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3664阅读
  • 7回复

天津“草根科学家”闫赤元 敢挑战牛顿爱因斯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xfhwx
 

发帖
34
土币
291
威望
37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7-08
天津“草根科学家”闫赤元 敢挑战牛顿爱因斯坦 kFjv'[Y1N  
 前言 \GEz.Vb  
  “我已经证明出,从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有严重的错误!”说这些话时,闫赤元眼神中闪烁着的一种光芒,让那张饱经沧桑的面孔顿时有了生气。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敢于叫板牛顿、爱因斯坦的人,不过是一个仅有高中学历且身有残疾的农民。 'Xik2PaO  
  二十多年来,闫赤元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狂热地投身于基础理论物理的钻研。从周遭亲人、朋友的竭力反对,到旁人无数白眼与冷嘲热讽,他都默默承受下来,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写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pVsafV  
  当今,还有着一批这样的“民间科学家”,他们对科学那种狂热和执著的精神,常令一些专家学者自叹不如。 AZ.QQ*GZ#y  
  有人说,他是个“科学狂人”;也有人说,他是民间科学界的“保尔•柯察金”。到底是什么让农民出身的他,如此义无反顾地痴迷于晦涩艰深的理论物理研究呢? lWRl  
  日前,记者走近闫赤元,感受他的生活,看着他克服病痛和贫困在农舍中搞研究,跟着他从南仁垺村去宝坻区科委申报自己的研究所,再到北京与众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试图解开一个“草根科学家”的传奇经历。 :Wbp|:N0  
  农民建“生命科学研究所” 5( <O?#P  
  “生命犹如铁砧,愈敲打它,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叫闫赤元,是本市宝坻区大口屯镇东南仁垺村一名残疾农民。 f0P,j~]  
  听说最近闫赤元要建科学研究所了!而且要研究的是现代科学界都感到挠头的“生命科学”! P%R!\i  
  1月23日,大风降温,最低气温摄氏零下12度。上午10点,在宝坻区科委楼下,记者见到了闫赤元。 7;Ze>"W>  
  穿着厚厚旧棉袄仍难掩其瘦小的身材;背有些佝偻,说话时总得扬起头,额头有很深的皱纹;脸色蜡黄。他热情地伸出手与记者握手。“我8点多来的,手续办得差不多了。”他边说着,边带着记者上楼。 DN%}OcpZ  
  只见他双手抓着楼梯扶手,侧过身用全身力气迈上左腿,再转过来迈上右腿,一级级台阶就这样“蹭”着上楼。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腿笨,走得慢!” |uy@v6  
  “您申请这个研究所,费了不少劲儿吧!” t?9J'.p  
  “可不是!光准备材料就大半年,跑这儿也好些趟了!” q 4Pv\YO  
  “您家离这儿远吗?怎么来的?” .]E(P   
  “40多里地吧,我坐了一段公交车,走了些路来的。” p&I>xu8fl  
  “这回科委如果批准了,研究所就能开了吗?” j \r GU){  
  “还得再去民政局办手续。” !SuflGx,q  
  上到3楼时,闫赤元额头已经冒出细密的汗珠。“闫赤元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科技发明与知识产权”办公室的周科长说,当初大家都以为不过是头脑一热的想法,没想到他还真像模像样地干起来了。 <VZ43I  
  这次,闫赤元捧着厚厚一沓申报材料又来到科委时,得到的答复是:“手续齐备,你的申请很快就能批下来了。” ZV{C9S&  
  当记者问起申请书上写的:“注册资金:5万元”从何而来时,闫赤元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老爹的养老金。” 3w^W6hN)  
  农舍里走出“草根科学家” 18X?CoM~  
  如今,区科技委员会专家们的表态,让人们不再把闫赤元简单地看成一个痴迷科学的狂人了。 I'xc$f_+  
  那么,他这条科研之路是如何走过来的呢?办理完申请手续,记者随着闫赤元来到了他的家中。 d'(n/9K  
  穿过门口层层垛垛的高粱秸和玉米梗,闫赤元指着院里仅有的一只小羊说,老爹年纪大了,家里日子不太好过,前一阵子把牛都卖了。 -W!M:8  
  闫赤元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只有一张床和一台电脑。床是由两个长凳和一块木板搭成的,旁边的电脑显得与这间简陋的农舍有些不太协调,而就是通过这台电脑,闫赤元才有机会接触科学界,汲取最新的科技知识,并让更多人知道且认同他的理论。在这里,闫赤元把自己的坎坷经历娓娓道来。 *Xnf}Ozx  
  缘起:少年得怪病 $7YZ;=~B  
