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5080阅读
  • 8回复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2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314811751
 

发帖
551
土币
8707
威望
252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陕西境安康至陕川界
A2合同段(K252~K269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
1 项目背景
1.1 工程概况
包(头)茂(名)线是国家重点工程,北起内蒙包头市,经内蒙、陕西、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广东等七省市自治区,终点到达广东省茂名市,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四纵四横”八条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之一,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安康至陕川界公路是包茂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西北与中部、西南乃至沿海地区的重要战略通道;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完善陕西主骨架公路路网布局,加强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需要。
1)本项目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桥涵设计车辆荷载为公路-Ⅰ级。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据初勘报告,沿线有特大、大中桥、互通9722m/10座,隧道4119m/2座,桥隧比例高达82%。山高坡陡,重难点工程多。
2)本项目位于陕南大巴山区,大巴山主梁位于线路区南部陕川边境,走向北西,主脊海拔一般在300~2000m,大巴山主脊海拔高达2522m,安康月河盆地地段最低约300m。勘察海拔在330~905m之间,地势总体走向南高北低,北西西~南东东向山脉与河谷相间的地貌特征,谷以“V”型谷为主,少量呈“U”型谷,属中~深切割区。勘察路线方案基本沿汉江支流—任河两岸展线,地形复杂,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沿溪线”山区地形。
根据初步设计文件和初勘资料,本次我院承担的K252~K269段为起点段,涉及到1处路堑(K264+640~K264+790路堑);10座桥梁(K259+597~K260+316磨子沟大桥、K260+354~K260+510左家沟高架桥、K260+585~K261+518马金1号高架桥、K261+515~K263+531马金任河特大桥、K263+976~K264+134半边沟高架桥、K264+229~K264+360贾平村高架桥、K264+776~K265+190瓦房沟1、2号大桥、K265+381~K267+848金盆任河特大桥、K268+231~K270+396高坝高架桥);3座隧道(K263+352~K263+966武家湾隧道、K265+188~K265+393瓦房店隧道、K267+840~YK268+246芭蕉1号隧道)。
为明确K252~K269段详勘基本任务和目的要求,保证详勘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有关详勘阶段技术规定和设计要求,结合工程设计特点以及路线区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依据初勘资料编制本工作大纲,旨在奠定技术质量控制基础,指导各项工作的布置实施和达到预期勘察目的。
1.2 项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1.2.1 地理位置
工作区地处安康市紫阳县境内,路线大体呈南西走向。起点位于紫阳县曹家坝境内K259),向西~南西西再转向南沿任河经桑树沟、向阳镇、瓦房店、芭蕉乡,终点止于紫阳县巴蕉乡显钟村、新联村境内(K269)。
1.2.2 地形地貌
A2合同段主要位于陕南大巴山区。大巴山主梁位于线路区南部陕川边境,走向北西,主脊海拔2400m以上。境内以少土多石的中低山~中山为主,海拔一般在300~2000m,大巴山主脊海拔最高达到2522m,安康月河盆地地段最低,海拔约300m。地势总体显示南高北低,北西西~南东东向山脉与河谷相间的地貌特征,凤凰山、大巴山山势高耸,河谷深切,岸坡陡峻,相对比高500~1200m,沟谷以“V”型峡谷为主,少量“U”型宽谷,属中~深切割区。本区由于印支构造运动,使秦岭推覆—褶皱造山,形成地貌类型总体上为北大巴山高中山~中低山地貌景观。设计路线主要位于北大巴山区,贯穿路线长度约57.8km,沿线高程介于280~1600m,最低点位于线路起点任河,河床底板标高约280m,安康水库蓄水后所在部位水面标高约315m(枯水位);最高点位于K317+600万源方案大巴山隧道,高程约1570m,地形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汉江支流—任河由北向南沿线路发育,勘察区河谷切割较深,属中~深切割区,形成沿线陡峭岸坡。勘察路线基本沿汉江支流—任河及麻柳河两岸展线,展线标高多在330~400m之间。
