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5050阅读
  • 28回复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esmer951
 

发帖
513
土币
2158
威望
1181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 何渭地质灾害?如何分类? 9+.wj/75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 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上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y(S}Z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 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t@TMk$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 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 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Aoa8Q E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 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 降。如此等等. lFBdiIw  
2. 什么是滑坡?它山哪些要素组成? [m~J6WB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vXgHDs^T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 _0/unJl`  
  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PK*Wu<<  
  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q*!R4yE;C  
  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s.3"2waZ=T  
  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CJVtO  
  滑坡床一指滑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体,简称滑、床; sJHVnMA  
  滑坡舌一指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 i,Ct AbMx  
  滑坡台阶一指滑体滑动时由于各段土体滑动速度的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台;  56.!L  
  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sEhvx +(  
  滑坡洼地一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成的沟槽,域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L|fTndKH  
  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5tYIU  
  滑坡裂缝一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系列裂缝。位于滑体上(后)部多呈弧形展布者称拉张裂缝;位于滑体中部两侧滑动体与不动体分界处者称剪切裂缝;剪切裂缝两侧又常伴有羽毛状排列的裂缝称羽毛状裂缝;滑坡体前部因滑动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张性裂缝称鼓张裂缝;位于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滑舌部呈放射状展布者称卧状裂缝。 rb?7i&-  
以上滑坡诸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MlO OB  
3.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哪些外界作用可诱发滑坡? bQ< qdGa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二是 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E(8"l  
  1.岩土类型 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通 常,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软,抗剪 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 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 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 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q? ,PFvs"  
  2.地质构造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 成不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 面又为降雨等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 理面、岩性界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 坡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 坡。 \i.]-k  
  3.地形地貌只有处于一定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 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 的岸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边坡等 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 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gt kV=V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 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 土容重,对透水岩石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 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作用最突出。 "~KDm(D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 , 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 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诱发因素 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 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 脚、坡体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 发滑坡。此外,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许多作用也可 诱发滑坡。 }~FX!F#oU  
4. 滑坡的活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OR(]Wt0  
  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动能有关。一般而言,滑坡体的 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体说来,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h[WIy  
  1.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 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 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K.tNV{OL  
  2.岩性组成滑坡体的岩、上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 整,则滑坡往往越少。构成滑坡滑面的岩上的性质,直接影 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而言,滑坡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 滑速也就越高。 wmVmGa R  
  3.地质构造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面越发育。 形成的滑坡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j,n:%5P\v  
  4.诱发因素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 活动强度则赵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 规模较大的高速滑坡。 总之,滑坡的活动强度是若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9#8vPjXW}.  
5. 滑坡的活动时间、空间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规律? :;?$5h*|`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 如地震,降雨、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大致有 如下规律: js$R^P  
  1.同时性: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发生时和人类活动, 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 EOPx 4+o  
  2.滞后性: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因素的作用 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 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该类滑坡 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 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 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体的原先稳定程度有 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o |$D|E  
  滑坡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因素等有关。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G|i0n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 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 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w OL,LU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中坡度大于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 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 滑坡的形成; "ubp`7%67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松散覆盖层、黄土、泥 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 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5K vp%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在这些地区中, 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诱发因素。 $b8[/],  
上述地带的叠加区域,就形成了滑坡的密集发育区。如 我国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就是 这种典型地区,滑坡发育密度极大,危害非常严重。 y6(PG:L  
6. 人类活动会诱发滑坡吗? :e<jD_.X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 滑坡。例如: VKa+[  
  1.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 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 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 运营带来危害。 $4bc!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业生产 "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使水流渗人坡体,加大: 孔隙水压力,软化土石,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进或诱发滑 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 力,也可诱发滑坡发生。 qs4jUm  
  3.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修建重型工厂、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使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 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矿厂废渣的不合理堆弃; 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dX(JV' 18A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上体受振动 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 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人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 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j^G=9r[,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g*k)ws  
7. 我国铁路史上最严重的滑坡灾害发生在什么地方? WfPb7T  
  成昆铁路铁西车站内1980年7月3日15时30分发生的铁西滑坡,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生在我国铁路史上最严重的滑坡灾害,被称为"铁西滑坡"。该滑坡位于四川省越西县 凉山牛日河左岸谷坡上。滑坡体从长120米,高40--50米的采石场边坡下部剪切滑出。剪出口高出采石场坪台和铁路路基面10米。滑坡体填满采石场后,继续向前运动,掩埋 铁路涵洞、路基,堵塞铁西隧道双线进洞口,堆积在路基上的滑坡体厚达14米,体积为220万立方米。越过铁路达25 --30米,掩埋铁路长160米,中断行车40天,造成严重的 经济损失,仅工程治理费就达2300万元,铁西滑坡的地层 为株罗系砂岩、页岩及泥岩。岩层倾角40-50度,倾向铁路及牛日河。滑坡体顺着岩层面滑动。属于顺层岩石滑坡。 ?m7:@GOE1  
  据调查,铁西采石场每天有100余人对山坡岩体进行频繁的爆破,不断采石。截止到1974年底,已累计采石 70300立方米,使岩体结构日益遭受破坏和松弛。导致1976 年在山坡上方出现明显的开裂、下错等蠕动变形。雨水和沟 水渗人滑坡体内,不仅给滑体增加了水压力,也对滑动面碳 。 质岩起了软化作用,加剧了山坡的变形,终于酿成滑坡灾 害。因此,铁西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是采石。而频繁的爆破 "震动和地下水活动则起促进作用,加速了滑坡的形成和发 展。 @yp0WB  
8. 40年来我国哪次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最重? 3%v)!dTa<^  
  1965年11月23日,云南省禄劝县原普福公社的烂泥。 沟发生特大型滑坡。滑坡总方量为3.9亿立方米,由于滑坡 体前后缘高差大、山坡陡峻,滑体滑落后继续顺沟谷高速滑动5-6公里,直至前方受大山阻挡后才停积下来。滑坡体 在普福河谷中堆积成长1100米,高167米、面积2.2平方 ,公里的拦河大坝。大坝拦截引起蓄水成库,形成容量达5万立方米的"海子"(当地俗称)。由于巨大的滑坡体急剧下 滑,引起地震,有感范围半径达5-6公里。直接遭受滑坡 危害的有老深多、白占斗等5个村庄、 85户、计283间房屋和一洞石灰窑被掩埋,死亡444人(科学知识丛书《山》 中提出死亡651人)。成为40年来我国造成人员伤亡最重的 一次滑坡。滑坡发生8个月之后,大坝溃决溢流,形成强大的泥石流,大量石块被带进金沙江,形成险滩。 bY_'B5$.^2  
  该区历史上就是一个滑坡区。1921年、 1922年都曾有滑坡发生。历年小垮不断。山坡裂缝甚多。因此滑坡再次发 生是完全可能的,必须密切注视其动态变化 7x)Pt@c  
9. 四川省入阳县鸡扒子滑坡发生在什么时间?产生滑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LV}R 9f  
  鸡扒子滑坡,位于长江河谷中的四川省云阳县城东,发生于1982年7月17日至18,日。滑坡体面积约0.77平方公里,总土石方量约1500万立方米,其中滑坡前缘约230余万立方米,土石坠入长江河道、直达对岸,最大滑距约200 米。鸡扒子滑坡虽未造成人身伤亡,但毁坏房屋1730间, 工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共600万元。更为产重的是,由于 大量石块坠人长江中,江床淤高30余米,形成了600米长 .的急流险滩,给长江航运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约1000 万元的间接经济损失。航道整治费高达8000万元。 @SfQbM##%  
  鸡扒子滑坡是宝塔老滑坡体的部分复活(约占2/5)。 复活的最主要原因是暴雨的触发。1982年7月,云阳地区 连降暴雨,该月降雨量达633.2毫米,是该区近百年来罕见的特大暴雨。滑坡就是在这次暴雨过程中复活的。滑坡起动的前夜,恰是暴雨高峰期。在暴雨的作用下,位于老滑体上 的天然排水海一石板沟沟壁土石因饱水发生滑塌。约有17 万立方米的上石体落人石板沟内,造成沟床堵塞,使上游积 水成库,天然排水系统失效。大量地表水流沿老滑坡体西部后缘裂隙灌人坡体,使坡体中的上石饱水软化、强度大大降 低;并使地下水位急剧抬升,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静水 浮托力猛增,为老滑坡的复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17日20 时滑坡开始向下蠕滑。18日2时,部分老滑体开始剧烈滑 动,并将滑体前缘部分推人江中;最大滑速达12.5米/ 秒。 ;m7V]h? R  
  因此,鸡扒子滑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暴雨引起沟壁滑 塌,排水沟被堵、排水失效,大量水流渗人老滑体,使滑体 、内部抗滑力削弱,从而导致老滑坡复话。 =<]`'15"V  
  鸡扒子滑坡的产生,除暴雨是主要触发因素外,还有一 重要的诱因素,即在滑坡发生前,老滑体前缘因江水冲刷 和人工取上、采石形成了高达狈余米的江边陡坎,沿坡的 复活正好发生在这个遭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破坏的最严重部 位。老滑体未遭破坏的地段在这次大暴雨中则安然无恙。 7# AIX],  
10. 1961年3月6日湖南省柘溪水库滑坡灾害的教训是什么? reu[rZ&  
  1961年3月6日湖南省安化县资水河谷的朽溪水库库岸发生了一起重大滑坡灾害。该水库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座水 库。当时水库工程尚未竣工,正值施工期间。于大坝上游右 、岸1.5公里处的塘岩光发生了大滑坡。滑体约165万立方 米,上石以高达25米/秒的速度滑人深50余米的山区水 库,激起的最大涌浪漫过尚未建完的大坝顶部泄向下游,造成了巨大损失,死亡40余人。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 方面: A?R`~*Q5  
  1. 勘察人员对朽溪水库库岸的不良地质环境(即岩层 倾向与岸坡坡向一致)认识不足; @9/I^Zk  
  2.由于断层节理的切割,使该处岸坡容易脱离山体成 为潜在不稳定地段; y3~=8!Tj?Q  
  3.对水库蓄水的不利作用和影响缺乏认识; 5c- P lm%  
  4.对连续8天降雨可能诱发滑坡灾害毫无戒备。 XkI'm\W  
  总之,由于没有充分地认识自然规律,对可能导致滑坡 的破坏因素没有采取控制措施,以致发生了滑坡灾害,这个 教训是应该吸取的。 c^}G=Z1@  
11. 我国曾经成功地预报了哪次大型滑坡? i>M%)HN  
  滑坡预测预报问题是目前存在的世界性难题。各国地质 专家都致力于该项研究,但至今尚未获得满意的结果。 x*OdMr\n8?  