  闫赤元1966年出生,家里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12岁那年,他时常腿痛,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什么毛病。高中时,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肢体活动能力比别人差,体育课不及格,为了消除痛苦,他不得不靠“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止痛药硬撑。 g#(+:^3'  
  “高中时,我的成绩挺一般的,因为吃止痛药总犯困,45分钟一节课都坚持不下来。特别是记忆力明显下降,考试时只有数学、物理和化学成绩还不错。”就这样,高考时他以几分之差落榜了。 0_qr7Ui8(  
  此后,他开始四处寻医问药,谁知病情反而加重了,原本他行走自如还能骑自行车,可他的身体各个关节越来越僵,肌肉严重紧张,在站立时不时出现痉挛现象,经常突然自己就重重地摔在地上。经诊断是“严重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和脊椎关节已全部长死,胸骨畸形,肩关节丧失八成的活动量。“当时的情形就是,坐不能坐,站不能站,躺不能躺。” |ru!C(  
  家里已经没钱可花了,治疗也停下来。生命已经濒临边缘,疼痛一点点消磨着意志,可闫赤元心里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支持着他,“只要活下去,一定能找到办法治好病!” &en2t=a  
  随后,他找到一个糊纸盒子的工作,每天能挣三四元钱,同时开始自己买书研究中医学、人体穴位等知识,琢磨自我康复治疗。 PxYK)n9&  
  顿悟:用物理学解释“生命” e/hCYoS1n  
  如果说,闫赤元的研究缘于“久病成医”,可后来他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开始尝试用科学来解释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说:“对于科学的思考不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专注思考就能得到结果,而要以这一问题为主线广泛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使思考面不断扩大,一旦有一点突破,就会引出一系列新认识。” 4- QlIIf  
  他的口袋里常常装着纸笔,以便随时记下点滴思索的片段,即使睡觉时枕边也不离纸笔。凭着惊人的毅力,闫赤元的身体也在一天天康复,1994年他已经可以下地劳动了,“我的许多理论突破是在下地劳动中、走路中或是睡觉前躺在床上得到的。”他开始追问,“科技发展到今天,谁能真正说清‘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搜集了大量高等教育范围的书籍,试图从现代物理学中找到答案。 _N;@jq\q  
  知音:第一个“倾听”他的人 KKpM=MZ  
  经过几年的研究,闫赤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到见解,但要想让别人认可自己的理论,首先得说服人家听自己讲,可谁会相信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农民对现代物理学的见解呢?这时,他想到了自己高中时崇拜的数学老师王宝珍。 oI#TjF  
  1995年春节,闫赤元敲开了王老师的家门。几句寒暄之后,他直入主题,说起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牛顿第一定律说‘惯性是匀速直线运动’,我觉得牛顿说错了,其实‘惯性是匀速圆周运动’!” l^I? @{W  
  看着眼前这个病得连腰都直不起来的学生,王老师心中更多的是同情。就这样,老师耐心地听他讲了两个小时,没想到竟然听出了点门道! YC;@^  
  “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当时他的表达方式让人很难理解,但确实有着宝贵的思想火花。”王老师一边听他讲,一边用笔进行推理论证,闫赤元的发现激起了老师的兴趣:“有点道理,我试着把你的结论用公式论证出来吧!” cq>J]35  
  老师的认可和帮助让闫赤元向科学研究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他先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论给老师讲明白了,老师再用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理论进行论证,论证成立后,再帮他写成论文。 r )~?5d  
  王老师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我就是闫赤元的翻译,把他的理论用现代科学理论界能够理解的术语和表达方式重新表述出来。”从这时起,闫赤元才能真正实现与学术界的沟通和“对话”。 xD*Zcw(vj~  
  要让世人都知道我的发现 {ccc[G?>.Q  
  王宝珍老师的理论和精神支持,让闫赤元如虎添翼,积累了一定成果之后,他想:“我发现了物理学重要规律,很想献给物理专家。” A< .5=E,/  
  独闯南开大学 ?5't1219  
  闫赤元迫切地希望自己的研究得到专家的认可和指点,但哪里去找专家呢?他决定独闯南开大学!“当时我在物理学院大楼里,一间间敲门,一次次讲述我的理论。”工夫不负苦心人,他总算费尽周折将自己的材料转到了博士生导师李学潜教授手里。 m?wQk:Y1  
