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309468阅读
  • 866回复

[会议]《岩土工程1000问》一书限期征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umtxiaomad

发帖
1219
土币
574
威望
262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60楼 发表于: 2010-06-09
一、岩土工程勘察100问  =vDpm,  
概率模型的连通率估计方法: #-{ljjMQI  
纯几何意义上连通率的定义:若所测结构面的平均长度l 和平均间断距(岩桥长度) i ,则可定义结构面的平均连通率为: ` ldc`Y/:{  
2. 1  基于间距估计的连通率计算公式 uC6e2py<[  
该计算公式由日本学者绪方正虔(1978) 提出,主要原理:通过结构面固有间距Sl 和平均间距.S之间的关系,应用概率计算法来求连通率。结构面的连通率为:   F5M{`:/  
此计算方法需要大量的测量数据,而且确定结构面的固有间距相当困难,所以此方法使用起来较困难,而且误差比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一定程度上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 <y"lL>JR  
2. 2  考虑滑动面破坏形式的连通率计算公式   tf1Y5P$  
计算公式:  )~ *OHjw;xm+  
式中: Kl 为连通率; Lcp为单条结构面平均长度; Lk为以结构面的垂直平均间距按岩石破坏准则修正后的值,借以表示圆弧上结构面之间的岩石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q}]/0-m  
式中:φ为岩石内摩擦角; a 为结构面垂直间距。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力学意义,它考虑了岩体的强度指标,但具有较强的经验性,不易准确把握,容易产生较大的人为误差。 Zm(}~C29  
2. 3  投影法 ;!OME*?m<  
投影法即基于全迹长调查的估算法,其优点是可以追索到结构面沿走向方向的延伸情况及全部的延伸长度。基本原理:确定一定宽度的带,将这一带上所有的裂隙都向测量基线上投影,求出基线上所有投影裂隙长度总和,其与测带长度的比值即为裂隙连通率。 VTi; y{  
计算公式:   =/4}!B/  
式中:L 为测带长度; D 为测带宽度; n 为实测的裂隙条数;θ为裂隙走向与基线的夹角。由于岩体剪切破坏往往沿受基体裂隙控制的一个带进行,所以这种方法也具有明确的工程意义。但是要较准确地确定岩体破坏时剪切带的宽度相当困难,要进行大量勘查工作和力学分析工作。   3M'Y'Szm  
2.4  基于迹长估计的连通率计算公式( 窗口法) : IxY!.d_s|~  
基于概率模型的结构面连通率估算方法尚不多见,较为成熟的实用算法是:1997 年黄润秋、黄国明在迹长估算基础上导出了连通率估算公式,简称H —H 连通率估计公式,即窗口法。基本思路:对于一端与窗口交切的结构面,在它的延长方向有一锁固段与窗口交切,如果有n1 条一端与窗口交切的结构面,则有n1 个与窗口交切的锁固段;对于两端可见的结构面,每条对应2 个与窗口交切的锁固段,有n2 条两端可见的结构面,就有2 n2 个交切窗口的锁固段;一条两端不可见的结构面,形成一个与窗口不交切的锁固段,有n0 条两端不可见的结构面,就有n0 个不交切窗口的锁固段;假定窗口内有n3 条两端可见的锁固段,于是得到总的锁固段数N = n1 + 2 n2 + n3 + n0 - 2 n3 ,与窗口交切的锁固段数为n1 + 2 n2 ,代入平均迹长计算公式,得到间断长的计算公式为: &ha<pj~  
把迹长和断距公式代入连通率定义 得到   q!q=axfMD  
 由于n3 与N 、n1 和n2 相比要小得多,而且实测中也不好确定,可以令其等于零,于是简化为   Zc*#LsQh.`  
  但是此模型是建立在结构面均匀分布、锁固段长度不大的基础上,否则会导致较大的计算偏差。 2. 5  广义H —H 连通率公式:   fSGaUBiq}  
广义H —H 连通率公式是最近黄润秋等学者提出来的。为了使H —H 连通率公式能够在结构 'C;KNc  
面非均匀分布条件下仍然成立,则必须消除长岩桥的影响,为此建立了与结构面均匀分布等价的等效模型。等效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是结构面在间距的两个断距方向上具有相似的分布形式。基本思想是:通过对随机结构面进行空间位置调整,将非均匀分布的结构面转变为均匀分布的结构面,而且使得结构面之间的平均断距小于,这一处理方法称之为结构面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化处理。通过均匀化处理,就形成了与结构面均匀分布等价的等效模型:结构面被划分为两大区域,即裂隙相对均匀分布的等效裂隙区和无裂隙等效空白区。(如图) 长岩桥被截断为短岩桥,并放于等效裂隙区中,被截掉部分放于等效空白区中。 u/wWD@,  
  eg!s[1[_   %6Y}0>gY  
建立等效模型之后,就可以得到非均匀随机结构面连通率计算公式: qQS&K%F  
式中: K 为非均匀分布的总体连通率; Kc 为假定均匀分布的连通率,可以利用H —H 连通率公式求得; Bs 为等效裂隙区所占的比例。于是非均匀结构面连通率计算公式(广义H —H 连通率公式) 为: |>-0q~  
  其中确定等效参数Bl 是关键。若结构面间距和断距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则 式中: li 为第i 个空白段长度。结构面空间分布得不均匀必然导致“锁固段”或“岩桥”长度分布不均匀,这就限制了H —H 连通率公式的应用。结构面在非均匀分布条件下,广义H —H 连通率公式有效的消除了长“岩桥”的影响。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125 - 2010-06-10
离线zong2006

发帖
1796
土币
9583
威望
836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61楼 发表于: 2010-06-09
good,就是不知如可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议题/
离线aircraftzxs

发帖
423
土币
9992
威望
350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62楼 发表于: 2010-06-10
问题: $eh>.c'&]  
滑坡路基施工方法有哪些 4% 2MY\  
:"Kr-Hm`  
参考答案: ~ "WN4  
1、对于滑坡的处治,应分析滑坡的外表地形、滑动面、滑坡体的构造、滑动体的土质及饱水情况,以了解滑坡体的形式和形成的原因,根据公路路基通过滑坡体的位置、水文、地质等条件,充分考虑路基稳定的施工措施。 <7J\8JR&=  
2、路基滑坡直接影响到公路路基稳定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都必须作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处理。 Iyt.`z  
3、对于滑坡顶面的地表水,应采取截水沟等措施处理,不让地表水流入滑动面内。必须在滑动面以外修筑1~2条环形截水沟;对于滑坡体下部的地下水源应截断或排出。 O)}5`0@L  
4、在滑坡体未处治之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如停放机械、堆放材料、弃土等)。 @5TJ]=  
