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4876阅读
  • 12回复

[资料原创]止水帷幕旋喷桩的取芯体(附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岩土卡卡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知道了
 

发帖
18
土币
207
威望
5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4-05
8+=p8e~An  
采用二重管法旋喷工艺,帷幕高度8~15m,采用P.S32.5水泥,水灰比1:1。施工参数:空气压力0.7~1.0MPa、流量3m3/min,注浆压力20~30MPa、流量80~100L/min。提升速度15~20cm/min,旋转速度10r/min,搭接≥200mm。粉质粘土与卵石层。 ;jp6 }zfI  
卡卡
离线w908390980

发帖
595
土币
2166
威望
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4-05
是否是断了,看来强度还可以
wgh
离线c39007485

发帖
86
土币
3852
威望
45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4-05
怎么 直径那么小?
一夜青楼,几多情愁。

发帖
203
土币
81
威望
1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4-05
看来,施工质量还不错
生无所息
离线wolf_1st

发帖
228
土币
542155
威望
46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4-05
参数很准确!!
在线hiron

发帖
2023
土币
16958
威望
988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4-07
止水帷幕效果还是可以的!
离线bailu416

发帖
84
土币
1334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4-08
不好看啊,80~100L/min有这么多?我们这才30就不错了
离线barrycugb

发帖
11
土币
78
威望
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4-09
取芯没有什么意义吧,个人认为帷幕的20公分的咬合才是关键,如果没有搭接上,取出的芯再好也是没用的。
离线191106837

发帖
91
土币
7521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4-10
取芯效果不错啊
离线liuxinqi

发帖
1180
土币
4777
威望
492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6-09
旁边放支铅笔就好了
离线csfzsu

发帖
221
土币
2685
威望
1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2-07-19
不错,学习了
离线daxin

