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308159阅读
  • 866回复

[会议]《岩土工程1000问》一书限期征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_rtzhan

发帖
33
土币
658
威望
26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6楼 发表于: 2010-01-04
继续上面的,下面为工程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可供施工人员参考 {=:#S+^ER  
<O~WB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u_O# @eOc  
3.1 缩径 e)^j+ l  
3.1.1 产生的原因 #$ thPZ  
(1)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a|j%n  
(2)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砼桩身夹泥或缩颈。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 oDB`iiBXQ  
3.1.2 防治措施 @I3eK^#|P  
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 pf"<!O[  
(1)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 `8_z!)  
(2)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预防清孔后的在浇筑砼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径的产生。 B}?IEpYp  
3.2 断桩 |Bo .4lX  
3.2.1 产生的原因 L,[;k  
(1)混凝土拌和物发生离析使桩身中断。 9]'&RyH=#  
(2)灌注中,发生堵塞导管又未能处理好;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而处理不良时,都会演变为桩身严重夹泥,砼桩身中断的严重事故。 /*)Tl   
(3)灌注时间过长,首批砼已初凝,而后灌注的砼冲破顶层与泥浆相混;或导管进水,未及时作良好处理,均会在两层砼中产生部分夹有泥浆渣土的截面。 1QqHF$S  
3.2.2 防治措施 G'z{b$?/[  
(1)导管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砼的重量;内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毫米,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检查锤作通过试验;导管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要长一些,一般为4米,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 b-5y9K  
(2)导管在浇灌前要进行试拼,并做好水密性试验。 v}JD2.O+  
(3)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与拔管速度,导管不宜埋入砼过深,也不可过浅。及时测量砼浇灌深度,严防导管拔空。 d' >>E  
(4)经常检测砼拌和物,确保其符合要求。 {D&9UZm  
3.3 桩顶局部冒水、桩身出现孔洞 2{,n_w?Wy  
3.3.1 产生的原因 v;1F[?@3Y  
(1)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导管内外砼新鲜程度不同,再加上灌注过程中上下活动导管过于频繁,致使导管活动部位的砼离析,保水性能差而泌出大量的水,这些水沿着导管部位最后灌入的、最为新鲜的砼往上冒,形成通道(即桩身孔洞) 。 t ~7V { xk  
(2)水下砼灌注过程中,砼倾倒入导管速度过快过猛,把空气闷在导管中,在桩内形成高压气包。高压气包在其自身浮力或导管起拔等外力的作用下,在砼内不断上升,当上升到桩顶附近时,气包浮力与上升阻力接近,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气包便滞留在桩身内,最终形成桩身孔洞。另外,有一些桩在余桩截后,桩身内残余的高压气体,因通道打开而顺桩身的细小缝隙释放出来。这时,常会携带部分遗留在气包内的水往上冒,出现“桩顶冒气泡”的怪现象。 eet Q}]  
(3)水下砼灌注时间过长,最早灌入孔内的砼坍落度损失过大,流动性变差,终灌导管起拔后会留下难以愈合的孔洞。 ]bdFr/!'S+  
3.3.2 防治措施 LtgXShp_!  
(1) 控制导管的埋深,灌注过程中做到导管勤提勤拔。  :nY 2O  
(2) 砼倾入导管的速度应根据砼在管内的深度控制,管内深度越深,砼倾入速度越应放慢。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始终保持导管内满管砼,以防止桩身形成高压气包。实际施工中,往往因为导管每次起拔后管内都会形成空管,再次灌注时,桩身形成高压气包就很难避免。因此,应在灌注过程中适当上下活动导管,把已形成的高压气包引出桩身。 G bP!9I  
(3)加适当缓凝剂,确保砼在初凝前完成水下灌注。 0u B'g+MU`  
3.4 钢筋笼上浮 H].y w9  
3.4.1 产生的原因 uGN^!NG-0  
砼由漏斗顺导管向下灌注时,产生一种顶托力,使钢筋笼上浮。 m} ?rJ  
3.4.2 防治措施 \00DqL(Oj`  
(1)钢筋骨架上端在孔口处与护筒相接固定。 ^L4Qbc(vJ  
(2)灌注中,当砼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砼灌注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间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 una%[jTc  
(3)砼液面进入钢筋笼一定深度后,应适当提导管,使钢筋笼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但注意导管埋入砼表面应不小于2 m,不大于10m。如果钢筋笼因为导管埋深过大而上浮时,现场操作人员应及时补救,补救的办法是马上起拔拆除部分导管;导管拆除一部分后, 可适当上下活动导管;这时可以看到,每上提一次导管,钢筋笼在导管的抽吸作用下,会自然回落一点;坚持多上下活动几次导管,直到上浮的钢筋笼全部回落为止。当然,如果钢筋笼严重上浮,那么这一补救措施也不一定会十分奏效。 wN-i?Ek0;  