构造运动是本区地貌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受地质条件、气候、水文、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沿线地貌可分为河谷斜坡、低山、中山等单元。
1.2.2.1 河谷斜坡地貌单元
勘察路段主要位于任河河谷及其支流河谷斜坡地带。海拔高程介于300~400m之间。任河河谷多为“U”型谷,部分段落为峡谷,两侧支流多呈“V”型。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发育有Ⅰ~Ⅳ级阶地,呈片块状零星分布。任河河床中沉积有2~20m的砂砾石、卵石,强度较高。
1.2.2.2 低山地貌单元
分布于紫阳至毛坝(K259+492~K294+500)之间,海拔高程介于500~1000m之间。为大巴山之北坡,该区沟谷幽深,山势陡峻,呈尖棱状山峰和刃状山脊,切割深度200~800m,在次级沟谷汇入处发育有规模不等的冲洪积扇和泥石流微地貌。山体自然坡度25°~40°,局部形成山间峡谷。覆盖层厚薄不均,缓坡地带土层较厚,多种植农作物,易形成土质滑坡。
1.2.3 气象与水文概况
1.2.3.1 气象
勘察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区内多山,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凤凰山以南的紫阳县境,年平均气温15.1℃,一月份平均气温3.5℃,七月份平均气温26.7℃,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7.2  ℃,多年平均降雨量1002mm。早霜期始于十二月上旬,晚霜始于三月上旬,无霜期278天。本区气候总的特点为:四季分明,温和多雨,无霜期长,多春寒、伏旱,夏洪,秋涝。中低山区雨量充沛,高山区气候阴湿,夏秋季易形成洪水、泥石流、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
1.2.3.2 水文
勘察区属长江水系汉江流域,地表水较为发育,路线涉及的河流主要有任河及其支流。区内各河流流量变化直接受大气降水影响,洪水期多出现在7~9三个月。各河径流较短,河流狭窄,比降大,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仅在河流凸岸或支流交汇部位残留较少量阶地堆积物。总之,区内地表水发育,水量充沛。
1.3 路线工程地质概况
1.3.1 地层岩性
测区沿线地层出露较多,由新到老有:第四系、侏罗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局部出露岩浆岩,主要发育于秦岭褶皱区寒武-志留系地层中,多呈岩墙状产出。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3.1.1 第四系(Q)
主要包括各级水系、河漫滩及冲沟带分布的冲洪积成因的卵砾石、漂石、圆砾土、砂质土以及分布于沟谷两侧斜坡、山脊、梁顶一带的残坡积块碎石、砾石、亚粘土等,厚度一般0.5~10m,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1.3.1.2 侏罗系(J)
勘察区主要出露龙家沟组(J2l),岩性为砂砾岩,含砂砾岩,杂砂岩,中厚层细粉砂岩,薄层粉砂质泥岩,碳质泥岩、页岩,紫红色,少量深灰色-黑色,巨厚层。间夹薄层煤线。断续分布于瓦房店K265+060F2断裂)~210、K266+200(F3断裂)~350带。出露宽度150m。
1.3.1.3 志留系(S)
1.3.1.3.1 五峡河组(S2w)
岩性为绢云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板岩。灰色,薄层状,岩质弱,风化强烈,风化厚度一般5~10m,易产生变形破坏。分布于瓦房店K265+440~600带。出露宽度160m。
1.3.1.3.2 陡山沟组(S1ds)
岩性以中厚层细~粉砂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中~薄层粉砂岩夹粉砂质板岩、含炭粉砂质粘板岩,偶夹岩砂屑板岩。灰色,粉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本路段分布较多,于K265+210~440、K265+600~ K266+200(F3断裂)、K266+350~560、K267+100~K268+900一带出露,出露宽度210~1800m。
1.3.1.3.4 斑鸠关组(O3-S1)b
岩性以含炭粉砂质板岩、炭硅质板岩为主,局部夹碱性辉长~辉绿玢岩岩墙、岩床。断裂以北岩性组合以炭质板岩、炭硅质板岩为主,间夹较多的粗面质火山碎屑岩、次火山岩、炭硅质岩,浅灰-深灰色,岩质坚硬,形成陡峭岸坡。片岩板岩岩质软弱,易风化变形,形成缓和地形。本路段分布较多,于K264+840(F1断裂)~K265+060(F2断裂)、K266+560~ K267+100、K268+900~K269(终点)一带出露,出露宽度220~540m。
1.3.1.4 奥陶系(O)
