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厂区构造稳定性和岩溶初勘研究,查明了岩溶发育地质背景条件及其发育分布特性和规律,得出了场地构 \nQV{J
VFUuG3p)
造是稳定的和岩溶是可以治理的结论,回答了建厂的可行性和适宜性两大难题。通过岩溶详勘研究,对该厂区岩溶特性 ~y@,d
{%Mt-Gm'd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岩溶地基给予了评价,提出了处理建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获二○○○年国 dW
hU
o\>=
<w@z iUr
家金奖。 j*uc$hC"
P GTi-o}
bB01aiUw@l
关键词:岩溶勘察地基处理 ,9T-\)sT
5#Z> }@/
nW1Obu8x|
1引言 O6nCu
^HpUbZpat)
广西平果铝厂一期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厂区面积达4km2。该一期工程厂区处在活动性断裂带 q/I':a[1
RLuA^ONI
形成的构造复杂、岩溶发育的右江南岸岩溶准平原上,因而在建厂的可行性和适宜性上都存在过疑问。因此一期工程一 mj\]oWS7d
v6r,2Va/
开始就面临两大岩土勘察技术难题:一是场地构造稳定性问题;二是场地岩溶地基能否处理。鉴于这两大问题在性质上 1:2t4}
KMFvi_8
各有不同,因而采取了分二个阶段进行勘察研究。前一阶段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内的断层自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且 +6cOL48"
]w2nVC3
破碎带胶结情况较好(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这个结论明确回答了建厂的可行性问题,于是将工作重点转入第二阶段 c rx8+
!JZ)6mtlr
,即厂区岩溶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d@o1<Q
Qrr8i:Y^
2岩溶勘察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C'4gve 7!
bUR;d78
2·1 研究步骤 $LxfdSa
|3tq.JU
广西平果铝厂一期工程厂区岩溶勘察研究工作主要分为初期、详勘二大步。首先是在选址勘察和稳定性初勘的已有资料 -oSfp23u
>lZ9Y{Y4v
基础上,进行“岩溶初勘”,着重查明岩溶发育的地质背景条件及其发育分布的特性和规律,确定原则性的工程对策, %`r Z]^H
NkWU5E!
解决建厂适宜性评价和治理战略问题。第二步进行岩溶详勘,具体解决各建设项目地基岩溶的评价和治理方法问题。 mIJYe&t7)
DEmU},<S
2·2 研究方法 zCOzBL/1q
2<18j
在各阶段的岩溶勘察工作中,依据有关规范和国内已有资料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实行了一套多种勘探 Q>`|{m
>]DnEF&
测试技术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生产与科研相结合,以及边实践边总结边充实边改进等求实的勘察工作 /5@4}m>Z@
!3]}3jZ.
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以岩溶初勘为例,进行了大、中、小比例尺配套的综合工程地质测绘(1:2.5万,1:5千,1 TF_~)f(`
)_$F/ug
:2千);多种物探;多种勘探(钻探为主,辅以井槽探,钻探中还进行了孔内地下水位连续观测);多种室内试验( v;!f
~N2<-~=si
如c14法测定溶洞充填物绝对年龄)等工作,从而对岩溶发育的特性和规律取得了较完整的认识。 KHK|Zu#k'
gQXB=ywF
3岩溶初勘研究及其结论 !'E{D`A9
rlQ4+~
3·1 区域岩溶发育的地质背景 nYfZ[Q>v
3v oas
平果铝厂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西冀外的北西向右江构造带(右江系)中,发育有那豆复背斜、果化复向斜和大隆复 K0681_bp
xW`,@a}
背斜,两个复背斜主要是由三迭系、二迭系、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碳酸盐构成,形成低山~峰丛地貌。一期工程厂区所在 Tyc`U&
N{6
-rR
的果化复向斜为三迭系下统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又存在高椅山倾伏向斜和局祥倾伏背斜两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右江 58T<~u7
7 (}gs?&w
大断裂在果化复向斜中通过,形成长条形断陷槽地~岩溶准平原地貌(简称溶原),按岩溶的埋藏条件分类,属裸露型 "qb1jv#to
FQc8j:'
岩溶。 'IR2H{Q
<$#;J>{WV
3·1·1新构造运动与岩溶发育史 n2<#]2h
Yv}V =O%
该区域从晚第三纪新构造运动以来,地壳一直处于间歇性的上升运动中,因此当地岩溶发育史又可分为高峰期、低峰期 <,r(^Ntz
F=/@D)hND
、准平原期、右江岩滩期和右江河床期等五个岩溶期。其中以右江岩滩期岩溶与一期工程建设关系密切。 /wF*@ /PTH
>P@JiR<@\n
3·1·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HY
(|31
=LP,+z
该区域地处湿热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374.2mm,年蒸发量1572.6mm,平均气温21.08c°,极适合于岩溶发育。其地下 jrOqspv
-F&4<\=+
水由大气降水补给。低山~峰丛区是补给区,溶原区是径流——排泄区,右江是泄水道。在枯水季节,地下水通过岩滩 U9uy(KOW
-UJ; =/
期地下水通道穿越溶原区直接泄入右江。但在雨季,峰丛区的岩溶水可以大量地在边缘部沿着准平原期岩溶通道以暗河 q6xm#Fd'.