  我国科技人员曾经通过10余年的艰苦调查研究和长年 累月的监测工作,成功地预报了一次大型滑坡。这就是 1985年6月12日凌晨3时45分至4时20分发生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长江西陵峡中新滩镇的大型滑坡、该滑坡的体积 约3000余万立方米,坚硬的块石、碎石及泥土快速崩滑下来,将新滩镇全部摧毁。滑坡体前部的土石堵塞长江江面的 1/3,顿时江中激起巨浪54米高,涌浪波及上下游共42公里长的江段。 *-0s ` rC  
  由于预报及时,撤离措施果断有效,致使首当其冲的新滩镇457户居民1371人无1人伤亡。使一场毁灭性的地质 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小到最低程度。 hHJiGVJ=V  
  发出预报的单位是湖北省西陵峡岩崩调查工作处。该处自1970年成立以来,科技人员一直坚持在高山峡谷的现场工作。 1974一1980年开展了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1977 一1982年7月布设了四条视(水)准线,计12个变形:点" (由"长办"进行观测);1983年后;利用监测结果和现场调 查资料,发现了异常,及时地向上级报告了险情。至1985 .年6月11 日)当现场调查和位移监测资料,十分有力他说明大滑动即将来临,前兆非常明显时,该处立即向湖北省科委和长办发出了险情告急。仅隔11个小时,便发生了这次大滑坡。 MA .;=T  
12. 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7e*- '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 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 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G,C`+1$*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 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5|*{~O|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w8lrpbLh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 (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前推挤的明显迹象。 M}] *j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 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 反映。 <83Ky;ry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上体)会出现小型坍 塌和松弛现象。 fPe S;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没动 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EP:`l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 (或冷风)。 gP_N|LuF"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gV#x7IW  
13. 用肉眼怎样识别滑坡是否稳定? *aErwGLB8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二些外表迹 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 {-A|f  
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CR4O#f8\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 定; i6Z7O )V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B=A!hXNa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上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 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7FH(C`uKi  
  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 滩、阶地分布; *\ii +f-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 岩; 77\+V 0cF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8D.c."q  
  不稳定的滑坡常具有下列迹象: i(~DhXz*T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 低不平; rLTBBvV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 象; ?G`m;S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t/|0"\ p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gvP-doA7W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 ,水冲刷的危险; ; Z:[LJd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i ~A7L0/  
  需要指出,以上标志只是一般而论,较为准确的判断, 彻需作出进一部的观察和研究。 @=kg K[t 9  
14. 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PY]Q{r  
  当遇滑坡发生时,至少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Enb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如1983年3月7日发生于甘肃省东乡县的著名的高速黄土滑坡一西勒山滑坡中的幸存者就是在滑坡发生时,紧抱滑体上的一棵大树而得生。 j]Gn\QF  
  2. 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各县、市、地 区及省政府,均设有"矿管办"。该机构应责无旁贷地担当此项责任。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JrcbJt  
  3.政府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或计划),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通知邻近的河谷、山沟中的人们做好撤离准备,密切注视灾情的曼延和转化。如滑坡常在暴雨、洪水中转化为泥石流灾害(即次生灾害)。注意因滑坡可能危害到的某些生命线工程(如水库、干线铁路、 干线公路、发电厂、通讯设备、干线渠道等)所引发的次生灾害或第三次灾害的发生,如火灾、洪水等。注意调查滑坡 是否有间歇性活动特点,尽可能确定其再次活动的可能性和 时间。如果必要的话(需经有关专家或科技人员论证),应迅速设立观测点(站)或观测网,密切注视其变化动态。"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xgw';g  
15. 我国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有哪些? eT b!xb  
  我国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分为三类:一 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 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其主要主程措施简要分述 如下。  IuY9Q8  
  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vyZ&%?{*R  
  (1)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桔 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井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 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 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 坡体内。主要工程措施有: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 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S4*x|-C&  
  (2)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 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海一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外围的地下 水;支撑盲脊一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一月近于 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渗井、垂 直钻孔等排除滑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r+#{\~r7T  
  (3)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 施有:在滑坡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 "J"坝;在滑坡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 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r4l7K  
  2. 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T)P)B6q   
  (1)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T0 K!Msz  
  (2)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引起滑动的滑坡,或 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 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 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抗滑挡墙等。 [8T{=+k  
  3、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 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YR'F]FI  
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常常需要上述几 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方能达到目的。 h,c*:  
离线mesmer951

发帖
513
土币
2158
威望
118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10-22
16. 什么是崩塌? "pkdZ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 的地质现象。产生在土体中者称上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 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TuQGF$n@  
17. 崩塌分哪些类型? m-t: ' B  
  按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分为两大类:一是产生在土体中的,称为土崩。二是产生在岩体中的,称为岩崩。当其岩崩 的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又俗称山崩。当其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6S&Y  
  按照崩塌体的规模。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剥落、坠石和崩落等类型。剥落的块度较小,块度大于0.5米者占25% 以下,产生剥落的岩石山坡一般在30-40度;坠石的块度 较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50-70%,山坡角在30-40度 范围内;崩落的块度更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75%以 上,山坡角多大于40度。 i"&FW&W  
18. 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有哪些?哪些外界因素可诱发崩塌? >'4A[$$4mM  
  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有: '=0}2sF>  
  1.岩土类型 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一般而言,各类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 的规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变质岩及 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 质黄土、结构蜜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崩塌,页岩、泥 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上层等往往以小型坠落和剥落为主。 lpG%rN!  
  2.地质构造 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 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 母体(山体)的边界条件。坡体中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 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于平行的陡倾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 的形成。 hDxq9EF  
  3.地形地貌 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边坡及其各类人工边坡都 是有利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斜坡、 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wPg/.N9H  
  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统称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m!7%5=Fc  
能够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主要有: ? xR7Ii3  
  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 发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M!u{J  
  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 雨,使地表水渗人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 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gbB// <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 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 度,也能诱发崩塌。 Cd*h4Q]S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 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 崩塌活动。 %:aXEjm@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冻胀、昼夜温差变化等,也会诱 发崩塌。 l 5-[a  
19. 怎样确定崩塌体的边界? JmCMFq B9  
  崩塌体的边界特征对崩塌体的规模大小起着重要的作用。崩塌体边界的确定主要依据坡体的地质结构。 sZrVANyqb  
  首先,应查明坡体中所发育的节理、裂隙面、岩层面、 断层等构造面的延伸方向、倾向和倾角大小及规模、发育密; 度等,即构造面的发育特征。通常,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 倾构造面,易构成崩塌体的后部边界;垂直坡体延伸方向的 陡倾构造面或临空面常形成崩塌体的两侧边界;崩塌体的底 界常由倾向坡外的构造面或软弱带组成,也可由岩、土体自身折断形成。 TAXsL&Tz>  
其次;调查各种构造面的相互关系、组合形式、交切特点、贯通情况及它们能否将或已将坡体切割,并与母体(山体)分离。 :|;@FkQ  
  最后,综合分析调查结果,那些相互交切、组合可能或 已经将坡体切割与其母体分离的构造面就是崩塌体的边界 面。其中,靠外侧、贯通(水平及垂直方向上)性较好的构, 造面所围的崩塌体的危险性最大。 %>FtA)  
  例如,如1980年6月3日发生在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 磷矿区的大型岩石崩塌体的边界面就是由后部垂直裂缝、底 部白云岩层理面及其他两个方向的临空面组成的。黄土高原 地区常见的黄土崩塌体的边界面多由具90"交角的不同方 向的垂直节理面、临空面及底面黄土与其他相异岩性的分界 面组成。此外,明显地受断层面控制的崩塌体也是非常多见的。 nJe}U#  
20. 崩塌发生的时间有什么规律? i}vJI}S.$  
  崩塌发生的时间大致有以下规律: n#+EG3  
  1.降雨过程之中或稍微滞后。这里说的降雨过程主要指特大暴雨、大暴雨、较长时间连续降雨。这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 .D W>c}1  
  2.强烈地震过程之中。主要指在震级6级以上的强震 过程中,震中区(山区)常有崩塌集中出现。地震过程之后 发生崩塌很少。 ;TL.QN/l  
  3.开挖坡脚过程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因工程(或建 省场)施工开挖坡脚,破坏了上部岩体(上体)的稳定性, 常常发生崩塌。崩塌的时间有的就在施工中,这以小型崩塌 。居多、较多的崩塌发生在施工之后一段时间里。 、 \D|IN'!D  
  4.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水库蓄水初期或库水位的第一个高峰期,库岸岩土体首次浸没(软化),上部岩土体容易失稳产生崩塌。 zamMlmls^  
  5.强烈的机械震动及大爆破之后。 =Pv_,%  
21. 崩塌与滑坡有什么区别? *I 1H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9H5'Wh#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堆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 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 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O|H: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 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k|-\[Yl.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2|;|C8C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 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 纵横裂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 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动九 向,亦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 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Ip>7T&  
22. 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 aDdxR:  
  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C6P5fm  
  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弧立山嘴, 或为凹形陡坡; T >8P1p@A,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 的陡裂缝发育或顺坡裂隙或软弱带发育,坡体上部已有拉张 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 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WJq>%<#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 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yz68g?"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Vs\r&qL  
位于长江兵书宝剑峡出口岸的链子崖危岩体即是闻名全国的可能崩塌体。组成坡体的灰岩形成高达100米左右的陡 壁,陡崖被众多宽大裂缝深深切割,致使临江绝壁大有摇摇 "欲坠之势,对长江航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据史书记载,该 处历史上几千年来曾多次发生崩塌堵江断航事件。这说明崩 塌作用具有多发性特点,在预测崩塌的可能性时,应考虑这个特点。 W{;Qi&^ca  
23. 我国防治崩塌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k ]NZ%.  
  我国防治崩塌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IHTim T?  
  1.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落石。这种措施常用于中、小型崩塌或人工边坡崩塌的防治中,通常采用修建明硐、棚硐等工程进行,在铁路工程中较为常用。 1gHe$ dzXk  
  2.拦截:对于仅在雨季才有坠石、剥落和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如设置落石平台 和落石槽以停积崩塌物质;修建挡石墙以拦坠石;利用废钢轨、钢钎及钢丝等编制钢轨或钢钎栅栏来挡截落石。这些措施也常用于铁路工程中。 e)uC  
  3. 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 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 FW-I|kK.  
