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地铁建设中考虑地震作用的必要性和避免地震破坏的措施? 'EFSr!+
tFLdBv!=:^
答: 9U1cH qV
由于在以往地下结构震害事例较少、程度较轻, Ei!5Qya>
人们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 认为地下结构具 E6(OEC%,
有较强的抗性能, 地震中不易 dn0?#=
遭受破坏。但对这个问题通过仔细分析即可 }t!,{ZryE1
发现, 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以及地下 ZS51QB
结构的大量建设是近年才出现的。在日本关 a nK7j2
东地震和我国唐山地震时代, 东京和唐山市 "L^Klk?Vn
内的主要地下结构仅为一些给排水管道, 数 S-{3'D[Nj
量不多, 分布也不广泛。近年来, 随着城市 Ipo?>To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地铁系统、盾构法隧 2_@vSwC
道、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道及共同沟等大 5~Vra@iab:
量兴建。而这些地下结构基本上还未曾经历 !e?;f=1+E
过大的地震, 其抗震性能也未得到检验。因 `p`)D6
此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好、 $
2'AY
地震中不易破坏。 ~e,k71
这一点已被1995 年阪神在地震所证实。 `$j"nP F_
这次地震不仅使城市生命线工程(地下给排 ^E_`M:~
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等) 遭到严重破坏, 地 u^H:z0
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等大型地下结构也受到破 t5dk}sRF
坏, 其中产生了地铁车站完全倒塌而不能使 e%#(:L
用的先例。地铁的破坏, 造成了极其严重的 'V";"Ei
经济损失和给神户市的震后恢复重建工作带 6x%uWZa'
来严重影响, 其本身的维修也非常复杂。 j)IXe 0dMC
阪神地震, 使工程界认识到必须重新具 m1DzUq;
体评价地下结构抗震安全性, 加强对地下结 >SO !{
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对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提 :A%|'HxH3
出相应的建议和抗震措施, 这在大力提倡城 ~~eR,HYk
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21 世纪, 具有重要 G0p|44_~t
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Sc
Uh
-y_
由于地铁是投资非常巨大的基础工程, B WdR~|2
是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铁的 d<mj=V@bd
破坏和功能丧失, 不仅会使经济上蒙受严重 z(]14250
损失, 同时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Bbuy
y
要把地铁结构设计成能抵抗周围地层介质的 a1]@&Dr
地震运动和变形是不可能的, 必须使地下结 KLpu7D5(|
构具有延性, 能承受周围地层介质的变形, Bw2-4K\"kc
并且不丧失承受静载的能力, 而不应是使地 =fmM=@!$<
下结构抵御惯性力, 从而使人们改变以往单 )rJ{}U:S
纯依靠增强结构强度来提高抗震性能的传统 -QR&]U+
观点。 l$KC\$?%*
根据各国地下结构的震害分析,提高地 =Q985)Y&
下结构抗震承载能力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 5:(uD3]
施: ①将地下结构建于均匀、稳定地基中,远 U
X)k;h
离断层,避免过分靠近山坡坡面和不稳定地 2\h]*x%:
段,尽量避免饱和砂土地基; ②在相同条件 %_xRS
下,尽量选取埋深较大的线路,远离风化岩层 ~nk{\ rWO
区; ③区间隧道转交处的交角不宜太小,应加 *B"p:F7J|
强出入口处的抗震性能; ④在施工条件允许 )G$/II9d
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暗挖法施工,即使用明开 90OSe{
挖法,也要注意回填土的性质与地基土类型 IV$pA`|V
相似; ⑤在结构中柱和梁或顶板的节点处,应 O>e2MT|#k
尽量采用弹性节点,而不应采用刚性节点,这 s)Bl1\Q
样可以减小中柱承受的外力。原苏联在修建 o.yuz+
塔什干地铁时,采用了中柱顶端与横梁活动 &oJ=
连接的方式便是工程实例。 fY3^L"R
总之, 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时并不是绝对安全的。 KKm&~^c
以前地下结构地震震害轻、数量少, 并不能说明地下 ;WX)g&19x
结构在地震作用时安全。在我国大力提倡开 ,-7w\%*
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今天, 修建地铁已成为解 L{fKZ
决城市交通和城市污染等“城市综合症”的 +Bk d
重要途径。而有些待修建地铁的城市, 其地 tRU+6D
<w
基状况并不很好, 如南京, 地铁沿线地基土 69{^Vfd;Y
层不均匀, 并且还不活动断层通过。对于类 ()1\b
似情况, 应在设计和施工中予以充分考虑, Xq`|'6]/
使其安全系数足够大。我们应汲取阪神地震 h=6Zvf<x
的沉痛教训, 防患于未然, 即使在修建地铁 .nCF`5T!
的大城市发生强烈地震, 也能确保地铁结构 [<m1xr4"k
的安全和交通畅通。否则, 其后果不堪设 7\*_/[B
想, 这不是危言耸听。 y/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