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基准面(Base level of erosion)指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一个面状的界限,在这个界限以下,河流侵蚀能力消失,不再加深河床,也简称侵蚀基面。河床上的坚硬岩坎,可控制岩坎以上河段下切的深度,支流汇入主流的河口处可控制该支流下切的深度,这种控制局部河段或支流下切深度的基面称地方侵蚀基面。对所有入海河流来说,海面是最终控制其下切深度的基面,因此海面也称终极侵蚀基面或总侵蚀基面。当然,河流在入海之后,其动能一般并不立即消失,有时在海底的一定深度内还会继续塑造出一段槽床;另外,在远离河口的大河河床上,由于强烈的旋涡流的冲蚀,也会出现比海面还低的深槽或壶穴。但这些都是局部的现象。从宏观上看,海面仍然是控制河流下切的总的基面。侵蚀基面的变化会引起河流作用的变化。在侵蚀基面上升时,由于水面比降减小,近基面处河流一般发生堆积;在侵蚀基面下降时,如果出露的河床坡降较大,一般会发生溯源侵蚀。 8i:E$7e tH
以上描述有问题吗?如果没问题,我认为侵蚀基准面一定是用实实在在存在的水面起算的。比如随着水库蓄水水位的提高,侵蚀基准面也在升高。三门峡水库失败,降低蓄水高度(侵蚀基准面),才能减少泥沙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