  4.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一般边坡均可采用。 L3{(B u  
  5.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a< ~n`  
  6.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来放缓边坡。 |2do8z  
  7.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疏导。 n%3!)/$  
24. 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崩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V&f*+!!2  
  1980年6月3日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突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岩石崩塌(岩崩、又称山崩)。山崩时,标高 830米的鹰嘴崖部分山体从700米标高处俯冲到500米标高的谷地。在山谷中乱石块覆盖面积南北长560米,东西宽400米,石块加泥土厚度30米,。崩塌堆积的体积共100万 立方米。最大的岩块有二700多吨重。顷刻之间,盐池河上 筑起一座高达38米的堤坝,构成了一座天然湖泊。乱石块把磷矿的五层大楼掀倒、掩埋。死亡307人。还毁坏了该矿的设和财产,损失十分惨重。  rDFrreQP  
  盐池河山体产生灾害性崩塌具有多方面的原因。除地质基础因素外,地下磷矿层的开采是上覆山体变形崩塌的最主要的人为因素。这是因为:磷矿层赋存在崩塌山体下部;在谷坡底部出露。该矿采用房柱采矿法及全面空场采矿法。 1979年7月采用大规模爆破房间矿柱的放顶管理方法,加 速了上覆山体及地表的变形过程。采空区上部地表和崩塌山体中先后出现地表裂缝十条。裂缝产生的部位都分布在采空区与非采空区对应的边界部位。说明地表裂缝的形成与地下采矿有着直接的关系。后来,裂缝不断发展,在降雨激发之下,终于形成了严重的崩塌灾害。 "VZ1LVI  
  在发现山体裂缝后,该矿曾对裂缝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设点简易监测,虽已掌握一些实际资料,但不重视分析监测资料,没有密切注意裂缝的发展趋势,因而不能正确及时预报。也是造成这次灾难性崩塌的主要教训之一。 JX0M3|I=  
25. 哪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可能诱发崩塌? XO]^+'U}p  
  在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具备之后,诱发因素就显得重要了。诱发因素作用的时间和强度都与崩塌有关。能够诱发崩 塌的外界因素很多,某中人类工程活动及人类经济(分) 活动是诱发崩塌的一个重要原因。 _=$~l^Y[  
  1.采掘矿产资源。我国在采掘矿产资源活动过程中出 现崩塌的例子很多。有露天采矿场边坡崩塌,也有秃下采矿形成采空区引起地表崩塌的。较常见的如煤矿、铁矿、磷 矿、石膏矿、粘土矿等。 vgeqH[:  
  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修筑铁路、公路时,开挖边坡切割了外倾的或缓倾的软弱地层,加之大爆破对边坡强烈震 动,有时削坡过陡都可以引起崩塌。此类实例较多。 ^$Y9.IH"  
  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这里,主要是水的浸润和软 化作用:以尿水在岩体(土体)中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 可能导致崩塌发生。 yX!fj\R  
  4.堆(弃)渣填土。加载,不适当的堆碴、弃碴、填 土,如果处于可能产生崩塌的地段,等于给可能的崩塌体增加了荷载。从而可能而诱发崩塌。 FQ>$Ps*a[  
  5.强烈的机械震动。如火车机车行进中的震动,工厂锻轧机械震动均可起诱发作用。 4vg3F(   
26. 我国的滑坡、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各地区的特点怎样? =7V4{|ESfy  
  我国的滑坡、崩塌灾害的类型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简述如下: 5&8E{YXr  
  1.西南地区,含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四省(区)。 为我国滑坡、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区。该地区滑坡、崩塌的类 型多、规模大、频繁发生、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已经成为 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身安全的制约因素之一。 >SXSrXyYX  
  2.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面积达60余万平方公里,连续 覆盖五省(区)。以黄土滑坡、崩塌广泛分布为其显著特。 hi,=" /9  
  3.东南、中南等省山地和丘陵地区,滑坡、崩塌也较多、规模较小"以堆积层滑坡、风化带破碎岩石滑坡及岩质 滑坡为主。滑坡、崩塌的形成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O1v)*&NAI  
  4.在西藏、青海、黑龙江省北部的冻土地区,分布有与冻融有关、规模较小的冻融堆积层滑坡、崩塌。 5qrD~D '  
  5.秦岭一大已山地区也是我国主要滑坡、分布地区之一。堆积层滑坡大量出现。变质岩、页岩地区容易产生岩石 顺层滑坡,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该区的宝 成铁路,自通车以来沿线的滑坡、崩塌年年发生,给铁路正 常运营带来很多麻烦。其中以堆积层滑坡为主,与修建铁路 时开挖坡脚有密切关系; _%Z.Re  
27. 1980年以来我国发生过哪几次重大的区域性滑坡、崩塌灾害? eu5te0{G  
  1981年7月至9月,四川省遭受了特大暴雨的袭击, 使全省18个地、市、州的90多个县区发生了约6万处滑 坡、崩塌,其中规模较大的达47000多处。特别是盆地北部边缘山区和中部丘陵区分布尤为密集。它们中断了交通、破 坏了灌溉渠系、耕地和山林,滑坡数量之多,发生时间之集 中和造成灾害之严重程度都是历史上罕见的。 q=t!COS  
  1981年秋季,陕西南部一带连续降暴雨,遭受了百年 不遇的洪涝灾害,随之而产生滑坡和泥石流。据凤县、留 坝:略阳、宁强等县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生滑坡、泥石流约 二万处,其中规模大者约30咖处,摧毁房屋1.6万间,死 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46%,经济损失达11亿元以上。" &%fcGNzJQ  
 1983年据不完全统计,鄂西山区发生崩塌、滑坡点达 600余处,给鄂西山区人民生产建设和生命财产带来了严 、重危害与重大损失。 r6F TpOF  
  1985年7月15日,湖北鄂西州45个小时降雨达331 毫米,引起三区、一镇15个乡75个村暴发滑坡、崩塌数以千计。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R%.`h  
  1983年在陕西省南部的安康地区、商洛地区很多县也 因当地连续、大面积地暴雨、特大暴雨,酿成了大量的滑 坡。崩塌灾害。 hwGK),?"+  
28. 滑坡、崩塌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Mqr]e#"o  
  滑坡,崩塌是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们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KZ2[.[(Ph  
  滑坡、崩塌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 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例如1984年12月20日,陕西省高陵县蒋刘乡发生滑坡,死亡22人,•毁坏耕 地245亩,房屋159间,整个村庄被毁。 {\5(aQ)Vi5  
  位于城镇附近的滑坡、崩塌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 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例如, 1987年9月17 日凌晨四川巫溪县城龙头山发生岩崩, 摧毁一栋6层的宿舍、两家旅舍、居民房29余户,掩埋公路干线70余米,造成12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70万 元左右。又如云南金沙江下游段大砂坝,历史上曾为米粮川, 1754年发生一次大滑坡,淤埋了古县城,从此变成荒滩,年年发生泥石流。 -H%v6E%yh  
  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崩塌,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 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例如 云南省威信县墨黑煤矿山区,近40年来分别于1948年、 1984年、 1987年8月、1987年12月、 1988年1月发生较 大崩塌。据不完全统计共毁坏民房157户,毁坏耕地824 亩,损失粮食如万斤;摧毁煤矿通讯井2处、回风巷800 米、运输巷45O米;损坏10万伏高压输电线800米,造成 煤矿停产的经济损失113万元。 Ii+3yE@c  
  崩塌、滑坡除给人类造成上述几方面的主要危害外,在 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铁路、河运及海洋工程方面也经常造成很大危害。并且除直接危害人类外,还常常产生一些次生 灾害间接危害人类
离线mesmer951

发帖
513
土币
2158
威望
118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10-22
29. 滑坡、崩塌灾害对水利工程、公路、铁路、河运及海洋工程的危害特点如何? Fbo"Csn_  
  1. 对水利工程的危害。我国许多滑坡、崩塌发生在水 电工程附近。它们毁坏水渠管道,破坏大坝、水电站、变电 站以,及其他设施。崩塌、滑坡体落人水库中常造成水库淤 积,有时甚至激起库水翻越大坝冲向下游造成伤亡和损失。 有些滑坡、崩塌还可以造成水库报废。总之,滑坡、崩塌常 、常破坏山区水利水电工程,使其不能正常运营,造成经济损 失。例如, 1980年6月,甘肃省民乐县瓦房城水库发生100 多万方的大滑坡,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进水塔推倒,岸坡护 墙被毁,水库因此不能正常运营。又如1978年9月甘肃省 武都县化马寨子沟发生滑坡。损坏80千瓦电站一座。 p&Qb&nWk<  
  2.对铁路的危害。铁路是遭受崩塌、滑坡危害最频 繁、最严重的一项工程。尤其是宝成线、陇海线的宝天段及 成昆线,几乎年年遭受滑坡、崩塌的袭击,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铁路沿线的大中型滑坡点有一千处,崩塌点为数更多, 致使铁路部门每年花费大量资金整治它们。如成昆铁路铁西 滑坡的处理费用就达2300万元。滑坡、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主要表现是:破坏线路、中断行车、危害站场、砸坏站房; 毁坏铁路桥梁及其他设施,错断隧道、摧毁明桐,造成车翻 人亡的行车事故。例如1981年8月,宝成线略阳至王家沦 间发生崩塌性滑坡,破坏线路100米,轨道被推人江中,中断行车544小时; 1979年4月成昆线k812处崩塌造成列车颠覆事故。 {v*4mT  
  3.对公路的危害。山区公路也是遭受滑坡、崩塌危害、 最频繁的一项工程。主要危害是;掩埋公路、砸坏路基及公 路桥、中断交通;运成行车事故、引起人身伤亡、例如 1988年云南奕良县板桥发生滑坡,掩埋公路400余米,中断交通3个月,因公路中断而绕道行车运货增加经费15万元。 ]-t )wGr  
  4.对河运及海洋工程的危害。对河运的危害主要表现是,堵江断流、中断航运交通;形成江中险滩、威胁过往船只;激起涌浪,推翻船只,引起人身伤亡。对海洋工程的危 害,最常见的是海底地基发生滑坡。引起海上钻井平台的下沉、滑移和倾倒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例如,1982年9 月在墨西哥海湾,飓风触发海底滑坡,使两座当时世界上工 作水深最大的采油平台翻倒;仅在设备费上造成的经济损失 就达1亿多美元。又如我国"渤海湾二号"钻井平台,自1973年至1979年间曾因海底滑坡发生一次倾斜下沉,9次滑倒,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唐灿) -o+t&m  
30. 滑坡、崩塌有哪些次生灾害? (GRW(Zd4  
  滑坡、崩塌除直接成灾外,还常常造成一些次生灾害。 最常见的次生灾害是:为泥石流累积固体物质源,促使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者在滑、崩过程中在雨水或流水的参与下 直接转化成泥石流。例如: 1989年7月9日,四川省南充 地区华莹市溪口镇发生100万立方米的滑坡,滑体在滑动过程中破碎解体,在大量暴雨和地表径流的参混下旋即转化为泥石流。泥石流顺坡奔腾而下,流动达1公里,所经之处, 农田、村庄全被摧毁。泥石流掩埋了红岩煤矿、川煤12 处、溪口粮店、溪口水泥厂等6个单位和数个村庄的全部房屋、建筑、生产设备和车辆,直接经济损失达600多万元, 死亡221人。 @_`r*Tb)dM  
  滑坡、崩塌另一常见的次生灾害是:堵河断流、形成天然坝,引起上游回水使江河溢流,造成水灾;或堵河成库, 一旦库水溃决,,便形成泥石流或洪水灾害。例如: 1967年6 月,四川雅江县唐古栋一带发生大型滑坡、滑体落人雅砻江,垒成一座高175至355米、长200米的天然拦河大坝, 堵江断流并造成长达53公里的回水区。9天之后,大坝决口溢流,造成洪水泛滥事故。 /D"T\KNWr  
滑坡、崩塌体落人江河之中,可形成巨大涌浪,击毁对岸建筑设施和农田,道路;推翻或击沉水中船只,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落人水中的土石有时形成激流险滩,威胁过往船只、影响或中断航运。落人水库中的崩塌、滑坡体可产生巨大涌浪,有时涌浪翻越大坝冲向下游形成水害。有时,巨大的滑坡、崩塌可引起轻微的地震(实际上是地表发生的轻微震动,与地震有区别)。 [6TI_U~  
31. 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JM;bNW8  
  1. 首先要搞好滑坡、崩塌灾害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增强全民对滑坡;崩塌灾害的科学知识,从而使人们在从事 工程经济活动时主动地遵循自然规律,免遭大自然的报复。 L<V20d9  
  2.加强预先勘察,仿患于未然。避免或禁止在斜坡上 修建路坝、厂矿、建筑物,设堆积场等使斜坡"加载"的工 程;或在斜坡下部修路障、挖沟切坡、挖洞采矿等削弱"抗滑能力"的工程;以及大量爆破等诱发滑坡的活动。在施工 以前要首先对场地进行勘察,弄清斜坡的稳定情况。若发现 场地斜坡稳定条件差,或者正好碰上老滑坡体,则最好避免 。在这种场地上施工。若无法避开、那么在施工前必须对该斜 坡进行彻底加固治理,以免留下后患。 :Ak^M~6a5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时间,以免破坏斜坡的稳 定性。施工方法的正确与否,往往是减少或增大滑坡滑动的 重要因素,因此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最小程度地破坏斜坡稳定 性的施工程序和方法。例如开挖工程,应该挖一段砌筑加固一段:若大面积开挖而不加防护,便将大大降低斜坡稳定 性,可能会造成滑坡或崩塌。雨季中,由于水的影响,斜坡 的自然稳定性比旱季差。因此,在稳定性较差的斜坡上施 工,应该选择在雨季前施工和完工,以避开雨季的影响。 :P q&l.  
