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岩土层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Tx?,]c,(u
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及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qik的提供是利用土分析统计和原位测试成果,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63-2007进行查表,然后结合地区经验稍做调整后给出。各类岩土层分别按照如下细则执行: SCE5|3j
1)一般黏性土、软土、全风化岩层 1a3rA
①根据土工试验参数,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查表和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确定[faO]、qik值。 H];|<G
②根据标准贯入击数N按地区工程经验确定[faO]。 <b>@'\w9
2)冻土 ]kq{9b';
按照《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以及《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98中相关规定执行。
sBY*9I
3)砂类土 ^RytBwzKM
①按实际标贯击数N或修正后动力触探锤击数N′确定砂土的密实度后,再依据密实度按规范查表和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确定[faO]、qik值。 tWQ_.,ld
②根据实际标贯击数N或修正后动力触探锤击数N′按地区经验确定[faO]值。 7PO3{I
4)卵石土、碎石类土、强风化岩石 FR9qW$B
①根据校正后的动力触探锤击数N′按地区经验确定卵石土、碎石类土及强风化岩石的密实度,再根据密实度按规范查表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确定[faO]、qik值。 5<bc>A-
②根据校正后的锤击数N′按地区经验确[faO]定值。 WS8m^~S@\
5)中~微风化风化基岩 ;4tVFqR
根据岩石野外特征及岩石的饱和抗压强度测试成果(详见“岩石试验成果表”)并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确定[faO]值。 qEr2Y/:i"
3、原位测试数据整理及应用 +[*VU2f t
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r
H;@N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各类土体及全风化、强风化岩层,划分不同性质的土层及确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6 ]W!>jDc
对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的量测,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取。 %se4aeOrX
(1)一般以5击为一阵击,记录一阵击的贯入量及相应的锤击数,土层较松软时,应少于5击。并按式(1-7-3-1)计算每贯入10cm的实测锤击数。 j?%^N\9
(1-7-3-1) #+HLb
式中:N—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 IW3ZHmrpA
K一阵击的锤击数; w\k|^
S—相应于一阵击的贯入量(cm)。 ]&\HAmOQS
(2)当土层较为密实时(5击贯入量小于10cm时),可直接记录每贯入10cm所需的锤击数。 Xn-GSW3{
(3)触探杆长度的校正 4k_&Q?1
当触探杆的长度大于2米时,需按式(1-7-3-2)对试验结果校正: 9@
[R>C
(1-7-3-2) /%|JP{
式中:N’63.5—修正后的锤击数; <m9hM?^q
N63.5—实测锤击数; X=_pQ+j`^
a—修正系数,修正系数a值见表1.7.1。 |WH'aGG
动Ⅱ63.5试验钻杆长度修正系数表 表1.7.1 Qk<W(
钻杆杆长(m) ≤2 4 6 8 10 12 14 16 18 'Ca6cm3Tg
修正系数(a) 1 0.98 0.96 0.93 0.90 0.87 0.84 0.81 0.78 3}=r.\]U
钻杆杆长(m)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bqIe}3V7
修正系数(a) 0.75 0.73 0.70 0.68 0.67 0.66 0.65 0.64 0.635 {8UYu2t
钻杆杆长(m)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Sj;B1&
修正系数(a) 0.63 0.625 0.62 0.615 0.61 0.605 0.60 0.595 1C\OL!@L
对于地处地下水位以下饱和状态的中砂、粗砂、砾砂、砾石层及卵石层,应根据式(1-7-3-3)公式进行修正: $,q~q^0
(1-7-3-3) .MkHB0
2N
公式中各参数的意义与式(1-7-3-2)相同。 Htn=h~U`z
(4)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的应用 ?>5[~rMn
a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岩土体的密实状态及稠度状态。见表1.7.2 \UM9cAX`
动Ⅱ63.5击数确定土的状态 表1.7.2 GqumH/;
状态 *JE%bQ2Q
土名 极密实 密实 中密 稍密 松散 o9ZHa
卵石土 >75 75~40 40~14 14~8 ≤8 zF6R\w
碎石土 >40 ≥20 20~10 10~5 ≤5 B1T:c4:N
圆砾土 >23 23~16 16~9 9~5 ≤5 %`%oupqm+
角砾土 >20 20~13 13~8 8~5 ≤5 S-{[3$
砾 砂 >18 18~12 12~7 7~4 ≤4 90> (`pI=
粗 砂 >17 17~12 12~7 7~4 ≤4 c^vPd]Ed
中 砂 >14 14~11 11~6 6~3 ≤3 PE3FuJGz
细 砂 >13 13~10 10~5 < 5 ≤3 /e :V44
粉 砂 >12 12~8 8~3 < 3 QU^*(HGip
粉 土 >11 11~6 6~1.7 < 1.7 LnIln[g:
注:①本表可用于全风化、强风化层状态的确定; r#iZ FL3q
②使用本表时,应与公路桥基土划分相配合。 D"0:n.