5、对于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应修筑一条或数条环形截水沟,但最近一条必须离滑动裂缝面最小5m以外,以截断流向滑动面的水流。截水沟可采用砂浆封面或浆砌片(块)石修筑,滑坡上面出现裂缝须填土进行夯实,避免地表水继续渗入,或结合地形,修建树枝形及相互平行的渗水沟与支撑渗沟,将地表水及渗水迅速排走。 2r#W#z%vS  
6、当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不大时,可采用刷方(台阶)减重、打桩或修建挡土墙进行处理以达到路基边坡稳定,采用打桩时,桩身必须深入到滑动面以下设计要求的深度;采用修建挡土墙时,挡土墙基础必须置于滑动面以下的硬岩层上。同时,宜修筑排水沟、暗沟(或渗沟)排出地下水。滑坡较大时,可修建挡土墙、钢筋混凝土锚固桩或预拉应力锚索等方法处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其基础都必须置于滑动面以下的硬岩层上或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同时宜修筑深渗沟、排水涵洞(管)或集水井。 qjLFgsd  
7、填方路堤发生的滑坡,可采用反压土方或修筑挡土墙等方法处理。 s!/Q>A  
8、沿河路基发生滑坡,可修建河流调治构造物(堤坝、丁坝、稳定河床等)及挡土墙方法处理。 ~01Fp;L/  
9、滑坡表面处治可采用整平夯实山坡,填筑积水坑,堵塞裂隙或进行山坡绿化固定表土。 6"jV>CNc@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125 - 2010-06-10
离线aircraftzxs

发帖
423
土币
9992
威望
350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63楼 发表于: 2010-06-10
背景材料: 0*}%v:uN9  
某市内**环路东段k1+229.782~427.647路段(长198m,宽36m~40m)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上部地层(主要受力层)主要由杂填土(厚度1.3m~3.2m,平均2.0m)、淤泥或淤泥质土(厚度0.4m~1.4m,平均0.64m)、粉、细砂(厚度0.6m~3.6m,平均1.8m)组成。由于杂填土结构疏松(fk=90kPa)、淤泥或淤泥质土呈软~流塑状(fk=50kPa)、粉、细砂饱和松散(标贯试验锤击数平均6击,fk=100kPa),满足不了上部荷载对路基的要求,因而导致路基在通车后将产生较大沉降。 Id;YIycXe  
q\a'pp9d  
问题: ;33LuD<h.  
      试根据上述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及具体步骤?
JVeb$_0k  
BX=YS)  
参考答案: 3,RaM^5dV  
为保证该段路基的稳定,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变形模量,以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土承载力的要求,提出了对该段路基采取灌浆加固处理方案。这主要是基于杂填土孔隙大,可灌性好,灌浆后其力学强度、抗变形能力和均一性会有所提高,整体结构得到加强;淤泥或淤泥质土和粉、细砂通过钻孔灌入浓浆后,使土体压密和置换;杂填土之上已施工完的30cm厚6%水泥石屑稳定层为良好的灌浆盖板。 or{X{_X7  
    一. 灌浆加固机理 S,~DA3  
    灌浆就是要让水泥或其他浆液在周围土体中通过渗透、充填、压密扩展形成浆脉。由于地层中土体的不均匀性,通过钻孔向土层中加压灌入一定水灰比的浆液,一方面灌浆孔向外扩张形成圆柱状浆体,钻孔周围土体被挤压充填,紧靠浆体的土体遭受破坏和剪切,形成塑性变形区,离浆体较远的土体则发生弹性变形,钻孔周围土体的整个密度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灌浆的进行,土体裂缝的发展和浆液的渗透,浆液在地层中形成方向各异、厚薄不一的片状、条状、团块状浆体,纵模交错的浆脉随着其凝结硬化,造成结石体与土体之间紧密而粗糙的接触,沿灌浆管形成不规则的、直径粗细相间的桩柱体。这种桩柱体与压密的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相互共同作用起到控制沉降、提高承载力的作用。 eW^_YG%(  
    二. 灌浆设计 DKxzk~sOM  
    1、灌浆标准 ?oO<PR}y  
    ⑴强度控制标准 iN+Tig?c  
    灌浆后,杂填土承载力标准值(fk)要求达到130kPa,淤泥或淤质土fk值80kPa~100kPa,粉细砂fk值大于11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30kPa。 UN6Du\)]d  
    ⑵施工控制标准 QvN=<V  
    施工控制标准是获得最佳灌浆效果的保证。本次灌浆对象之一的杂填土,由于均一性差、孔隙变化大、理论耗浆量不定,故不单纯用理论耗浆量来控制,同时还按耗浆量降低率来控制,即孔段耗浆量随灌浆次序的增加而减少。 ?A7_&=J%  
    2、灌浆段选择 ({_Dg43O'[  
    本次灌浆分两个灌浆段,即第一灌浆段为杂填土范围;第二灌浆段为淤泥或淤泥质土和粉、细砂范围。 O4i5 fVy{  
    3、浆材及配方设计浆材采用两种配方的纯水泥浆,在第一灌浆段水灰比为0.5,在第二灌浆段为0.75。若杂填土中局部孔隙较大,导致灌浆量过大时,采用水∶水泥∶细砂=0.75∶1∶1的水泥砂浆灌注。 [exIK  
    4、浆液扩散半径(r)的确定由于杂填土均一性差,其孔隙率、渗透系数变化大,因而仅用理论公式计算浆液扩散半径显然不甚合理,现据大量的经验数据,暂定r值为1.5m。在现场进行灌浆试验后进一步确定r值。 bI?YNt,  
    5、灌浆孔位布置  ^q=D!g  
    灌浆孔采取梅花形分布,假定灌浆体的厚度b为1.66m,则灌浆孔距L=2×(r2-b2/4)1/2=2×1.52-1.662/4)1/2=2.5m,最优排距Rm=r+b/2=1.5+1.66/2=2.33m。 ME%W,B.|"s  
    6、灌浆孔孔深 WYklS<B[  
    根据工勘资料,暂定孔深3.5m~6.0m,平均约4.5m,以孔底到粘性土层为准。 b 5X~^L  
    7、灌浆压力 R"`7aa6  
    由于灌浆压力与土的重度、强度、初始应力、孔深、位置及灌浆次序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又难以准确地确定,因而本次灌浆的压力通过灌浆试验来确定。现据有关公式计算,暂定灌浆压力在第一、第二灌浆段灌浆时分别为0.1MPa~0.2MPa、0.3MPa~0.4MPa,在灌浆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再作适当的调整。 4PzCm k  
   8、灌浆量  B1!b@0^  
    灌浆量主要与灌浆对象的体积v、土的孔隙率n和经验系数k值有关,据Q=k.v.n公式,理论估算杂填土、淤泥或淤泥质土和粉、细砂的单位吸浆量分别为0.35m3、0.28m3和0.18m3。 ,Bg)p_B  
    9、灌浆结束标准 k{q4Zz[  
    在规定的灌浆压力下,孔段吸浆量小于0.6L/min,延续30min即可结束灌浆,或孔段单位吸浆量大于理论估算值时也可结束灌浆。 kLw07&H  
    三. 灌浆施工 io{uN/!X_J  
    1、正式施工前准备工作 ^ :%"Z&  
    正式施工前,保证设备器具和材料按时到场,着重做好灌浆试验工作,调整灌浆压力、浆液扩散半径、孔距和排距后及时将孔位放样至实地。 6`/nA4S4.  