1.3.1.4.1 洞河组(O1d)
岩性为绢云母粉砂质板岩、绢云粘板岩、千枚岩夹钙质板岩,下部夹粉晶灰岩、钙质板岩、绢云石英片岩。浅灰-深灰色,变余-变晶结构,片理构造,岩质软弱,地形低缓,残坡积层覆盖较广泛,发育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本路段分布较广,分布于起点~K261+500、K263+830~K264+360、K264+480~840(F1断裂)地带,出露宽度360~2000m。
1.3.1.5 寒武系
1.3.1.5.1 箭竹坝组(∈1j)
岩性为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中薄层结晶灰岩、含炭灰岩,局部夹薄层石煤,灰黑色,岩质坚硬,地形陡峭,多形成峰岭地貌,并发育溶洞。分布于K261+650~K262、K262+080~K263+700一带,出露宽度350~1620m。
1.3.1.6 岩浆岩
路线区岩浆岩以早古生代碱性岩、基性、超基性岩为主,主要出露秦岭褶皱区寒武-志留系地层中,多呈岩墙状产出。
1.3.1.6.1 粗面岩(τ)
呈带状、层状岩墙、岩床、岩脉侵入于洞河组、斑鸠关组中,主要岩性为粗面斑岩、粗面岩、粗面质火山角砾熔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火山碎屑岩等。分布于K263+700~830一带,出露宽度130m。
1.3.1.6.2 基性岩墙(βμ
多呈岩墙、岩床侵入志留系及以下地层中,在奥陶系上部及下志留统,部分呈岩被状顺层侵入。主要岩性为辉长岩、辉绿岩、辉绿玢岩、辉长玢岩,遭受微弱构造变形。分布于K261+100~140、K261+500~650、K264+360~480、K261+500~650一带,出露宽度40~150m。
1.3.1.6.3 超基性岩墙(Σ)
多呈岩墙侵入于奥陶系及以下地层中,主要岩性为含斜长石辉石角闪岩,含斜长石角闪岩,绿帘阳起角闪辉石岩等,遭受构造变形,后期变质相对较弱。分布于K262+000~080一带,出露宽度80m。
1.3.2 地质构造
1.3.2.1 褶皱构造
勘察区总体处于秦岭褶皱带,受秦岭造山运动及后期加里东运动的影响,线路区地层升降频繁,褶皱构造极其发育,纵观区内,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主体褶皱为大巴山背斜,也是区内一级褶皱。大巴山背斜为一歪斜褶皱,核部地层为南沱组凝灰岩,两翼分别为陡山陀、灯影组、石牌组、石龙洞组地层。轴向北西西,轴面倾向200°∠65°,核部向北歪斜,使北翼部分地层产状倒转,南翼出现断裂。在一级褶皱的基础上又发育二级褶皱和次级褶皱,沿线路由北向南背向斜紧密相扣,平均约2km见一褶皱,且多为紧束型,两翼地层产状较陡,一般倾角50~70°,局部直立,轴向总体以北西西向为主。北侧为紫阳~中峰褶皱束,南侧为高滩~兵房街褶皱束,两个褶皱束构成本区的三级构造单元。紫阳~中峰褶皱束由两个复背斜夹一复向斜组成,长轴走向NWW,核部被月河断裂破坏,该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只有线路起点位于该褶皱束南翼边缘;高滩~兵房街褶皱束为一复向斜,北翼被红椿坝~曾家坝断裂破坏,呈NWW向延伸,次级褶皱以紧密线状为主,南、北被深断裂所围限。
麻柳坝以南,线路进入扬子准地台区,线路所处二级构造单元为其北缘龙门~大巴台缘隆褶带,又分为高川褶断束和司上~鸡心岭褶断束两个三级构造单元,麻柳坝附近走向NNW,区域总体构造线呈向南突出的弧形。
1.3.3.2 断裂构造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区或性断裂包括以下三条。
1.3.3.2.1 F1断裂(红椿坝)
为一区域性断裂,位于线路K264+840m一带,西北端交于麻柳坝断裂上。沿瓦房-向阳一线呈北西西向延展,沿断层发育线性河谷、水系变异点、断层三角面、垭口等。断裂带20~150m,由多条断层组成,断面产状倾向18~35°,倾角65~85°,断层破碎带宽3~10m,由断层透镜体,角砾岩和炭化泥组成,北侧形成挤压片理带。断裂切割洞河、斑鸠关、陡山沟组等岩层,沿该断裂断续有侏罗纪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地层分布,反映了早期具张拉性质,晚期为左行逆断裂。
1.3.3.2.2 F2断裂
为一…断裂 ,位于线路K265+060m一带,……主断面产状25°∠80°。……。
1.3.3.2.3 F3断裂
为一…断裂,位于线路K266+200一带,……,主断面产状216°∠57°。……。
勘察路段关系密切的断裂为F1、F2、F3断裂,详勘时应加强对各断裂构造与路线相交部位工程场址的勘探揭露,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
1.3.3 不良地质现象
1.3.3.1 岩溶
分布在K261+650~K262、K262+080~K263+700一带,主要岩性为寒武系箭竹坝组(∈1j)中的结晶灰岩、含炭灰岩夹层,分布不均匀。受岩性、岩质制约,岩溶总体不发育或弱发育。
1.3.3.2 滑坡