K'Gv+UC*6
出口或上升泉形式涌出地面,再沿溶原中的“干沟”流动一段或长或短距离后又与溶原区本身接受的降水—道沿落水洞 }ioHSkCD
g\Ck!KJ/y
或溶蚀裂隙下渗,再次转化为地下径流,再沿岩滩期暗河通道泄入右江,形成地面——地下——地面——地下多次转化 wOhiC$E46
]!v:xjzT
的径流景观。 K6C@YY(
h5vvizruy
溶原中的地下水主要是以管道流形式沿岩滩的岩溶通道存在和运动。地面以下至右江岩滩期岩溶顶面为垂直岩溶带,右 D #<)q)
_{d0Nm
江岩滩期岩溶以下为水平循环带。长期观测获得的水位年变化幅度达10米左右,丰水期高水位可接近地表。初勘期间有 D7|=ev
$)V_oQSqn
过遇到大雨后一天之内落水洞中水位从15米深度涌出地面的记录,但不会发生右江水沿地下通道倒灌厂区的现象。 (T0%oina
_[eAA4h
岩溶初期查明,当地岩溶发育的基本特点是受岩性、构造、地下水、右江(区域岩溶水排泄基面)和新构造运动等因素 3k5C;5
KF'DOXBw>
的综合控制,由于这些因素存在多种多样的组合形态,才导致了复杂多样的岩溶现象。 H<gC{:S
H)eecH$K
3·2厂区岩溶发育的特性和规律 ZS@ Gt
-!p +^wC
3·2·1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受了强烈挤压构造作用的白云质灰岩构造裂隙极为发育,形成以溶蚀裂隙和溶槽为主的岩 "`QI2{!l
Pz=x$aY
溶形态,落水洞和暗河通道也多呈不规则的裂隙状形态。岩溶的平面发育方向与构造线方向密切相关。 sBsf{%I[{
Zx%ib8|j
3·2·2总的发育深度较浅。由于溶原区的地下岩溶属右江岩滩期,而现代河床从右江岩滩期开始下切深度不大,因此 {
S]"-x
Xm#E9 9
岩溶埋深仅在地面以下15~25米之间,其发育深度较浅。 nDt1oM
H
H%}ro.u
3·2·3发育有小型浅层的树枝状暗河网。它具有规模小而数量多,并且连接或交汇的特点。其延伸方向明显地受构造 >?pWbL
C`p)S`d
控制,由于主体构造大体平行右江,次要构造线方向大体垂直右江,因此暗河最终向右江排泄,但并非直线流向右江。 V l,V
|H.i$8_A
作为暗河通道的洞体形态复杂多变,很不规则,多呈窄沟形,形态完整的水平溶洞不多,空间很大的“地下厅”或洞穴 n0/H2>I[
"s:eH"_s
仅在高椅山4#暗河见到。 'G6M:IXno
@|N'V"*MT
岩溶初勘认为,就总体而言厂区岩溶比较发育,形态复杂,又有小型暗河网分布等不利因素,但同时存在如下有利因素 (W=J3?hn
v,=[!=8!
: _ct18nh9
&p."`
C
3·2·3·1岩溶形态一般规模较小,且埋藏较浅。在地基处理时不存在特殊困难,不会因此而大量增加处理投资或拖延 4| 6<nk_
51,RbADB
工期。 Q9Y$x{R&
^oL43#Nlo
3·2·3·2岩溶发育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工程使用年限内的新发展可以忽略不计,即现有岩溶发育并不危及建筑物 LjE@[@d
gM0^k6bB8
的稳定性。 uQ} 0hs
?0ezr[`.