    2、施工设备机具选型 *h+@a  
    针对地层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的主要施工设备机具及材料见表1。 _/@VV5Mq  
    3、施工工艺 @8IY J{=  
    ⑴施工顺序 $$U Mc-Pq  
    根据多台机同时作业、现场施工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灌浆方法等,施工顺序采取从里往外的方式进行。 +Dg%ec  
    ⑵施工程序 KC+C?]~M  
    成孔→安放灌浆管并孔口封堵→搅浆→灌浆→待凝→成孔→安放灌浆管并孔口封堵→搅浆→灌浆→封孔。 D}n&`^1X+  
    ⑶施工技术要点 l>l)m-;O  
    ①成孔钻头(Φ110mm)对准孔位后,采取冲击成孔的方法钻进。在杂填土中钻进时,若孔壁不稳,可下入导管护壁;当钻进到淤泥或淤泥质土和粉、细砂时,下入导管护壁,然后采取捞砂筒取砂成孔的方法直至下卧粘性土层。 >C6wm^bl  
    ②灌浆管安放及孔口封堵灌浆管下端设置0.7m~1.0m长且下端封口的花管,花管孔径Φ8,孔隙率15%左右;在花管外壁包扎一层软橡皮,以防流砂涌进花管导致灌浆无法进行。当成孔达到预定深度后,将灌浆管下到位,再用水泥袋放入孔中水稳层底部包裹灌浆管并接触孔壁即“架桥”,然后投入粘土分层夯实至孔口。 BXNt@%  
    ③搅浆先往搅拌浆筒内注入预定的水量并开动搅浆机后,再逐渐加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直到预定的用量,搅拌3min~5min后将浆液通过过滤网流到储浆筒内待灌。 ']nB_x7  
    ④灌浆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闭分段纯压式灌浆方法,即自上而下钻完一段灌注一段,直到预定孔深为止。灌浆段的长度以杂填土和淤泥或淤泥质土、粉、细砂厚度来确定;灌浆压力采取二次或三次升压法来控制,即灌浆开始采用低压(小于0.1MPa)或自流式灌浆,对杂填土而言,当吸浆量较大时采取间歇灌浆或用砂浆灌注,终灌时的压力要达到设计值;灌浆结束标准严格按设计执行。 ~VNN  
    ⑤封孔灌浆结束后及时封孔,即第二灌浆段灌浆结束过半小时后,排除孔口封堵物,再往孔内投入砂石直到水稳层顶面,过24h后,若浆液下沉,再补充水灰比0.5的浆液至水稳层顶面。 c\X0*GX  
    4、特殊情况下的技术处理措施 s0,\[rM  
    ⑴在灌浆过程中,发现浆液冒出地表即冒浆,采取如下控制性措施:①降低灌浆压力,同时提高浆液浓度,必要时掺砂或水玻璃;②限量灌浆,控制单位吸浆量不超过30L/min~40L/min或更小一些;③采用间歇灌浆的方法,即发现冒浆后就停灌,待15min左右再灌。 X bF;  
⑵在灌浆过程中,当浆液从附近其他钻孔流出即串浆,采取如下方法处理:①加大第Ⅰ次序孔间的孔距; r?{$k3Vl  
②在施工组织安排上,适当延长相邻两个次序孔施工时间的间隔,使前一次序孔浆液基本凝固或具有一定强度后,再开始后一次序钻孔,相邻同一次序孔不要在同一高程钻孔中灌浆; Z3:M%)e_u$  
③串浆孔若为待灌孔,采取同时并联灌浆的方法处理,如串浆孔正在钻孔,则停钻封闭孔口,待灌浆完后再恢复钻孔。 ,XD'f  
    四. 效果检验与评价 %Pr P CT  
    1、效果检验 (~YFm"S  
    ⑴灌浆资料分析 [iJU{W  
    本次施工路段共完成灌浆孔1209个,计5579.72m,共灌入水泥1855.4t,平均每孔灌入水泥1.535t,平均灌入水泥0.333t/m,第Ⅰ序孔单位耗浆量比第Ⅱ序孔大,并且地面上抬数厘米。从总灌入量和单位灌入量数据分析,受灌段土体空隙均有大幅度地降低,从而也说明了施工段地层的可灌入性。 {fkW0VB;  
    ⑵静载荷试验 Q o}&2m  
    施工结束15d后,监理在施工段范围内选择了5个代表性地点(其中2个在灌浆点位,2个在两相邻灌浆点位中间,1个在相邻对角灌浆点中间),由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做复合地基压板(0.5m2)静荷试验。当在杂填土顶面单点加载达130kN或140kN即满足设计要求后便停止加载,这时最大沉降量仅9.31mm~11.70mm,平均10.30mm。表明该点地基土未达极限破坏状态,说明了施工段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大于130kPa,同时也验证了杂填土承载力标准值大于130kPa。 a&>Tk%  
    ⑶钻孔取芯标贯试验和探槽开挖检查 .C]V==z`[4  
    施工结束半个月后,监理在施工段范围内选择了12个钻孔检验点(其中6个钻孔距灌浆点0.5m,6个钻孔距灌浆点1.0m),由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进行钻孔取芯和标贯试验。从钻孔取上的芯样中可见:杂填土中水泥结石较多,并且结石与土体胶结紧密;淤泥或淤泥质土体中水泥结石成团块状,有的块状结石由淤泥或淤泥质土胶结;粉、细砂中也可见水泥结石,土工试验表明了其密度有所增加,状态也由原来的松散状变为密实状(e=0.637)。标贯试验结果表明:杂填土较密实,平均击数11.2击;粉、细砂平均击数由原来的6击增加到11击,承载力标准值也由原来的100kPa增加到148kPa。从探槽开挖剖面可见:杂填土中的水泥结石呈片状、条带状,尤其是杂填土顶面与石屑垫层底面之间和石屑垫层顶面与水稳层底面之间普通充填条带状水泥浆石,厚1cm~5cm,构成了路基硬壳表层。 nZ;h&N -_-  
    ⑷弯沉试验 Va^AEuzF  
    在施工段范围内,正式水稳层施工一周后,由交通部四航局科研所进行了30个点的弯沉试验,结果弯沉值为0.16mm~0.80mm(平均0.41mm),均小于设计弯沉值0.9mm,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d3A= (/>D  
    2、效果评价 ' 0iXx   
    从上述效果检验分析可见,灌浆施工范围内的杂填土层空隙得到有效充填,淤泥或淤泥质土受到充填、挤密和置换,粉、细砂层得到有效充填和压密,由松砂变为密砂。这三种土体经灌浆后,不同程度地得到加固,承载力明显提高,达到了控制沉降目的。 q#fj?`k  
    五. 灌浆技术加固软路基的特点 )&G uZ  
    1、灌浆技术加固软路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上是好的,对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aZ$qgN*Y  
    2、灌浆技术的关键是灌浆压力的选择和控制、浆材配比和灌浆工艺; w28!Yj1Q  
    3、灌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现场试验才能切实地确定; vmI2o'zi  
    4、在城市道路软基加固处理方面,选择灌浆方法比其他诸如碎石桩、大开挖换填等处理方法,不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工期上缩短,而且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问题。 l2v4SvbX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125 - 2010-06-10
离线aircraftzxs

发帖
423
土币
9992
威望
350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64楼 发表于: 2010-06-10
