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标志性景点,海珠广场因为地铁施工围蔽了7年之久。刚刚解除围蔽的海珠广场马上又要面临新一轮围蔽了。根据最新的海珠广场规划,这里将建3层的地下空间、建10条地下步行通道、新增地下商业面积超过7万平米,还将建设两栋超过百米临江地标性建筑。
昨日,海珠广场周边不少居民均向记者表达了对再次围蔽的担忧。还有市民则担心,海珠广场如今交通就不太顺畅,再建这么多建筑后交通拥堵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焦点一:工程围蔽现场:恒基中心已经围蔽并开挖
海珠广场将大变身的规划出台后引发市民广泛关注,有人担心已经围蔽多年的海珠广场又将再次围蔽,对交通和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海珠广场探访发现,位于西侧的恒基中心地块已经围蔽起来,工地里有高高的吊车以及铲车等正在工作,挖出来的土已经高过了围蔽的挡板。而在挡板外,写明该工程是恒基中心北基坑工作。周围市民告诉记者:“这里已经围蔽了五六个月了,原来的艺景园拆掉后,这里很快就又围了起来。”目前地块上只剩下东南角的文保单位五仙门发电厂,以及西北角的五仙门变电站。
海珠广场因为地铁施工围蔽长达7年,现在又面临围蔽、开挖的命运,令不少市民感到担忧。尽管地铁6号线修葺一新的站厅已经矗立在海珠广场的西广场上,但临近北面泰康路一段的地块仍然被围蔽起来,里面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但走遍四周都没有看到任何施工的告示,周边居民也表示不知道为何还要围蔽这一地块。
正在海珠广场上锻炼的陈伯告诉记者:“海珠广场这几年挖了填,填了再挖,光是建地铁就开挖了两三次。经常是恢复绿地没多久又挖开,真不知道是钱多了没地方花还是喜欢折腾。”陈伯表示,自己每天都来这里锻炼,如果要开发地下空间,又得把搞好的绿化铲掉,围蔽起来。“这样我们老人家,又没有地方可待了。”
记者在现场也看到,目前海珠广场东、西两个广场绿化得都很好,还配备了市民锻炼的器械,不少市民在这里锻炼身体,还有私伙局在这里开唱,一片和谐、热闹的景象。
建议:可安排夜间施工缩短工期
广州市建委负责人表示,海珠广场围蔽了长达7年,海珠桥开通后才刚刚解除围蔽,现在又要建大规模地下空间和高楼,海珠广场势必要再次围蔽,市民肯定会有很大意见。他建议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方案,严格控制工程和施工节奏,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短围蔽时间。“届时东、西广场肯定需要封闭进行大开挖,不要同时做,否则一定会乱。”
广州市长陈建华则要求广州市建委牵头完善工程的施工管理。他要求在开挖过程中要对工期作出合理限定。为了尽可能缩短工期,陈建华还表示,海珠广场周边一带居民并不多,在开挖运输过程中,比如进料等程序,可以允许夜间施工,一方面加快了工期,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交通压力。
焦点二:交通组织建筑体量太大交通或不堪重负
与此同时,记者也注意到海珠广场周边集聚了玩具、工艺品等多个批发市场,人流量非常大。昨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海珠广场西侧的一德路,尽管地铁站B出口与海印缤缤广场有地下通道相连,但不少人还是选择走地面过街。在这段300米左右的路面上,有两条可供行人过街的斑马线,一个有红绿灯、一个没有。在一德路与解放南路交界处的过街红绿灯处,记者现场看表计算了一下,红灯超过一分半钟,而绿灯只有20秒左右。由于等候的时间太长,不少行人都等不及,顶着红灯过街,还有推着婴儿车的爸爸也不例外。
而靠近地铁出口的另一个过街斑马线则更加险象环生,由于周边批发市场众多,小货车、大货车、电动车、“残的”、拉着小推车的行人,和公交车、小轿车混在一起,甚至还有周边打扫卫生的环卫工拉着垃圾桶过街,只听见刹车声、喇叭声不断……
建议:减少建筑体量合理组织交通
广州市交委负责人则表示,新的方案跟现状相比建筑体量大幅度提升,根据广州交通规划研究所做的交通影响评估报告,如果建筑面积达到了22万平方米,对周边交通影响比较大,超过了周边交通设施的承载能力。根据预测,按照这个建筑体量,海珠桥与一德路、沿江路等路口的交通拥堵都将成为不能被接受的F级。根据交通影响评估报告,该项目将建筑面积减少到19万平方米以下,包括东广场控制在1.5万平方米以内,而且还要通过合理交通组织,其交通状况才可以勉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