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2012)2.1.14和2.1.18。1.锚杆:由杆体(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普通钢筋或钢管)、注浆固结体、锚具、套管所组成的一端与支护结构构件连接,另一端锚固在稳定岩土体内的受拉杆件。杆体采用钢绞线时,亦可称为锚索。2.土钉:植入土中并注浆形成的承受拉力与剪力的杆件。例如:钢筋杆体与注浆固结体形成的钢筋土钉,击入土中的钢管土钉。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1.锚杆(索):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或系统)。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并施加一定的预拉应力时,称为锚索。根据锚固体所处岩土体不同分为土层锚杆和岩石锚杆。三、《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 507392011)。1.土钉:采用成孔植入钢筋或者直接钻进、击入钢花管,并沿杆体全段注浆的方法形成的对原位土体进行加固的细长杆件。四、《岩土工程治理手册》林宗元注编,2005年10月第1版。土钉:是一种基于新奥隧道法原理,在天然边坡或开挖形成的边坡、基坑原位岩土体中近于水平设置加筋杆件并沿坡面设置混凝土面层,使整体土工系统的力学性能得以改善从而提高边坡、基坑稳定性的原位加筋技术。抛砖引玉。 H-rW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