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土问题是公路修筑的世界性难题,素有“工程中的癌症”之称。长沙理工大学校长郑健龙主持的“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项目,近年先后在我国8省区1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工程中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我国膨胀土地区公路修筑难题,被交通运输部列为重点推广技术。
膨胀土遍布亚洲等5大洲的46个国家,我国26个省区存在着这种特殊土,有3亿多人生活在膨胀土地区。膨胀土失水迅速收缩开裂,吸水急剧膨胀变形,对公路、铁路等浅表层轻型结构造成极大危害,每年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据了解,国际上关于膨胀土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已有70年的历史,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成为世界性技术难题,以至公路工程只能遵循绕避膨胀土的设计原则。
2002年,我国立项开展“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长沙理工大学主持这一项目,并联合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区的15家高校、科研、设计、管理、施工单位开展系统的研究和科技攻关。他们突破国内外边坡支护的传统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以柔治胀”的新理念,自主研发了具有变形消能特性的膨胀土边坡柔性支护综合处治这一全新技术,攻克了膨胀土边坡屡治屡滑的技术难题。
2004年广西东盟博览会开幕前,作为国际通道的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却因数十个膨胀土边坡屡治屡滑使工程进度严重滞后,全线改用这一技术进行治理后,至今无一坍塌。
据介绍,经过项目组系统研究和刻苦攻关,目前,他们在机理分析、路堤处治、边坡支护、环境保护等7个方面取得46项研究成果。成套技术的研究成果在国内8个省区22条高速公路膨胀土路段的实体工程中得到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