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关紧要的细处做文章,专门要折腾你。
场地大部分地段是粘土,只有一个角落,施工单位开挖了0.8m的堆积体,体积也就2立方左右。
原始报表写的填土,做报告为了制图方便,全部画成粘土了。
——这个意见提的正确。
2、土层定名非要单一。
碎石土,比如碎石含量超过50%为碎石土、不足50%为含碎石粘土。
结果好多地方碎石含量在40-60%之间,定名为“碎石土、含碎石粘土”
这个可以不提。确实实验数据高低不一。
3、扯淡的地层描述
这里最扯淡了,除了最基本的颜色结构构造。其它的描述,有人说要这样,有人说要那样。
地层描述,有人非要加上有结核、有人非要写光泽、断面、有人非要写含大量风化残块。
实际上什么结核、什么残块,丝毫未见。
而有时候见到的粘性土中有散粒现象,亚粘土表面呈现干粉状散体等这些反常现象,只要照实描述,100%被质疑。
偏严格。我对于这块,要求统一起来。比如实验数据时IL=0.85,却说可塑。比如,少一块,土的状态。
4、扯淡的岩质边坡结构面。
要是什么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工程。如果是外倾结结构面,就要很严格了。如果是非外倾的,就不要那么严格了。还有没有开挖的工程只有钻孔,显然结构面也是没有数据的。就不要那么严格了。
5、界限含水率是40%,含水率38%的是可塑、42%是硬塑,
我不懂这个界限含水率是从哪里来的。不是0-25%,25-75%,75%,规范3.3.11条,是看这个液性指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