  4.及时治理不稳定斜坡,在施工期间或工程、建筑物 运营后,若发现场地斜坡有不稳定迹象,要及时查明原因并 进行整治,控制其发展。 $+PioSq  
  5.要严禁无规划、不合理地向斜坡引流、排泄地表水 及地下水和生产、生活废水,也要防止坡体上的蓄水池、渠 道等输水、蓄水设施向坡体渗漏,并严禁在稳定性差、裂隙 发育的斜坡上进行农业灌溉。 :kHk'.V1(  
  6.严禁在山坡上不合理地开荒造田、乱砍滥伐,破坏 山坡保护层。 O ?T~>|  
  7.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 理的保护自然的法规,用法律的手段督促人们保护大自然, 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这样便可防止或避免灾害的发生。 D:9^^uVp  
32. 目前我国预报滑坡、崩塌的能力和水平如何? W $D 34(  
  近几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对滑坡、崩塌的预报研究,并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致力于该项具体研究工作。尽管 如此,"始终未能突破准确预报滑坡、崩塌这个世界性的难 题。目前。我国进行滑坡、崩塌预报研究的方法和所达到的 预报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7Q/H+)  
  1.中、长期趋势预报。这是目前常采用的、成功率较 高的方法,也是现阶段预报水平和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湖北省株归县长江新滩镇大型滑坡预报成功,增强了同行们的信心。此后,在四川省巫溪县中阳村滑坡、甘肃白银厂有色 金属公司采坑滑坡的预报中均收到很好的效果。对甘肃省金川露天矿上盘一区边坡倾倒变形破坏机制的判别和稳定性预测;黄河刘家峡水电站库岸苏州崖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其发展 趋势的成功预报,都为滑坡预报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h%g  
  2.滑坡、崩塌形成机理及时间、空间分布规律的研 究。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水平也较高,为预 报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9,fV  
  3.定量预报。这是最困难的问题。目前正处于探索之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有的利用各种气象要素对滑坡进行预 报;有的通过地表位移量的变化进行预报;有的通过滑坡体 ~内地下水情进行预报;有的根据统计分析,灰色系统理论, 还有通过力学平衡计算等进行预测预报。 c&T5C, ]  
  4.经验预报。"是目前最常用的预报方法。、是体现预报水平和能力的另一重要标志。主要是根据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凭借经验,结合宏观前兆现象进行临滑前的预报,即"成灾预报"。在这方面,我国已经收集总结了很多经验。 L@\t] ~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至今尚未从根本上(即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滑坡、崩塌的预报难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在减轻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方面已经见到了成效。 |Kd6.Mx  
33. 我国进行滑坡、崩塌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eSoX|2g  
  对滑坡、崩塌进行长期观测(即监测)包括位移动态观测和水动态观测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p+P@I7V  
  1.地表位移动态观测:为了掌握滑坡体表面各部分的 动态变化,需要进行位移观测。既观测平面位移量,又观测垂直方向作p高程)的位移量。观测方法很多,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使用简易的观测方法和精密观测方法,后者即借用观测网(方格网)佣经纬仪测量各观测桩的平面位 移和用水平仪测量其高程变化。简易观测方法即用木桩在裂、 缝两侧直接测量位移数值。 P{dR pH|  
  2.深部位移动态观测:为了全面地掌握滑坡体各个部 位的位移动态情况,除了地表位移观测外,还需进行深部位 移观测。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EG\L]fmD  
  (1).测斜仪法。用钻孔打穿滑动面直到稳定地层,下入套管。然后,在不同时间将测斜仪放入钻孔,测定不同深度上钻孔壁斜度的变化,换算成不同深度的位移。 MLr L"I"  
  (2).放射性同位素法。将方射性同位素(一般用钻 觎)放在不同深度的地层中。然后在地表接收它的位移仔 况,借以测定深部地层的位移量。 t'F$/mx.  
  (3).电阻丝片法。在钻孔中放人贴有很多电阻丝片的 灵敏度较高的薄金属管或塑料管,在地面上用应变仪勿定其 电阻值变化,即可反映不同深度的位移量。 <vl(a*4a  
  (4).金属球法。在钻孔中投入金属球,对球体通电 后、量测电场强度,即可确定金属球移动位置、 @Xoh@:j\  
  3.水文地质观测:即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钻孔或井中 的水位、水温,并取水样进行化验,查看异常变化。 q2 7Ac; y  
  4.地表本文观测:对于处在河流、、湖泊(水库)和海 。洋附近的斜坡,需要进行水位、波浪、冲刷作用等观测。 iY>x x~V  
以上是较常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 法,不再一一介绍。 ]yKwH 9sl  
34. 当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临滑、临崩异常(即前兆)现象后,应该怎么办? Y#lAG@$  
  如果已经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临滑、临崩异常现象(即前兆),应该怎么办呢?为了证实可疑的前兆现象的真伪,也为了减轻可能带来的灾害,必须引起重视。并根据这些现象的发生程度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2>"{El|PbN  
  1.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镇、县或集体单位。目 前,各县、市;地区、省政府均设置有"矿管办",孩机构应 担此重任。并立即请有关科技人员或当地有经验的群众核实 现象的真伪。 @16y%]Q-E#  
  2. 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或计划)。包括加强管理滑坡区、崩塌区反其相连的河谷地带。比如酌情限制通行、迅 速转告危险区的居民、单位及其对岸和上下游的居民、单位 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密切注视灾情的变化趋势。 KdR\a&[MA  
  3.组织有关专家论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灾情的程度。 DQhHU1  
  4.建立观测站(网)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作出灾情预报。组成有政府、单位(村、乡,镇)、专家及当地群众参 加的联络网及警报网。 }|h-=T '  
  5.密切注视滑坡、崩塌灾害可能引发某些生命线工程 (如水库、公路、铁路,发电厂、通讯设备、电台、渠道 等)的次生灾害甚至第三次灾害,"如火灾、洪水、房屋倒塌等的可能性。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1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10-23
35、什么是泥石流?有哪些种类? F4(;O7j9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_BG `!3U+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成3类: CWs;1`aP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谓之水石流。 *RkvM?o@jC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2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一涸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一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俱有强烈的下切作用。 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_fZ2$/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 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冰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沟的形态分类有:沟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fo}@B &=4  
$_ $%L0)5  
36、形成泥石流有哪些基本条件? Wm8BhO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2 o{ 6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 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 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 使碎屑物有堆积场所。 p"\-iY]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榴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余 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RW>F %P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l+~MB  
rGH7S!\AM  
37、泥石流的发生时间有何规律性? ^R\5'9K!  
泥石流的发生时间具有如下三个规律: s5 Fn("h]n  
1.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 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于多雨的夏秋季节。具体月份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因集中降雨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 、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于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 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发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ICoZ<;p  
2.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雨、洪、地震的影响,而雨洪、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 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雨洪、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一致。当雨洪、地震两者的活动周期相叠加时,常常形成一个泥石流活动周期的高潮。例如云南省东川地区在 1966年是近几十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 仅东川铁路在1970~l981年的11年中就发生泥石流灾害 250余次。又如1981年,东川达德线泥石流、成昆铁路利子依达泥石流、宝成铁路、宝天铁路的泥石流,都是在大周期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 T5~Qfl?Y  
3.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 E3Z>R=s  
P)TeF1~T  
38、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dkEnc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的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6O5E4=  
1. 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个是青藏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iYaA-9j  
2. 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1}ffE(3>  
3. 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oV'  
4. 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jaThS!>v  
<.7W:s,f=  
39、我国哪些地区是泥石流多发区? g2 V $  
我国发生泥石流规模大、频率高、危害严重的地区主要有以下几个地区: iEFS>kL8e  
1.滇西北、滇东北山区。如1979年滇西北的怒江州有六库、沪水、福灵、贡山等五县40余条沟谷暴发了泥石流,为近30年来最多、最严重的一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又如1985年滇东北的东川市小江中游20余条沟谷暴发了规模巨大的粘性泥石流,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AFiPH9  
2.川西地区。 1981年该地区甘孜、阿坝、凉山、渡口、绵阳等地区的50个县1000余条沟谷暴发了泥石流,其中凉山州甘洛县利子依达沟大型粘性泥石流为我国铁路运营史上遭受的泥石流灾害之冠。 zJ0'KHF}o  
    3.陕南秦岭一大巴山区。如1981年该地区的洛阳、留坝、凤县、南郑、勉县、宁强、汉中等县都发生了较大的泥石流,仅宝成铁路凤州、洛阳一带的铁路沿线就有134条沟谷暴发了泥石流,造成了巨大损失。 ]:^kw$  
4.西藏喜马拉雅山地。 Q[O U`   
5.辽东南山地。 hYCyc -W  
6.甘南及白龙江流域(以武都地区最为严重) `.6Jgfu  
uuh vd h=  
40、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F0NNS!WP7^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滑坡、崩塌、岩堆群聚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则容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坡坡度较陡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固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往往大强度、短时间出现的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其强度显然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 4ri)%dl1  
U|h@Pw z  
41、泥石流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q33!X!br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FHH2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例如 1969年8月,云南大盈江流域弄漳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QQjMC'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人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例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 1978年7 月暴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流线,公路、护岸及渡糟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已3次被迫改线。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Y@%6*uTLa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gk6j5 $Y"<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j1toV$)P  
X'bp?m  
42、哪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有可能诱发泥石流? d>4e9M "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bOmM~pD  
