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是属于浅源地震,这一类的地震距离地表非常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其相应的破坏力也就大 这就是汶川地震烈度达到11度的原因之一。对于烈度的确认问题,还是应根据地表建筑物损坏程度来确定。
对于地震的准确预报这个问题,现在是全世界公认的一个难题。
地震的预报分为三个级别: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
随着预报时间的减少,其相应的准确率也下降。不过,我国也有过成功预报地震的经验,即上个实际70年代的辽宁海原地震的成功预报。对于地震的预测和预报,我们更应该倾向于长期预报,在地震带和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长期监测,在中短期预报上,也应该大力发展相应的技术。
我本身不是搞建筑的,但是,个人觉得在一些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所付出的投入都是值得的,毕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在这里我还要说的是,正像楼上的土友说的,我觉得加大对于防灾减灾事业的投入是减少我们灾害损失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小弟我现在就读于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科学系,我们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防灾减灾类院校,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防灾减灾类学校。我觉得国家应该加大对我们这一类学校或者相关专业的投入力度,培养出更多的防灾减灾的人才。
同时,应该加大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工作。看看我们邻国日本,虽然它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每年的地震很多,但真正能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的却很少,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国民防震自救意识强,对于地震逃生的只是了解的多。所以,在这里也希望我们所有懂得这些知识的人能把自己知道告诉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更多生命可以看见明天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