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深基础设计与施工100问 #R}sGT
静压管桩常遇问题及防治处理办法 mSr(PIH{\
s>ilxLSX]
桩身断裂 O(#DaFJv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端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大或突然增大,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 ogtl
UCUD
原因: 4;=+qb
(1)桩节的细长比过大,沉桩又遇到了较硬的土层; V_^p?Fi#
(2)制作桩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时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4YMX;W
(3)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L
ffmS
(4)稳桩时不垂直,压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移动桩机机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IBZ_xU\2
(5)接桩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弯折; OF-$*
(6)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a[|'
预防措施: jYI\.bc
(1)施工前应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进行钎探了解; VBo=*gn,$
(2)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得采用移机架的方法来校正; 22$M6Qof]n
(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规定时不得使用。 ,#m:U5#h
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 "dQ02y
现象: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 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9bLD
>.
原因分析: c<Fr^8
(1)勘探点不够或勘探资料粗略,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有误; /?VwoSgV^
(2)勘探工作以点代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压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 ?NWc3 .
(3)桩身断裂,致使桩不能继续压入。 b"iPuN!p
预防措施: NH~\kV
(1)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补勘,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压桩顺序; DxoW,GW
(2)防止桩身断裂。 E+)3n[G
桩顶位移 ;LD!eWSK,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hT go
原因: ](-zt9,
N;
(1)桩入土后遇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端挤向一侧; Yv>kToa\^
(2)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Jr:+|v3B
(3)土壤饱和密实,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度而向上隆起,导致相邻桩被浮起; bi~1d"j
(4)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F!ZE4S_
预防措施: mQUI9
(1)采取降水或排水措施; gaV>WF
(2)采取先开挖基坑后压桩的措施。 @L0xU??"|
接桩处松脱开裂 vY)5<z&
现象:沉桩时接桩处出现松脱开裂现象。 t>Lq
"]1
原因: juIi-*R!
(1)连接处表面没有处理干净,留有杂质、雨水、油污等; :Y>FuE
(2)连接件不平,有较大空隙,造成焊接不牢; ip8%9fG\>
(3)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续、不饱满或有夹渣; stQRl_('
(4)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接桩处产生曲折,沉桩时接桩处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 VUmf;~
预防措施: &L`^\B]k|
(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位清洁; =S#9\W&6Q
(2)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 $raq,SP
(3)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贴,焊接后,认真检查一遍,符合要求后再继续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