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温岭火车站架空层(地面1层)发生地面沉降。沉降的只是车站,专家鉴定认为并不影响高铁运营的安全。然而仅仅使用了4年的动车车站,便发生沉降,究竟是偷工减料,工程质量本身存在问题,还是其他因素,此番沉降会否只是暴露出了工程质量问题的冰山一角,高铁工程中是否还有其他的隐患,在相关事故调研有了充分翔实的结论之前,“安全无事”的结论,无疑得来有些仓促。
温州温岭车站地面
近日,浙江温岭火车站架空层(地面1层)发生地面沉降。沉降的部分主要是与外围十几根支撑柱相连的路面,长约300多米,宽有五六米,地板呈“波浪式”沉降,原来直行的盲道也变成“蛇形状”,一些柱子裂缝最宽达十几厘米,可以塞下一个成年人的拳头。温岭火车站党支部书记表示,目前温岭火车站运营一切正常,每个月都有专人对运营安全进行巡查,如果二层墙体或地面出现裂缝,一定会向有关方面保修,“当地有一家媒体记者来二层检查过,也没有发现问题”。
盲道成“波浪式”沉降
平心而论,非要让所有的工程一次性建得完美无缺,一丁点瑕疵没有,本身有些过于苛刻。如果再加上偏紧的工期,那的确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欧洲留存至今的一些著名建筑为例,不仅当初的建造时间就长达数百年,建好之后的维护修缮工作更是从未停止。从这个角度来看,耗资1.6亿的动车车站才使用4年便发生沉降,似乎也不能全怪工程质量。更何况,既然沉降的只是车站,专家鉴定认为并不影响高铁运营的安全,似乎也没必要因为车站沉降了便杞人忧天于高铁安全。
的确,高铁工程,既然通车时间已经板上钉钉,车站工程的工期自然也就没得商量。于是,为确保如期通车,车站当然不能成为工期的瓶颈。现实中,高铁建设的大规模上马开工,对于工期的压力无疑可想而知。此前便有媒体曝出一些车站通车典礼一过,便又立马返工;至于高铁已开通,车站工程却尚未收尾的现象,也并非绝无仅有。相形之下,车站使用了4年之后才出现沉降,要说已经算是工程质量过硬,甚至相当“坚强”了。
不过,仅仅使用了4年的动车车站,便发生沉降。不仅地板呈“波浪式”沉降,直行的盲道也变成“蛇形状”,一些柱子裂缝最宽达十几厘米,可以塞下一个成年人的拳头。即便车站方面回应称一定会向有关方面保修,且每个月都有专人对运营安全进行巡查。言下之意,沉降归沉降,不必无端扯上高铁安全。应该说,第一时间回应公众沉降事件的影响,并打消公众关于安全性的担忧,固然不失为责任的体现,相比保持沉默,也多少算是有了进步。
然而,简单的否认安全隐患,显然还难以令公众安心。事实上,既然每个月都有专人进行安全巡查,何以仍然发生沉降事故。安全巡查尚且未能防患于未然,究竟有怎样的安全举措来保证安全,自然也就不得不令人心中生疑。不仅如此,对于车站沉降的原因,其实并未给出明确的调查结论,究竟是偷工减料,工程质量本身存在问题,还是其他因素,如果是前者,此番沉降会否只是暴露出了工程质量问题的冰山一角,高铁工程中是否还有其他的隐患,在相关事故调研有了充分翔实的结论之前,“安全无事”的结论,无疑得来有些仓促,甚至与时下的一些工程一样有“早产”之嫌。
基于上述视点,“通车4年,车站沉降”,即便从常识出发,也绝非正常现象,其背后是否隐藏有工程质量的更多隐患,又是否再次暴露出当下工程领域的普遍生态,恐怕更值得追问。尽管事事纠结似乎与这个大差不差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但常识告诉我们,任何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其实无不建立在一个个并不起眼的细节之上。那么,工程项目的客观规律与基本原则究竟有没有得到坚守,倒是比“车站沉降”事件本身,更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