  李教授被闫赤元的诚意打动,为他点拨知识并引荐他认识了当时基础力学物理试验室组长刘伯和副教授和刘子臣教授,闫赤元欣喜若狂,他终于有机会在南开大学物理实验室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了! XOX$uLm  
  一次,闫赤元与教授一起作“加速度参考系”试验时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实验结束,天上已下起鹅毛大雪,可闫赤元硬是从宝坻火车站走到寇庄,赶到王宝珍老师家中,请老师帮他对实验结果进行受力分析,得出重要的周期函数。第二天他又独自冒雪赶回南开大学。当时李教授和刘教授都非常感动,认为他的成果很有意义。 y9mV6.r  
  这期间,他无数次因为在南开大学实验室研究太入迷,忘记时间错过回家的火车,只得在火车站候车大厅里过夜。而回到家里,又受尽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指责挖苦。 Kz b-a$  
  2002年4月,“闫赤元”这个名字赫然出现在《现代物理知识》杂志中,与李学潜教授、任毅志副教授共同完成的《物理学会终结么》一文,已作为南开大学“国家精品课程”课件文章。 v RtERFL  
  不惑之年找到“家” ,R=!ts[qi  
  多年为科研奔波,让闫赤元欠下不少债务,为维持生计,2003年他开始到一家蜂窝煤厂打工,用一年的工资买了电脑,开始整理自己的研究材料。 ^0"^  
  煤厂的工作很是繁重,他白天上工,晚上照看场院,然后还要打扫房间再做饭、洗澡,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才能坐到电脑旁,查资料,寻找学术界最前沿的信息,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觉。 6<@ mB Z  
  2006年2月20日,闫赤元清楚地记得就在这一天,他在网上见到了英籍华人陈一文老师的文章《压制扼杀挑战性科技创新成果是对生产力的最大破坏力!》,心里非常激动,立即给他写了电子邮件。 ajkV"~w',|  
  “陈先生您好!近日我在网上发现您的关于《系列建议》的说明和您对《新物理》的评价,心里非常激动。我终于找到亲人,多年漂浮的心要放下了,我看到家了!您有一个孩子在外面飘淋。我含着眼泪向您喊一声‘我想回家,您要我么’……” a5Vlfx  
  很快,闫赤元收到了陈一文充满鼓励的回信,并推荐他加入“相对论研究联谊会”,会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水清。 F3V:B.C  
  吴会长给闫赤元的回信中写道:“您的经历使我感动,‘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的大门向您敞开,如果同意,我将您的研究转给有关专家审读,结合专家意见后在网上公布。” GTOA>RB2  
  从那时起,孤军奋战的闫赤元终于找到了“家”,他的文章《惯性原理探讨》入选《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他本人则入选《中华优秀人物大典》。 Pz*BuL <  
  参加全国民间科技成果展 1PxRj  
  2006年4月,闫赤元获得参加“全国民间科技发展深圳论坛暨创新成果展”的资格,市残联联系了一家企业和区残联各资助的400元路费,他便踏上了去深圳的火车。 <Z t]V`-  
  深圳之行成为他科研历程的转折点,也就是那次会上,他短短十分钟的发言,赢得了全国近百名民间科学家的热烈掌声。他作为天津市唯一一名代表,被人们称为“民科”界的保尔•柯察金。会后他毅然辞掉了煤场工作,专心整理多年的研究成果。 '{0O!y[H6  
  截至2007年12月,他已经完成十多篇理论创新论文,受到了许多专家的关注并对多项创新观点表示肯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授予他“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北京相对论联谊会颁给他“第二届新人挑战奖”。 Pg.JI:>2Ku  
  记者亲历“民间科技”论坛 mvH}G8  
  知名专家教授也是“民科” n7i~^nf>  
  2008年1月19日,记者随着闫赤元到北京参加了“相对论联谊会”第81次论坛,亲身感受了“民间科技”群体,并非人们想象中仅仅是由一些“科技流浪汉”和农民发明家组成的,其中许多原本属于主流科技队伍而且颇有成就的知名人士也投身于这个队伍中来了。 q5Zu'-Cx@  
  在签到本上,记者见到许多赫赫有名的名字。 H.M: cD:  
  张英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发中心研究员,曾参与工程项目有:氢弹核参数测量、中国返回式卫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旋转式γ刀、工业无损检测、工业CT等。 ,X|FyO(p  
  焦克芳:军事医学科学院自然理论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H,<CR9@(5d  
  冯宝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o#"yFP1  
  …… <V U-ja*(J  