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里、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他建筑活动时破坏了山坡表层而形成的。如云南省 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滑坡、崩塌,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又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沟方可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 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w1A&p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及采石等形成的泥石流事例很多。如四川冕宁县沪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 1972罕一场大雨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又如甘川公路两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 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淤塞。 [dL?N  
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稳定性破坏。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坏,才造成泥石流泛滥。 又如甘川公路石拗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 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下游的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9] [ ~$  
+FVcrL@  
43、我国铁路史上最大的泥石流灾害发生在什么地方? f4T-=` SO  
我国铁路史上最大的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成昆铁路向南行横跨大渡河后所穿越的第一条沟谷~利于依达泥石流沟 中。该沟地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是大渡河的一条支流。 ELNA-ZKp  
这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时间是1981年7月9日凌晨1 时30分。冲毁成昆铁路利子依达沟铁路桥一座。当天凌晨1时46分,由格里平至成都的442次客车,不幸在桥位处与泥石流遭遇,两辆机车、一节邮政车、一节客车及一批旅客,一起被洪流推人奔腾咆哮的大渡河中,死亡275人,受伤数十人,酿成了我国铁路史上罕见的泥石流灾害事故。 f{Y|FjPp=E  
这次泥石流还造成了很大的次生灾害。当泥石流冲出山口,毁桥覆车之后,再冲过大渡河,直捣对岸。在几分钟之内就将宽达120米、最深处达13米的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拦腰截断,断流达4小时之久:堵河坝体约为29万立方米, 最大坝高达26米,上游回水5公里,淹没沿河低地及工矿、 设施,冲毁沿河公路830米,阻断公路交通半年之久。由于大量沙石倾人大渡河,造成下游河道阻塞,形成险滩,并使下游龚嘴电站蓄水库产生淤积。 L{CHAVkV  
这次泥石流的暴发,是由于高山局部地区强暴雨(2小时多,降雨100毫米左右)激发,沟岸滑坡,崩塌堵沟复溃而形成。在流动过程中,义在主沟中、下游刨床揭底(主沟普遍下切4-6米深),获得大量松散固体物质而变成高密度粘稠泥石流体。本次泥石流输移的固体物质达84万立方米,其中约有60万立方米倾人大渡河。这场高容重的粘性泥石流竟轻而易举地将一块重达约400吨的巨石从山里搬至山外,可见其浮托力和强度之大。泥石流持续时间约1小时左右。 /C8(cVNZ  
据记载,利子依达沟于1875年、 1934年、1959年、1967年、1974年和1978年均曾发生过洪水或泥石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据预测,若该流域中上游的森林继续遭受破坏,今后泥石流暴发将会更加频繁。 TAJ9Y<  
44、1980年以来我国发生过哪几次区域性泥石流灾害? PuABS>.;  
1981年,暴雨引起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宝天段暴发泥石流,造成了我国铁路史上最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之一,宝成线淤埋车站5座,50余处受灾,中断行车达二个月之久。宝天段的泥石流泛滥,造成几处断道,总淤积量达13 万立方米以上,使宝天段成了陇海线上“发炎的盲肠”。这次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有确切的资料,仅灾害后的复修改造费(包括水害)就达4亿元。 CM's6qhQnn  
同年8月,在陕西省南部勉县、略阳、宁强三个县及四 川北部旺苍、南江二个县大部分地区也暴发了大量的泥石 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YNB)  
1984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甘肃省武都城区连降大暴雨。8月3日,武都城区暴发了北峪河泥石流、东江水沟泥石流、北山诸沟(共9条沟)、灰崖子和钟楼滩诸沟(共11 条沟)泥石流也同时暴发,泥水横溢、洪积锥比比皆是。泥 石流淤埋公路、淹埋房屋、冲毁河堤和田地,汇人白龙江, 引发了近50年一遇的洪水。这是解放以来武都地区最大的一次灾害。 XWy iS\  
1988年,成昆铁路沿线32条沟发生54起泥石流,断道5次,淤埋车站两个。 dl$l5z\  
另外,1982年、1985年和1987年辽东地区的复县、新金、盖县、凤城、恒仁、宽甸、新宾等县及辽西地区的锦西、建昌、朝阳等县都发生过区域性泥石流灾害。特别是 1987年7月发生在复县、丹东地区的泥石流,规模之大、 损失之严重,是该省前所未有的,死亡人数达610余人。 kAk,:a;P  
9'8oOBqm3%  
45、40年来我国国人类活动产主的最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是哪一次? Y.*lO  
四十年来,我国因为人类活动导致发生的最严重的泥石流是云南省东川支线铁路老干沟泥石流。老干沟在1958年前并不是一条泥石流沟,1958年修建公路,施工中不适当弃渣沟内。 1959年在此修建的盘山水渠,因大量漏水,引起山坡坍塌和滑坡, 1959年雨季开始发生泥石流。后来, 日益严重,逐步发展成为东川支线铁路上危害最大的泥石流沟之一。如1963年9月18日夜间,该处在1小时内降暴雨 55.2毫米,激发了将近50年一遇的泥石流。当时,沟内松散固体物质的储备量只有40万立方米。在1966年大地震 ,山体开裂坍滑现象大量增加,到1977年沟内松散物质储备量已增加到1450万立方米。事实说明,该沟的泥石流处在发展阶段。自从1959年泥石流复活后,该沟(铁路桥)发生淤积、漫流、改道,因而加长桥孔,由3孔增加到 7孔。尔后,每年平均淤积上涨1米多,桥被淤埋变成路基,晴通雨阻,靠清淤维持通车。至1970年,被迫改建成明碉。可见,老干沟泥石流对铁路运营已构成严重威胁。 1@qb.9wZ6  
nt[0krG  
46、若遇泥石流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v5(*$"pd"  
当泥石流发生时,必须遵循泥石流的规律采取应急措施。泥石流与滑坡、崩塌不同之点就是流动。泥石流不仅能够流动,而且它的搬运能力。浮托能力还非常强大。远非流水所能比拟。比如四川省凉山州流沙河泥石流竟能将在河谷中洗衣服的老大娘搬运1.3公里,而安然无恙。说明它的浮托能力之强大。因此,可以说,泥石流类似洪水,又胜于洪水。据此特点,我们必须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J88gMk+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 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前面所提的即为在粘性泥石流中得生的典型实例。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该泥石流沟下游可能波及(影响)到的村、乡、镇、县或工矿企业单位。密切注视泥石流的变化发展趋势。 +#H8d1^5  
2. 有关政府部门应立即组织有政府、单位(村、乡、 镇)、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的抢险救灾活动。 w)8@Tu:Q  
3.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或计划)。包括加强管理泥石流沟及下游沟谷。比如:酌情限制车辆和行人通行;组织危险区群众迅速撤离等。 @%cJjZ5y  
4.密切注视该泥石流灾害可能引发某种生命线工程 (如水库;铁路、公路、发电厂、通讯设施、电台、渠道 等)的次生灾害甚至第三次灾害。如火灾、洪水、中断交通、爆炸、房屋倒塌等。 ptq{$Y{_  
5.建立观测站(网)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掌握灾情的变化发展趋势,并作出决断。特别要注意泥石流具有阵发性、间歇性等特点。 \T]"pE+8l  
}w]xC  
47、可用哪些工程措施减轻或避防泥石流? L,4 ^Of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s* YFN#Wuc  
1.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部门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17Gdu[E  
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和渡槽,从泥石流沟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6wrOMaO  
3.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他重要工程设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IW+"o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筑物的泄洪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徘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2eIe  
5.拦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 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总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经济建设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设施。 拦挡措施有:拦碴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c`}X2u]k  
对于防治泥石流,常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eMZTh*1P  
K+$c,1wb  
48、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灾害的预报常采用哪些方法? -MEz`7c~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 步骤和措施。我国目前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用以下方法: 1W!n"3#  
1.在典型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试验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东川市小江流域 (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云南大盈、 江流域泥石流的观测研究;对四川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Sf'5/9<DW+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IFTW,9hh  
3.加强水文、气象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常常是形成暴雨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 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yf^*wX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与传递等问题。 \+~4t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U1%d7[vY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如铁道部门)。 |8`;55G  
@>:07]Dxo  
49、滑坡、崩塌、泥石流有什么关系 835Upj>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cnPX vD^kY  
1.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9G8QzIac  
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 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鸡一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 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的。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 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尉 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地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S'JeA>L  
2.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t(rU6miN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 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KE3 /<0Z  
yl ;'Ru:  
50、哪些生物措施可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f#4S_ws`  
生物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崩、滑、流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坡面植被覆盖率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是造成水上流失的主要原因。许多崩、滑、流灾害即是水土流失恶性发展的直接结果。可以说,崩塌、滑坡、 泥石流与水土流失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_~(Xd@c(  
可减轻崩、滑、流灾害的生物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对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 、农、牧业管理方式等。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坡面、减少坡面 物质的流失量、固结上层、调节坡面水流、削减坡面径流量、增大坡体的抗冲蚀能力等。它是一项既经济又有效的治本措施,具有投资少、收益快、易被群众接受等优点。 dGteYt_F  
对于崩、滑、流的生物治理应从水土保持人手,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为目标,做好生物规划设计,根据具体地区的环境、地形特点,合理配置林型、树种、草类,实行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推行乔、灌、草并举的治理原 则。如对泥石流的治理;可具体规划在泥石流形成区(中上游)造沟坡水源涵养林和沟谷水上保持林,泥石流堆积区 (下游)以护滩固堤林和防风护田林为主。然后,再根据地 区环境、地形、海拔、坡向、坡体类型等,配置具体树种、 草种及行、株距等。同时加强林木管护,划定耕、牧区,陡 坡停耕还林,提高造林技术等。我国泥石流灾害严重的云南东川地区通过生物措施,对治理泥石流起了重要作用,并收到了兴利除害的显著效果。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1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10-23
51、什么是地裂缝?形成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有哪些种类? 19u? ^w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w;$+7  
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地壳活动、水的作用和部分人类洁动是导致地面开裂的主要原因。按地裂缝的成因,常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E7N"Qzg  
1.地震裂缝各种地震引起地面的强烈震动,均可产生这类裂缝。 Fb' wC  
2.基底断裂活动裂缝由于基底断裂的长期蠕动,使岩体或上层逐渐开裂,并显露于地表而成。 M<srJ8|'  
3.隐伏裂隙开启裂缝发育隐伏裂隙的土体,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作用下,裂隙中的物质被水带走~ 裂隙向上开启、贯通而成。 6;pREM+  
4,松散土体潜蚀裂缝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 潜蚀、软化和液化作用等,使松散土体中部分颗粒随水流 失,土体开裂而成。 qi2dTB  
5.黄土湿陷裂缝因黄土地层受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浸湿,产生沉陷而成。 7:<Ed"rdE  
6.胀缩裂缝由于气候的干、湿变化,使膨胀土或淤泥质软土产生胀缩变形发展而成。 rw2|1_AF  
7.地面沉陷裂缝因各类地面塌陷或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山地下采空引起地面沉降过程中的岩土体开裂而成。 a&hM:n4P  
8.滑坡裂缝由于斜坡滑动造成地表开裂而成。 7dJaWD:&   
上述仅是几种主要类型,还有其他类型,不再赘述。此外,通常还按形成地裂缝的动力原因,即地壳内动力 和外动力,将地裂缝分为构造地裂缝、非构造地裂缝和混合 成因地裂缝3大类。前述的1、2类即属构造地裂缝,4、 5、6、7、8类为非构造地裂缝,第3类应为混合成因地裂。 %$x FnGb  
W 8NA.  
