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5692阅读
  • 78回复

现代采矿工程全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2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0
目录 >M!xiQX  
第一篇采矿工程设计常用技术资料 p4>$z& _  
第一章工程设计常用公式、符号及计量单位换算 O^>jdl!TZ  
第一节常用力学公式 A?Qa 4i  
第二节常用符号及计量单位换算 Ey{%XR+*;  
第二章采矿制图与图纸编号 v ]Sl<%ry  
第一节采矿制图 wu<])&F  
第二节图纸编号 Z!xVgM{  
第三章矿井开采抗震设计资料 .ujT!{>v/  
第一节简述 Q "r_!f  
第二节井巷工程震害与采矿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 ?{"mP 'dD  
第四章煤的性质、分类及用途 Nb2Qp K  
第一节煤的性质 [ //R~i?  
第二节煤的分类及用途 DQ.v+C,  
第五章采矿常用工程材料 aFiCZHohw  
第一节第一节钢铁材料 ~\nBjM2  
第二节石、砂材料 ;32#t[i b  
第三节注浆材料 z7.|fE)<6  
第四节水泥及水泥砂浆 Sx gYjIa-  
第五节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 3Rg}+[b  
第二篇矿区整体设计 ^ OJyN,A  
第一章矿区整体设计依据与设计内容 `+lHeLz':  
笫一节计划任务书及设计的审批决定 3LR p2(A  
第二节地质报告 ! ueN|8'  
第三节整体设计内容 (fD ;g9  
第二章矿区井田划分及尺寸计算 F-(dRSDNM  
第一节井田划分的原则 $DFv30 f  
第二节井田划分的方法 WzW-pV]  
第三节井田尺寸的规定及计算公式 <BWkUZz\P|  
第三章矿区规模设计与生产年限 fqz28aHh  
第一节矿区规模一般规定及依据 4W4kwU6D  
第二节矿区生产年限及储量动用系数 k@>\LR/v  
第四章矿井布置与建设顺序设计 YIt9M,5/Q  
第一节井田开拓及井筒(平硐)位置 #yseiVm;  
第二节矿井建设顺序 Hs"(@eDV&J  
第三篇井田开拓 O u>u %  
第一章井田开拓方式设计 .o%^'m"=D[  
第一节立井开拓方式 gV1[3dW  
第二节斜井开拓方式 :H6FPV78  
第三节平硐开拓方式 <q)4la  
第四节综合开拓方式 A|#`k{+1-  
第五节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方式 V{-AP=C7  
第二章井口位置和数量确定 fjo{av~]y  
第一节井口位置和井筒数量 _s,ao '/  
第二节井口坐标计算、提升方位角及井筒方位角 |9xI_(+{kP  
第三节井口标高及洪水位标高 &MmU  
第三章井田境界与水平划分 m4K* <  
第一节井田境界 K)7zKEp`cj  
第二节水平划分 i[C~5}%  
第四章巷道布置与采区划分 @ufo$?D  
第一节主要巷道布置 ] U@o0  
第二节采区划分与接替计划 W^,S6!  
