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31174
-
- 注册时间2009-06-10
- 最后登录2015-09-05
- 在线时间36小时
-
- 发帖25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土币1294
- 威望1310
- 原创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前 言 受========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其拟建=========住宅楼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因甲方未提供准确的拟建建筑物的尺寸和位置,我公司进行了场区详细勘察。 1.1拟建工程概况 1.1.1场地地理位置 拟建工程位于=======以东,====以北,二者交叉口东北。 1.1.2拟建建筑物概况 据委托方介绍,将在勘察区内建设二幢5层住宅楼,楼号为9号、10号。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三级。拟建建筑物的室内地面标高相当于相对标高的49.00米,室外整平标高及荷载、基础埋深等参数均未提供。 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2.1目的和任务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拟建筑物的性质和场地特征,利用有效的勘察手段,查明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必要的岩土参数。其主要任务如下: 1、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坡度及场区地质构造; 2、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4、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5、判定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和抗震地段,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或粉土的地震液化,并计算液化指数; 6、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对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提出建议; 7、确定基础持力层,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 1.2.2 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5、《山东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 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7、《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3勘察工作概况 本次勘察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按三级,场地等级按二级,地基等级按二级,综合评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本次勘察工作布置如下: 1.3.1 勘探点布置原则:依据规范要求,结合场地岩土性质与分布和建筑物的结构特征,本次勘察的勘探点按建筑物的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共布设勘探点46个。勘探孔深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1.18和19条之规定。勘探点间距小于30.0米,地质剖面线11条。各勘探点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3.2 钻探设备:本次勘察钻探设备选用G-1型冲击钻机1台。 1.3.3 野外工作:根据场地岩土性质,选用钻探、野外取土试样、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综合的勘察手段,查清了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 1.3.4 工程测量:设计钻孔定位、高程测量和稳定地下水位测量各1组日。 各钻孔的孔口标高均采用假设高程系统,以烟台路与海尔路交叉路中心为基准点,基准点高程假设为50.00米,各钻孔孔口标高均为相对标高。 1.3.5 勘察工作安排: 1、野外作业:2008年6月19日~2008年6月21日 2、资料整编:2008年6月20日~2008年6月24日 3、提交报告:2008年6月25日 1.4 勘察完成工作量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及勘察任务和要求,本次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2:
勘探一览表略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1 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特征 场地地形基本平坦,最高地面高程48.24m,最低地面高程46.90m,平均地面高程47.45m。 该区地貌形态单一,为山前冲洪积平原。 2.2 岩土层分布与性质 根据野外钻探资料,勘探深度范围内岩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和白垩系王氏群泥质砂岩层。根据其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区地基土范围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分为6主层和2亚层,分述如下: 一、第四系全新统地层 第①层 填土(Q4ml) 褐黑色,褐;松散;包含碎砖、碎石及建筑垃圾,回填年限大于10年,植物根系和有机质;局部夹有砂土; 最高层顶高程48.24m,最低层顶高程46.90m,层厚0.70~2.20m,平均层厚1.17m,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 第②层 粗砂(Q4al+pl) 黄色,褐黄色;颗粒呈棱角状;松散;稍湿;级配一般;包含少量石英质角砾,粒径小于2mm;砂粒以石英和长石质为主;局部夹有粉土层; 最高层顶高程47.25m,最低层顶高程45.50m,层厚0.30~1.80m,平均层厚0.99m,在钻孔7号、8号处缺失该层。 