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iL*Nw P+$:(I 9月14日,持续降雨致使商洛市南秦河大桥桥柱基础被洪水冲刷后露出了大量木头在下面支撑,有网友质疑有偷工减料或者工程质量问题。当地有关专家接受采访时称“上世纪修建该桥时用木头支撑是为了减缓沉降,符合国家设计标准。”
AFAAuFE" !o$!Fr c p}cw{ &-;5*
lg)0 近日,有网友“水桶”在省内某网站论坛上发表“坑爹啊,商洛南秦河大桥桥基竟是木头的!”贴文说“前两天一场大雨,南秦河堤皮开肉绽,险情不断,而南秦河旧桥桥墩被冲出了桥基,居然是用木头打下的桥基。网友‘商山一闲人’发的图片看得人唏嘘不已,上世纪60年代,咱们穷,力量弱,用木头打桥基,但修建的桥梁至今巍然。如今的工程,貌似钢筋铁骨,遇到点问题就成了泥糊纸塑。悲催啊,苦逼啊,坑爹啊。”随后该网贴又被多个论坛转载,跟帖者居高不下。有网友质疑说“难道是修建大桥是有人偷工减料或者该桥存在质量问题?”
%plo=RF ^_m9KA \eFR(gO+ 7nuU^wc 据了解,商洛南秦河大桥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203省道前往柞水、山阳等县区的主要交通枢纽,2009年沪陕高速高速公路通车改线后停止使用。14日上午,记者冒雨在位于商州区侯塬村附近的南秦河大桥下看到,由于前阵子洪水冲垮了北岸的河堤,大桥紧挨北岸的桥柱基础下的确显露着密密麻麻的木头在支撑着桥柱,而河中央的几个桥柱也隐约露出木头。经过现场查看,南秦河大桥一共有7个石头砌成的桥柱,每个之间的距离约为16米,支撑在每个桥柱基础下地木头大约有30多根,经过洪水的冲刷,支撑的木头依然鲜亮如新。记者注意到大桥两头已被有关部门用沙土封闭。“这桥是60年代修的,那阵子缺少钢材、水泥,你看人家用木头弄的这桥,都几十年了,还好好的呢。”旁边干活的一位村民感慨的说。
O?|gp<=d H*)NLp KVJ_E!i w4gg@aO 9月14日,记者按照竖立在桥头的养护标志牌来到商州区公路段欲了解相关情况,但工作人员告知此桥早于2009年高速公路通车改线后移交到地方公路管理站,而商洛市地方公路管段办公室王主任却一再强调说“并未移交过来,大桥的建设资料也并未在段上。”经过多方联系,商洛市原公路勘查设计所、市农村公路管理局工程师,现返聘至商洛市交通设计院任工程师的王浩彬接受了本报独家采访。据王浩彬讲,老南秦河大桥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和该桥一起使用同样方法的还有至今仍使用的丹江大桥。“都是木面桥,木头桥面,中部是石砌墩台,基础是用木桩支撑。”据王工程师介绍,木头只要埋在沙石里是不会腐烂的,这种施工方式主要考虑到大桥的承载力不够,所以用木头打桩加大密度,减缓大桥沉降速度,至于木头埋在沙里的深度则是依据大桥重量以及过往车辆重等测算的。“绝对不存在偷工减料方面的质量问题,那个时候,全国修桥都是这种办法。”王浩彬建议说,如果想要保留大桥,可以在桥下游建设拦河坝以拦截被冲击的沙石,二是用水泥浇筑桥柱周围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