第五章井田开拓方案分析比较 J;t 7&Zpe  
第一节方案比较内容 14eW4~Mr  
第二节方案比较法 148V2H)  
第三节方案比较实例 ]e:/"   
第四篇采煤方法及采掘机械设备 e;bYaM4 UX  
第一章现代采煤方法总论 rjt8fN  
第一节矿井高产高效开采新技术概述 %U7.7dSOI;  
第二节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分类 uy_wp^  
第二章采煤基本方法 \e=_ 2^v!_  
第一节缓及倾斜煤层长壁垮落采煤法 D'<VYl"/  
第二节放顶煤采煤法 72W,FU~OD  
第三节急斜煤层采煤法 I:&/`K4,x,  
第四节充填采煤法 3H\w2V  
第三章水力采煤法 )O+}T5c=  
第一节水力采煤的生产系统 U=Y)V%  
第二节水力落煤与水力采煤方法 :pX`?Ew`g  
第三节水力采煤评价及其发展趋势 [,EpN{l  
第四章“三下一上”采煤法 rj ]F87"  
第一节建筑物下采煤 BC>=B@H0  
第二节铁路下采煤 +'@+x'/{^  
第三节水体下采煤 =rA~7+}  
第四节承压含水层上采煤 0X8t>#uF  
第五节上行式开采 yfQ5:X  
第五章采煤机械设备选用 2A`A\19t  
第一节滚筒采煤机 SEwku}  
第二节刨煤机 }K1 0Po'  
第三节型采煤机 p=GWq(S6  
第六章掘进机械设备选用 Tl]e%A`|  
第一节巷道掘进机械 l} ^3fQXI  
第二节立井掘进机械  @4d)R  
第七章支护机械设备选用 -hcS]~F  
第一节井巷支护机械 8kE]_t  
第二节单体液压支柱 'k;4j|<  
第五篇采区巷道布置与采区车场设计 +i ?S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与设计 ^VW PdH/Fe  
第一节采区布置设计依据及要求 j| Wv7  
第二节采区上山的布置 \?>Hu v  
第三节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及层间联系方式 x_=n-lAF  
第四节采(盘)区参数 CQ7{1,?2  
第五节煤层群开采顺序 _8fr6tO+  
第二章近水平、缓及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A61^[Y,dX_  
第一节巷道布置类型 I3 =#@2  
第二节采区(盘区)巷道布置 "]'?a$\ky:  
第三节倾斜长壁开采巷道布置 8bK|:B#6,  
第四节跨多上山(石门)连续开采巷道布置 7 J^rv9i4  
第五节急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C`=p +2I]  
第三章综采采区巷道布置 HD,xY4q&N  
第一节综采对采区巷道布置的要求 |Z\R*b"  
第二节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 H~eRT1  
第四章水砂充填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 }<@j'Ok}.  
第一节巷道布置类型图示 e+v({^k  
第二节巷道布置分析 q/3ziVd7p  
第五章水力采煤的采区巷道布置 fy@avo9  
第一节水力采煤采区的巷道布置类型图示 Xdi:1wW@p  
第二节水力采煤采区巷道布置的特点 0`.^MC?  
第六章危险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m'j]1  
第一节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煤层的采区巷 ` 8W*  
第二节有煤与沼气突出危险煤层的采区巷道布置 \y6OUM2y  
第七章采区车场形式及设计要求 G)#$]diNuX  
第一节采区车场形式 {^CT} \=>  
第二节轨道线路设计基础 mS>xGtD&K  
第八章采区各车场设计 AIb2k  
第一节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7fZ[J3  
第二节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A FI\$qB\  
第三节采区上部车场线路设计 GWsE;  
第六篇井筒设计 nKR{ug>I)  
第一章立井井筒平面设计与装备布置 6-`|:[Q~  
第一节井筒平面布置 V^y^ ;0I}[  
第二节钢丝绳罐道 E r/bO  
第三节刚性罐道的计算 g71[6<D  
第四节罐道与罐道、罐道与罐道梁的连接 IJTtqo  
第二章立井井筒结构设计 A,su;Q h  
第一节沉井法结构设计 IcP)FB 4  
第二节立井钻井法井壁结构设计 #QCphhG  
第三章立井井筒支护设计 &<zd.~N"  
第一节支护类型及支护材料 z"D.Bm~ ]  
第二节立井地压计算 j R=s#Xz  
第三节井筒锚喷支护设计 j Ja$a [  
第四章斜井井筒设计 pZ`|iLNl-  
第一节设计的主要原则 w6`9fX6{h  
第二节斜井井筒浅部地压估算 MT(o"ltQ  
第三节斜井井筒浅部支护计算 f>'Y(dJ'W  
第五章斜井井筒装备布置 [{4 MR%--  
第一节轨道 *5tO0_L  
第二节水沟 fQrhsuCrC  
第三节管线敷设 ys_`e  
第七篇矿井硐室设计 ~HQ9i%exg  
第一章立井硐室设计  mw_Ew]&  
第一节休息硐室 ld$i+6|   
第二节硐室支护计算 \xg]oKbn  
第三节井底煤仓及箕斗装载硐室 ?!qY,9lhH  
第二章斜井硐室设计 'mI'dG  
第一节装载硐室及煤仓 f%5zBYCgC  
第二节信号硐室 Cg*H.f%Mr  
第三节清理撒煤硐室 zf3v5Hk  
第三章井底硐室设计 L@=3dp!\Cu  
第一节主排水系统硐室 w\) |  
第二节运输硐室 XdH\OJ  
第三节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 |t$Ma'P  
第四章采区硐室设计 **69rN  
第一节采区煤仓 dr4Z5mw"E  
第二节采区绞车房 .ROznCe}  
笫三节采区变电所 FP[!BUOf"  
第四节空气压缩机硐室 B|o2K}%f  
第八篇巷道断面与交岔点设计 iy""(c  
第一章巷道断面形状选择与尺寸确定 G0E121`h  
第一节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 f#ri'&}c :  
第二节拱形、梯形及矩形巷道断面尺寸的确定 @aJ!PV'ms  
第二章巷道规划与布置 j }b\Z9)!  