  会长吴水清是中国科学院《现代物理知识》杂志的原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他希望通过论坛这个平台,给民间科技一个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我会尽可能帮他们找权威的专家,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评审和认定。” d_(;sW"I  
  吴会长告诉记者,“相对论联谊会”于2002年创建时只有七八个成员,主要涉及物理学研究,可到今天,已经发展了200多名会员,其中有许多来自美国还有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学者。研究范畴也早已超出物理学,“只要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研究,我们就欢迎!” =P,mix|  
  “我们的会员大致分成三类,一部分是像蒋春暄、张英平这样已经卓有成就的专家、教授,形成核心力量;一部分是闫赤元这样自学成才的科技爱好者;还有一部分是在校的大学生、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批新生力量正在壮大。”吴会长介绍,这些人可以笼统称为“民科”。 !^Ay !  
  在吴会长看来,“民科”一般被认为是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不太了解科学共同体(即主流学术界)的基本运作方式,不能与之达成基本交流,但很执著地从事所钟爱的领域的研究。还有一批人接受了正规教育和训练,跻身于科学共同体,而部分学术理论由于体制等原因被拦在外面,成为了民间科技。 hgYFR6VH  
  何为“民科”? = mQY%l  
  北京“相对论联谊会”,只是当前民间科技组织的一个代表。据统计,在我国民间科技工作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扎根于各行各业。 /Q W^v;^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田松博士是国内首位发表系统研究民间科学爱好者专著的学者。他把民间科学爱好者进一步区分为两类。一类为“民间科学爱好者”,还有一类“业余科学爱好者”。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业余科学爱好者与“科学共同体”有着正常的交流,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有时也十分频繁。而民间科学爱好者不但不能与“科学共同体”进行交流,相互之间也不能交流。同样是“哥迷”(迷恋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每个人都构建了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读懂他的体系,而不愿也不能读懂别人的体系。 Vel(+HS  
  “民科”有何特点? V}vL[=QFZ(  
  “民科”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1.“不吃皇粮”,不从属于任何官方机构和组织;2.“非专业性”,相对专业研究而言,属于非职务发明。 xBc$qjV  
  这两大特点也决定了其天生的优势和劣势。 5Bq;Vb  
  首先,优势是“选题自由,没有思维定式束缚”。全凭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这就提供了极大的探索动力,像闫赤元这样,即使在日常生活相当艰难的情况下也能坚持。没有专业的思维定式,通常是先有突发奇想的突破,然后是孜孜以求的探索。这种突发奇想的突破正是自主创新的种子。 OLF6["0Rn  
  然而,劣势也正是当前“民科”最难的两关,一是经费,二是认同感。缺钱或许还可以想办法解决,而缺乏认同,却是无可奈何。这正如鲁迅先生曾经描述过的“在原野中呐喊,空空如也,没有回应。”更多的时候,主流学界不肯给出任何评价,甚至连否定都不屑于给一个。 |:SV=T:  
  什么让“民科”如此沉醉? Q(x=;wf5r  
  狂热、单纯、执著,这几乎是所有“民科”身上的共同特质,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痴迷地探索着世界科学难题? n[y=DdiKGS  
  理由1 W|{!0w  
  许多发明家均出身“民科” >=rniHs=?7  
  “民科”本着科学精神回答记者,世界科技发展史证明了,从古至今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是“民间科学家”完成的。 u`B/9-K)y  
  电磁学大厦的奠基人法拉第出身于勤杂工,发明大王爱迪生只上过三年学,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是自行车修理匠,现代数学伟人华罗庚当初只是一名初中生,爱因斯坦在发表相对论的时候,也不过是专利局的小职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举世瞩目成就时是一名农校教师。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曾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只是日本岛津制作所的普通工程师…… %;]/Z%!  