背景材料: R|PFGhi6"A  
某公司中标承包某段公路的路基工程施工,原地基未发现地基不良地段。 L8<Yk`jx  
fH_G;#q  
问题: Dp:u!tdbeg  
请问承包商填土路堤施工方法、填石路堤的施工方法、土石混填路堤施工方法。
/0(2PVf y  
65FdA-4  
参考答案: b6Jv|1w'  
答:1、填土路堤施工方法 z7+y{-{Z  
⑴水平分层填筑法:按设计断面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每填筑一层,需经压实符合规定后,再填上一层土。 :3qA7D}  
⑵纵向分层填筑法:纵坡大于12%的路段应沿纵坡分层,逐层碾压密实。 0- GA,I_  
⑶施工程序:取土→运输→推土机初平→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 b .9]b  
⑷施工要领:控制每层填料布料均匀,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 )^+v*=Dc-i  
①山坡路堤,地面横坡不陡于1∶5且基底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要求时,路堤可直接修筑在天然的土基上。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填筑应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然后逐台向上填筑,分层夯实,所有台阶填完之后,即可按一般填土进行。 >G`=8Ku  
②不同土质混合填筑路堤时,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Xg*IOhF6x  
③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0.5m。 \tc`Aj%K  
④凡不因潮湿或冻融影响而变更其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 \0%)eJ  
⑤河滩路堤填土,应连同护道在内,一并分层填筑。可能受水浸淹部分的填料,应选用水稳性好的土料。 lQs|B '  
2、填石路堤的施工方法 qzv$E;zAl  
⑴填石路堤填筑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ZN)a}\]  
⑵施工要领:整平应采用大型推土机辅以人工进行,松铺厚度控制在60cm以内,接近路堤设计标高时,需改用土方填筑。 L@*0wx`fU  
3、土石路堤施工方法 '</  
填土石路堤填筑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当含石量超过70%时,整平应采用大型推土机辅以人工按填石路堤的方法进行,当含石量小于70%时,土石混合直接铺筑;松铺厚度控制在40cm以内,接近路堤设计标高时,需改用土方填筑。 rvT7 5dV0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125 - 2010-06-10
离线zhanxuezhao

发帖
291
土币
2635
威望
153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65楼 发表于: 2010-06-11
深基坑坑底土抗隆起稳定性的计算方法辨析 :f5s4N  
  要:深基坑抗隆起验算是基坑设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对现有技术标准中有关基坑抗隆起稳定性验算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就验算模式的适用条件、计算参数的取值和抗隆起安全度的指标值等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推导、完善了部分计算公式,算,以供同行参考。 m\>a,oZH  
iGDLZE+?  
关键词:深基坑,稳定性,抗隆起,分项系数,安全系数 kL7#W9  
'Djm0  
MaBYk?TR~  
1           引言 8E&XbqP+  
aKUS5jDu  
深基坑抗隆起稳定是基坑自身稳定和变形控制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关系着基坑的稳定安全问题,也与基坑及其周边环境的变形密切相关。因此,基坑抗隆起稳定性验算是基坑工程支护结构设计中一项十分关键的设计内容。目前已有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四大类:极限平衡法、极限分析法、常规位移有限元法以及经验公式法。在我国基坑工程实践中,目前常用的是能同时考虑土体cφ值的抗隆起稳定性分析方法,即墙底地基极限承载力模式和墙底圆弧滑动模式
[1] a9zw)A  
D9mz9  
2           墙底地基极限承载力模式
.I VlEG0  
9jp:k><\(c  
基于不同的假定,Prandtl1920)、Terzaghi1943)和Vesic等人推导出了均质地基的极限承载力(修正)计算公式,内容不尽相同,为了节约篇幅,在此就不再赘述,可参阅文献[2]
GBFw+v/|4  
0c.s -  
由于当时许多验算抗隆起安全系数的公式仅仅适用于纯粘性土或者纯砂性土的情况,而一般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应同时包括cφ两个因素。参照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分析计算方法,文献[3]提出了能同时考虑土体cφ值的墙底地基极限承载力抗隆起验算模式。其定义式为:
xCzebG["  
5WqXo{S  
<D&)OxEn\  
       (式 1
iV FkYx%}  
OX%MP!#KU  
式中,NqNc是根据围护墙底地基土特性计算的地基承载力系数,有Prandtl解和Terzaghi解等。可以看出:
b5m=7;u*h  
D47R  
该模式的实质是“坑内开挖面以下至围护墙体的地基极限承载力”与“作用在墙底基准面地基上的全部竖向荷载”之比值,如 1所示。
f"7M^1)h2%  
YJs|c\eq?  
M'`;{^<  
O9'x -A%  
墙底地基极限承载力模式计算简图
(1)Prandtl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一样,假定基底以下土为无重量介质,该模式没有考虑与基底以下土重地基承载力的有利贡献,故此偏安全。 IvpcSam'  
PN~@  
(2)Terzaghi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相比,因为此处基础宽度不能明确界定,该模式没有考虑基础宽度项对地基承载力的有利贡献,故此偏安全。 bsxTqJ  
(3)由于该分析模式假定以围护墙体底面为验算基准面,因此,它只是对设定的计算基面进行验算,也不能考虑基坑开挖面以上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而只能反映围护墙底土体的抗剪强度对其抗隆起稳定性的影响,有一定的近似性,安全系数亦可取小一些。 @`-[;?>  
但是,当土体内摩擦角较大时,由于地基承载力系数增长迅速,所求的抗隆起安全系数过大,偏不安全。 7f<EoSK  
(4)围护墙底压浆有助于改善墙底地基土的cφ值,进而提高地基极限承载力,但计算时不宜计入,因为施工质量不能保证。 q'oMAMf}  
3          
墙底圆弧滑动模式
vvB(r!  
