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47238阅读
  • 162回复

单桩最小桩长多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41642245

发帖
1621
土币
641
威望
806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09-12-11
仅供参考,一般情况短桩承载性状由试验确定
勇往直前!GO  GO
离线jiangmwang

发帖
369
土币
2826
威望
228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09-12-13
厉害啊。。。。。
离线lypjspdi

发帖
700
土币
6
威望
108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09-12-14
总结一下:总体来讲,上面一共涉及的几个问题
1、何谓深/浅基础,两者如何界定?
2、深/浅基础为何特征值发生突变?
3、同一建筑是否可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
------------------------------------------------------------------------------------
1、所谓深/浅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界定时应考虑基础形式、尺寸、埋深等几个因素,这个可以参见高大钊《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师》,至于所谓的3m也好、5m也罢,只不过为了操作的可行性与方便性人为的定的一个数字而已;
2、为何突变?这关键的原因还在于破坏模式的不同,同样参见高大钊《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师》,独立基础等与桩的破坏模式是不同的,特征值自然会不一样了。普通桩的直径和独立基础等的尺寸有可比性吗?没有!土老师一直强调4.90m和5.10m时的突变,那是否要同时考虑一下此时两者施工方式、尺寸、破坏模式的差别呢?《公路地基基础规范》里面确定桩端阻力的公式还是相当落后的

3、同一建筑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是不宜,而不是不能,只要能把不均匀沉降搞定,
鲜花(bluesilva_yt) 完全赞同条评分
原来是这样!
离线jiegouyzd

发帖
242
土币
3043
威望
135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5楼 发表于: 2009-12-14
1、按各位仁兄的说法,开挖4.90m至持力层,设计浅基础,fak=300Kpa;
2、而人工挖孔到5.10m,就称之为桩或墩,设计深基础,qpk=3000Kpa;

这么小的深度差距就改变了土层的承载力取值?是何道理?

人工挖孔到5.10m仍然按照墩设计,相邻柱基应力水平应相近
离线wzy7116

发帖
437
土币
1966
威望
370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6楼 发表于: 2009-12-16
    
一起努力!
离线月彬

发帖
55
土币
270
威望
11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7楼 发表于: 2009-12-18
老冒的问题让人深思.
提出问题到现在已经2年了,我们现在回答也只是讨论讨论而已.

我的意见有两点:
1\采用地基处理的方法,
大家一直没有提到过地基处理的方式,近山处采用天然地基,远山处用地基处理的办法.处理方法的选用视地质条件来定.
2\桩基础\墩基础\浅基础共同使用.
我在勘察中有一些工程实例,我查出来后再讨论.
[ 此帖被月彬在2009-12-25 09:28重新编辑 ]
离线chenanqq

发帖
199
土币
90
威望
87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8楼 发表于: 2009-12-18
学习学习 依然沉默
离线x1871
发帖
466
土币
35
威望
518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9楼 发表于: 2009-12-24
搞到同一风化层,相近承载力作为持力层,
离线bluesilva_yt

发帖
558
土币
1879
威望
73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0楼 发表于: 2009-12-24
完全赞同74楼的意见,本人也滥竽充数一下
1.“所谓深/浅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界定时应考虑基础形式、尺寸、埋深等几个因素,这个可以参见高大钊《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师》,至于所谓的3m也好、5m也罢,只不过为了操作的可行性与方便性人为的定的一个数字而已”——引至lypjspdi坛友;
2.土老师强调的4.9m和5.10m时承载力的突变,我也觉得这是不合理的,不过写勘察报告的人不会有土老师考虑的这么详细,他的300和3000kpa是针对一般情况下的浅基础和桩的,对同一个桩端持力层,不管埋深是10米还是20米,他们的建议值基本上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5米的深度不管是按浅基础还是按桩计算,个人觉得都不应该选用300和3000kpa这两个数据,应该有所变化。
3.至于浅基础和桩的分别,我也赞同lypjspdi 的意见,破坏模式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而基础尺寸、埋深、地质构造这些都是影响因素,至于是否考虑侧阻力,基础四周土层性质和施工方式是决定因素。
4.具体到本项目,一个二层的框架结构,土层性质变化较大,肯定可以选用两种基础形式,只是确保沉降均匀。以4米深度作为浅基和桩的分界点,但是4-6、6-8、8-10米采用不同桩端阻力值。
生活如此美好!
离线flytosky20

发帖
6
土币
162
威望
7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1楼 发表于: 2009-12-25
学习了
离线sou001
发帖
103
土币
239
威望
110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2楼 发表于: 2009-12-25
要学习的,不过现在下不了
离线yanghaojun70

发帖
415
土币
11159
威望
295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3楼 发表于: 2009-12-26
其实,主要还是要考虑桩或墩的受力模式,是否考虑侧壁摩阻力等问题,最终的目的是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变形也满足要求,我们在北京西部的一些采砂坑做19层楼的地基处理问题,也涉及到这些问题,坑边的桩长度只要2米,而中间的长度则达到12米左右,如何解决差异沉降问题当时也争论了很久,最后采用载体桩进行处理,短的2米长,长的12米,最后的沉降观测满足设计要求,主要是载体桩不考虑桩的侧壁摩阻力,因此承载力差异不是太大,而沉降主要考虑桩端以下持力层的压缩变形,因砂卵石层压缩模量较大,产生的差异沉降也很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