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geo 谈到了两个不利倾向,以及看到近段时间媒体报道一些工程事故,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不妥之处请指教。
由于监测市场不够健全,作为设计,不深入了解监测,施工单位不够重视,监测单位由于非技术原因,本应该“按图监测”,迫于种种因素,只好“照图监测”,造成监测点布置不合理,资源的浪费等不利于监测发展的现象。
现阶段,监测大多数是施工单位本身,科研院校在做,缺乏有效的竞争集中,大多数监测从业人员仍然停留在处理报表阶段,如果让这部分人员能从录入数据,处理报表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预测变形,有效防范坍塌等工程事故中去,才能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一旦出了问题都推卸责任,大多数情况,定性为地质因素。
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方向,以施工安全为原则,在经济的条件下,向高效化,智能化发展,如果效率提高,劳动量降低,谈高精度才有意义。正如社会物质发展程度越高,精神文明越发达一样,如果连吃饭都成问题,如何谈高端发展。
人员的操作规范无法定性,那么只好追求高精度,从硬件上定框框,施工环境差,监测点受外界影响较大,监测费用较低,导致操作人员不固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数据采集不准确,追求仪器的高精度显得苍白无力。
个人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加强监测重要性的意识,完善数据录入、处理、分析平台,并且有效的推广。 上了这个水平,为更高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