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8881阅读
  • 45回复

[热点讨论]杭州地铁 基坑坍塌 施工人员生死不明,各位专家看看可能什么原因!有没有岩土人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eanhorse
 

发帖
735
土币
8984
威望
2095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昨天下午,杭州萧山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出口附近发生大面积塌方事故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杭州地铁设计方面的专家,对可能导致塌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3|"rc&F#  
Sc$wR{W<:  
http://zzhz.zjol.com.cn/05zzhz/system/2008/11/16/014977981.shtml
离线龙兴关外

发帖
2600
土币
27039
威望
613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08-12-03
诸位的分析都有道理,但不如王梦恕院士分析的深刻。加油吧!!!
天地人时,四维一絷。
望闻问切,综合判断。
辨证施治,随时调整。
天人合一,博约圆通。

发帖
196
土币
796
威望
28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08-11-28
安全第一%%%%%%
我们一直在努力!

发帖
196
土币
796
威望
28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08-11-28
救人要紧。
我们一直在努力!
离线yuxiaoke

发帖
170
土币
582
威望
29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08-11-25
我前几天去过现场,看土质主要是淤泥质土,下雨降水对土性的变化是很小的,因此连续降雨导致基坑失稳的主要原因是站不住脚的.由于支撑采用钢管支撑,钢管与地连墙连接处的节点处理是很关键的,根据现场踏勘,钢管直接支撑与地连墙内埋设的暗梁直接连接,而没有设置钢板连接,可能局部抗剪能力不足是导致基坑支撑破坏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种版本是吊机在吊钢管时突然断裂砸断支撑连接处导致支撑失稳是基坑坍塌的原因不知是否真实.
1条评分
mddmds 鲜花 +1 - 2008-11-25
离线mddmds

发帖
263
土币
1668
威望
141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08-11-21
没有设计图纸,没有地质资料。 8h&oSOkQk,  
如果从目前看到的现场情况看,主要还是因为支撑不及时,施工单位存在超挖的现象,导致围护体位移增大,同时在出事前一个星期左右杭州均有持续降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事故发生的机率。 p}YI#f in/  
地铁的支撑体系大部分都采用钢管支撑,但是钢管支撑易失稳,且钢管支撑与墙体的锚固的抗拉能力较弱,因此发生整体失稳,踢脚破坏时,支撑体系能够提供的抵抗很弱。
1条评分
zhuyilong 鲜花 +1 - 2008-11-21
离线nbsaaaa

发帖
129
土币
591
威望
18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08-11-21
引用第35楼civilwyf于2008-11-20 22:37发表的  : <+V-k|  
引用第25楼nbsaaaa于2008-11-17 22:37发表的  : =WIE>*3[  
根据本人的分析,事故原因有: /8f>':zUb  
一:地下连续墙后的渗漏水和流砂没及时封堵,引起墙后侧的土洞,导致坍塌。但另一侧的墙没有同时向基坑内倾倒,所以这个原因不成立/。
地下连续墙折断,这得需要多大的力?地下连续墙后的渗漏水和流砂没及时封堵,引起墙后侧的土洞,导致坍塌,坍塌的土体对地下连续墙有个冲击力,而地下连续墙折断的位置,可能为渗漏位置也即基坑开挖状态的深度,由于再往下就有被动土压力,所以在开挖的位置折断。 FoE|Js  
.......
!Tv?%? 2l  
你坚持说是地下连续墙折断,不知你是否去过现场,是否确实先墙体折断后土体坍塌. 'S =sj}X  
墙体折断的原因是其抗弯能力不足,设计时根据偏保守的地质报告参数、有安全系数的计算过程,一般设计的结构安全是有保证的。那么施工质量差,甚至偷工减料就是主要原因了。 cNe0x2Z$?  
但是从图片分析,应该是内支撑能力不足、或整体稳定性不够。
离线geofem

发帖
3409
土币
2908
威望
687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8-11-21
引用第33楼yantusb于2008-11-20 18:53发表的  : wxE?3%.j\  
如果第一道支撑是砼支撑,估计不会有这么大的事故。至少下面施工的人员有一个逃生的时间。
9e!vA6Fx  
上海地区的车站最近几年第一到支撑都做混凝土的了。
ZSOIL2D/3D QQ群:68722113
岩土工程数值分析开发平台,共享、开放、合作、提高。
技术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50713094
离线soilrock