FVv8--  
墙底圆弧滑动模式假定基坑的隆起破坏面为圆弧形且滑动面通过墙底,利用力矩平衡法进行分析, 2所示。其实质是“总抗滑动力矩”与“总滑动力矩”之比值。
j7FN\ cz  
H* ,,^  
在此,仅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rXh0g  
d0hhMx6$  
P3 c\S[F  
qj0 1]  
.yT8NTu~0j  
d_S*#/k  
a)圆心位于最下道撑锚点处
~9F,%  
b)圆心位于坑底开挖面处
a</D_66  
M,j(=hRJ/E  
C^t(^9  
墙底圆弧滑动模式计算简图
H 9 C9P17  
!$A37j6  
+ SZYg[  
(1)基坑尺寸的影响  墙底圆弧滑动验算模式未考虑基坑尺寸的影响,如果基坑开挖深度大,但平面尺寸小的话,实际上圆弧滑动面就无法形成,因为滑到对侧围护墙体深度范围内。 jNwjK0?  
VHOfaCE  
因此,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是否可能形成连贯的圆弧滑动面。
~zm 7?_"@]  
Md)zEj`\  
(2)滑动圆弧的位置  围护结构本体有抗弯及抗剪强度,滑裂面一般不可能通过墙体;分析墙底以下的滑动面,一般土质优于浅层土体。如果墙底以下存在软弱地层分布,可采取适当加深围护墙体穿过软弱地层的办法加以解决。若墙体加长不多的话,可以将钢筋笼直接加长,否则可以采取“上荤下素”的办法来处理,也即,上部钢筋笼照放,墙体下部加深的范围内灌注素混凝土。 D3Jr3 %>  
(3)转动中心的位置  力矩平衡法的圆心(转动中心)可以固定在最下道支撑点或锚碇点处,也可以固定在坑底开挖面处。
GN#<yv$av  
nI*/Mhx  
前者认为,一般基坑开挖到底时,坑底面以上滑动力矩最大,而坑底垫层尚未浇筑前,此时,完全凭借基坑开挖侧的坑底土体自身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提供围护墙体的转动支点,应该是坑底最危险的工况,因此滑动面的圆心应设在对围护墙体旋转有抵抗能力的最下道撑锚点。滑动半径为最下道撑锚点至围护墙体底面的距离。 CV$],BM  
圆心设于坑底处时,坑底垫层应该是已经浇筑完毕,且具有一定强度,能够提供围护墙体的转动支点。滑动半径为坑底开挖面至围护墙体底面的距离。 |o'Q62`%}  
笔者认为,相对于以最下道撑锚点为圆心的计算工况,由于滑动圆弧半径减小了“最下撑锚点至坑底的竖向距离”,因而总滑动力矩(滑动土体的自重减少)和总抗滑动力矩(抗滑动力矩的积分路径减短了)都减小了,反映到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安全度的安全系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则不好直观判定。因此,必须同时进行对比验算,以确保安全。 Lf:uNl*D  
在绕坑底垫层的计算工况中,总抗滑动力矩尚应计入坑底素混凝土垫层自重对转动中心贡献的有利于抗滑动力矩。
K|C^l;M6  
gIR^ )m  
      (式 2
%xwIt~Y  
`<^VR[Mx  
式中 $&|y<Y=  
    γ素混凝土——
素混凝土重度,常取值 j9qREf9)  
  3`O?16O  
22.00kN·mm); 7;.xc{  
D—— N_4eM,7t  
滑动圆弧半径,即围护 UH@a s  
  ]U[X1W+@  
墙体入土深度(m)。 k>}g\a,  
其实,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编制计算表格时,可以巧妙地将上述后一工况作为前一工况的特例之一来加以处理,也即将圆弧转动半径减小为“坑底开挖面至围护墙体底面的距离”、最下道撑锚点的标高取为坑底开挖面的标高。 IUGz =%[  
2)?(R;$,  
(4)总滑动力矩的组成  总滑动力矩应该完整地计入滑动土体自重产生的力矩。 y AF+bCXo  
文献[11]指出,滑动力矩为坑底面水平线上土体重力产生的弯矩,也即,滑动力矩应算至基坑底面水平线上。因为,由绕最下层支撑点旋转力矩的平衡观点看,坑底面水平线以下的弓形土体的重心正位于支撑点的垂线上,它不产生不平衡力矩,而位于坑底面水平线以上的一块土体(近似于矩形),又全部在地下墙外侧,墙内侧无土体与之平衡,因此,该块土体的重力对最下层支撑点的旋转力矩即为真正的滑动力矩。 -71dN0hWh  
文献[12]则指出,上述理由只能说明:坑底面水平线以下的土体位于围护结构两侧,其自重产生的弯矩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从抗隆起安全系数计算公式的整体定义来看,抗隆起力矩和隆起力矩都应分别计入坑底以下至围护墙底深度范围内的土体自重对产生的对圆心产生的转动力矩,而不能简单地认为两者可以相互抵消,并提出了改进的计算方法。应该肯定地说,该文献的观点更符合坑底土抗隆起稳定性安全度的物理和力学定义,更合理、更严谨。只是很可惜,该文只对假定均质土层的情况进行了公式推导,且在公式推导结果中,坑内侧扇形土体的形心坐标不对。可以很简单地进行核对,令β0(此时坑内侧的土体即为1/4圆形),代入下式 -3Avs9`5  
W$dn_9W  
nmlPX7!{$  
  (注:当β0时,两者应该相等) ZaFb*XRgS  
实际上,土体大多成层状分布,且均质土体分布的情况可以作为其特例之一。下面,本文就针对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层状土分布情况,进行推导坑内侧(或坑外侧)圆弧段深度范围内的土体自重对圆心产生的转动力矩计算公式。 qo+N,x9o  
现以坑底至围护墙底深度范围内的任意第i层土中的微小单元进行分析,图示微元dA(=xdz)的重量为dW(=γi xdz),则圆弧段第i层土对O点产生的转动力矩为MdWx2×dWx2×γi xdz,沿着第i层土的边界,对其进行积分可得:
qP!eJ6[Nh"  
tg4Y i|5  
*fO3]+)d+  
})vOaYT|-  
Gy1xG.yM~  
|( (zTf  
6nDV1O5  
O^LTD#}$a)  
ZA~Z1Mro#"  
+c:3o*  
(式 3
?[ly`>KpJ  
r#WT`pav  
                
(式 4 4!$ M q;U  
(5)总抗滑动力矩的组成  总抗滑动力矩应该包括全部滑动边界上的土体抗剪强度产生的抗滑动力矩、坑内开挖侧坑底以下至围护墙底深度范围内的土体自重对产生的对圆心产生的抗滑动力矩和最下道撑锚位置处围护墙体横截面背侧的抗弯弯矩标准值(因为,相对于总滑动力矩而言,其量值太小,常常忽略不计,适当提高安全储备)。 z2ms^Y=j  
4          
相关标准规定抗隆起验算的比较
C7T(+Wd!,  
U5Erm6U:  
4.1     关于抗隆起验算模式的规定
LW#M@  
^Yr0@pE  
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关于基坑抗隆起稳定性验算模式的原则性规定、内容并不一致,现进行归纳、汇总如下,详见 1
jD) {I  
3[p_!eoW  
