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浅基础设计与施工100问
o]ePP, 软土地基深基坑综合支护技术实例
GbI-SbE 摘 要: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周边场地狭小、软土地基的大型深基坑综合支护技术: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维护,水泥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坑内采用两层钢筋混凝土梁内支撑,并在角部予以加强。实践证明,该方法安全,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Fgw$
^H d\]Yk]r QA3/ ]p7jhd= 一、工程概况
kLj$@E`4 %<0eA`F4 S<`I
Jpkv i#/]KsSp 某工程位于上海某市中心广场的东侧,总建筑面积约13420平方米,该工程地下二层, 地下室基础底板标高为-9.240m,基础为钻孔灌注桩。
.uF[C{RnO q{0R=jb :o46rBs Ts.wh>` 工程周边场地有限,基坑东侧为新市场,基坑西侧距老市场约19米,距围墙约11m;南侧为交通要道,距围墙约6米;北侧为天然河道,水面约为-2.000m,水深约3m,基坑距河边约20米;本工程场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基坑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见表 1二、基坑支护方案选择本工程开挖深度较深,土质条件差,场地较狭小,放坡及土钉墙施工方案不可行。经过分析比较。
{pL+2%`~ h6~$/`&]b 表 1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层号土层名称
1oiRWRe
cPDQ1qre! 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结合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型式作为基坑挡土结构;在钻孔灌注桩外侧设置单排水泥搅拌桩并相互搭接形成基坑防渗止水帷幕,同时又可防止淤泥的挤入。(图 1)
C0jj(ku&
<\ `$Jx# 图 1 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
rx0~`cVV: pav'1d% iK5_u2]Q PPkx4S_> 基坑四周采用单排Φ 1000钻孔灌注桩间隔1.3m,桩外围采用单排Φ600mm水泥搅拌桩相互搭接200mm形成止水带。钻孔桩顶加设压顶梁与桩形成整体。并在基坑开挖过 程中,分别在-2.6m和-7.4m标高处设置两道钢筋混凝土大角撑以及两道钢筋混凝土大对撑(图1)。从而有效控制围护桩的侧向变形,合理改善了围护桩 受力性能;同时在坑内钻孔桩底部布置水泥搅拌桩用于桩底加固(图2)更有效地控制基坑的变形,确保基坑的稳定。
:Dt~e| 二、基坑设计
W,XTF zFz10pH nKoiG*PI 1vzb8. 1?钻孔灌注桩:
,m_WR7!$E TX=yPq 8CbXMT "ZwKk
G 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Φ 1000@1300mm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约24m,桩身混凝土等级为C25,灌注桩顶部钢筋锚入压顶梁的长度为800mm。
zCv"]% lf(`SYQnOY y5r4+2B vi.w8>CE 2?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桩:
7aV%=_ [F!Y%Zp
,:LA.o}h TaE~s 在钻孔桩外侧施工一排Φ 600@400水泥搅拌桩止水,有效桩长约14m;水泥掺入量为15%,,外加水泥重量0.15%的SN-201A早强剂,水泥搅拌桩采用两上两下,两次 喷浆复搅。在钻孔桩坑内侧施工5排格构式Φ600@450水泥搅拌桩进行被动土体加固,桩长约6m。
8[vc?+>& H@bf'guA|B SAYLG `h:34RC; 3?压顶圈梁、围檩及支撑:
+N`ua #@HF<'H}mu Zf$Np50@( EU7|,>a 压顶圈梁、围檩及支撑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等级为C25,压顶梁为1500×400mm,面标高-0.60m;混凝土主梁为1000×800mm,混凝土次梁600×800mm,在坑内形 成上下两道支撑(上下两道支撑的梁底标高分别位于-7.4m,-2.6m,如图1所示),用于支撑灌注桩,减小坑体侧移。
km~Ll
br-]fE.be 图 2 坑壁支护剖面
Lk\P7w{ a.N{-2ptH 1u3,'8F NIdZ 4?立柱及立柱桩:
;oZ)Wt }}v9