b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确定岩土体的承载力。见表1.7.3。 }r$&"wYM
动Ⅱ63.5击数确定碎石土、砂土及风化岩层承载力 表1.7.3 v.:aICB5
动ⅡN63.5 3 4 5 6 7 8 9 10 12 14 /%9D$\
碎石土 140 17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480 540 #pu6^NTK
粗粒砂(中-砾)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Wr Ht
粉砂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lY/{X]T.(
细砂 60 80 100 120 214 160 180 200 S[!K
动ⅡN63.5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5 40 0xrr9X<
碎石土 600 660 720 780 830 870 900 930 970 1000 \$YKw0K
注:①标贯击数<30击及动Ⅱ击数<10击的全风化岩层承载力可采用公路桥基规范残积粘性土容许承载力表; fyPpzA0
②标贯击数>30击及动Ⅱ63.5击数>10击的全风化岩层承载力可采用公路桥基规范老粘性土容许承载力表。 )orVI5ti
2)标准贯入试验 =; Gw=m(
(1)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及一般粘性土,确定土的状态及稠度,确定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 3Yf&F([t
试验时以每分钟15~30击的贯入速率将贯入器打入试验土层中,先打入15cm不计击数,继续贯入土中30cm,记录锤击数。每贯入10cm为一阵击,记录每一阵击的锤击数。若砂层比较密实,可记录小于30cm锤击数,并根据式(1-7-3-4)计算贯入30cm的锤击数: %JM:4G|q
(1-7-3-4) ,/AwR?m
式中:N—贯入30cm的锤击数; '_,/N!-V
n—所选取任意贯入量的锤击数; u-PAi5&n
△S—对应锤击数N的贯入量。 M*FUtu
(2)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的整理 sm5\> L3V
a触探杆长度的校正 P:h;"
当用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确定土体的承载力等指标时,应对锤击数进行触探杆长度的校正。当触探杆的长度大于3米时,需按1-7-3-5式对试验结果校正: 3ny>5A!;2
(1-7-3-5) \Zz"%i
式中:N’—修正后的试验锤击数; ,#[0As29u
N—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 {'VP_ZS1v
a—修正系数,修正系数a值见表1.7.3。 W[BZ/
标准贯入试验钻杆长度修正系数 表1.7.3 /ylO["<Q
钻杆长度m) ≤3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1S9(Zn[2,
修正系数 1.00 0.987 0.973 0.960 0.947 0.933 0.920 0.91 0.90 [G2@[CtY1
钻杆长度m)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_O)xE9t#ru
修正系数 0.890 0.880 0.870 0.860 0.852 0.843 0.835 0.827 0.818 ~Q"3#4l
钻杆长度(m)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cHOtMPyQ
修正系数 0.81 0.803 0.797 0.790 0.783 0.777 0.770 0.763 0.756 ;q]Jm
钻杆长度(m) 16.5 17.0 17.5 18.0 18.5 19.0 19.5 20.0 20.5 (n+2z"/
修正系数 0.750 0.743 0.737 0.730 0.725 0.720 0.715 0.710 0.705 B*7Y5_N
钻杆长度(m) 21.0 qd#?8
修正系数 0.700 _#@n^c
注:表中修正系数仅适用于钻杆长度≤21米,当钻杆长度>21米时,用式(1-7-3-5)式进行修正: yQE|FbiA
(1-7-3-5) ehk5U,d
式中: >(mp$#+w
L—为触探杆长度,其余各参数项的意义与式(1-7-3-4)相同。 >nV~5f+
b对于有效粒径d00.1~0.05mm范围内的饱和粉砂、细砂,当其密度大于某一临界密度时,贯入阻力将会偏大。相应于此临界密度的锤击数为15击,故在此类砂层中贯入击数N大于15时,其有效击数N’应按式(1-7-3-6)校正: 3~Od2nk(x
(1-7-3-6) A^:[+PJHN
式中参数意义与式(1-7-3-5)相同。 uc!j`G*]
(3)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的应用 &<6E*qM
a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砂土的状态。见表1.7.4 !E!i`yF
i2KN^"v?N
标准贯入试验确定砂土的密实度 表1.7.4 |D+"+w/
密实度分级 相对密度(Dr) N(实测) r!SMF]?SJ
极密实 Dr≥0.67 〉50 I|69|^
密 实 30~50 K}"xZy Tm1
中 密 0.67>Dr≥0.33 10~29 n2&*5m&$
稍 密 -SZXUN
稍松 0.33>Dr≥0.20 5~9 XWN
ra
松 散 Dr<0.20 〈5 [P.M>"c\
b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砂土的承载力容许值[fa0]。见表1.7.5 a0I+|fR
标准贯入试验确定砂土的容许承载力表 表1.7.5 52?zBl`|
N’ \MBbZB9@
土 名 10 15 30 50 4k/B=%l
中砂、粗砂 250 320 450 550 >QO^h<.>
粉砂 r(;oDdVc
细砂 水上175 1Q\P]
-
水下100 水上215 u(l[~r>8W;
水下150 水上300 |S.G#za
水下250 水上400 T<(1)N1H`
水下350 |f), dC
c根据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确定粘性土的稠度状态。见表1.7.6 ir/m.~?
标准贯入试验确定粘性土的稠度状态 表1.7.6 BrF/-F
状 态 分 级 液性指数(IL) N63.5(实测平均击数) m=D2|WA8
坚 硬 IL<0 >35 ~_opU(;f
硬 塑 0≤IL<0.25 18~35 lM1~K
可 塑 0.25<IL≤0.75 4~18 4?Pdld
软 塑 0.75<IL≤1.0 2~4 }5c%v1
流 塑 IL>1.0 ≤2 |/<,71Ae
d根据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确定Q4黏性土的承载力容许值[fa0]。见表1.7.7 ~!UC:&UKo
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确定Q4黏性土承载力容许值 表1.7.7
"1O!Ck_n
N’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4>>h9_
[fa0] KPa 105 145 190 235 280 325 370 430 515 600 680 ]j> W9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