基坑抗隆起稳定性验算模式汇总 ?wMHS4  
参考 O9v_y+M+M  
文献 rh2LGuo4m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 ZZ/cq:3$P  
板式支护体系围护 Q_*_?yf  
模式A 5yh/0i5|  
模式B  (dJI_A  
模式A MgnM,95  
模式B N)R[6u}  
[4] t^=U*~  
  fnzy5+9"  
  y#ON|c /  
;y?);!g  
L^kp8o^$  
[5] 0m[dP  
sfp,Lq`  
  Zr$d20M2A;  
(A k\Lm  
:(3|HTz  
[6] iWXc  
t$& Qv)  
  VCNT4m  
RR1A65B  
\`'KlF2  
[7] 5G}6;UY  
  5`^o1nGO'  
  OL59e %X  
@z6!a  
U3;aLQ*  
[8] v|Jlf$>  
6,Hqb<(  
CF y}r(q  
<>SdVif]  
P sjbR  
[9] xIbMs4'iEx  
"yb WDWu  
  }6RT,O g  
3{raKM6F  
  wWW~_zP0  
注: R5Yl1   
l1_X(Z._V  
a)   符号“√”表示“按该模式验算”。
.;/L2Jv  
b)   模式AB分别指“墙底地基极限承载力模式”和“墙底圆弧滑动模式”。
/  YiQ\  
c)  文献[9]明确指出了“当基坑底为软土时,……”的适用条件。
9pWy"h$H  
从上表可以看出:
Zp`T  
(1)文献[4][7]只规定了板式支护体系围护基坑的相关内容,而并未涉及到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基坑。
)yee2(S  
(2)对于板式支护体系围护基坑而言,除了文献[9]以外,其它规范(规程)均要求应按照两种模式分别进行抗隆起验算;而文献[9]规定,仅按照“墙底地基土承载力模式”验算抗隆起稳定性。
'aJgLws*w  
(3)对于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基坑而言,文献[8]规定应按照两种模式分别进行抗隆起验算;而除文献[4][7]之外的其它规范、规程均未要求按照“墙底圆弧滑动模式”进行抗隆起验算。
-H(vL=  
此次对文献[4]进行修编时,根据对18个已成功实施的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基坑工程的坑底抗隆起稳定性的验算结果,规范编制组的专家认为,按“墙底地基极限承载力模式”验算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相关内容同样适用于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的基坑,因此,文献[5]中增加了相关条文规定和说明。
Q}%tt=KD  
笔者认为,由于水泥土重力式围护自身不具备足够绕固定支点转动的强度和刚度,不能将其视为刚体,因此,对其而言,“墙底圆弧滑动模式”所假设的前提条件并不存在,所以,也就不应按照此模式进行验算。
;uI~BV*3  
4.2     关于抗隆起计算参数Cφ值的规定
HP2wtN{Zs  
文献[4][5]指出,Cφ值取围护墙底地基土或者滑裂面上地基土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标准值,一般取直剪固快试验的抗剪强度指标峰值的平均值。
jdRq6U^  
文献[6]在条文说明中指出:一般取直剪固快试验的抗剪强度指标峰值的平均值,但对于“特殊条件下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应采用相应的7折值。
l?N`{ ,1^  
文献[7]针对墙底圆弧滑动验算模式明确指出,Cφ值取土层峰值的0.7
ucYkxi`x  
文献[8][9]则根本未提及Cφ值,不妥。
f*((;*n ;  
4.3     关于抗隆起安全度的规定
6/ g%\ka  
各相关技术标准对基坑抗隆起安全度的表达形式以及指标要求相差很大。
}amU[U,  
GrEs1M1]*  
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安全度汇总 dZ2%S''\  
参考 :1fagaPg  
文献 %Tcf6cK"  
比较 S 4vbN  
类目 H>7dND 2;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 AMlV%U#  
板式支护体系围护 %5</ d5.  
模式A :{g7lTM  
模式B .:1qK<vz  
模式A =Z0t :{  
模式B r((Tavn  
[4] 7Ur?ep  
符号 DQ!J!ltQ  
  tiQ;#p7%  
  )na&" bJ  
KWZ i s"vekC  
KWZ 6XUuGxQV/  
一级 pu;3nUH  
  kl7A^0Qrz  
  a% ,fXp>  
2.5 Z[#IfbYt  
2.5 W?,$!]0  
二级 66:ALFwd7  
  =G>(~+EA  
  lglYJ,  
2.0 P;91~``b-  
2.0 x !{   
三级 tm)*2lH6  
  L@)&vn]  
  BA+_C]%ZJ  
1.7 ym%slg  
1.7 jz:gr=* z  
[5] QXQ  
符号 r'aY2n^O  
γS×γRL Vu]h4S:  
  2"/yEg*=  
γS×γRL Q7Ij4  
γS×γRL H~9=&p[Q  
一级 9;f|EGwZ  
  9U<Hf32  
  'F_}xMU  
1.0×2.5 -CBD|fo[h  
1.0×2.2 2w1tK  
二级 X , ZeD  
  'V!kL, 9ES  
  "DckwtG:%  
1.0×2.0 s44iEh=V(I  
1.0×1.9 9N Le&o  
三级 X%4h(7;v  
1.0×1.5 [&VxaJ("3  
  (([I]q  
1.0×1.7 1r4,XSk  
1.0×1.7 :,F=w0O  
[6] FBY ODw  
符号 {+=i?  
γ0×γRL $L{7%]7QC  
  0n5UKtB  
γ0×γRL - V=arm\#z  
γ0×γRL c^S&F9/U*  
一级 6E+=Xi  
1.1×2.0 &5q{viI  
  \Hum}0[  
1.1×2.0 /yYlu  
1.1×2.0 @d)a~[pm  
二级 Y ><(?  
1.0×2.0 R<g=\XO'y  
  *Mi6  
1.0×2.0 |R~;&x:  
1.0×2.0 N(R,8GF5G  
三级 q<XcOc5  
0.9×2.0 Nmf#`+7gCI  
  v*D FiCQD  
0.9×2.0 M[,^KJ!  
0.9×2.0 f[@#7,2~M  
[7] {HuLuP 0t  
符号 eCL?mhK  
γ0×γRL P%!q1`Eke(  
  Fe4esg-B<  
γ0×γRL '%Dg{ zL  
KS b-b;7a\N  
一级 S ljZ~x,!  