3·2·3·3场地岩溶基本上属裸露型,不存在覆盖岩溶区的塌陷问题和土洞问题。 /b$0).fj@,
Lc0U-!{G
3·2·3·4岩溶发育的规律已经基本掌握。暗河水流问题及局部岩溶复杂区可以通过调整设计来避免,实在不能避免的 F(yx/W>Br_
J ejDF*Q
亦有办法解决。 nBVR)|+M
PYOU=R%o`8
3·3岩溶初勘结论和建议 ]VYv>o`2
6m=FWw3y
岩溶初勘的基本结论是:厂区岩溶虽然发育,但都是可以处理的。就是说,对这种岩溶的处理不会带来难以解决的技术 $p(,Qz(.8
"*ot:;I
难题,也不会因此而导致大量增加工程造价或延长工期等问题。 y<53xZi
{*X8!P7C
根据岩溶初期结论,对设计的总图布置提出了以下建议: a\UhOPFF
-zzM!1@F
3·3·1总图平面布置上,应绕避将深基坑的建(构)筑物分布在主要暗河通道上,以免堵塞暗河通道。 k|ol+
9Z
stb)Tl^
3·3·2总图竖向设计应尽量避免深挖方,以避免揭露暗河。 Ql%0%naq1
+IRr&J*P
3·3·3在可能条件下,主要建筑物宜避免布在强溶区中,以减少地基处理量。 /Ir|& <yB
>.tP7=
4岩溶详勘研究与地基处理建议 W7j-siWJ
vP_V%5~yN
4·1厂区岩溶详勘研究及岩溶特性认识的深化 M-K.[}}-d
`|["{j}^
通过系统的详勘,进一步查明厂区岩溶发育形态,主要有溶沟,溶槽、石芽、溶蚀孤石、溶蚀裂隙及溶洞。以电解车间 sSh=Idrx
9PU9BYBG
为例,对773个钻孔资料统计可以看到这些岩溶现象较普遍存在(见表1)。 gwf*M3(
)Mtw9[
电解车间钻孔揭露岩溶现象统计表表1 Mp8FYPjZ
@,Re<%\
岩溶现象 综合岩溶 溶蚀孤石 石芽 溶沟 溶蚀裂隙 溶洞 &ye,A(4
-w0U}Te^
见岩溶钻孔(个) 398 28 83 83 225 145 oicj3xkw?
Z5oX "Yx
与钻孔进尺之比() 51.49 7.04 20.85 20.85 56.23 36.43 r]C`#
l7.W2mg
这些岩溶现象,其分布与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6,}rX"I
TQcEe@$)
4·1·1地表溶沟、溶槽、石芽丛生,基岩面凹凸不平。 (>E}{{>2r
%LL*V|
场地基岩裸露,象大片“石海”,期间发育着大小形态各异的裸露溶沟、溶槽和石芽,构成地表相对凹凸不平的杂乱景 $Iu N(#
D<.zdTo
观。在低凹处多填充有粘土或碎石,往往具有顺层面、沿裂隙延伸的特点。 !Q`vOVSUD
C< :F<[H
4·1·2地下岩溶多被充填,空间形态较为复杂。 75O-%9lFF
k Xs&k8
大量钻探资料反映,在钻孔内遇到的各类岩溶现象大部分被粘性土充填,且充填物单一,局部夹极小量碎块石。同时经 C*S%aR
#rE#lHo
探井开挖基坑验证,充填粘性土的岩溶主要以溶蚀裂隙和张裂隙为主,也有不少溶蚀弧石被粘性土包裹着。以电解车间 w""5T|
v}$s,j3NO
701个钻孔所遇岩溶充填情况列入表2: )2U#<v^
C:]&V*d.v4
电解车间岩溶充填情况表2 i$Rlb5RU
充填情况 全充填 半充填 未充填 ;+) M~2 =
4. &t
岩溶现象数量(个) 507 48 25 Kn#3^>D
vYYLn9}5
与总数量之比() 87.41 8.28 4.31 aCL_cVOMR
4z~%gt74O]
从统计数值可分析,这些被充填的岩溶与地表有较好的联通,是由于地表水流和大气降水垂直下渗将基岩表面覆盖粘性 ]^>#?yEA3
p|W <xFk
土携带到岩溶中而形成的。 G)I lkA@
\F|L y >g
4·1·3岩溶的垂直形态 8?n6\cF
Kg#5
@;
岩溶在垂直方向上的表现,其发育程度与岩性、构造有关,形态以溶沟、溶槽、溶蚀裂隙为主,吻合于区域岩溶发育规 q=o"]
6
OT&mNE4
