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遇到一个工程,是电力设备方面的,一个设备总长度75m,宽度约20米左右,这个设备对不均匀沉降和整体沉降要求都很高,不均匀沉降不超过2mm,整体沉降不超过3mm,而且地址条件如下: .m/$ku{/J ?vn9HhTD .`@)c/<0 2.1地形、地貌 :+*q,lX8 该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白河二级阶地,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地貌形态单一。 拟建场地实测地面绝对标高118.4 -118.7米,各钻孔孔口高程以此引测,钻孔相对高差0.3米。 i$CN{c* 2.2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wR]jJbF 本次勘察在钻孔控制深度15.5米范围内,根据地层成因、类型、岩性及工程地质特征划分4个工程地质单元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PT/TQW ①素填土(Qml):褐色,湿,松散状,以粉土为主,含植物根系,堆填时间超过10年。该层层底埋深3.1-3.6米,层厚3.1-3.6米, 平均层厚3.37米。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渐变接触关系。 & cV$`L ②粉土(Q3aL+PL): 褐黄色,湿,密实状,显水平层理,含粉砂质,夹粉细砂薄层。该层层底埋深6.8-7.3米,层厚3.2-4.1米, 平均层厚3.64米。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渐变接触关系。 M|DVFC ③含泥粉细砂(Q3aL+PL): 褐黄色,湿,松散-稍密状, 含泥8.0-21.0%,平均值14.8%,砂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该层层底埋深7.5-8.2米,层厚0.7-1.2米, 平均层厚0.87米。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渐变接触关系。 +$y%H ④含泥中粗砂(Q3aL+PL): 褐黄色,湿-饱水,稍密状, 含泥8.2-17.0%,平均值12.0%,砂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局部含零星卵砾石。该层厚度大,本次勘察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7.5米。
BWG*UjP
M 2.3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及其承载力特征值的初步确定 Z\. n6 2.3.1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详见附表5) +p"}F PIK 2.3.2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4M,Q{G|e 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2.3.1 |0N6]%r 2.4场地地下水 8urX]# 该场地勘察期间和勘察深度15.5米范围内测得场地地下水埋深9.4-9.7米, 属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为④含泥中粗砂,主要以大气降水和河水侧向补给为主,排泄于人工开采和地下迳流,水位随季节降水变化年变幅约1-2米。查考南阳市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该场地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厚度30-40米,岩性以中粗砂为主,井径300mm,井深100-150米,单井出水500-1000米3/天,HC03-Ca·Na、HC03-Ca·Mg型水,矿化度0.4-1.0克/升。 oQ:.pq{T 3.0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分析与评价 ]q pLaBD 3.1地基土的压缩性初步评价 :)=>,XwL8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及野外测试成果确定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值,并进行压缩性评价,见表3.1:压缩模量及压缩性评价 表3.1 =&~7Q" 3.2地基土抗剪强度初步评价 cM 5V%w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及野外测试成果,确定各层土抗剪强度建议值见表3.2: bpgvLZb>s 各层土抗剪强度建议值 表3.2 ]:_s7v 3.3地基土均匀性初步评价 3[F9qDAy 该场地地层结构清晰,按(GB50007-2002)第3.0.2条及表3.0.2表:地基土在基础长度、宽度方向上各土层层面坡度最大值0.1%,小于10%,属均匀地基。 ;eY.4/*R 3.4场地地震液化初步判别 ;vuqI5k 3.4.1地基土的液化初判 *l{GD1ZDk 该场地地震烈度为7度,地下水位埋深9.4-9.7米,地层时代为上更新世,按照(GB50011-2001)规范第4.3.3条第一款初判为不液化土层。 !!:mjq<0 3.5地震效应 O3K TKL] 3.5.1地震 50jZu'z: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2条要求,该场地应为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Rt&S 3.5.2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的初步判定 =IH~:D\& 根据场地揭露的地层情况,按(GB50011-2010)规范中4.1.3条和4.1.6规定,该场地内地基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的厚度加权平均值为146.0Kpa,根据工程实践经验,估计地表下20米范围内土层的平均剪切波速250>VS>150,相应的等效剪切波速在250>VS>150之间,据临近场地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小于3-50米,依据(GB50011-2001)规范中表4.1.3和表4.1.6判定本场地属中软土类型,Ⅱ类建筑场地。