52、我国地裂缝灾害的灾情怎样?各类地裂缝的发育、分布特征如何 !gf3%!%  
地裂缝灾害也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生产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它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条数成千上万。 仅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江苏、安徽七省的不完 全统计,已有200个县市发现地裂缝点746处。在城市中, 已出现地裂缝的有:西安。大同、兰州、邯郸、保定、石家庄、天津、淄博等,其中以西安最为典型和严重。各类地裂缝穿越民居、厂矿、农田,横切道路、水管及各种公共设施,致使建筑物破损、农田毁坏、道路变形、管道破裂,影 响人民生活、厂矿生产和安全。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之多。 (Qm;]?/  
在我国发育的各类地裂缝中,除地震裂缝外(它常与地震一起研究),以基底断裂活动裂缝的规模和危害最大。它一般分布在活动构造单元之中,如汾渭地堑等,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并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均有位移,以西安、大同所发育的最为典型。隐伏裂隙和开启裂缝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 方向性,规模不大。以陕西径阳、山西万荣和河北邯郸、正定等地最为典型:地面沉陷裂缝多呈环状产生,各类矿区、 岩溶塌陷区和地面沉降区等均有发育。其他各类裂隙规模较小、分布广泛,一般不具有规则的方向性,松散上体潜蚀裂缝以河南黄泛区和河北、山东等地最为典型。黄土地区、有方膨胀土和淤泥质软土地区、滑坡地带则分别为黄土湿陷裂缝,胀缩裂缝和滑坡裂缝。地震裂缝常与地震活动同时产生,我国各个地震区,如唐山、澜沧~耿马、炉霍等地,在地震中均产生了大量的这类裂缝。 X8x>oV;8  
sD3|Qj;  
53、西安地裂缝的发育特点怎样?灾情如何? %4Zy1{yKs_  
西安是我国地裂缝灾害最典型、最严重的城市。该市的地裂缝最早发现于1959年, 1976年以后,发育规模和活动强度急剧增大。1977年后开始有组织地调查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查明该市地裂缝是基底断裂活动在地表的反映。 近年来,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大大加剧和激发了地裂缝的活动;到1989年,已基本查清的城、郊区主要 地裂缝有10条,最长10公里,合计总长40公里,地裂区面积150平方公里。这些裂缝均顺北东东方向平行伸展,并且具有垂直位错、水平拉裂、扭动三种变形性质。全区多年平均垂直位错速率15.85毫米/年,拉裂速率4.91毫米/ 年,扭动速率1.33毫米/年。每条裂缝影响带宽度3~8 米,最大10~30米。 1F,_L}=o1s  
地裂缝的活动给西安市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建设等造成了 极大的危害。据调查统计,地裂缝使132幢楼房破坏,其中21幢全部或部分拆毁。还有1057间平房(含民房、两层楼一房、车间、校舍、仓库等)毁坏或受损;主道路破坏60 处,地下管道10处,深水井3口,围墙427堵,礼堂、蓄水池、游泳池、停车场等公共设施7处;受损村寨41个、 工厂91座,中小学及大专院校40所,其他企事业单位97处。仅楼房、平房损失估计(不含维修费)达2164.6万元。若将其他损失费及维修费等计算在内,则损失更大。 @ 1A_eF  
i=oa"^c4  
54、人类活动对地裂逢产主什么样的影响? (d#Z-w-  
所有违背客观规律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加剧或引发地裂缝的活动和发育。我国产生的多数地裂缝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人类活动有关。通常,对地裂缝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主要有: <6~;-ZQY  
1.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塌陷,从而引起部分地表上层开裂,产生环形裂缝。同时,过量开采地下水,还可诱发和加剧其他类型地裂缝的活动。如西安、大同的基底断裂活动裂缝、鲁西南一些地区的软土胀缩裂缝的活动和加剧都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有关。 FO=1P7  
2.地下采矿活动:造成一定范围的地下空区,使上覆岩、土体失去支撑,从而造成这些岩、土体向下陷落,引起地面开裂。我国许多矿区都发育有这类裂缝。 |pR$' HO  
3.不良土体地区的农田灌溉、地表渗水:松散土地区或有隐伏裂隙发育的上体地区的农田灌溉,输、排水管道的渗、漏水等。常会引起或加剧土体中水的潜蚀:冲刷作用, 从而产生或加剧地裂缝的活动。如陕西径阳、河北正定等地许多地裂缝就发生在农灌之后。 ~Wm}M  
4.人工蓄(泄)水:水库、渠道等的修建,发生渗漏,使一定地区内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的不良作用加强, 从而造成上体开裂。如兰州市的一些地裂缝即是由于渠道周围地下水位上升、黄土湿陷所形成的。水库的周期性蓄 (泄)水、矿坑强排水等都可造成土体中地下水的潜蚀、冲 刷作用加大,进而产生裂缝。这类裂缝在部分库区、矿区中较为常见。 [ d7]&i}*|  
总之,加剧或引发地裂缝的人类活动有多种,上述仅是几种较为常见和主要的人类活动。 Oha g%<1#  
K:@=W1  
55、我国减轻地裂缝灾害损失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h,'+w  
地裂缝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各级政府、部门对此极为重视。为减轻灾害损失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9Ol_z\5  
1. 加强了地裂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些城市还制定了相应的条例、法规; 3= zQ U  
2. 采取各种行政、管理手段限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ZG<!^tj  
3.对已有裂缝进行回填、夯实等,并改善地裂区土体的性质; T_[\(K`w!  
4.改进地裂区建筑物的基础形式,提高建筑物的抗裂性能; ~(/HgFLLu  
5.对地裂区已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 - (}1o9e\7  
6.设置各种监测点,密切注视地裂缝的发展动向。 DZ.trtK  
除了上述几项外,还有许多,如在矿区开采中,增大、增多预留保安柱,限制开采区域等。采取这些措施,大大减轻了我国地裂缝灾害。 yWtr,  
在我国发育的各类地裂缝中,除地震裂缝和基底断裂活动裂缝外,其他各类均能人为地加以控制和防御,甚至避免和根除。而对地震裂缝和基底断裂活动裂缝,我们目前的技术手段还难以抗御。改善人类活动和一些治理措施只能起到一定的减轻作用。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认识状况下,各类工程建筑绕避这类裂缝区段,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减灾措施。如地裂缝灾害严重的西安市,制订了“地裂区建筑场地勘察设计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建筑物按其类型和重要程度在地裂缝两侧各避让一定的距离,这对西安的地裂缝灾害起了重要的作用,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1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10-23
56、什么是地面沉降?在我国可分为几种类型? hyfnIb@~}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 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土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E2H<{Q   
我国出现的地面沉降的城市较多。按发生地面沉降的地 质环境可分为三种模式: vcO`j<`  
1. 现代冲积平原模式,如我国的几大平原。 rOb"S*  
2.三角洲平原模式,尤其是在现代冲积三角洲平原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就属于这种类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肖山的地面沉降均发生在这种地质环境中。 oImgj4C2L  
3.断陷盆地模式,它又可分为近海式和内陆式两类。 近海式指滨海平原,如宁波;而内陆式则为湖冲积平原,如西安市、大同市的地面沉降可作为代表。 不同地质环境模式的地面沉降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研究方法和预测模型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2\B9o `Y  
另外,根据地面沉降发生的原因还可分为:①、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②、采掘固体矿产引起的地面沉降;③、开采石油、天然气引起的地面沉降;④、抽汲卤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xevP2pYG:  
|;m`874  
57、我国有哪些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 Wx)U<:^e  
我国已经陆续发现具有不同程度的区域性地面沉降的城市有30多座。可能还有一些城市虽已发生沉降,但因没有进行全国性的全面的城市精密测量,所以不能给出沉降城市的准确数字;以下简要介绍几座地面沉降较严重的城市。 3,L3C9V'  
1. 上海市从1921年发现地面下沉开始,到1965年止,最大的累计沉降量已达2.63米,影响范围达400平方公里。有关部门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后,市区地面沉降已基本上得到控制。从1966~1987年的22年间,累计沉降量 36.7毫米。年平均沉降量为1.7毫米。 %`1CE\f  
2.天津市从1959~1982年间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15 米。 1982年测得市区的平均沉降速率为94毫米。目前,最 大累计沉降量己达2.5米,沉降量100毫米以上的范围已达 900平方公里。 'Sy *'&  
3.  北京市自从70年代以来,北京的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2米,最严重的地区水位下降可达35米。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导致了地面沉降。有的地区(如东北部)沉降量590毫米。沉降总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而北京城区面积仅440平方公里,所以,沉降范围已波及到郊区。 e)dWa'2<  
4.西安市地面沉降发现于1959年。1971年后随着过量开采地下水而逐渐加剧。 19772~1983年,最大累计沉降量777毫米,年平均沉降量30~70毫米的沉降中心有5 处。 1983年后,西安市地面沉降趋于稳定发展,部分地区还有减缓的趋势。到1988年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1.34米。 沉降量100毫米的范围达200平方公里。 M6iO8vY  
5.太原市经1979年、1980年、1982年三次在市区 600平方公里范围的测量,发现沉降量大于之200毫米的面积 有254平方公里,大于1000毫米的沉降区面积达7.1平方 公里。最严重的是吴家堡,其次是小店。吴家堡水准点的累计沉降量:1980年是819毫米,1982年是1232毫米,到 1987年累计沉降量达1380毫米。 <Iyot]E  
此外,还有宁波市、常州市、苏州市、无锡市、嘉兴市、杭州市、台湾的屏东、彰化、云林、嘉义、台中和台等6个县(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 QsJW"4d  
8{SU?MHQLE  
bTQa'y`3  
58、人类活动对加剧和减缓地面沉降灾害起什么作用? i6#]$B  
产生地面沉降虽然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导致地面沉降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这个问题已经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人类工程和经济活动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 是有可能加剧地面沉降;二是也能减缓地面沉降的速率与强度。人类活动加剧地面沉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TTZxkK  
1.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或石油等活动, 已被公认为人类活动中造成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最主要 原因; Df:7P>  
2.开采地下面体矿藏特别是沉积矿床,如煤矿、铁矿,将形成大面积的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变形(下沉); 5vX 8mPR_  
3.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静荷载,使地基土体发生变形; f H|QAMfOu  
4.即使是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土体的蠕变也可引起地基土的缓慢变形。地面上的动荷载(振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也将引起上体的压密变形; !FO^:V<|5  
人类活动可以减缓(或控制)已经发生的地面沉降,这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中己得到证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面: "=\_++  
1.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如上海市、天津市均采取了这种措施。由于实施了控制沉降量的工程和措施,天津市区和塘沽区年平均沉降量从1985年的86毫米和100毫米减至1988年的24毫米和29毫米。年平均沉降值降低了60%以上。 o?mXxL)  
2. 调整地下水的开采层次。可将开采上部含水层的层次转向下部含水层。这对地面沉降有一定的缓和作用。 vF6*c  
3.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以提高地下水位,达到缓和地面沉降的效果。 ]ZzG!7  
由上可见,人类不仅能够认识自然,而且能够改造自 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fb.\V]K  
(S)E|;f%C  
59、地面沉降能引起哪些次生灾害? tWSvxGCzn%  
地面沉降使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因而会导致一些次生灾害发生。在我国各地区,地面沉降的危害性表现稍有不 同。下面举例说明之。 -jtC>_/  
天津市地面沉降引发的次生灾害 ~J>gVg%66  
1.地面标高降低,导致海水上岸,防潮堤必须相应加高。滨海平原潜水位抬高,加重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沼泽化; 5Sjr6l3Vq8  
2.海河泄洪能力降低,如遇较大洪水,市区有淹没之险; m_!vIUOz  
3.河道纵坡降变形(沉降不均),航运受阻。码头运输 产生困难; ' q<EZ {  
