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桩简介 esIEi!d
“载体桩”前称为“复合载体夯扩桩”。2007年6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正式批准《载体桩设计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35-2007。载体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桩,它是由上部桩身和下部“复合载体”两部分组成。桩身一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复合载体”是位于桩端底部、经深层填料夯实的复合体,它是该种桩型的技术核心。复合载体夯扩桩,即复合载体扩展基础,是通过对桩端土进行挤密和在桩孔灌注混凝土,形成复合载体扩展基础的一种新工艺。它的受力并不是桩的受力形式,而是扩展基础的受力形式,受力原理更加明晰,施工工艺更加简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Q8E12
技术发明点: 它是以桩端土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重锤的自由落体运动对桩端深层土体进行反复地填料夯实挤密操作,使桩端以下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得到最为有效地加固挤密,形成“复合载体”。它是一个呈层状分布、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载体,如图 1 所示。 ,|<2wn#q
gu7mGHn-
{m.l{<H
图 1 “复合载体”的构造 图 2 “复合载体”受力分析图 @7e h/|Y,
“复合载体”的这种特殊的构造可以使桩端的应力水平逐层地进行扩散和降低,直至降低到与“复合载体”以外的原状土体承载力相同的程度,如图2所示。这样,改变了传统的桩端与地基土体之间的作用关系,充分地调动了桩端地基土体的承载力,从而使桩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已将“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特征值做到 4500kN 。 LJt#c+]Li
技术特点: 第一,力改传统的地基处理观念,避软就硬,因地制宜,充分地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地基处理获得最优的效果;第二,将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合二为一,即降低地基处理费用,又节约基础投资,使得施工方有利可得,与此同时又可使得建设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可谓一箭双雕。第三,极大地改善了桩的承载性状,使得单桩承载力出乎寻常的高,一般是普通桩的3~8倍;第四,可以通过调整“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施工控制参数,任意改变其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特征值,使之最优化地满足工程之需要;第五,施工中能就地取材,充分地利用固体废弃物或廉价的建筑材料作为填充料,变废为宝,利国利民,保护环境,降低了桩基础的成本;……。 # y%Q{
该技术利用重锤对填料反复进行填充和夯实操作,使桩端下纵向 3 ~ 5m 、横向 2 ~ 3m 、体积约10m3的土体得到加固挤密,在不影响相邻桩已完成的挤密土体的破坏和松动的情况下,使填料底端形成最大最优的密实体和影响土体,桩身承受的集中荷载通过复合载体的分层扩散作用,消除桩端的应力集中,并逐层降低至天然土体能够承受的程度,从而改善了土体的受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