第一节封闭拱形巷道断面计算与曲线巷道 9@Cv5L?p\  
第二节水沟与巷道管线布置 Ym;*Y !~[  
第三节轨道铺设 =4d (b ;  
第三章巷道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 ;Eu3[[V  
第一节采区巷道矿山压力观测 -OSa>-bzNx  
第二节开拓巷道矿山压力观测 ! 8`3GX:B_  
第三节巷道矿山压力控制 (8_\^jJ  
第四章巷道支护设计 8p[)MiC5W^  
第一节无煤柱护巷 X.`~>`8  
第二节巷道围岩卸压 @cU&n6C@  
第三节巷道金属支架 mf'V)  
第四节巷道锚杆支护 NnVnUgx  
第五节软岩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其支护技术 6(P M'@i  
第六节锚杆支护质量监测 q -8t'7  
第五章平巷交岔点设计计算 pW4 cX  
第一节交岔点分类 g^zs,4pPU<  
第二节交岔点平面尺寸的确定 e<r,&U$  
第三节交岔点墙高及斜率 z3?o|A}/W  
第四节交岔点支护 C]Q8:6b  
第五节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计算 |7x\m t  
第九篇井底车场设计 'vNG(h#%d  
第一章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分类 4&l10fR5  
第一节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要求 FLEo*9u>b  
第二节井底车场分类 $1ndKB8)`J  
第二章井底车场的平面布置 dH( ('u[  
第一节线路布置的要求 ;# Q%j%J  
第二节井底车场的平面布置 e}1uz3Rh  
第三节井底车场调车方式 YuB+k^  
第四节井底车场巷道断面 6;b~Ht  
第五节带式输送机立井井底车场的布置 E!S 78 z:  
第三章井底车场坡度设计 -W>'^1cR  
第一节坡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s(W|f|R  
第二节坡度设计 JU&+c6>  
第三节自动滑行计算 7g_]mG [6  
第四节斜井井底甩车场双钩串车提升时的游车操车方法 bV/jfV"%E  
第五节双钩提升暗斜井上部平车场 Mw9 \EhA  
第四章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设计 Y3Q9=u*5  
第一节电机车在井底车场内运行图表的编制 R :B^  
第二节井底车场调度图表的编制 .bio7c6  
第三节通过能力计算 \6\<~UX^  
第五章井底车场设计实例 :%IoME   
第一节标准设计索引  T Q,?>6n  
第三节设计实例 ?IpLf\n-  
第十篇井下运输设计 ~Jf{4*>y  
第一章井下运输设计原则 gCyW Vp  
第一节设计技术原则 $ MC)}l  
第二节矿井运输方式和运输设备 JchSMc.9  
第二章大巷煤炭运输设计 2#k5+?-c61  
第一节大巷煤炭运输方式 .9.2Be  
第二节大巷煤炭运输方式的选择 Nz)l<S9>  
第三节大巷运输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内容和实例 r7qh>JrO  
第三章采区煤炭运输设计 3po:xMY  
第一节煤炭运输方式的选择 Ha)ANAD  
第二节采区掘进煤的处理 n?V+dC=F}  
第四章井下辅助运输设计 ({o'd=nO  
第一节辅助运输方式 5 (A5Y-B  
第二节辅助运输方式选择 08*v~(T  
第五章井下运输设备 G}p\8Q}'  
第一节轨道运输 7B?c{  
第二节带式输送机运输 ge8/``=  
第三节地下运输辅助设备 4!KoFoZt*  
第十一篇通风与安全设计 j)q\9#sI/(  
第一章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f7}*X|_Y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 3 h<,  
第二节矿井风量调节 0 iJue &  
第三节掘进通风设计 }}<z/zN&^  
第四节矿井灾变通风 U,LTVYrO  
第二章矿井通风测算 ,cq F3   
第一节矿井大气环境检测 4f<$4d^md  
第二节矿井风量测算 H*r>Y  
第三节矿井通风压力测定 LW(6$hpPp  
第四节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_G$_  
第五节矿井机械通风设计 yDGVrc'  
第三章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 p'om-  
第一节防治突出技术的理论基础 Si~vDQ7"  
第二节开采保护层的防突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HJY2#lSha6  
第三节预抽煤层瓦斯的防突机理 b6*!ACY  
第四节煤层注水在防突中的作用 LCQE_}Mh  
第五节震动放炮在石门揭煤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Qa.u Mq  
第六节水力冲孔防突的作用分析 (P`3 @H  
第七节金属骨架在防突中的作用 [ Fz`D/  
第八节深孔松动爆破的作用分析及改进方向 LcE+GC  
第九节石门揭煤防突新方法的探讨 'PP#^aI,  
第四章矿井瓦斯抽放 /Ju;MeE9  
第一节我国瓦斯抽放的现状 dh $bfAb  
第二节本煤层抽放与合理预抽期 XO'l Nb.  