律:即在可溶岩中发育强,沿断层发育,顺岩层层面发育。在可溶岩中发育强烈表现为在白云质灰岩、灰岩中的岩溶数 DwQaj"1<%
1I'ep\`"X
量比在构造岩中多;沿断层发育表现出多在构造岩(主要为角砾岩)及受断层影响形成的碎裂岩与围岩的接触处,往往 GM5s~,
Jb~nu
形成了溶蚀带;顺岩层层面发育则表现在岩溶沿不同岩性的交接带,沿层面走向延伸呈夹层状展布,还有形成条带状、 91Cg
[7QIpt+FSo
水平状、拱状的形态各异岩溶分布。 w
Wx,}=
JG2)-x;9
综上所述,厂区范围内地下岩溶总的特点是以浅部发育为主,以垂直形态多见。大量勘察数据表明,地面以下0~6m深 ?\HXYCi0r
vFKt=o$ g
度内岩溶发育,向下岩溶发育程度明显减弱。如电解车间资料统计(见表3): 8gA:s`ofJ
^:b%QO
电解车间岩溶发育情况表3 _]W
}6?i
深度(m) 0.0~2.0 2.0~4.0 4.0~6.0 6.0~8.0 >8.0 VW7
?{EL7
[@Db7]nG
见岩溶次数 197 302 167 61 24 *mqoyOa
aZe[Nos
与见岩溶总次数之比() 26.23 40.31 22.24 8.12 3.21 =5JTVF
+sTZ)
5vQ
厂区内这些发育的岩溶虽然形态复杂,但从工程角度上说,这些岩溶较易治理。根据统计资料,这些岩溶现象中以溶蚀 b,?@_*qv+
([-xM%BI6
孤石、溶沟、溶槽和溶蚀裂隙形态为主,占70.92。从而使复杂的岩溶治理简化到集中浅部处理,为地基基础设计及处 :Kc}R)6
y6[^I'kz
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较为有利的条件。就岩石的地基而言,其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是足够的,只是因为有了断层、 'xO^2m+N;
AT#&`Ew
岩溶的存在才破坏了岩体的完整,影响建筑物的安全。这些浅表岩溶,大多可直接处理。因其可见度高,只需使岩溶化 =xs{Ov=
J,8Wo6
岩体与完整基岩连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所以从工程角度上讲,可以避免大规模处理的昂贵费用及难度,达到安全可靠的 0A~zuK
DhQYjC[
目的。 #+1*g4m~B
39W"G7n?v
4·2厂区岩溶地基处理 "}"Bvp^
^JDiI7
根据岩溶详勘的深化认识,对设计的地基处理提出以下建议: mSWh'1]b.~
Wr \rruH6
4·2·1一般处理原则 i;1EXM
GC{)3)_ t
4·2·1·1基础下有岩溶发育的地基,当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后,可按“地基为岩层”看待,并充分利用基岩的承载力。 6J|Ee1Ez
=R M=@X
4·2·1·2对岩溶的处理必须不影响场地地基的稳定,在场地范围及附近不得大量抽取地下水,以相对保持场地地下水 zh hHA9
D4:c)}
的平衡,以免造成地表沉陷。 P'prp=JD
sW#}QYd
4·2·1·3厂区的地层出露有白云岩,而强风化白云岩遇水软化,极易风化,故要求在地基开挖后应尽快地及时处理, ^9})@,(D
xh7#\m_U8
以免基岩裸露或浸水时间过长而降低地基承载力。 zSYh\g"
9(%ptnya
4·2·2对有溶洞存在的不良地基的处理 \O"EK~x}/
=YPvh]][
厂区溶洞处理方法是:当基底下溶顶板厚度1m以内者,原则上挖开处理,即剔除溶洞、溶槽裂隙中的充填土,用100#毛 'RIlyH~Yf
FFT h}>>
石混凝土灌满填实,作为基础的垫层;当基底下溶洞顶板厚度大于3m,可不予处理;当基底下溶洞顶板在1~3m之间者 C+B`A9
LL~bq(b
,经确认顶板厚度大于洞径的,可以不处理,小于洞径的,则处理。 oG! S(95
E%CJM+r!
