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1579阅读
  • 145回复

地基变形的计算有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xjunhua

发帖
131
土币
1402
威望
49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0楼 发表于: 2012-10-07
角点与边上中点计算沉降值如果没有问题,这个结果是可以接受的。而实际的建筑物沉降不会这么不均匀,因为:纯理论的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基础底板本身的刚度,只是外部荷载引起的应力不同而造成的沉降差别较大,实际基础有一定刚度,尤其是采用筏板基础时,这会对沉降有调整作用。
离线黑山老牛

发帖
469
土币
929
威望
8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1楼 发表于: 2012-10-12
建议参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离线luowen510

发帖
57
土币
21
威望
1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2楼 发表于: 2012-10-13
    
离线yjsyyyd

发帖
65
土币
1
威望
1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3楼 发表于: 2012-10-25
只要土层中存在附加应力,就会产生变形。附加应力从基底开始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某一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在附加应力下所产生的变形小于规范所要求的,该层一下就不用计算了。
继续前进
离线小彪彪

发帖
21
土币
846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4楼 发表于: 2012-10-26
肯定是地基以下的嘛,经验系数可以查表啊
离线openwhatt

发帖
25
土币
150
威望
-3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5楼 发表于: 2012-10-29
1)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合理性。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降观测要求不明朗,这对施工单位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选择随意性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沉降观测成败。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合理适宜,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既不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样,本人认为一般高层及重要的建(构)筑物在首次观测过程中适用精密仪器的设备(高级水准仪、铟合金尺等)在±0.00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采用放大率倍数较大的S2或S3水准仪进行观测,也可以测出较理想的结果。

  (2)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问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这就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①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第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5mm内,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

  ②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

  原因: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动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

  处理措施: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③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原因: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

  措施:确定水准点下沉值,与高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下沉重。
www.whysh.net  www.izhitan.com
www.manmanjita.com www.0769snw.net
离线岩子228

发帖
17
土币
184
威望
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6楼 发表于: 2012-10-29
从地基一下第一层开始计算,因为已经在影响范围之内。取值建议参考规范~
我爱我选择!
离线高文工

发帖
91
土币
193
威望
1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7楼 发表于: 2012-11-12
        
路之迷途
离线zmj3246805

发帖
100
土币
1379
威望
1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8楼 发表于: 2012-11-13
i指地面以下任意一土层
风无阻
离线mzk28

发帖
134
土币
1462
威望
13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9楼 发表于: 2012-12-05
交流学习,做个记号
离线dahengba

发帖
4478
土币
10490
威望
1913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30楼 发表于: 2012-12-07
沉降的精准计算是很复杂的问题,但是,应用桩伴侣的止沉理论,可以不必担心较大的沉降(豆腐渣工程除外)
离线dahengba

发帖
4478
土币
10490
威望
1913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31楼 发表于: 2012-12-07
而且,应用桩伴侣以后,以浅层的静载荷试验的Q-S曲线就可以得到近似总体的沉降特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