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讨论一下软弱地基的问题,以下是我的看法: #s
R0*
^I~T$YjC '
从土力学的角度来看,软弱地基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exEld
1.稳定问题 (i0"hi
2.沉降问题 ?WtG|w
3.液化问题 zn;Hs]G
4.渗透问题 HT=Am
mYOdBd
)LrCoI =|
1.稳定问题 ( WtE`f;Q
在软弱地基中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地基土强度不足引起的稳定问题,如: +\[![r^P
(1)填土和边坡的稳定 `e'o~oSu
在上部填土的情况下,当建造在软粘土上的路堤,海堤的地基土强度不够时,会产生圆弧滑动而造成整体剪切破坏,即使不产生整体剪切破坏,但由于地基产生过大的侧向位移和由此引起的附加沉降,也会造成地基局部剪切破坏而影响路(海)堤的正常使用。 .O%1)p
由于开挖地基形成的边坡, 也存在稳定问题。 CSqb)\8Oi*
(2)地基承载力问题 )bXx9,VL
(3)挡土墙,板桩等土压力问题 akc"}+-oX
(4)桩的水平拉力问题(地震时或受水平力作用时) r,@X>_}
当桩穿过软弱层作用在持力层上,即为支承桩,其垂直方向的承载力与穿过的软弱土层关系不大;但受到水平力作用时,由于桩间软土的强度太低, 桩无法抵抗水平力引起的弯矩而发生折断,这时也要考虑对桩间土加以改良。 qb&NS4#
2. 沉降问题 eTRx6Fri(
软弱地基的第二个大问题。软粘土地基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在荷重作用下会产生很大沉降;同时软粘土的渗透系数小,固结系数小,完成沉降所需的时间很长,即固结过程历时长,深厚粘性土层的沉降可达几十年,在这种情况下,次固结沉降在总沉降中占的比例也较大,不能忽视。当沉降超过建筑物的容许沉降时, 将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Bb<?7q$ld
地基土的过大沉降会产生桩的负摩擦力问题,从而造成桩基或上部结构破坏; n5*{hi
除了上部荷重引起的沉降外,地下水位降低也会产生沉降问题,如大城市由于抽吸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Fp6[W5>(-
这里讲的沉降是指固结沉降,即土中孔隙水消散引起的沉降(主固结沉降)以及土中孔隙水消散完了后,土骨架蠕变引起的沉降(次固结沉降)。由于地基剪切变形引起的时沉降,已在稳定问题中提到了。 +'Y(V&
特别要强调总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关系,当总沉降大时,不均匀沉降必然也大,这是由于建筑物本身,场地条件,环境荷重都不可能完全对称 +6M+hO]
3. 液化问题 0H&U=9'YT
在动荷载(地震力,爆破,机器,车辆,波浪等等)作用下,饱和松砂的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下降,当有效应力为“0”时,砂土就像液体一样,这时轻的构筑物,如管道(油,气,水管)就会浮起来,重的构筑物就会沉下去。公路,铁路路基由于受到车辆震动荷载,孔隙水压力上升,强度下降,产生翻浆冒泥,地面下陷。 XvkI+c
即使有效应力不为“0”,但由于有效应力下降,砂土的强度变低,地基就会发生稳定问题,这在前面已讲过了。 2DCcGKa"
对于不饱和砂性土,由于孔隙压力上升较小,不足以引起液化,但强度仍会下降,而且由于被振密而产生较大变形,所以不仅会产生稳定问题,还会产生沉降问题。(日本大阪神户大地震) o- QG&
]
4. 渗透问题 K!D!b'|bb
流砂和管涌等(水利,基坑,人工挖孔桩等)。 !0csNg!
在遇到上述的软弱地基问题时,通常采取以下五类措施: R{xyme@"^
1. 改变结构形式 $aPHl
如:降低荷重或弯矩(利用轻质材料或反压台) VfA5r`^
扩大建筑物基础的基底面积以减小土中应力。 Xt,,AGm}
2.利用桩基础避开软弱土层 KkL:p?@n
3.换填(置换)地基 iraRB~
1) 垫层 -=t3O#
2)开挖置换 1QF*e'
3)自重挤淤— 挤1m,[R]提高1m。 .m]=JC5'
4)爆破挤淤— 水下 m`\i+
4. 改善软弱地基的特性 PVS<QN%
5. 加固地基 )4L%zl7
其中桩基础是应用最多的人工地基之一,有较完整的理论及设计方法,所以桩基础作为一个特殊课题来介绍,不归在地基处理方法之中。 :_QAjU
此外,置换方法是用好的材料来置换软弱的地基土层,如:垫层法、开挖置换法、自重挤淤、爆破挤淤等,这类方法这次不作介绍。 ['Y+z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