发帖
1715
土币
1122
威望
742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2-08-30
   【例】基坑深7m,降水边界尺寸为: A=60m, B =40m,地下水属潜水类型,稳定水位埋深为5m,(潜水完整井)含水层厚度H为20m,渗透系数k=5m/d,降水井半径rw=0.20m。根据要求需将基坑中心点的水位降深至16m(即水位降深为S0=4m),设计降水井数量及排列方式。 `8>Py~   [[.&,6  
图片:1.jpg 2@=cqD7x  
%ck]S!}6   ~T;a jvJ  
设计书如下: %^Q@*+{:f  
1)基坑等效半径r _oMs `"4K  
r =0.29(a+b) =0.29(60+40) =29m。 Zu [?'  
2)降水井影响半径R 5JXzfc9rL  
降水井影响半径R为: 6T} CPDRq  
R=2S(KH)1/2=2×6(5×20) 1/2=120m u"Hd55"&  
3)大井法估算基坑涌水量Q涌 9.MGH2^ L?  
降水井中的水位降深Sw与基坑中心点的水位降深S0根据经验有如下关系:Sw-S0= (B/2) /10 (B为基坑宽度方向两井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将B/2作为基坑等效半径r考虑),故取:r = 6m。 )-TeDIfm  
大井法估算基坑涌水量时,水位降深S取降水井中的水位降深Sw与基坑中心点的水位降深S0=H-H0的平均值,即S0=20-16=4m,S=(Sw+ S0)/2=(6+4)/2=5m。 \'}/&PCkr  
            1.366k(2H-S) S              1.366×5×(2×20-5)×5 3cV+A]i  
Q涌 = ──────── = ─────────── = 1681.1m3/d cNuuzA  
             Lg(R+r)-Lg r                Lg(120+29)-Lg 29 5 b#" G"  
【理正软件中取S为Sw,计算结果偏大;JGJ120-99中取S为So,计算结果偏小】 '6d D^0dZ  
4)设计降水井井数 mcP{-oJ0W  
设降水井井数n=10,单井排水量为q i;uG:,ro  
环形排列干扰井群排水量Q排 : . FfE  
                            1.366k(2H-Sw) S w     Gdc ~Lh  
Q排=n·q = ─────────────── Kq@m?h  
                          Lg(R+r)-(1/n)Lg(n· rw·rn-1)       &VZmP5Gv  
   [Ls2k&)0  
                            1.366×5×(2×20-6) ×6 Os]!B2j14  
= ────────────────────── =1684.9m3/d )Rm 'YmO  
               Lg(120+29)-(1/10)Lg (10×0.2×2910-1) 9;xL!cy  
由上述计算知,Q排大于Q涌,可见,当降水井井数为10时,是可以满足降水要求的。 2>_brz|7:|  
此时的单井出水量q为: .:|#9%5  
q = Q排 / n =1684.9/10=168.5m3/d。 IlC:dA  
5)降水井的排布 p;c_<>ws-Y  
   降水井沿基坑周边均匀排布,井间距约为20m。详见平面图。 32)&;  
6)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检验 IV 3@6t4k  
按井群实际的排布情况(详见降水井布置平面图),检验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如下: 7~%  
设各降水井到基坑中心点的距离分别为r1、r2、r3……r10,其数值分别为36.1m、22.4m、22.4m、36.1m、30.0m、36.1m、22.4m、22.4m、36.1m、30.0m。 goBKr: &]w  
基坑中心点的水头H0为 Uy_}@50"l  
    H02= H2-(0.732 Q排/K)·[Lg(R+r)-(1/n) Lgr1、r2、r3……r10] @+T{M:&l  
   = 202-(0.732×1684.9/5)·[Lg(120+29)-(1/10) Lgr1、r2、r3……r10] >%jEo'0;_  
       =223.7 2F*Dkv  
H0=15.0m 3; -@<9  
基坑中心点的水头高度H0为15.0m,小于设计高度16m,满足设计要求。   )ZQ9a4%  
7)降水井进水渗透流速检验 Jnu}{^~  
当降水井的水位降深为6m时: 4cVs(`g^  
降水井单井工作段长度为L=H-Sw=20-6=14m &t9XK8S  
降水井单井工作时的实际流速V为 R~x;X3  
V=q /2πrwL =168.5/(2×3.14×0.2×14)=9.6m/d /ut~jf`  
根据经验公式,井壁处的最大允许渗透流速Vcr为: x]mye  
Vcr=65K1/3=65×51/3=111.1m/d UG^?a  
可见,降水井单井的实际流速V(9.6m/d)远小于最大允许渗透流速Vcr(111.1m/d)。本设计是合理的。 /4wm}g9  
]t*[%4   *x# &[>  
?zJOh^   >? A `C!i  
2降水选泵参数 AT)a :i   N('S2yfDR  
-yg?V2   w# gU1yu  
dwf #~7h_  
1)、单井每小时出水量q0 6qHvq A,  
降水井单井出水量:q0= q/24=168.5/24=7.0(m3/h) l9ch  
为安全起见,要求按每小时出水量大于q=7(m3/h)选泵。 "0!eb3n  
2)扬程可按25m考虑。 7-G'8t  
