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dizhenju许绍燮院士谈探索地震预报需调整思路 T +~
_D
Sx}61 ?
“地震预报的难啊,难在即使搞地震预报的人他都不知道究竟难在什么地方,不搞地震预报的更不知道了“ R\,qL-Br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 t6a$ZN;
[编者按] Trt1M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突然爆发,数万生命陨落、家园顷刻间轰然倒塌,多少老人、孩子被孤零零地留在了这个世上…… ,G!mO,DX
哀兮!痛兮! >\5I B5'j
灾难来得如此突然,我们怎能不哀、不痛?手足离散令我们痛彻心扉,地震灾害对于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以及面对灾难时人类的缈小与无助,则更令我们感到恐惧。 mZ}C)&,m2
哀痛、恐惧……在种种极端情绪的笼罩下,各种言论被激发出来:“预报地震,专家不如青蛙准”、“应该枪毙几个地震局长”……相信这些网络上“讨伐”地震局的说法大家都不陌生。 RqRyZ*n
除了百姓的愤怒与恐慌,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更是引发了地震工作者内部,长久以来便已存在的,对于“地震是否根本不能够预报”这一理论分歧新一轮的大讨论。 /dq(Z"O_
最近,一条关于修改相关防震减灾法律的消息则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0zAP"\
唐山大地震的重创过去三十年之后,地震局依然不能在大震之前,跟老百姓“打个招呼”,而已经开展了40多年的地震预报工作,依然在“大震前是否有前兆”、“地震究竟能否预报”这样的前提性问题上争执不下,面对群情激昂,不得不依靠行政法律来进行干预了。这让在中国科技界原本就势微力弱的地震预报工作,一夜之间又“四面楚歌”起来,陷入了一片尴尬的境地。 GMQKR,6VM
现在,距离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过去半年多了。痛定思痛,我们是否应该坐下来,梳理好我们的情绪,冷静地思考一下地震预报能力这个沉重却不能回避的话题呢? 1QJB4|5R#
近日,本刊有幸采访到了中国地震局许绍燮院士。许院士为我们客观地分析了地震预报的现状,并以科学论证的方式,从一个更大的范畴内为地震预报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a7wc>@9Q,
本刊记者特编撰成文,以期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 { K*
一、社会需求与当前预报能力的差距 ".Sa[A;~
——缘何社会矛盾尖锐? 2r>I,TNHl
10月28日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为“修订草案”)对各级地震局地震预报工作的要求做出如下修订:“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震工作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地震监测信息研究结果,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做出预报。”日前,草案首次接受审议并一审通过,现已在网上发布,征求各方意见。 'NDDj0Y
修订后的法律对于地震预报工作,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经过进一步审议后,如果法律就此通过,那么,今后地震预报工作过程中如有发生失察、失当行为,则将在法律层面上以“不作为”来追究其责任。 ?_+8K`B
这一修订草案一经发布,立刻在地震预报学界内部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许多多年来从事地震预报工作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坦率地说我们地震预报的能力还远远不够,这样的能力能够承担得起法律所付予的这份责任吗? Kuy0Ci
而法律在修订过程中,则是要平衡多方意见,最终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长久以来,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对于地震预报的要求特别强烈,这一要求对于草案的修订不得不说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iTZzmB
于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各方对于草案修订所持有的不同态度中,暴露出了一个根本矛盾,那就是社会对于地震预报的需求与当今地震预报能力之间巨大的差距。这一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矛盾是科学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现阶段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还难以达到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度。 I2^Eo5'
而地震预报之所以难于管理,是因为无论牵扯了多少政治考虑与社会、民政问题,究其根本,地震预报能力问题还始终是一个科学问题,而科学自有其特殊性与发展规律。于是世界多国普遍采取的态度,多为鼓励促进科研人员进行地震预报研究的创新与自由探索,以此期待地震预报能力的提升与突破。 J^)=8cy
但是又为什么现在一谈到地震预报,矛盾就很尖锐呢? l~*D
jr~
这是因为人们对于预报能力还缺乏一个客观认识。因此,当“残酷”的现实与民众的心理期待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时,尖锐的矛盾自然就出现了。对此,许绍燮院士表示,人们对于预报能力不客观的认识,是可以加以改进的,通过沟通、讨论、报道、教育是可以解决的。 kli)6R<
二、摆正态度 9 `z^'k&
——当前我们究竟有无能力预报地震? dPCn6
这是一个在地震预报学界内多年来始终不断在争论的问题——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究竟要不要预报? ewORb
在这个问题上,值得重视的有两种比较极端的看法,一种极端是认为地震是根本不能预报的。 :zLeS-
