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694阅读
  • 14回复

[随笔]岩体(土)和哲学,并抛砖引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ozaitianya
 

发帖
3
土币
27
威望
21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 本帖被 土老帽 从 综合讨论与精华区 移动到本区(2011-11-29) —

               岩体(土)和哲学,并抛砖引玉
  .引子
          “终极理论”根本不存在?霍金新书挑战爱因斯坦
           (   2009年04月03日 11:45 凤凰网读书  )
    著名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史蒂芬·威廉·霍金即将推出新书THE GRAND DESIGN,该书旗帜鲜明地对爱因斯坦穷其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理论进行了反驳,指出对“终极理论”的追求毫无意义。
爱因斯坦在世时,曾致力于创造自己的统一场理论”——对于宇宙中所有已知力量的一项单一的、条理清晰的解释。他寻求这样一项理论30多年,却没有获得成功。爱因斯坦去世半个多世纪以后,他的统一力场理论的梦想成了现代物理学界的圣杯。而作家马克·阿尔珀特在其作品《终极理论》中,将真实的科学、历史、政治与爱情故事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描绘了爱因斯坦生前最害怕让人知道的终极理论”—— 一个可能为科技与人类带来长足进步,或制造毁灭性武器的理论。
无独有偶,史蒂芬·霍金也曾相信有终极理论的存在,但是最终放弃了这一观点。在即将出版的新书THE GRAND DESIGN中,霍金重申了自己关于“终极理论”的观点,认为爱因斯坦对终极理论的追求是个错误。这本与科普作Leonard Mlodinow 合作完成的书将于2009年10月8日由美国班坦出版社(Bant#这三个字母连用竟然为敏感的?!am Press)出版。在书中,霍金从物理学的角度对过去与未来的区别进行了考证,对自然界的原理进行了阐释,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还可以走多远?
.问题的提出契机和问题本身
   NO .1 第一本书

   《工程岩石力学(上卷: 原理导论)
   《工程岩石力学(下卷: 实例问答)
  (英)    John  A . Hudson   John P. Harrison  
  (伦敦)帝国理工医学院  地球科学和工程系

                       作者简介绍

John  A . Hudson教授
    皇家工程院院士。于1965年毕业于英国Heriot-Watt大学,1970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以咨询、研究、教学和出版的身份,在其职业生涯中从事工程岩石力学方面的工作,其应用涉及土木、采矿和环境工程。除了发表了许多科学论文以外,他还编辑了1993年5卷《综合岩石工程论文集》。曾任《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杂志的主编,现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

John P. Harrison 博士
毕业于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医学院土木工程系,然后在土木工程界为承包代理和咨询机构工作多年。后来转向工程岩石力学的研究,获得帝国理工医学院授予的学士学位。1986年他被帝国理工医学院聘为讲授工程岩石力学的讲师,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成为高级讲师。
目前,他在哈克勒斯环境地球科学和工程学院担任工程岩石力学方面的教学工作。他个人的研究兴趣是在他以前帝国理工医学院博士研究课题“应用于非连续体几何分析的新的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非连续岩体特征与性状方面的研究。
我说此书 ----
该书,有相当的篇幅是讲述,或言论证一个东西,裂隙(广义概念,另有类似说法,如裂纹,非连续面,间断面等等)对岩体性状的影响,甚至于是控制性影响。当然,书中有一定的篇幅是说非连续面本身,即它的产生,发展,演化,以及描述等等。
NO .2 第二本书
《岩石物理学》 陈颙  黄庭芳 刘恩儒

  该书讲到一个尺度问题,即有如下尺度的划分:
  矿物尺度(矿物颗粒的尺度)---岩石尺度---岩体的尺度---地质尺度。

NO .3 正式发问
    这样的话,是否可以就此提出一个假设,即当以裂隙(广义概念,还有类似说法,如非连续面)为观察之角度,并通过尺度来达到微观向宏观的过渡,能否由此实现从矿物裂纹演化到大的地质单位,如滑坡的演化,断层的演化,地震的产生机理等等问题的迁移过渡呢?
    并引伸式的看待,能否进而达到一种两极相通的学术境界呢?

☆☆☆☆☆☆☆☆☆☆☆☆☆☆☆☆☆☆☆
    并期待你的观点  ( qq 517142428  )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离线追风少年

发帖
356
土币
413
威望
1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11-21
     哈哈
离线hwhw1980

发帖
364
土币
10
威望
130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11-22
把那几本书发上来看看
离线yulihejibin

发帖
80
土币
106
威望
1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11-22
怎么没有实际的内容啊
加油2012
离线wozaitianya

发帖
3
土币
27
威望
2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11-23
     这些似乎涉及好些知识,如有矿物----岩石----岩体----断层,或者岩石---碎岩---广义的材料之间的对磨,再或者张量----应力----岩石----岩体---断层。。。   。。。总之,这里不是想具体的得出什么结论,只是想捋出一条线索来,并由此将一些东西串起来。说的是知识结构之类的东西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离线岩土勘察

发帖
191
土币
3892
威望
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12-13
回想一下其实很多东西都有共同之处的
离线whucxj

发帖
687
土币
9685
威望
68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12-13
这个暂时无以回答,哈哈。
离线wgng1988

发帖
454
土币
474
威望
5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12-13
看起来怎么一头雾水呢
WgNg
离线ygq7

发帖
84
土币
0
威望
12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12-15
从微观到宏观,物质所处的时空都是由自身的力场与外界力场相互作用形成的,而信息却可以不受力场控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和解读信息来预知物质的时空变化。

由于信息的捕捉手段极其有限,我们目前所能建立的数学模型都是在理想状态下的解读!
离线zdbccyzxq

发帖
667
土币
4
威望
1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1-21
不错,扩大视野
离线gaoflying

发帖
1844
土币
15376
威望
19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2-01-31
多数文章和书籍仅仅提出一两个新观点,就很不错了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赚一行
离线jinglj

发帖
8
土币
160
威望
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2-01-31
8楼说的对,看问题从微观到宏观,中间还有一个介观。解释一个现象,可以从宏观,也可以从微观,我们常用的有限元分析就是一个代表性的工具,可以从微观着手,也可以从宏观着手。关键看哪个更合适。终极理论的说法很诱人,就像绝大多数的物理问题可以用力学方法来解决,也能用能量守恒来解决。但是本质好像还是一样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