4·2·3对溶沟、溶槽不良地基的处理 wvAXt*R
e1e2Wk
勘察结果表明厂区岩溶为浅部发育,发育形态以溶沟、溶槽为主。因此,对溶沟、溶槽不良地基的处理工作量较大,基 l\=M'D
D`;Q?fC
本处理方法是:在基坑中存在溶沟时,当沟宽<300mm者不必处理,沟宽300~600mm者可挖去沟宽深度的土,表面用木夯 $<)k-Cf
_)q,:g~fu
夯实,填100#砼即可,因为小于600mm宽溶沟内留下的充填土,在荷载作用下沟侧及底部岩石对土的限制,其压缩变形 giy4<
Pg3O )D9
很小,不会对基础产生影响。 qg;[~JZYKi
<y+8\m
沟宽>600mm者,或者沟宽虽<600mm,但基坑底面积虽小而需要处理的面积>20,应采用钢筋网跨越的方法处理。 :les
3T}2
t]Ey~-Rx
4·2·4对断层泥地基的处理 zwAkXj
SwESDo)
厂区的断层经鉴定认为是不活动的,厂房可建于断层破碎带上。但是,落在断层上的基础在开挖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断 hWGCYkuW
`>@n6>f
层泥,因断层泥类似碎裂岩石,所以对此类地基的处理可参照处理溶沟、溶槽的方法进行。 kan?2x
/aepE~T
5岩溶勘察研究几点认识 gxpGi@5
)'{:4MX
由于厂区岩溶地基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要对其进行清楚的认识和作出正确的评价,勘察研究工作是关键性环节。如何做 ~!c~jcq]lZ
W/O&(t
好岩溶勘察,总结起来有下面几点认识: ,!"\L~6
Sm2 |I6
5·1应高度重视从宏观上进行岩溶发育规律和特性的研究,因此就需认真做好基础地质工作,在一个较大范围内查明岩 mlgw0
9aw- n*<
溶发育的各种地质背景条件和发育历史。 +tz^ &(
DkP%1Crdr
5·2合理运用多种勘察方法和探测技术进行综合勘察研究。在地质测绘、物探、钻探“三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中,地 ,|4%YaN.3
hJ0)"OA5
质是基础,据此指导物探,物探又可以指导钻探。在钻探布置时,勘探线垂直构造线(即岩溶发育带)布置,并沿地质 '-F
}(9M
eMf+b;~R
测绘和物探所示异常分布带进行布孔。该疏则疏,该密则密,不作均布。 $ctY#:;pV{
9}`A_KzFx
5·3勘察工程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符合有关规程规范,但不能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掌握。如钻孔布 ]KMOLe6(
sa%2,e'
置与基础的重要性或荷载大小有关,一般重要的设备基础按设计要求需一孔或多孔,对荷重大于200吨或有特殊要求的 gB!K{ Io'
z5CZ!"&v
柱基要求每柱一孔。对一般柱基或条形基础可按有关规范定:20~25m间距沿柱列线或条形基础中心线布孔。对无钻孔 f`X#1w9
YadY?o./
的部位,可采用探井或小钻控制土层厚度。孔深应按“以浅为主,深浅结合”的原则确定,一般孔在基础底面标高以下 A&i
n<;TBK
进入基岩3~5m或溶洞底板以下完整岩石3m,同时安排20的孔深为15m左右的控制孔,重点布置在强岩溶带中和深部可能 F`9;s@V*
eATX8`W
存在暗河通道的地段。 75`*aAZ3
~Tv
%6iaeE
5·4“过程工作法”是岩溶勘察的良好工作方法。在厂区岩溶评价、初期和详勘过程中都及时整理资料,及时反馈信息 '|r('CIBN/
s9 '*Vm
,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及时修正并指导下一步工作,做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因此收 >r7{e:~q
> m GO08X
到了良好的效果。 N
3)OH6w"
H4'xxsx
5·5重视施工验槽以检验勘察成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