第三节瓦斯抽放布孔方式及交叉钻孔扩孔 2;?I>~  
第五章矿井煤尘防治 S<J}[I7V  
第一节煤尘产生与扩散的控制技术 > %KuNy{  
第二节粉尘浓度检测技术 c ;'[W60  
第六章矿井火灾防治 ? C/Te)  
第一节概述 .(WQYOMl0  
第二节矿井自然发火(内因火灾)防治技术 OD_W8!-  
第三节矿井外因火灾防治技术 s8h-,@p  
第七章矿井水害防治 )Dz+X9;g+  
第一节底板阻抗突水性能分区及防治水措施 &@3H%DP}Ql  
第二节煤层开采地表沉陷及沉陷区积水的防治 CJ++?hB]X  
第八章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5>TK^1 :  
第一节概述 F_4n^@M  
第二节煤矿综合监控系统 hh[jN 7K  
第三节煤矿综合监控系统 c}0@2Vf  
第十二篇计算机在采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SKfoo1  
第一章计算机软件开发 R,Vd.-5M  
第一节软件开发过程 1w&!H ]%{  
第二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 :7ZQ1  
第二章采矿计算机优化设计 1u9LdkhnY  
第一节采矿计算机优化设计与软件开发方法 'R:"5d  
第二节煤矿采矿设计软件包 "V}[':fen  
第三章井筒与硐室设计软件 SZXY/~=h  
第一节立井井筒设计软件 RG4sQ0  
第二节硐室设计软件 x_dy~(*  
第四章井底及采区车场设计软件 d0,s"K7@  
第一节井底车场设计软件 T|6a("RL  
第二节采区车场设计软件 to$h2#i_  
4条评分
2003aq 鲜花 +1 - 2008-01-20
chaijianjun 鲜花 +1 - 2008-01-20
chaijianjun 鲜花 +1 - 2008-01-20
cjj20007 鲜花 +1 - 2008-01-20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2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1-20
扉      页
附件: 00.F(扉页).pdf (5 K) 下载次数:206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2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1-20
D1P(第一篇采矿工程设计常用技术资料)
1条评分
chaijianjun 鲜花 +1 - 2008-01-20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2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1-20
D1P(第一篇采矿工程设计常用技术资料)
1条评分
chaijianjun 鲜花 +1 - 2008-01-20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2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1-20
第二篇矿区整体设计
附件: D2P(第二篇矿区整体设计).rar (894 K) 下载次数:320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2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1-20
第三篇井田开拓
附件: D3P(第三篇井田开拓).rar (1343 K) 下载次数:345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2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1-20
第四篇采煤方法及采掘机械设备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2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1-20
第四篇采煤方法及采掘机械设备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2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1-20
第五篇采区巷道布置与采区车场设计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2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1-20
第六篇井筒设计
附件: D6P(第六篇井筒设计).pdf (4681 K) 下载次数:361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2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1-20
第七篇矿井硐室设计
附件: D7P(第七篇矿井硐室设计).pdf (5177 K) 下载次数:351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2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1-20
第八篇巷道断面与交岔点设计
附件: D8P(第八篇巷道断面与交岔点设计).pdf (3900 K) 下载次数:357
1条评分
huhai 鲜花 +1 - 2008-01-20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