发帖
319
土币
9148
威望
73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8-11-20
引用第23楼analyze于2008-11-17 21:23发表的  : wfR&li{  
最主要是不重视岩土工作,然后施工中不重视监测工作。
在我身边的例子,玉林市某6m深的基坑,邻近6~10有7层高的在建建筑,在开挖前我就做了个土钉墙支护设计,但业主嫌贵不肯做。然后前些天这基坑近建筑处的一角有些土滑动了,业主们紧张得很,召开各方人员工地会议商讨解决办法,事实上他们和监理连夜就决定用密集布置的150mm钢管作排桩支护了,地面加拉锚,这个费用可也不小而且仅是局部的。。。
M:n6BC>t"  
G-u]L7t&1  
这种业主破产也不值得可怜。
孙猴子说:你看那呆子又在乐滋滋的,准又上网了!
离线soilrock

发帖
319
土币
9148
威望
73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8-11-20
引用第1楼twtw于2008-11-16 12:13发表的  : :-T*gqj|  
我是勘察报告的编写人之一.根据网上现场照片,我简要分析下原因.基坑开挖范围内地基土均为粉土,出现这种事态的原因是地下连续墙封堵不严,渗水流砂而造成.风情大道下的地基土逐渐被侵蚀掏空而形成土洞,最终形成塌方.塌方产生的冲击波将紧临大道侧的坑壁破坏,造成施工人员被埋.
==N{1gO]  
i^msjA  
希望twtw兄能提供更多的资料和见解!
孙猴子说:你看那呆子又在乐滋滋的,准又上网了!
离线yantusb

发帖
128
土币
34
威望
39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8-11-20
我今天去查看了一番,应该是淤泥质土为主。奇怪的是,要产生那么大的冲击力,要多大的土洞才可以呢?这些土都跑到哪里去了?难道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怪哉!!!
离线civilwyf

发帖
914
土币
995157
威望
95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8-11-20
引用第25楼nbsaaaa于2008-11-17 22:37发表的  : [qUN4x5b  
根据本人的分析,事故原因有: #6Fez`A  
一:地下连续墙后的渗漏水和流砂没及时封堵,引起墙后侧的土洞,导致坍塌。但另一侧的墙没有同时向基坑内倾倒,所以这个原因不成立/。 hI%bjuq  
f"7O  "6  
地下连续墙折断,这得需要多大的力?地下连续墙后的渗漏水和流砂没及时封堵,引起墙后侧的土洞,导致坍塌,坍塌的土体对地下连续墙有个冲击力,而地下连续墙折断的位置,可能为渗漏位置也即基坑开挖状态的深度,由于再往下就有被动土压力,所以在开挖的位置折断。 c0B|F  
^k5ll=}  
二:地下连续墙本身的强度有问题,在水土压力作用下产生破坏。这种情况应事前发现墙上产生水平裂缝、路面的开裂沉降不会很明显;所以也不大可能。 &qp r*17T  
"Ve.cP,7(  
地下连续墙的止水问题,也即渗漏问题,这是产生的最基本的原因。赵铁锤问施工负责人说:事故发生之前是否有安全隐患?负责人说有,有的这个安全隐患就是漏水,位移变大,出现裂缝。 ;c~cet4  
X[`bMa7IB(  
三:坑底隆起,连续墙底踢脚。最有可能,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设计的嵌固深度不足,也可能是施工时支撑不及时; ?0? R  
j 8*ZF  
踢脚是支护结构向基坑内方向移动,而这个状况是地下连续墙发生折断 S}APQ  
(" LQll9  
四、也有可能超挖引起被动区土体不能提供足够的被动土压力。这就是施工原因了 (py]LBZ  
p' M%XBu  
按照地下连续强的强度,超挖会使基坑水平方向位移变大,但不至于折断 ?]D"k4  
zi`b2h  
M@ed>.  
综上所述,我认为是地下连续墙后的渗漏水和流砂没及时封堵,引起墙后侧的土洞,导致坍塌,坍塌的土体对地下连续墙有个冲击力,导致地下连续墙折断。
1条评分
nbsaaaa 泥巴 +1 - 2008-11-20
                                                      爱老婆,爱岩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