1.1×2.0 YHh u^}|jQ  
  KgU[  
1.1×2.0 qS82/e)7  
2.01.8 S A3Y:(  
二级 }2xb&6g~o  
1.0×2.0 P rt#L8  
  2$Y3[$  
1.0×2.0 ^z?=?%{  
1.81.6 !L$oAqW  
三级 ]Hj`2\KD.d  
0.9×2.0 fW[.r==Kf  
  +}]wLM}\UF  
0.9×2.0 d.1Q~&`  
1.61.4 bgXc_>T6_y  
[8] {q2<KRU2+#  
符号 %>NRna  
γD k`Y,KuBpM  
γD G[B*TM6$  
γh @f'AWeJ2  
γh s @3 zx  
各级 ?(M\:`G'  
均为1.4 lMPbLF%_  
均为1.4 x k#*=  
均为1.3 Ot"(uW4$[  
均为1.3 .=aMjrME  
[9] .?7So3   
常数 dW6Q)Rfi  
1.6 !j'guT&9]  
1.6 7dx4~dF  
1.6 ],#ZPUn  
1.6 n%Rjt!9  
注:本表中抗隆起稳定性安全度的表示符号具体含义详见对应的参考文献。 '4Y*-!9  
2可以看出,有的规范直接将基坑抗隆起安全度表示为单一的安全系数,有的则基于以概率理论和可靠度理论将其表示为作用分项系数或重要性系数与抗力分项系数的组合形式,更有甚者,将其直接恒定为一个常数值。
th;]Vo  
另外,各相关标准规定的基坑抗隆起安全度指标值也相差较大。
";58B} ki  
6           结语
dR?5$V(  
"URVX1#(r  
目前,在我国基坑工程实践中,同时考虑土体cφ值的抗隆起稳定性分析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地基承载力模式的抗隆起稳定性分析,另一种为圆弧滑动模式的抗隆起稳定性分析。
  {)GQV`y  
  参考文献 m R"9&wq  
_c,&\ wl$  
[1]    刘国彬,王卫东主编.
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36142. EID(M.G  
J]_)gb'1BR  
[2]    卢廷浩主编.
土力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217237. Pyit87h{  
nFSG<#x\  
[3]    汪炳鉴,夏
明耀.地下连续墙的墙体内力及入土深度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198353):103114. uFa-QG^Y{  
!FO:^P  
[4]    DBJ08
6197.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S].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1997. 1W4H-/Re  
ec,z6v^9  
[5]    DG
TJ08612010J15772010.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S].上海,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2010. E ,Dlaq  
ZW`HDrP`  
[6]    DGJ08
111999.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1999. 96k(X LR  
~9]Vy (L  
[7]    DGJ08
1092004J103252004.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S].上海,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2004. *GB$sXF  
l %]<-  
[8]    YB 9258
9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冶金工业部建设协调司,1997. jh-kCF  
047*gn.b  
[9]    GB 50007
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2002. SlM>";C\  
[)B@  
[10] 忠良
.软土地基中地下墙深基坑坑底稳定计算的讨论[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9,(2):1924. sVNo\  
6YB-}>?  
[11] 陆忠良,韩秋官.
地铁深基坑地基土抗隆起稳定性计算讨论[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2,(2):69. C5d/)aC  
Gf!t< =T   
[12] 马新弟,
刘国彬,丁军飞.深基坑基底抗隆起稳定计算的一点补充[J].岩土工程界,2006911):3134. XP3QBq  
vjY);aQ  
[13] 薛勇,韩文喜,马文强.深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的计算方法[J].中华建设,2008,(2):6465. PP~CZ2Fze  
   U5T^S  
qsQ]M^@>  
k{!iDZr&f,  
i] V F'tG  
4d,qXSKty  
  &FT5w T  
[ 此帖被zhanxuezhao在2010-06-11 08:51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250 - 2010-06-11
离线shuiypeng

发帖
36
土币
308
威望
3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66楼 发表于: 2010-06-11
八、地震工程与特殊土100问 6>P  
主要是特殊土 OGD8QD  
我国主要特殊特殊土有哪几种? ;^*+:e  
黄土,红粘土,软土,膨胀土,冻土,盐渍土。 U- UV<}  
他们分别有哪些性质? : p*ojl|  
黄土,湿陷性,干燥时有较高的承载力,遇水,软化,承载力急剧下降, ?Pok-90  
红粘土,天然含水量高,密度小,孔隙比高,高塑性,但却有较高的力学强度,较低的压缩性, G Yy!`E  
软土,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低透水性 ,不均匀性, F"HI>t)>  
膨胀土,液限,塑性指数都较大,斑状结构,浸水前后,体积变化远远大于其他任何类型的土。 Q'%5"&XFD  
冻土,分季节性冻土,常年冻土,融冻性。季节性冻土,在冻结期,强度很大,可比岩石的土类。但是一旦温度回升,冻结的冰融化成水,不仅使土的承载力降低,还会有较大形变, Ot8S'cB1,$  
常年冻土,不融,就可以当岩石用,(后面的忘记了···回学校看看再说) 8 MACbLY  
(上课讲过的,我大概就只记得这么点···) xSMp[j  
t,r&SrC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125 - 2010-06-12
新手上路,请多关照~
离线cqg1985

发帖
113
土币
238
威望
74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67楼 发表于: 2010-06-13
浅谈水泥土搅拌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 J#OE}xASoA  
<:yq~?  
1水泥土搅拌法综述 yPxG`w'  
水泥土搅拌法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映,将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的地基处理方法。水泥土搅拌法加固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水泥土搅拌法施工工期比较短;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原土;搅拌时无污染、无振动、无噪音;搅拌时不会使地基侧向挤出,对周围原有建筑物及地下沟管影响很小;可以节约大量钢材,并降低造价。 Dy!bj  
2施工工艺 +hvIJv ?  
水泥土搅拌法施工现场事先应予平整,必须清除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遇有塘、洼地时应抽水和清淤,回填黏性土料并予以压实,不得 :pF]TY"K.  
