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文地质角度看,粘性土层的渗透系数(K)值很小,实践中可以看作是隔水层,计算中常常也当隔水顶板或底板处理;由于地下水位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水位以下是否饱和也应该在查清岩土体水文地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给出结论。实践中,常会遇到水位以下大厚度粘性土层中下部呈硬塑状态,下部砂土层稍湿,其原因是粘性土层上部的砂土含水层含水性质为上层滞水,这样,下部含水层还会有下部含水层的水位。在我国,很多地区存在多层地下水,比如包头、呼和浩特、乌海等地区,就包头来说,200m以内的含水层可以分三大层,即50m以内段为上部潜水含水层;50—100m段为二层承压水含水层,100——200m为下层承压水含水层。三个大的含水层组有着不同的地下水水位。近年来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局部地段二层承压水已经没有压力,变成二层潜水,上层潜水变成上层滞水;因此,出现了水位下砂土体不饱和的状况;有的地方由于较厚的粘性土层分布较多,还出现了多层上层滞水,这样水位下存在多层不饱和的砂土体层。一般来说,出现了这种情况,楼主所提的问题也就成为自然存在的事实。您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