4. 改变了排水管道的原始状态,影响排水,部分地段水管破损,污水溢出,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市区出现雨后 积水点44处; }#HTO:r  
5.并管普遍相对上升,输水管受影响; ,mjfZ*N  
6. 塘沽区地面强烈下沉后,实际高程在1-3米间,将有被励淹没的危险。 VMZ]n%XRXW  
北京市地面沉降引发的次生灾害 vo6[2.HS  
1.地面裂缝两侧不均匀下沉,破坏建筑物及道路工程; w-H%B`/  
2.损坏井管,排水管道功能降低; nOal7BNN  
3.城市地面水准高程变化; s'aV qB  
4. 河水倒灌; f UF;SqT  
5.淡水含水层咸化。 YP#AB]2\}  
yOUX E>-  
60、减轻我国的地面沉降灾害可以采用哪些措施? Uy59zB2|=  
过量地抽汲地下水(或其他液态流矿体、气体)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这种事实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因此,减轻地面沉降灾害的措施中最主要的是人为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国内普遍采用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ocl47)  
1.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这是己被我国很多城市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如上海市颁发了《上海市深井暂行管理办法》明确地规定了各类水并的管理办法,严格地控制了市区的地下水开采量,效果很好。从50年代每天开采30余万立方米,减少到80年代每天开采4万立方米,使地下水位得到回升,地面沉降量由每年22毫米减少到5毫米。 这样,地面沉降基本上得到控制。天津市也如此: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逐步减少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使地面沉降得到控制。如1986~1987年累计关停地下水井601 眼,并严格控制审批增打新井,大大地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经测量证实,市区和塘沽区平均沉降量分别从1986年的62毫米和54毫米减少到43毫米和46毫米。 IFrb}yH  
2.调整开采层次:这对减轻地面沉降起了缓和作用,是一种辅助性措施。 ;j>Vt?:Pw  
3.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实际上是用人工的灌水方法补充地下水量,以提高地下水位,达到缓和沉降速率的效果。 :x""E5H  
4.利用地下水的采、灌数学模型,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通过这样的采灌模型,既合理地开发利用了地下水, 又达到了基本上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上海市已做了尝试,并有了显著成效。 }x?H ~QQT  
!q$&JZY  
61、上海是怎样研究与控制地面沉降的? -<51CDw,  
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自1921年发现地面沉降以来,至1965年市区地面最大累计沉降量达2.63米。 1965年后, 上海市政府制订了《上海市深井管理条例》,有关部门积极地采取了压缩用水(计划用水)、人工回灌(含水层储能)、调整含水层开采层次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市区地面沉降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从1966年到1987年22年间,累计沉降量36.7毫米,年平均沉降量1.7毫米。这一成就是在国内有关单位协作和许多老专家的指导下,由上海市地矿局和市纺织局、市公用局等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在国内 、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M:hlwha  
自1962年起,上海市地矿局开始对市区及近郊的1000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地面沉降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勘察研究。到1987年已投入各类钻探工作量7万米。为查明地面沉降的背景条件,实施动态监测,掌握各种数据,共打100余个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孔;建立了由700多个水准点组成的精密水准测量网;埋设了17座不同类型的基岩标和42个分层观测标, 216个孔隙水压力测头;建立了500余个地下水位、水质、水温长期观测井;开凿了专门回灌井;建立了大型综合试验基地;开展了控制地面沉降的方法, 技术研究工作,创造了冬灌夏用、夏灌冬用和调整开采层次等新方法。还与很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经过20多年的系统研究,较全面地掌握了上海地面沉降的规律,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bW[J  
+eBMn(7Cgv  
62、我国使用过哪些监测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的方法? ?#*  
我国的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工作曾经使用过以下方法: Le` /  
1.对研究区的水准测量点定期进行测量; :qAc= IC%  
2.对含水层地下水开采量(含回灌量)及地下水位进行长期观测; Dpdn%8+Z  
3.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包括常规试验、微观结构研究、高压固结、三轴剪切、长期流变、孔隙水压力消散、室内模型试验等。野外试验主要有:抽水试验、口灌试验、静力触探等。 9jMC |oE  
4,设立沉降标、孔隙水压力标和基岩标用以深入了解各上层和含水层的变形规律及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 O| 1f^_S/  
以上主要的监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己取得了较好的效。 ^0Q=#p  
对于地裂缝的监测主要采用过以下方法:  t$H':l0  
1.采用YDD-A型音频大地电场仪对地形、地质构造: 复杂又有覆盖层的基岩山区进行勘测,确定地裂缝的深度及其延伸情况,优于其他物探方法。如在长江三峡河谷岸坡~链子崖危险(开裂)岩体中应用效果较好,受到好评。 Ac[|MBaF  
2.浅层高分辩纵波反射法。在西安地裂缝研究工作中证明,用此方法可以根据地震剖面图上反射层位的错断和缺 失,推断第四纪松散层中的断层。这是研究新构造活动的一种手段。由于采用了浅层地震反射法;快速地查明了地表地裂缝下存在有第四纪断层,因而为西安地裂缝的成因及地裂缝~断层模式提供了较有价值的资料。 S0N2rU  
    3.裂缝位移观测,这是常规的方法。即在地表裂缝两侧定点观测位移变化情况。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1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10-23
63、什么是地面塌陷?有哪些种类?各类地面塌陷的发育、分布特点如何? >P\h,1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 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6SMn6a4  
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复杂,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可分为不同的类型。现将常见的分类列举如下: 0~+NB-L}  
1.根据形成塌陷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前者是地表岩、土体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如地震、 降雨、自重等,向下陷落而成;后者是由于人为作用导致的地面塌落。在这两大类中,又可根据具体因素分为许多类型,如地震塌陷、矿山采空塌陷等。 ~*7O(8  
2.根据塌陷区是否有岩溶发育,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 非岩溶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发育在隐伏岩溶地区,是由于隐伏岩溶洞隙上方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陷落而形成的地面塌陷。非岩溶地面塌陷又根据塌陷区岩、土体的性质可分为黄土塌陷、火山熔岩塌陷和冻土塌陷等许多类型。 ).NcLJw_  
在我国发育的各类地面塌陷中,以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最广、危害最重。其散布范围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青海湖到东海之滨,以华南、西南、华北地区最为广泛。目前,己见有22个省(区)发育这类地面塌陷,其中以桂、粤、 黔、湘、、赣、川、滇、鄂、冀、鲁等省(区)最为发育。据 不完全统计,全国岩溶地面塌陷点在778处以上,塌陷坑总 数超过3万个,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至10余亿元。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危害和分布仅次于岩溶地面塌陷,许多矿区均有发育,尤以北方煤田区最为严重。其他各类地面塌 陷分布零散,发育规模和危害性相对较小。 rb:<N%*t  
QN_)3lm  
64、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在我国哪些城市较为严重? &gGs) $f[  
我甲已有许多城市发生了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塌陷使大量的建筑物变形、倒塌、道路坍陷、田地毁坏、水井干枯或报废、风景点破坏等,始城市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岩溶地面塌陷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有:辽宁的大连、河北的秦皇岛、唐山,山东的济南、泰安、淄博、枣庄,湖北的武汉、黄石、咸宁:湖南的怀化、娄底、黔城、湘潭、郴州,江苏的南京,浙江的杭州,江西的九江、宜春、上高,云南的昆明,贵州的贵阳、 水城、安顺、遵义、六盘水、清镇,广西的桂林、柳州、玉林,广东的广州、肇庆等数十个城市。其中破坏强烈、影响较大的有:大连、秦皇岛、泰安、武汉、桂林、水城、昆明 等。井以贵州水城的地面塌陷最为典型和强烈。水城(属六 盘山市)因水钢水源地中16口水井的大量抽采地下水,在 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产生塌陷坑1023个,导致89座房屋开裂或倒塌,道路坍裂, 423亩农田毁坏,电杆倒塌,一 度引起全城停电,直接赔尝和经济损失达260余万元,局部地段因污水灌人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另外,云南昆明市中心的翠湖塌陷,使历史悠久的最佳风景点 --翠湖湖水干枯、亭台倒塌,桥梁破坏,名泉九龙池变成 了落水洞,花枝凋谢、湖无翠意。 (VYR!(17  
6_R\l@a  
65、我国已有哪些大型矿区、干线铁路产主了岩溶地面划陷灾害? HQ^9 [HN.  
在地下矿产开采中,由于矿坑的强疏排水及矿坑的突水、涌水等,使许多矿区产生了岩溶地面塌陷,从而造成建筑物开裂倒塌、农田毁坏、道路中断、采矿滞产、甚至停产、矿井报废等。其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矿区岩溶地面塌陷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4~5千万元以上。根据初步调查资料,目前我国已产生了岩溶地面塌陷灾害的大型矿区有:湖南的恩口煤矿、斗笠山煤矿、桥头河煤矿、煤炭坝煤矿、水口山铅锌矿,湖北的大冶铜录山铜矿、大冶叶花香铜矿、大冶大广山铁矿、宜都松宜煤矿,江西丰域云庄煤矿、乐平花亭锰矿、乐平桥头丘煤矿、乐平鸣山煤矿、广西泅顶山铅锌矿、西湾煤矿、广东的石录铜矿、 凡口铅锌矿、英德硫铁矿、黑石岗黄铁矿、阳春硫铁矿,辽宁魏家石棉矿,山东莱芜铁矿业庄矿区、莱芜顾家台铁矿, 安徽铜陵新桥铜矿、淮南煤矿、铜官山矿,河北唐山开滦煤矿范各庄矿等数十个矿区。其中以恩口煤矿、水口山铅锌矿、凡口铅锌矿、泅顶山铅锌矿和铜录山铜矿等的岩溶地面塌陷最为典型和强烈。 <$jKy3@  
岩溶地面塌陷也是铁路的主要病害之一。多年来,全国铁路线及站场己发生重大塌陷约52处;累计中断行车1680小时,部分工点治理费用已上亿元。在我国的主要干线铁路中,岩溶地面塌陷灾害较为严重的有:京广线、贵昆线、浙 赣线、津浦线、沈大线、渝达线等。塌陷造成车站建筑物毁坏。路基远陷、道路悬空:桥涵开裂倒塌、隧道施工受阻等。铁路断道停车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造成火车脱轨。有些路段列车长期限速慢行,损失巨大。如京广线南岭隧道和大瑶山隧道的地面塌陷,造成已建铁路下沉、运输中断、隧道施工受阻;贵昆线K413~K606路段的三次重大塌陷,先后造成两列货车颠覆,中断行车71小时,已投入的治理费 用达1700万元;津浦线上泰安车站的地面塌陷造成路基下沉、路轨架空、行车一度中断,整治费用达2000万元以 上;沈大线瓦房店市路段的地面塌陷造成列车停运8小时。 ]{IR&{EI-  
U@.u-)oX  
66、人类活动对地面塌陷的产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I!fB1aq-  
人类活动对地面塌陷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不合理的或强度过大的人类活动都有可能诱发或导致地面塌陷。现将对地面塌陷有重要影响的几种主要人类活动及其作用简述如下: 1mJbQ#5  
1.矿山地下采空:地下采矿活动造成一定范围的采空 区,使上方岩、上体失去支撑,从而导致地面塌陷。这种人为活动是采矿区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我国已有许多矿区发生了这类地面塌陷,并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危害。如山西省内八个主要矿务局所属煤矿区的地面塌陷已影响到数百个村庄、数万亩农田和十几万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C6)N~1  
2.地下工程中的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矿坑、隧道、人防及其他地下工程,由于排疏地下水或突水 (突泥)作用,使地下水位快速降低,其上方的地表岩、土体平衡失调,在有地下空洞存在时,便产生塌陷。这类人为活动对岩溶地面塌陷所起的作用极大,由此所产生的岩溶地 面塌陷的规模和强度最大,危害最重。我国许多矿区、铁路隧道中的岩溶地面塌陷均由这类活动所致。 T[0V%Br{d+  
3.过量抽采地下水:对地下水的过量抽采,使地下水位降低,潜蚀作用加剧,岩、土体平衡失调,在有地下洞隙 存在时,也可产生地面塌陷。这种地面塌陷也多见于岩溶地区的塌陷中,并多发生在城市地区。 y$IaXr5L  
4.人工蓄水:这不仅在一定范围内使水体荷载增加, 而且使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的潜蚀、冲刷作用加强,从而引起地面塌陷。如广西南丹八圩水库引起的地面塌陷使库水全部漏失。 ^oQekga\l  
5.人工加载:在有隐伏洞穴发育部位上方的人工加载,也会导致地面塌陷的产生。如武汉中南轧钢厂料场的地面塌陷即由人工堆放荷载所致。 ${hyNt  
6.人工振动:爆破及车辆的振动作用也可使隐伏洞穴 发育地区产生地面塌陷。如广西贵县吴良村因爆破产生的地 面塌陷迫使全村迁移。 [1z{T(dh  
7.地表渗水:输水管路渗漏或场地排水不畅造成地表水下渗或化学污水下渗,也能引起地面塌陷。如广西桂林第 二造纸厂的地面塌陷即由该厂排放的化学污水下渗所致。 0LWdJ($?  
