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正岩土计算软件的边坡稳定分析模块,在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时:
1、不顾力的要素,违背力的概念,假设了水平地震力和渗透力的作用方向都与滑面平行,即没有将水平地震力和渗透力分解为滑面的切向力和法向力,不仅导致传递系数法的稳定系数可能严重偏小(或偏大)、剩余下滑力严重偏大(或偏小),造成抗滑工程巨大浪费(或严重不足而失败),而且加大了传递系数法与其他方法间的误差,完全属于蓄意违反使用传递系数法的规范、恶意诋毁传递系数法和使用传递系数法的规范、最终误导使用传递系数法的用户的卑鄙行为。如果你站在传递系数法提出者的角度看问题,就会觉得理正岩土计算软件就是一款十足的流氓软件。
▲理正软件的帮助文档WenDing.PDF中,传递系数法的剩余下滑力计算公式8.2.-1(错误)与5.12.1中渗透力对抗滑力和下滑力的贡献计算公式(正确)、公式5.12.5.3.-1水平地震力对抗滑力的贡献(正确)、公式5.12.5.3.-2水平地震力对下滑力的贡献(正确)完全不符。
[attachment=419089]
▲稳定性计算和剩余下滑力计算是互为逆运算,但理正根本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前者公式只考虑了主力,没有后者的力系全面。
常用极限平衡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剩余下滑力(条间力)方向的假设,而不是是否同时满足水平力平衡、垂直力平衡和力矩平衡。而传递系数法假设剩余下滑力方向平行于滑面是最合理的:
▲剩余下滑力是主动力,其方向不会因下一条块的滑面倾角而改变,更不会因虚拟的垂直条分线而改变,只有在传递过程中,会随着下方条块的滑面形态、强度指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只有传递系数法的假设是正确的。
▲指向滑面下方的、垂直向下的重力是主力,指向滑面上方的水平地震力、水平略偏下的渗透力、垂直向上的竖向地震力和浮力都是占比很小的附加力,其合力根本敌不过重力,因此,一般情况下剩余下滑力方向不可能偏离滑面向上。如果剩余下滑力方向偏离滑面向上,则托举滑体的主动力从何而来?如果滑面有大范围的隆起或连续凹凸则另当别论,因为此时部分条块会脱离滑面,相应的粘聚力和摩擦力都为0,情况复杂,不是哪种算法能简单解决的。
▲如果剩余下滑力方向指向滑面下方,则可进一步分解为平行于滑面的切向下滑力和垂直于滑面的法向下滑力,切向下滑力为实际的剩余下滑力,法向下滑力由通过自动调整滑床对条块的反力(被动力)达到平衡。因此,剩余下滑力仍然平行于滑面。如果滑面承载力不足,则会改变滑面,又另当别论。
▲实践证明,传递系数法不仅原理符合实际、编程比较简单、计算绝对收敛、结果基本准确、满足工程要求,而且是目前最主要(编程容易、采用最多)、最合理(概念明确、原理正确)、最可靠(计算收敛、结果可信)、最实用(适用面广、人人会用)的滑坡稳定性和推力计算方法,受多部规范采用。至于传递系数法的各种负面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连滑面的人的问题和取安全系数的人的问题。
▲但是,这样一种好的计算方法,竟被理正歪曲得像垃圾一样没有价值,大家不觉得可气可恨吗?
2、在计算下滑力时,也没有考虑浮力的影响,导致稳定系数偏小、剩余下滑力偏大、工程浪费。
3、在计算下滑力时,竖向荷载和竖向地震力与重力一样都是竖向力,所以其计算参数(相当于调整系数)究竟取安全系数(或稳定系数)还是取1,也应该与重力的计算参数一样取决于滑面是否反坡,而不是考虑与滑动方向是否相同。因而是错误的。
4、剩余下滑力小于0不传递的问题,虽然执行了规范,但不符合条块分算与合算的一致性问题,属于合法不合理。
二、抗滑桩设计模块:
1、帮助文档KangHua.PDF中,渗透力的计算公式1.4-13、浮力的计算公式1.4-15都包含了滑体土的孔隙度,与边坡稳定分析模块的相应公式完全不一致,由此得出的下滑力与边坡稳定分析模块得出的下滑力也就完全不一致。
kanghua.pdf (3412 K) 下载次数:11
2、不知是开发人员不懂还是偷懒还是以为用户好欺负,在安全系数参数页,出现了与抗滑桩无关的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基底偏心距容许值、截面偏心距容许值、抗震倾覆稳定安全系数等,把用户带到雾里云里。
3、在墙身尺寸参数页,如果嵌入段土层数大于1,则计算方法应用任意K法,否则可能都是近似算法,因为不可能每一层都是土层而用m法,或每一层都是完整岩层而用K法。
▲地基系数为常数K的假定,适用于较完整的硬质岩层、未扰动的硬粘土或性质相近的半岩质地层。▲地基系数与深度成正比例m增加的假定,一般适用于硬塑~半坚硬的砂粘土、碎石土或风化破碎成土状的软质岩层,以及密实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地层。
4、在坡线与滑坡推力参数页,出现了墙顶标高、挡墙背侧常年水位标高、挡墙面侧常年水位标高,这到底是抗滑挡墙设计还是抗滑桩设计?
5、在坡线与滑坡推力参数页,桩前覆土是指桩前滑体吗?若是,为何不用滑体;若不是,是指什么?
6、专门有一页参数称物理参数,难道其他页的参数就不是物理参数吗?
难道这就是理正20年的技术探索和积累?这就是理正软件的可靠性?这就是理正团队硕士和博士的水平?
其他问题欢迎留言指出,以帮助岩友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