Swr
8 3.5.3建筑场地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初步划分 iO@UzD#v 依据拟建场地地质、地形、岩性按照(GB50011-2010)规范4.1.1条,判定该场地处于建筑震一般地段。 oT0TbZu% 3.6地基土腐蚀性的初步评价 \@!"7._= 据该场地地基土①素填土的易溶盐含量及分析实验结果(见表3.6.1):按照《GB50021—2001》附录G确定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见表3.6.2。 YMr2|VEU[ 土的易溶盐分析成果表 表3.6.1 Q&]f9j_ 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 表3.6.2 ItD&L
)) 通过在野外采用锥形电极法实验,根据实验结果,①素填土PH=6.6,氧化还原电位450mv,极化电流密度0.013Ma/cm2,质量损失0.20g,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12.2.5,土对砼结构、钢筋砼中和钢筋及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 6m%#cP
(6K 3.7场地土壤电阻率测试 #1De#uZ 现场勘察期间在拟建场地范围内采用四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其测试结果见表3.7),共布设测试点4个,根据电极间的距离及其代表土层深度,其土壤电阻率范围值和平均值见表3.7,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率测量值,建议设计时采用校正后全年最大电阻率。 38#Zlcf 土壤电阻率测量值 表3.7 V|&->9" 3.8地基土上拨角建议值 H):(8/>( 依据各层地基土岩性及土层状态等确定各层土上拔角建议值如下: #IR,KX3]A 3.9不良地质作用 |i\%>Y, 经勘察,拟建场地及其附近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未发现影响工程稳定的不利埋藏物。 F}~qTF;H 3.10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初步评价 $uUR@l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及其附近无活动断裂通过,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综合评价认为本场地地基是稳定的,可以建筑。 \2))c@@% 4.0结论与建议 D/YMovH% 4.1该工程安全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简单地基),综合判定勘察等级为乙级。 6,cJ3~!48 4.2该场地为平坦场地,均匀地基,地基土类型为中软土,其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处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oJ?,X^~_ 4.3场地内地层及厚度见下表: |=js!R| 4.4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依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2条要求,该场地为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V+5av Z} 4.5该场地地基土对砼结构、钢筋砼中的钢筋、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Z`<5SHQd 4.6该场地勘察期间和勘察深度15.5米范围内测得场地地下水埋深9.4-9.7米, 属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为④含泥中粗砂,主要以大气降水和白河河水侧向补给为主,排泄于人工开采和地下迳流,水位随季节降水变化年变幅约1-2米。供水井深100-150米,井径300mm,凿井应进行物探验证,最终确定井深、井径。若上部水受污染应采取止水措施。 X;]Ijha<* 4.7该场地电阻率值见表3.7;各土层上拔角建议值见3.8节。 -v! ; 4.8各土层主要指标统计见下表: #/>
a`Ur_ 4.9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及其附近无活动断裂通过,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综合评价认为本场地地基是稳定的,可以建筑。 3Cgv($xl& 4.10场地内设防烈度为7度,可不考虑软土震陷。 H<3:1*E 4.11标准冻土深按0.5米计。 ]nNn"_qh Re+oCJ )#8}xAjV 以前这样的基础全部是整体筏板基础,但这一次是坐在填土地基上,而且还要在填约1.7m的土,考虑了下有几个方案不知道合理不合理,我想用基础整体处理在加上地基处理两者结合来控制沉降,目前比较合适的基础采用筏板或者箱基,地基处理的方案还没确定,大家给些意见(第二层的承载力小);另外想问个问题,这么长的基础沉降要求这么高,基础中间不断开行不行?能否采取后浇带或者其他的处理,可以避免基础中间设缝?如果有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是否还需要一些别的地质方面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