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4523阅读
  • 149回复

汶川的地震烈度应该如何确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mli19770604

发帖
381
土币
3165
威望
141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0楼 发表于: 2009-12-09
引用第58楼bluesjy2118于2008-09-27 16:10发表的 :
这一点,我个人的看法是可以向小日本学习一下!日本是建在一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上交接带的一个岛国,在日本,每年地震是家常便饭,可是他们的10次损失却不足我国汶川的一次,为何呢。值得反思一下?!!!!

日本的地震虽多,但大多是海洋型地震,破坏力有限,我国的内陆地区大多是直下型地震,破坏力非比寻常,像日本1995年的阪神地震就是直下型的,损失也比较大。
离线hmli19770604

发帖
381
土币
3165
威望
141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1楼 发表于: 2009-12-09
引用第110楼鸿杰于2009-08-22 13:48发表的 :
在地震设防烈度高的地区进行人类工程活动时,采取抗震设计是必须的。但国家主要还是要加快对地震的预测预报的研究,我们都知道,在大灾大难之前,人类是渺小的,只有准确的预测预报,才能很好的避让


地震的可预测性简直微乎其微,与其浪费大量的财力去预报地震不如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做到防患于未然
离线haozhaopg

发帖
54
土币
726
威望
36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2楼 发表于: 2009-12-13
来学习,高人高见,小生得益匪浅!~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离线xiaojun0012

发帖
187
土币
4562
威望
66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3楼 发表于: 2009-12-18
学习中。。。。。。
★ 隐忍以行!★
离线victory85

发帖
127
土币
297
威望
73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4楼 发表于: 2009-12-24
参见《工程地震学》一书
交流思考使人进步!
离线victory85

发帖
127
土币
297
威望
73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5楼 发表于: 2009-12-24
或者看看相关书籍也行
交流思考使人进步!
离线tainiaole

发帖
671
土币
200
威望
118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6楼 发表于: 2010-01-04
汶川地震带因为有三个近乎平行的深断裂带,5.12地震主要发生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其其它两个何时发震谁也说不准,即超越概率是多少并不清楚,有的学者认为70-80年,理由是1930年代发生过叠溪地震。去过汶川现场的人很多认为这些地区交通特别困难,地势崎岖,平地很少,即使不发震,其它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山洪、崩塌、落石)也常频发,本就不太适合人类居住。很多人未注意到这样的事实,5.12地震中心烈度在11°左右(用震后现象对照中国地震烈度表),能量相当上千颗广岛原子弹发出的能量,山崩地裂,何种建筑,设何种防能抵挡?我的意思是超高烈度(10°及以上)考虑建筑设防意义不大,低烈度可以考虑。个人认为:高烈度地震区尤其是象龙门山有多道深断裂的地区最好的设防就是迁走大部分人员,毕竟人类的能力在与大自然的对抗中还是相当有限的。
离线枫叶1919

发帖
1698
土币
5053
威望
1491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7楼 发表于: 2010-01-05
工程地质学上对“抗震设防烈度”这个概念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它是指有95%发生概率的。
离线nigle858630

发帖
633
土币
1327
威望
238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8楼 发表于: 2010-01-13
这个应该在安全和造价之间权衡!!!!!
离线飞火流星

发帖
207
土币
372
威望
59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9楼 发表于: 2010-01-20
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离线jilinjuzi

发帖
68
土币
1643
威望
64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30楼 发表于: 2010-01-22
汶川地震是属于浅源地震,这一类的地震距离地表非常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其相应的破坏力也就大 这就是汶川地震烈度达到11度的原因之一。对于烈度的确认问题,还是应根据地表建筑物损坏程度来确定。
对于地震的准确预报这个问题,现在是全世界公认的一个难题。
地震的预报分为三个级别: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
随着预报时间的减少,其相应的准确率也下降。不过,我国也有过成功预报地震的经验,即上个实际70年代的辽宁海原地震的成功预报。对于地震的预测和预报,我们更应该倾向于长期预报,在地震带和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长期监测,在中短期预报上,也应该大力发展相应的技术。
我本身不是搞建筑的,但是,个人觉得在一些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所付出的投入都是值得的,毕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在这里我还要说的是,正像楼上的土友说的,我觉得加大对于防灾减灾事业的投入是减少我们灾害损失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小弟我现在就读于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科学系,我们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防灾减灾类院校,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防灾减灾类学校。我觉得国家应该加大对我们这一类学校或者相关专业的投入力度,培养出更多的防灾减灾的人才。
同时,应该加大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工作。看看我们邻国日本,虽然它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每年的地震很多,但真正能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的却很少,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国民防震自救意识强,对于地震逃生的只是了解的多。所以,在这里也希望我们所有懂得这些知识的人能把自己知道告诉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更多生命可以看见明天的阳光。     
哥的钱途在800米的地下。。。
离线qichun3277

发帖
121
土币
4111
威望
27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31楼 发表于: 2010-01-22
学习了,前辈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