是流动状态(渗流),渗流是复杂的三维空间课题,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渗流现象在工程性状上有很大的差异。 2) 土中的孔隙是下水储存的场所,又是地下水运动的通道,由渗流分析引伸出的孔隙水压力分析,是地下水对建筑工程作用分析的基础。 3) 历史最高水位、近期最高水位,都不能直接作为抗浮水位提供。要提供一个比较客观的设计抗浮水位标高,必须要有长期观测资料,了解各层地下水的赋存形态和运动规律,作渗流分析求取地下水对基底的压力,按基底最大压力提供抗浮水位标高。也就是说,正确确定基础底面处地下水的压力,是提供建筑物设计抗浮水位标高的前提。 4) 基底的水压力并不完全取决于水位的高低,还和水的存在形态相关。书中举了2 个例子,例1:按最高水位和近年最高水位确定的浮力分别是 92kPa 和 69kPa,而经过渗流分析得出的浮力只有 36 kPa。例2:基底埋深11M,按传统设计方法,抗浮设计水压力是10t/㎡左右,而经过渗流分析得出的基础底水压力只有1t/㎡左右,相差10 倍。说明将水压力按传统静水状态确定的做法,估计过高,造成浪费。 4 5) 诚如张院士所述,以基底的孔隙水压力作为抗浮水位标高提供才是科学的,基底的孔隙水压力与水位高低有关,还与水在土体中的连通条件有关。就以现场为例,现在已经挖至 2.85 米,按勘测提供的水位数据那么就有3t/㎡左右的水压力,那么水是很难抽干的,而事实是现在根本没有出现地下水。 6) 地下水在土体中的连通(渗透)作用,除了与土体本身的性质有关之外,还与人为的外界因素有关.在施工期间,四周开敞,下雨积水, 雨停抽水,容易造成基底局部或者全部与四周积水连通,地下室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被抬起来,因此施工抗浮是要认真重视的。 7) 安徽省芜湖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日前发布监测数据显示,2006 年~2007 年该市地下水降落漏斗消失,地下水环境得到了恢复。 上世纪50 年代中期,由于对芜湖市东郊湾里一带地下水的开采,到 70 年代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到 1995 年,地下水位月均最高下降值0.93 米~3.03 米,形成了一个呈椭圆形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降落漏斗的面积达70 平方千米,降落漏斗中心地下水位为-18.96 米。 芜湖市地质环境的恶化,引起了当地政府及安徽省地矿部门的重视,并及时采取了加强监测及管理等措施,逐步关闭部分生产井,减少单井的日开采量,使地下水水位逐渐回升。根据芜湖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历年监测数据表明,2006 年~2007 年地下水水 5 位已基本稳定,水位升至 1.61 米,地下水降落漏斗消失,湾里一带地下水环境得到了恢复。说明芜湖目前的平均水位时 1.61 米。根据现场的实际挖土标高已至2.85 米,未见地下水,可见1.61 米的数据符合实际当前的地下水位。 8) 上述分析说明,我们单位有理由建议勘察单位根据基底的孔隙水压力,也应该针对现场的土质情况将稳定水位打个折扣提供抗浮水位标高。
离线jiajialing

发帖
465
土币
889
威望
70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5楼 发表于: 2015-07-18
抗浮稳定水位标高是岩土工程行业的难点,让谁提都不好提。

发帖
3
土币
19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6楼 发表于: 2015-11-18
学习啦!
风,起于青萍之末。
离线岩下之议

发帖
889
土币
4598
威望
125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7楼 发表于: 2016-04-09
大家继续!!!!
留白天地宽
离线woshimomo

发帖
41
土币
16
威望
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8楼 发表于: 2016-04-14
受教了,感觉平时提抗浮水位都比较武断,没考虑这么多问题
今年考试必过!
离线zzt2001

发帖
1009
土币
4322
威望
-1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9楼 发表于: 2016-05-04
抗浮设防水位,是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期间(设计寿命期)可能遇到的最高地下水位。
这个水位的真值可以说无人能知晓,只能尽可能的去靠近它,这个只能具体分析和预测了。
一个场地地下水位的高低,可以从场地的地层条件(蓄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量(降雨、侧向补给)和排泄量(侧向排泄)、补给和排泄基准点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原则上,补给条件好于排泄条件,那抗浮设防水位值就高,反之水位就低。不要以为地势高的地方地下水位就一定会低。
对现状地下水的分析不能取代对未来的预测,因为未来的变化谁也无法断定,因此要设定预测的前提条件,人工改造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是巨大的。


离线wzqhzsctm

发帖
4
土币
1172
威望
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0楼 发表于: 2016-11-24
非顶不可
非顶不可非顶不可非顶不可
离线zzt2001

发帖
1009
土币
4322
威望
-1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1楼 发表于: 2016-11-24
抗浮水位一直是争论比较多的问题,这个问题绝不是简单就能解决的。
抗浮设防水位是预测的地下室在使用期间可能遇到的最高地下水位。这里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取值,如时间跨度大,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人为因素影响,气候变化等等。
不同的队伍做出来的工程质量是不一样的,有时地下室上浮完全是设计施工不合理造成的(基坑回填不密实导致的水盆效应)。
离线永不忘秋

发帖
62
土币
766
威望
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2楼 发表于: 2016-11-27
坐等高手来回答。
离线qxslyl

发帖
200
土币
1353
威望
49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3楼 发表于: 2016-12-16
我在想这个工程抗浮设计水位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山坡洪水期间,从上游的地表水对建筑物的水平推力。之前遇到过一个工程,跟这个情况相似。当时抗浮设计水位已经给到了建筑物的室外地坪,但是在洪水期由于地表水从上游大量聚集冲击建筑物,最终导致建筑物的结构柱歪斜。所以我认为这个工程应该重点考虑边坡的挡水及排水设计,小小见解,请各位多多指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