lmSo8/%T   |({UV-`  
   【例】基坑深7m,降水边界尺寸为: A=60m, B =40m,地下水属潜水类型,稳定水位埋深为5m,(潜水完整井)含水层厚度H为20m,渗透系数k=5m/d,降水井半径rw=0.20m。根据要求需将基坑中心点的水位降深至16m(即水位降深为S0=4m),设计降水井数量及排列方式。 `8>Py~   709Uv5  
图片:1.jpg x1&b@u  
%ck]S!}6   Xdp`Z'g  
设计书如下: {W:)oh>  
1)基坑等效半径r YWn6wzu%Vc  
r =0.29(a+b) =0.29(60+40) =29m。 anKb  
2)降水井影响半径R 8g2-8pa{  
降水井影响半径R为: X&FuqB  
R=2S(KH)1/2=2×6(5×20) 1/2=120m *Wuctu^9  
3)大井法估算基坑涌水量Q涌 -G^t-I  
降水井中的水位降深Sw与基坑中心点的水位降深S0根据经验有如下关系:Sw-S0= (B/2) /10 (B为基坑宽度方向两井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将B/2作为基坑等效半径r考虑),故取:r = 6m。 m_PrasZ>  
大井法估算基坑涌水量时,水位降深S取降水井中的水位降深Sw与基坑中心点的水位降深S0=H-H0的平均值,即S0=20-16=4m,S=(Sw+ S0)/2=(6+4)/2=5m。 L(!!7B_,  
            1.366k(2H-S) S              1.366×5×(2×20-5)×5 9L)&n.t1  
Q涌 = ──────── = ─────────── = 1681.1m3/d NdXy% Q  
             Lg(R+r)-Lg r                Lg(120+29)-Lg 29 .9[8H:Fe  
【理正软件中取S为Sw,计算结果偏大;JGJ120-99中取S为So,计算结果偏小】 kp<}  
4)设计降水井井数 xTksF?u)  
设降水井井数n=10,单井排水量为q oE|u;o  
环形排列干扰井群排水量Q排  t3yQ/  
                            1.366k(2H-Sw) S w     X{9JSq  
Q排=n·q = ─────────────── 3ZJagJ\O  
                          Lg(R+r)-(1/n)Lg(n· rw·rn-1)       -Uhl9 =  
   `pv89aO  
                            1.366×5×(2×20-6) ×6 )W}/k$S  
= ────────────────────── =1684.9m3/d mw4'z,1Q  
               Lg(120+29)-(1/10)Lg (10×0.2×2910-1) ]B-$p p  
由上述计算知,Q排大于Q涌,可见,当降水井井数为10时,是可以满足降水要求的。 P*"AtZuY]  
此时的单井出水量q为: .$ P2W0G  
q = Q排 / n =1684.9/10=168.5m3/d。 JK^B+.  
5)降水井的排布 J!TK*\a2  
   降水井沿基坑周边均匀排布,井间距约为20m。详见平面图。 4 L~;>]7  
6)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检验 B3g82dm  
按井群实际的排布情况(详见降水井布置平面图),检验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如下: M#8Ao4 T  
设各降水井到基坑中心点的距离分别为r1、r2、r3……r10,其数值分别为36.1m、22.4m、22.4m、36.1m、30.0m、36.1m、22.4m、22.4m、36.1m、30.0m。 6{Cu~G{]N  
基坑中心点的水头H0为 X~Rk ,d3  
    H02= H2-(0.732 Q排/K)·[Lg(R+r)-(1/n) Lgr1、r2、r3……r10] J:TI>*tn  
   = 202-(0.732×1684.9/5)·[Lg(120+29)-(1/10) Lgr1、r2、r3……r10] !Sy'Z6%f  
       =223.7 GqK&'c   
H0=15.0m YCLD!S/?  
基坑中心点的水头高度H0为15.0m,小于设计高度16m,满足设计要求。   G,mH!lSm,  
7)降水井进水渗透流速检验 1X!f!0=g+  
当降水井的水位降深为6m时: ;5JIY7t  
降水井单井工作段长度为L=H-Sw=20-6=14m y uK5r  
降水井单井工作时的实际流速V为 w'zO(6 `  
V=q /2πrwL =168.5/(2×3.14×0.2×14)=9.6m/d wYcz\uV  
根据经验公式,井壁处的最大允许渗透流速Vcr为: Fh!!T%5>C  
Vcr=65K1/3=65×51/3=111.1m/d +(h6{e%)  
可见,降水井单井的实际流速V(9.6m/d)远小于最大允许渗透流速Vcr(111.1m/d)。本设计是合理的。 \aJ-q?=  
]t*[%4   Ivl^,{4  
?zJOh^   {eD>E(Y@z1  
2降水选泵参数 AT)a :i   LP m# 3U  
-yg?V2   O( 5L2G  
OV@h$fg  
1)、单井每小时出水量q0  <*6y`X  
降水井单井出水量:q0= q/24=168.5/24=7.0(m3/h) l]58P  
为安全起见,要求按每小时出水量大于q=7(m3/h)选泵。 ]`i@~Z h\  
2)扬程可按25m考虑。 q3pN/f;kr,  
lmSo8/%T   2'UFHiK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