`F 7lV.[&aKW ,R%q}IH# 竖向立柱上部为钢结构格构柱,下部为钻孔灌注桩,钢格构立柱伸入桩内 2m,钢构柱穿过地下室底板处,应加焊止水钢板。挖土施工时应避免机械碰撞钢构柱。竖向立柱搁混凝土梁支撑处应加焊钢托架。(图3)
>NYW{(j AIMSX]m 下室底板处,应加焊止水钢板。挖土施工时应避免机械碰撞钢构柱。竖向立柱搁混凝土梁支撑处应加焊钢托架。(图3)
|a1{ve[
ljTBvU 三、基坑工程施工
H0m|1
7 `F<jLU^3 (1)进行围护桩施工,埋设测斜管,水位井。严格施工,确保围护体质量;
@+3kb.P%7 ;OqB5qd (2)基坑开挖必须在钻孔灌注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同时水泥搅拌桩强度达设计值80%以上方可进行第一阶段土方开挖,挖土至第一道支撑面标高,施工钢筋混凝土压顶梁和支撑,埋设钢筋应力表;
CI353-` A, 3bC (3)支撑结构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80%后,进行第二阶段土方开挖,挖土至第二道支撑面标高,施工钢筋混凝土围檩和支撑,埋设钢筋应力表,同理进行下一阶 段挖土;基坑开挖应分层分段分块进行:先开挖基坑四角的土,再开挖基坑中间的土,在施工完-6.6m的混凝土支撑后,在基坑东西向回填部分土方形成运输通 道,便于土方外运。在基坑开挖到坑底以上30cm处以及承台局部深处应采用人工开挖修整,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浇筑垫层。
;X*cCb`h )e5 @ (4)基坑开挖应严格控制基坑土方开挖的土坡高度及坡度,防止挖土过程中挤斜工程桩,严禁挖土机直接碾压压顶梁和支撑;
wO?{?+I`q J'$>Gk] (5)工地下室基础底板,底板与钻孔桩之间空隙应用400厚素砼或毛石混凝土灌实顶牢,形成坑底传力带2;
A,sr[Pa@ svxw^0~a (6)待地下室基础底板与钻孔桩之间传力带2强度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第二道内支撑;
8Nu=^[qwQM >B]'fUt5a (7)同理施工地下一层楼板及该层楼板于围护桩之间的传力带1,并到其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一道内支撑,进而施工以上部分。
}PTV] q% .X# `k 四、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jCbV,0)^ 3k#~yaoI 基坑开挖支护是项风险性极大的地下工程,在基坑开挖整个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监测,实行信息化管理,对指导开挖施工,确保安全是很有必要的。?
RuII!}* %_!bRo 1?监测内容
F*"}aP$ M5gWD==uP (1)围护体沿深度的侧向位移监测,特别是坑底以下的位移大小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py@DzK p
w8 s8? (2)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观测;
rj(T~d4 .o) `m9/ (3)周围道路,路面沉降,裂缝的产生与发展;
'%q$`KDb ;)N>t\v (4)坑内水平支撑的轴向力随基坑开挖的变化情况;
4R18A=X pe^u$YE (5)竖向立柱的垂直位移与侧移;
wgCa58H76 eek7=Z 2?监测要求:
0lhVqy}:}o UQ{L{H (1)基坑支护监测由专业队伍进行,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应在工程桩及围护桩施工前进行,并将原始数据及现状记录在案,以便以后对照;
"g$IP9?U dFKM
8_jH (2)一般情况下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如遇险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Nofp& "[y-+)WTG (3)专人负责,及时将信息反馈各方,便于分析处理;
``wSc0\ uj :%#u (4)每天的数据应控制成相关曲线,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整个基坑稳定情况。如遇有变形过大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各部门以便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_/i4MtM 0PlO(",a 五、结论
~\J}Kqg gNt(,_]ZR 本方法适用于类似软土地基的支护。现场监测表明:基坑结构安全可靠,最大土体侧移 12mm,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未发现附近地面下沉,地下水渗流较小。
H$y-8-&) /~zai} Djg,Lv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