有国外专家持有这种观点。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后,针对地震之前到底有没有前兆,大家便已争论不休:如果真没有,那预报又从何谈起呢?国家地震局开始大规模总结已经发生的地震震例,最后的研究结果是,地震是有前兆的,预报是有信息的。30年过去了,面对8.0级的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的发生,在大地震的震憾中,这一争论便又甚嚣尘上:如果有前兆,那这么大的地震,怎么连一个中长期的预报都没有呢? w-?|6I}T
另一种极端是认为他己经有能力报准地震了,唐山地震也己经预报了的。 !<W^Fh
要说震前地震学者对唐山大地震全无察觉,却不符合事实。但虽有中长期预测,学者们甚至跟踪数年,但具体何时发生,就无人知晓了,更没想到会有这么大。 C}8 3t~Q
我国的地震预报事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通过综合各地上报的相关信息,一年中提出的各种预测、以及多年的跟踪报告是相当多的,然而这就触及到了地震预报的根本目的问题。除去科学研究不谈,地震预报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事先有所预防,将有可能造成的损失尽量降低。试想,一个时时在报却又说不准时间、地点、震级的地震预测信息,在地方上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很难有其可操作性的。 U<jAZU[L
在这两种相对立的论点之间,地震预报学界内大部分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但是地震预报难啊,目前我们的水平还不高,还报不好、报不准。 QTT2P(Pz
许绍燮院士的看法便是如此。 {axMS yp;
“汶川地震后,关于地震预报,我们反复听到的就是一个‘难’字,无论国内国外,这似乎都是一块无法破除的坚冰。那么,能否请您说说这地震预报之难,究竟是难在什么地方?” yy#4DYht
面对记者的追问,许绍燮院士说: '5
kSr(
“地震预报的难啊,难在即使搞地震预报的人他都不知道究竟难在什么地方,不搞地震预报的更不知道了。” 35PIfqm
经过多年对于大量地震震例脚踏实地的研究工作,许绍燮总结出两条规律:一是大地震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发生的,二是大地震不是任何地点都会发生的。也就是说,大地震的发生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只是目前来说,对于这种规律我们还没有吃透、无法掌握。但是这无疑已经驳倒了“地震根本不能预报”这一论点,既然已经知道应该有规律,就一定能够有所发现。 Zia<$kAO
当然,谦虚不能成为我们面对地震的唯一态度,许绍燮院士坦陈,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技术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上。 kH }HFl
“那么,困难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解决?我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来说,应该要找出路子来,地震预报始终是要前进的,我们要有信心。” +[Zcz4\9
地震自有其发生的规律在,它不会等着你掌握了规律再来。我国疆域广阔,并且大面积处于地震活动带上,面对时有可能会发生的地震,究竟应该怎么报? @w{"6xc%a
这是地震预报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7J (.EG2e
d<+@cf_9
三、黑白棋子的启示 fe$O Pl~
——地震预报能力究竟有多高? 6UnWtLE
如果有一个人把围棋子放在一个口袋里,然后告诉你,他的手有能力能够摸得出黑白。于是他就开始摸了。如果摸出来的黑白棋子都是一半一半,那他一定是在吹牛。只有当摸出来的一种棋子超出一半很多时,那才说明他确实有能力。 x>m=n_
因为围棋黑、白两子数目是相同的,其自然概率都是50%。也就是说,在理论上讲即使是“瞎碰”,也是一半对一半的自然概率。 D|R aj\R
所以,当我们要判定一种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扣掉其自然概率,剩下多少净概率,这才是你的真本领。 8xQjJ
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一理论应用到对于地震预报水平的判定上,所得出的结论,则多少都会让大家感到有些沮丧。 %% A==_b
许绍燮院士为我们介绍说,这个要取评分的方法,是他1972年提出来的。因为那个时候文化大革命,军代表当家,对于地震预报,军代表就说了,“宁可错报一千,也不要漏掉一个!”于是,当有地震信息被监测到之后,有人就要这样报了:先说这个星期要有一次大地震,没有来,那就再延一个星期,又没有来,那就又坚持延期,就这样不断地报不断地报……最后年底总结,百分之九十都报出来了。 vD'YLn%Q
这也就是我们前文中提到的争论中后一种极端的作法,也就是我们说到的,地震预报的根本目的是要为防震作准备、地震预报究竟应该怎么报的问题。 `d6,]'
如果老在那里报,天天在那里报,那即使百分之一百都报出来了,可时间也是百分之一百,净概率不就是零了吗?这样的地震预警报到地方政府手上,是完全没有可操作性的。 atmTI`i
而当时许绍燮就是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要证明这样做不合适,他就提出来这个叫做“R值评分”的方法。就是你必须把“瞎碰”也可能碰对的那50%的概率给扣掉,才能算作真正报对了的概率。这样一提出来之后,当时就有人反对,怎么预报还要评分啊?打个招呼不行吗?!因为一评分那90%的报准率就站不住脚了。 V/W{d[86G
那么时至今日,我们地震预报水平的净概率究竟能够达到多少呢?许院士说,现在大家公认的一个水平也就是20~30%。 )R@M~d-o
许院士继续为我们介绍,现在一次八级地震,要求要报准到三天,这样才能既达到地震预报的效果,可以操作而又不至于引起人民的恐慌。就拿这次汶川地震来说,那么多人要搬家移动,如果预测的时间太长而不在一个范围内,人们就没法掌握。 CGY,I
UG
那么,大地震平均多少年复发一次呢?我国东部地区一般是三百年一次,365天*300年,就是十万多天。按三天报准来计算,就是十万分之三的概率。许院士为我们打了个比方,好的金子,纯度要达到99.99%,也就是只能有万分之一的杂质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