区内广泛分布五峡河组(S2w)、斑鸠关组(O3-S1)b地层,岩性主要为绢云母粉砂质板岩、绢云粘板岩、千枚岩、绢云石英片岩,部分岩性含炭质,这些岩层强度低,均为软质岩石,抗风化能力差;大部分地段地层软硬相间,属半坚硬~软质岩类,抗风化能力差异大,地表节理裂隙发育,强度急剧降低,层间结合不紧密,抗滑稳定性较差。同时,受褶皱、断裂等的影响,部分地段岩体破碎不完整,风化残坡积、崩坡积土层厚度较大,结构较松散,在地形条件的控制下,受人类工程活动、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易形成滑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初勘资料,本段路线区内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滑坡体15处,其中分布于路线及构筑物附近的有8处,详勘时应详细查明滑坡的成因机制及其对路线的影响,并采取综合勘探手段,以获取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评价及工程治理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
1.3.3.3 崩塌、危岩体、岩堆
线路经过的大部分地段地层软硬相间,属半坚硬~软质岩类,抗风化能力差异大,地表节理裂隙发育,强度急剧降低多形成陡崖,而沿线广泛分布的岩浆岩均属于坚硬岩,多形成陡崖,加之岩体节理倾角较陡,多在70~80°之间,节理面近于垂直,在重力、水动力作用下,形成卸荷裂隙。部分岩块尚未崩塌,形成危岩体,部分岩块已沿节理崩塌,在下方形成岩堆。岩堆主要分布在陡山沟组(S1ds)细~粉砂长石石英砂岩中;崩塌主要分布沿线坚硬、较硬岩层中。
根据初勘资料,本路段共分布有危岩体、崩塌、岩堆17处,其中分布于路线及构筑物附近的有6处,尤其是B11号崩塌体。详勘时应加强地质调绘,评价崩塌、危岩体、岩堆的稳定性及其对拟建公路的影响,为工程防治设计提供可行建议。
1.3.3.4 顺层滑脱
沿线起点段及后续局部地段存在顺向斜坡,顺向坡在公路建设中,由于人工切坡会改变斜坡的形态,可能产生沿岩体软弱夹层、岩层面顺层滑脱;沿线地层中存在绢云母粉砂质板岩、绢云粘板岩、千枚岩以及构造破碎带(夹层)。该类岩土层具质软、强度低、易风化等特征,极易形成软弱结构面,沿结构面产生滑坡的可能性大,对公路工程稳定性影响较大。此外,应重视水库动水位变化对顺向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水位以下斜陡坡。详勘时应加强对路堑边坡工程的地质调绘,重点地段进行地质钻探取样分析、原位测试,以获取为边坡支护设计所需的地质参数。
1.3.4 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中生代以来,测区构造运动受秦岭构造带总体活动的影响,以断块升降运动为主,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的继承性活动和山—盆耦合的振荡性的均匀升降以及地震的多发性。新生代以来以大面积的隆起上升为主。根据国家地震局1999年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400万),测区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历史上无大的地震灾害记录,无明显的新构造活动迹象,地壳基本稳定。沿线基本处于地质构造相对较稳定的地质环境,为此适宜公路路基、路堑、桥涵及隧道等各类构筑物建设。
离线ayf250

发帖
1003
土币
167
威望
2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3-12
楼主如果将相应教材上传就更好了。
离线libaobao

发帖
2726
土币
41
威望
1432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3-19
楼主来个地下连续墙的
离线libaobao

发帖
2726
土币
41
威望
1432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03-19
楼主来个地下连续墙的
离线cqforever

发帖
147
土币
65
威望
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9-17
欠谁的钱啊????
离线jiaxinyuan

发帖
316
土币
1765
威望
157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11-28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
可以啊!不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线jiajialing

发帖
465
土币
889
威望
70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3-24
标题序号编写过于精细
离线lssf

发帖
926
土币
4560
威望
196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7-07
要有个电子版的就好了,可惜了,类似于勘察设计
离线yangmimr

发帖
326
土币
35
威望
129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9-04
要有个电子版的就好了,可惜了,类似于勘察设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