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国载体桩技术推广现场交流会上,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发布了《载体桩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修订版,使载体桩技术在安全和使用上更符合建筑需求。 >}-~rZ
编制组成员杨启安介绍,此次《规程》主要在桩长、载体桩承载力估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及增加了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zk..K{l
针对于载体桩桩长,此次修订去掉了2.18米细长锤的概念,杨启安说,随着载体桩技术的发展,载体桩发展为350~800毫米,因此相匹配的夯锤也相应改变。将细长锤变为柱锤。 pp/#Am
《规程》也对三击贯入度重新进行了定义。原规范规定,载体夯实后,当不再填料时连续夯击三次后的锤的下沉量。新规范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锤径355毫米,质量3500千克的柱锤,落距6米,连续三次锤击的累计下沉量。 *D\0.K,o
在桩基础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相邻的上浮量,对于桩身混凝土已经达到终凝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20毫米;对于桩身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50毫米。而当采用载体桩作为复合地基中的增强体时,载体桩桩身可不配筋。由于载体桩具有桩长短,承载力高等特点,可以将素混凝土载体桩施工为复合地基,能有效节省造价。为充分发挥载体桩承载力,将桩顶一定范围直径进行扩大,同时应选择合适的褥垫层厚度, X}3P1.n:
载体桩地基处理方法同市场中的常用的CFG灌注桩、混凝土等方法相比,在建筑材料、人工、机械等方面均有所节约,如以建筑垃圾替代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同时由于避开软土在相对较好土层中进行载体的施工,有效降低桩身长度,更加强了桩的承载能力,比常用的普通桩基提高承载力3~5倍。 s9uL<$,'
杨启安表示,普通桩的承载力主要来源于桩的侧摩阻力,而载体桩的承载力主要来自载体,载体通过反复填入建筑垃圾再以3.5吨重锤提升6米进行自由落体夯实,随后再夯填一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从而由内向外形成干硬性混凝土、填充料和挤密土体形成的载体,使桩端土体得到最优的密实,将上部荷载有效传递给下面的持力土层,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v*&Uk'4E
“此次修订也为载体桩技术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目前载体桩北京市场的使用量为10%,未来5年内,这一比例会增加到50%以上。”《规程》主编、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忠说。 J9g|#1G
王继忠介绍,载体桩技术与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技术方案相比,平均可为建设单位节约10%-30%的基础投资。如万科集团的某项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其基础工程费用仅为360多万元,比原处理方案节省了30%。 [yO=S0 e
链接载体桩是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地基基础处理观念,以土体密实度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被誉为地基基础中的一次革命。与其他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相比,该技术明显减小桩的数量,有效降低桩长,并且采用承台梁取代了条形基础,大大降低了成型建材用量和减少工序,因此工程造价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