2#z=z d  
67、我国有哪些监测地面塌陷的方法? ug^om{e-  
地面塌陷的监测应包括对地面、建筑物、水点(井孔、 泉点、矿井突水点、水库渗漏点等)、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和岩、土体特征的长期观测及对塌陷前兆现象的监测。 N9i}p^F<_  
1.长期、连续地监测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水点中水量、水态的变化,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等,对于掌握地面塌陷的形成发展规律,提早预防、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监测,通常设置一定的点位,用水准仪、百分表及地震仪等进行量测。地下岩、土体特征的变化可采用伸缩性钻孔桩(分层桩)、钻孔深部应变仪等进行监测,水点变化的观测常用测量水量,水位的仪器进行。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可借助物探或钻探方法查明。 xi6 80'  
2.塌陷前兆现象是塌陷的序幕,离塌陷时间近而且短促,因此,及时发现这些现象,作出预警报,对减轻灾害损失有重要意义。这些现象一般比较直观,只要仔细、认真,通过肉眼便容易发现。塌陷前兆现象的监测内容包括:抽、 排地下水引起泉水的干枯、地面积水、人工蓄水(渗漏)引起的地面冒气泡或水泡、植物变态、建筑物作响或倾斜、地面环形开裂、地下土层垮落声、水点的水量、水位和含沙量的突变以及动物的惊恐异常现象等。
离线hb0406

发帖
14120
土币
869732115
威望
413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10-23
68、土地冻融有什么危害? MWM +hk1fs  
土地冻融是指上层由于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一种物理地质作用和现象。我国多属于季节性冻土类型。即冬季冻结,夏季消融。多年冻上类型少。 U? 8i'5)  
土地冻融是地质灾害的种类之一。它可产生一系列灾害作用,从而给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冻融灾害在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于零度的各省区均有发育。但以青藏高原、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高海拔地区和东北北部高纬度地区最为严重。如东北北部冻上区有10%的路段存在冻融病害,个别线路病害路段达60-70%。青藏公路严重的 冻融灾害给安全运输、道路养护、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6 -]>]Hr-  
通常,由土地冻融产生的主要灾害作用和现象有: SK's!m:r=  
1.冻胀和融沉:上层冻结产生体积膨胀,融化使土层变软产生沉陷,甚至土石翻浆,从而形成冻胀和融沉作用。 这是季节性冻土地区中最主要的灾害作用。它常造成建筑物基础破坏,房屋开裂,地面下沉;道路路基变形,威胁行车安全,影响交通运输等。如大兴安岭铁路牙林线上,冬春季路基冻胀最大高度可达35厘米,夏季沉陷方量达几万方之多。 XjX 2[*l  
2.冻融滑、塌和冻融泥流:冻融使土体的平衡状态发生改变。当这种作用发生在斜坡地区时,便可产生滑坡、崩塌;而在土层融化成为液态时,则形成泥流。冻融滑、塌和冻融泥流在西南、西北高海拔地区极为常见,给工程建设造成了很大危害,甚至造成了人身伤亡。 saatU;V  
3.冻融塌陷:土层的强烈冻融,使地表下沉,从而引起塌陷。这种作用也常见于广大的季节性冻土地区,并造成了大量的路基破坏、工程建筑物毁损等恶性事件。 u\`/Nhn  
可见,土地冻融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我国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已经成为一种灾害,应当尽快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防御和整治。 "?$L'!bM@  
GGCqtA^@7d  
69、什么是土地沙化和土地沙漠化? KzV.+f  
“土地沙化”与“土地沙漠化”含义不同。“土地沙化”是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过程以耕地风蚀作用和草场风积作用为主。后者以地表覆盖沙层厚度在10厘米以上为标准。堆积的风沙物质多来源于本地区地表的物质, 即属于“就地起沙”。土地沙化是环境退化的标志,是环境不稳定的正反馈过程。如不采取根本措施,土地风蚀沙化过程不仅不会自动停止,反而会加剧发展。比如:宁夏中部地区现在土地沙化面积已达74.46万公顷。其发展速度很快。近22年来,土地沙化面积由占该区面积的20%上升到50~60%。问题十分严重。 +Dv7:x7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地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地质问题。严重的问题是 “全球沙漠化仍在曼延”。 T3=(`  
我国也存在着土地沙漠化问题。在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中,其中已经沙漠化了的土地为17.6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危险的土地有15.8万平方公里,在湿润地带的风沙化 土地有19万平方公里。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5000余万 人,有近400万公顷的旱农田和500万公顷的草场受其影响。近几年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从原来的13.7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7.6万平方公里。因此,我国面临的土地资源被侵蚀的形势也是严峻的。 t-_#Q bzE{  
SijtTY#r  
70、我国土地沙化和土地沙漠化现状如何? >f>V5L%1  
我国“三北”地区(即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共约17.6万平方公里。其中,历史上早已形成的有 12.5万平方公里,近100年来形成的有5.6万平方公里。此外,还有15.6万平方公里有发生沙化的危险。初步统计,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未,沙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展约1500平方公里。受沙化影响的有11个省(区)212个县(旗),人口3500万,耕地400万公顷,草场500万公顷。近年来我国南方湿润地区,如鄱阳湖平原也出现了土地沙化现象。 s~L`53A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从原来的13.7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7.6万平方公里。在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中,其中已经沙漠化了的土地为17.6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危险的土地有万15.8平方公里,在湿润地带的风沙化土地有19万平方公里。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5000余万人,有近400万公顷的旱农田和 500万公顷的草场受其影响,值得注意。 x@h tx?   
因此,我国的土地资源不断地被侵蚀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之所以造成如此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总的趋势是至今土 地沙化和沙漠化仍在发展,而且发展趋势愈演愈烈。 <BSSa`N`  
]de\i=?|  
71、水上流失有什么危害? SGt5~T xj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nj\\,(g  
1.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 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土壤中流失的氮、磷、钾肥估计达4000万吨,我国目前一年的化肥施用量相当,折合经济损失达24亿 元。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每年流失的泥沙量达26亿吨。其中含有的有机肥料相当于50个年产量为50万吨的化肥厂的 总量。难怪有人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如此大片肥沃的土壤和氮、磷、钾肥料被冲走了,必然造成土地生产力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6lOIgn  
2.淤积河道、湖泊、水库:浙江省虽然水土流失较轻,可是省内有8条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2~1.0米, 内河航行里程现在比6O年代减少了1000公里。比如1958 年以前,从峰县城到曹娥江可通行10吨载重量的木船。由于河床淤沙大多,现在已被迫停航,地表水资源变成沙子, 航建公司改成“黄沙”公司。 FtE90=$  
湖南省洞庭湖由于风沙大多,每年有1400多公顷沙洲露出水面。湖水面积由1954年的3915平方公里到1978年已缩减到2740平方公里。更为严重的是洞庭湖水面已高出湖周陆地3米,这就丧失了它应承担的长江的分洪作用。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d$}&nV/A)  
四川省的嘉陵江、涪江、沦江等几条流域水土流失也十 分严重,约20%以上的泥沙淤积于水库。据有关专家预测;照此下去,再过50年,长江流域的一些水库都要淤平或者成为泥沙库。 8`}l\ Y  
3.朽染水质影响生态平衡:当前,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江、河、湖(水库)水质的严重污染。水土流失则是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江水质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例子,由此可见,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不仅很大,而且还具有长期效应,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充分估计到。 W/sY#"  
NN^QUB  
72、为什么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日益严重? L/~D<V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从17.4亿亩扩大到22.25亿亩, 30年中扩大了33.6%,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6。其中,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5.4亿亩,占全流域面积的20%。长江每年输入海洋的泥沙约5亿吨,已达到黄河人海泥沙量的1/3。因此,从现在起,如不注意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和森林保护,长江终有一天要变成第二条黄 河。情况之严重,问题之重大,已不容等闲视之。 6_WmCtvF  
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治理,但水土流失面积还在扩大。可以说“治理赶不上破坏”。据近几年对长江、淮河流域18个山地丘陵县调查,水上流失面积比50 年代增加了38~76%,个别县甚至成倍地增加。比如江西省50年代水上流失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 60年代占10%, 70年代占13%。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三个自治 州83个县的森林资源因遭到了严重砍伐,致使生态系统平衡破坏,农业气候、江河水位流量、地下水等许多方面出现 异常变化。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2.7%,在全世界 160个国家中,己降到第120位。尽管如此,有限的森林资 源还在减少,每年净减森林面积约2190万亩。怎不令人担忧? {o( * f  
从上述情况看,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不仅严重,而且还有 继续加剧的趋势,如不尽快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水上流失状况将会日益严重下去。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不合理 地开垦、乱采乱伐植被森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是造成我国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但这些活动还没有得到控制和禁止。 *m*`}9  
GSP?X$E  
73、为什么要编制地质灾害分布图? DacN {r"3  
地质灾害分布图是反映地质灾害现象及其分布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制图方法,以图件来表示自然现象及其特征,具有易看、易懂、醒目、美观、清晰、形象等诸多优点,可以起到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效果,使非专业的普通人员也能对图件的内容有一概略了解。地质灾害分布图就是用各种形式的符号、颜色、线条等,经过制图综合,来表现地质灾害现象及其分布位置、发育特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直观地反映出地质灾害在空间的形象和量的概念。因此,为了更为直观、宏观、全面地反映,了解、掌握我国地质灾害在空间的分布和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性、严重性,并与普及灾害知识相结合,编制地质灾害分布图是非常必要的。 C ck#Y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地质灾害及其危害性认识的重视和深入,各国都己意识到编制地质灾害分布图的重要性,都已经或正在编制本国的单类或综合类地质灾害分布图,如美国、西德、苏联、印度等至少25个国家。西德MR保险公 司还编制了《世界灾害分布图》,对于掌握具有全球普遍性 意义伪灾害分布状况及某些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规律的灾害情况,很有帮助。我国在这方面也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许多省、市、自治区、县都已编制了单类或综合类的地质灾害分图。综合性的全国地质灾害分布图也正在编制中,它必将为我国地质灾害的减灾、防灾、普及灾害知识等起到重要的作用,为国土规划的宏观决策和工程建设规划布局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 f_rp<R>Uu  
sa G8g  
74、我国已制定(或将要制定)哪些“条例”、“法规” 。与保护地质环境、减轻地质灾害有什么关系? vTdUuj3N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制定了下列一些与保护地质环境、 减轻地质灾害有密切关系的法规和条例: fTcY"A,2  
1. 2003年11月24日发布,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法律。这部法律对于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00D?nC  
2. 2002年10月28日通过,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为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有重要保障作用。 =LOk13l\"  
3、《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对于保护地质环境、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非常重要。 wZQ)jo7*g  
4.《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是合理地开发利用 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基本准则,有利于减轻地质灾害。 WVOoHH  
5.《土地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和《江河管理条例》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保护地质环境的办法和措施。  NddO*`8+)  
  GLCAiSMz[  
75、为了减少个人或集体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主命和财产损失,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s'TY[  
为了减少个人或集体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我们除了应主动地采取必要的防治对策外,还可以积极 参加各种保险活动。在我国的保险事业中,己开展了“简易人身保险”,“牲畜保险”,“家庭、企业(集体)财产保险”等项业务。在这些业务条款中规定,凡参加了保险的家庭、企 (事)业等单位、由于泥石流、地陷、崖崩(含滑坡、崩 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身伤亡、牲畜伤亡和 财产损失及必要的施救、保护费用,均可由保险公司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金额赔付。防灾防损已成为各保险公司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凡可能遭受各类地质灾害的个人、家庭、各 、类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均应从长远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投入一定量的资金,积极参加保险。一旦遭受了地质灾害的袭击,便可及时得到经济补偿。这对解除个人、家庭的后顾之忧、安定生活、稳定企业(集体)的生产、经营, 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可使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受益。
泥巴(魏江洋) 网上都可以找到条评分
离线ylinyu

发帖
190
土币
135
威望
20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10-23
好全啊!谢谢!
离线503146872

发帖
1068
土币
101
威望
383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10-24
很透彻,
离线gdy281

发帖
318
土币
31
威望
41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12-02
太好了,谢谢楼主,楼主真的辛苦了。
离线gwb317
发帖
27
土币
2
威望
8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1-04
很全哦,了解了解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