回填杂填土或生活垃圾。水泥搅拌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得少于2根。当桩周为多层土时,应对相对软土层增加搅拌次数或增加水泥掺量。搅拌头翼片的玫数、宽度、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应相互匹配,以确保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的任何一点均能经过20次以上的搅拌。竖向承载搅拌桩施工时,停浆(灰)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30~50cm。在开挖基坑时,应将搅拌桩顶端施工质量较差较差的桩段用人工挖除。施工中应保持搅拌机底盘的水平和导向架的竖直,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偏差量不得大于5cm,成桩直径和桩长不得小于设计值。水泥搅拌法施工步骤由于湿法和干法的施工设备不通而略有差异。其主要步骤应为:a搅拌机械就位、调平;b预搅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c边喷浆(粉)、边搅拌提升直至预定的停浆(灰)面;d重复搅拌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e根据设计要求,喷浆(粉)或仅搅拌提升直至预定的停浆(灰)面;f关闭搅拌机械。 F~rY jAFTi  
2.1湿法 Pk?%PB ?Z  
施工前应确定灰浆泵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工艺性成桩 +qW w-8  
试验确定施工工艺。所使用的水泥都应过筛、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接。拌制水泥浆液的灌数、水泥和外掺剂用量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等应有专人记录,喷浆量及搅拌深度必须采用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要求,并应有专人记录。当水泥浆液达到出浆口后,应喷浆搅拌30s;在水泥浆与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在开始提升搅拌头。搅拌机预搅下沉时不宜冲水,当遇到硬土层下沉太慢时,方可适量冲水,但应考虑冲水对桩身强度的影响。施工时因故停浆,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处,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搅拌提升。若停机超过3h,宜先拆卸输浆管路,并妥善加以清洗。壁状加固时,相邻桩的施工时间间隔不易超过24h。如间隔时间太长,与相邻桩无法搭接时,应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等补强措施。 1j) !d$8  
2.2干法 D A)0Y_  
喷粉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搅拌机械、供粉泵、送气管路、街头和阀门的密封性、可靠性。送气管路的长度不易大于60m。水泥土搅拌法(干法)喷粉施工机械必须配置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监测并记录出粉量的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 ]3 8<ly7  
搅拌头每旋转一周,其提升高度不得超过16mm。搅拌头的直径应定期复核检查,其磨耗量不得大于10mm。当搅拌头到达设计桩顶 !O-_Dp\#  
以上1.5m时,应立即开启喷粉机提前进行喷粉作业。当搅拌头提升至地面下50cm时,喷粉机应体制喷粉。 6xzR*~ 7  
成桩过程中若因故停止喷粉,则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灰面以下1m处,待恢复喷粉时在喷粉搅拌提升。需在地基天然含水量小于30%土层中喷粉成桩时,应采用地面注水搅拌工艺。 'rq#q)1MT  
3质量检验 kI[O{<kQ  
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控制应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并应坚持全程的施工监理。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并对照规 _2Xu1q.6~5  
定的施工工艺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桩长、搅拌头转数和提升速度、复搅次数和复搅深度、停浆处理方法等。 8KELN(o$ 7  
3.1施工质量检验 I3rnCd(  
在施工期,每根桩均应有一份完整的质量检验单,施工人员签名后作为施工挡案。质量检验主要有以下各项。 [#*?uu+ jK  
a桩位。通常桩位放线的偏差不应超过2cm,成桩后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cm。 ^@5ui;JV  
b桩顶、桩底高程均应满足设计要求。桩底一般应低于设计高程10~20cm,桩顶应高于设计高程0.5m。 ]ieA?:0Hi  
c桩身垂直度。垂直度误差不应超过1%。 E<G@LT  
d搅拌头上提喷浆(喷粉)的速度。一般均在上提时喷浆或喷粉,提升速度不超过0.5m/min。 {'Qk>G s  
e外掺剂的选用。采用的外掺剂应按设计要求配置。 o_KcnVQ\  
f浆液水灰比。通常为0.45~0.5,不易超过0.5。浆液拌和的时间应按此水灰比定量加水。 1S.e5{  
g水泥浆液搅拌均匀性。应注意储浆桶内浆液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喷浆时不允许出现管道堵塞或爆裂的现象。 @7Rt[2"e  
h喷粉搅拌的均匀性。应有水泥自动计量装置,随时指示喷粉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包括压力、喷粉速度和喷粉量。 { )GEgC  
I成桩3天内,可用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查每米桩身的均匀性,检验数量为总桩数的1%,且不小于3根。 ;>8TNB e!  
3.2竣工验收检测 S%gO6&^  
a竖向承载力水泥土搅拌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 /B?SaKh  
b载荷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  yLIj4bf  
荷载条件时,并宜在成桩28天后进行。检验数量为桩总数的0.5%~1%,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 Xgth|C}k  
c经触探和载荷试验检验后对桩身质量有怀疑时,应在成桩28天后,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芯样做抗压强度检验,检验数量为桩总数0.5%,切不少于3根。 !m:PBl5  
4结语 gwB> oi*OE  
1)选用适当的搅拌桩机械设备,是进行正常施工的先决条件。2)一般来讲,在搅拌桩设计中应根据桩侧和桩端土体的参数所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合理选用水泥土强度标准,以防止过高。3)应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施工工艺和与之配套的施工参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达到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4)进一步探索和积累不同地区、不同土质条件的搅拌桩施工工艺和与之配套的施工参数以及施工管理方法和施工质量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Rc.<0#  
[ 此帖被cqg1985在2010-06-13 20:25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125 - 2010-06-14
xx
离线qingquan666

发帖
166
土币
1933
威望
43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68楼 发表于: 2010-06-14
好的 呵呵 加油啊
给你惊喜
离线jsrdc

发帖
5
土币
316
威望
6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69楼 发表于: 2010-06-15
四、浅基础设计与施工100问 \bl,_{z?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 xdU pp~}+.  
1、根据结构要求和场地要求确定基础形式(阶梯型、锥形) 8jGoU 9  
2、根据受冲切承载能力及剪切承载能力,以及柱内纵筋锚固长度要求确定基础高度 y\|\9Q%D  
3、根据地基基础规范的构造要求确定基础的阶高和阶数 R M+K":p  
4、确定基础的截面尺寸 4qcIoO  
5、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 x]+KO)I  
6、验算基础的抗冲切 J0mCWtx&  
7、计算基础底板内力 <=2*UD |  
8、对基础底板进行配筋计算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125 - 2010-06-15
离线350986230

发帖
57
土币
724
威望
35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70楼 发表于: 2010-06-18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勘察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Y6;9j=[  
答:⑴查拟建建筑地基分布的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为拟建建筑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依据;重点查明对确定工程场地的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和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供避绕或治理对策的依据; ouZ9oy(}a  
⑵查明拟建场地内的地形、地貌与地层结构,提供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地基均匀性、压缩性等作出评价; VOOThdR  
⑶查明拟建场地内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范围及影响等; :@A;!'zpL  
⑷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进行地下水及岩土对混凝土和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Z(VWu6  
⑸划分建筑场地抗震地段,判定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所需的参数; Z'm%3  
⑹查明场地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对拟建建筑不同类别的工程地质及工程水文条件做出评价,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推荐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 B&j+fi  
⑺对可能采用的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建议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 hdl  
(8)分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可能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rGL{g&_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125 - 2010-06-20
游走四方
离线lulu386

发帖
2278
土币
11572
威望
2159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71楼 发表于: 2010-06-20
感谢楼主的分享 b Q6<R4   o[6"XJ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