  这些,都被“民科”自豪地列为自己的前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专利申请的65%是民间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其中不乏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如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及王码数字系列;农民王恒攻克的地下工程水害防治世界性难题;工人孔利明完成科研项目22个,为宝钢解决各类设备的疑难杂症340多处;农民胡美省发现重大矿点17个。这些成果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Vp&7OC]  
  这一切让“民科”坚定地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发现一样能改变世界! OWz{WV.  
  理由2 tag)IWAiE  
  你爱下棋,我爱科研 \8*j"@ !H  
  “人总得有点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如有人爱下棋,而我就喜欢研究点物理知识。”“民科”周健这样解释自己对物理的痴迷。目前,他仍就职于某国家级媒体,物理学史硕士毕业,还在北京某高校兼任讲师。最近,他花了3万元钱自费出了一本《没有极限的科学》,未收一分钱稿酬,“没想到已经卖出几千册了!”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他干得津津有味,“我仍有自己的工作,挣来钱好用来搞研究。”他一直有个愿望,将来挣够一百万了,能不能用这钱到中科院的物理实验室里做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是对的! +?t& 7={~  
  对于“民科”的现实处境,他很乐观,“科学也应该是有历史范畴的,就像当年人们坚信‘地心说’一样,若干年后人们也会发现,现在有些理论是很可笑的。” g<~ODMCO?W  
  未来:“民科”发明亟待开发  })!-  
  “民科”越来越意识到,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创性发明亟待开发,只有将理论转化成生产力,才能更好地被认可,更能改善人们的生活。 StR)O))I  
  而这也正是如今“民科”们遭遇的“瓶颈”。如曹培生发明的“非线性振动临界萃取技术和装置”,被称为植物萃取技术的新创举,然而,其产业化之路尚无进展;蒋子刚提出全新揉动力学理论,发明了一种揉动式流体机械;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管,对解决未来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滑县农民李官奇发明的被世界称为“第八大人造纤维”的大豆纤维,也待市场化开发。 _@?I)4n|  
  呼吁:建民间科技评价系统 wmK;0 )|H  
  民间科技工作者的队伍正不断扩大,研究水平也会不断提高,这是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zZ9Ei-Q  
  吴会长说:“最重要的是成果评审。民间科技成果量大而水平参差不齐,面临最困难、最急迫的问题是大量成果的评审问题。” 6}@T^?  
  目前民科的解决思路是“双管齐下”:第一,建立民科网站,接受和公布民科的科技成果,推荐刊登在一些相关刊物上。第二,呼吁尽快建立民间科技创新评价系统与评价服务机构,对申请评价的项目,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评议,并向有关部门推荐其中有学术价值或有商业价值的项目,使其得到开发和推广。对可能具有重大意义的民间科技成果,应由国家有关部门及时组织评审,这样可以促进民科科研水平的提升。 ^4JK4+!Zfq  
Gn6\n'r0  
离线pipilu1984

发帖
2650
土币
946247335
威望
383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7-08
http://www.sea3000.net/yanchiyuan/ EcR[b@YI  
闫赤元 网站首页 ,F'y:px  
这样的人应该收到尊重!
离线zwghhu
发帖
370
土币
138
威望
37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7-09
这样的人应该收到尊重!
离线nmgyxq

发帖
100
土币
48
威望
10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8-13
学习充电刻不容缓。
离线tanyujuan

发帖
32
土币
1181
威望
3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8-15
呵呵,时刻学习着!!
离线huzhixu

发帖
68
土币
0
威望
3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8-15
牛人一个     
土木人
离线shenruyi
发帖
199
土币
20
威望
68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12-21
呵呵  向他致敬  不间断的学习
同分享  同进步
离线shenruyi
发帖
199
土币
20
威望
68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5-10
向闫赤元老师致敬  学习
同分享  同进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