第③1层 粉质粘土(Q4al+pl) 褐黄和黄色;干强度低;韧性低;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软-可塑;包含铁氧化物结核和少量石英质砂粒; 最高层顶高程45.86m,最低层顶高程44.96m,层厚0.40~0.90m,平均层厚0.63m; 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 第③2层 粉质粘土(Q4al+pl) 褐黑,褐黄和黄色;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可塑;包含铁锰结核、枝角状钙质结核和少量石英质砂粒; 最高层顶高程45.40m,最低层顶高程44.37m,层厚0.80~1.40m,平均层厚0.97m; 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 第④层 粉质粘土(Q4al+pl) 黄色;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可塑偏硬;包含铁锰结核、铁氧化物结核及少量石英质砂粒; 最高层顶高程44.40m,最低层顶高程43.37m,层厚2.30~3.20m,平均层厚2.79m; 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 第⑤层 粗砾砂(Q4al+pl) 黄色,灰白;颗粒呈棱角状;中密;饱和;级配一般;包含大量石英质角砾,粒径小于3mm,粘性土含量约20%;砂粒以石英和长石质为主; 最高层顶高程41.46m,最低层顶高程40.70m,层厚1.30~1.70m,平均层厚1.49m,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 二、白垩系王氏群泥质砂岩层 第⑥层 强风化泥质砂岩 紫红;极软岩;极破碎;散体状结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包含少量原岩风化碎块,其呈块状构造;风化强烈,已成土状,具可塑性; 最高层顶高程39.96m,最低层顶高程39.38m,揭示层厚0.50~1.00m,尚未揭穿。 2.3 地下水评述 在本次勘察期间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有二层。其中第一层含水层为第③1层粉质粘土,地下水类型系上层滞水,主要补给来源是依靠大气降水,排泄以蒸发为主;第二层主要含水层为第⑤层粗砾砂,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微承压水,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标高在45.07~45.80米之间。主要补给来源是邻区补给,排泄以地下径流为主。据调查,第二层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在2.0m左右。 由于水位高于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上层滞水随季节变化较大,水位不一,建议施工期间注意处理。
3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3.1岩土参数分析与选用 3.1.1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 勘察时对各土层分别取试样作室内土工试验,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14.2之规定, 对岩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用三倍标准差法进行分析筛选,剔除个别粗差参数。 (1)对常规土试样统计个数大于6个的岩土层提供统计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和推荐值或标准值;对统计个数小于6个的岩土层及非常规土试样仅提供统计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2)对原位测试试验的实测值和经杆长校正后的值也按(1)的原则进行统计分析。 3.1.2、统计结果评价 1、室内试验:通过对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综合分析,大部分指标反映了土的基本特征,指标准确可靠。从统计成果分析,大部分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小于0.3,属低~中变异性指标。总体而言,对于同一层位的试验数据离散性较小,属均一型,说明本次划分的层位是合理的。 2、原位测试:对于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统计后变异系数小于0.3,属低~中变异性指标,说明测试数据准确可靠,岩土层颗粒组成均匀。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详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表3)。 3.2场地岩(土)体分析与评价 3.2.1 场地岩(土)体分析评价: 根据现场钻探、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统计结果,对各岩(土)体工程性质评价如下: 第①层填土:回填年限较短,结构松散且不均匀,个别钻孔为耕土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 第②层粗砂:松散,颗粒级配一般。承载力较低,若满足设计要求,可以作为基础持力层。 第③1层粉质粘土:呈软-可塑状态,土质较均匀。该层平均压缩系数а1-2=0.420MPa-1,属高压缩性地层,建议Es=4.25 MPa。承载力较低,若满足设计要求,可以作为基础持力层。 第③2层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土质较均匀。该层平均压缩系数а1-2=0.303MPa-1,属中压缩性地层,建议Es=5.65 MPa。承载力较高,可以作为基础持力层。 第④层粉质粘土:呈可塑偏硬状态,土质较均匀。该层平均压缩系数а1-2=0.224MPa-1,属中压缩性地层,建议Es=7.28 MPa。承载力较高,可以作为基础持力层,但埋深较大。 第⑤层粗砾砂:中密,颗粒级配一般。可以作为基础持力层,但埋深较大。 第⑥层强风化泥质砂岩:系极软岩,极破碎,系该区基岩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但埋深较大不易开挖。 3.2.2 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按土工试验结果及原位测试资料综合分析,利用理论公式计算并结合本地经验,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建议为: 下面内容略[ 此帖被王俊斋在2009-06-12 19:18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