3.5 “烂桩头” R<ND=[}s  
3.5.1 产生的原因 %(/!ljh_  
(1)清孔不彻底,桩顶浮浆过浓过厚,影响水下砼灌注时测量桩顶位置的精度。 5~sx:0;  
(2)导管起拔速度过快,尤其是桩头直径过大时,如未经插捣,直接起拔导管,桩头很容易出现砼中间高、四周低的“烂桩头”。 _,74)l1  
(3)浇筑速度过快,导致孔壁局部坍塌,影响测量结果。 "6ECgyD+E!  
3.5.2 防治措施 oEz%={f  
(1)认真做好清孔工作,确保清孔完成后孔口没有泥块返出;在空孔较长的桩内测量砼上升面时,应控制好测量重锤的质量。通常认为使用5~40mm碎石砼时,重锤的质量可以控制在1.5kg 左右;使用5~25mm 碎石砼时,重锤的质量可以控制在1kg 左右。在设计桩顶与地面距离<4 m时,通常认为使用竹竿通过手感测量砼面更直观,精度更高。 a&{X!:X  
(2)砼终灌拔管前,应使用导管适当地插捣砼,把桩身可能存在的气包尽量排出桩外后,以便精确测量砼面。也可通过导管插捣使桩顶砼摊平。 Z;Rp+ X  
3.6 灌注砼时桩孔坍孔  $!@\  
灌注水下砼过程中, 发现护筒内泥浆水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 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为坍孔征兆。如用测深锤探测砼面与原深度相差很多时,可确定为坍孔。 s) O[t  
3.7 护筒冒水 6R;3%-D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t>)45<PEw  
3.7.1 产生原因 b,TiMf9},h  
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较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F*@C-  
3.7.2防治措施 I&|f'pn^<  
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XZQ~  
qm*}U3K  
eas:6Q)  
工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Pl=]Srw  
     ^rl"rEA  
    对于起伏较大的地形即使相邻的两根桩成桩实际孔深也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设计图纸和会审纪要中明确指出:此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桩,必须达到入岩深度1m,同时满足有效桩长最小为9m,钢筋笼长仍为有效桩长的2/3,此时会造成造成钢筋加工的难度,影响钢筋焊接质量控制,而且对技术人员的工作要求高(如:技术人员不得不首先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算出此根桩大概成孔深度、推算出钢筋笼制作的长度、从而减少浪费和工程的顺利施工)。 6 9y;`15  
   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以下情况,当钻机钻到勘察报告推算出的深度时,根据现场钻机情况(从钻孔速度、返浆颜色、返浆颗粒大小)推知其并未达到中风化泥浆中砂岩,而且未满足入岩1m的要求,原因是:根据勘察资料绘制中风化基岩持力层板标高等值线,由于等高线是根据钻孔资料推测绘制而成,当中风化岩面起伏较大时,可能相差很大,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现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入岩深度。并采用双控施工方法。所谓“双控”即桩长和桩压力必须同时满足。如果桩长不够,桩压力已经满足,必须打设至设计要求桩从而保证施工工程质量。即使桩长已达到设计要求,仍要满足桩压力相关要求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250 - 2010-01-05
离线jake123

发帖
49
土币
2631
威望
30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7楼 发表于: 2010-01-04
很有创意的东西,支持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100 - 2010-01-05
离线贾小光

发帖
32
土币
1961
威望
27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8楼 发表于: 2010-01-04
这个想法很有创意!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100 - 2010-01-05
离线hulongji

发帖
15
土币
517
威望
9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9楼 发表于: 2010-01-05
十、岩土工程新理论新工艺及其它所有分项100问? P^MOx4  
将数学方法运用于岩土工程设计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OI} &m^IOo  
以下是本人将“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于桩基础设计的实践。 _8}QlT  
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qj0 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就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多种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作出总的评价,即对评判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条件给每个因素对象赋予一个非负实数—评判指标,再据此排序择优。它是对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所以模糊综合评价又称为模糊综合决策或模糊多元决策。 '^%~JyU  
具体步骤如下: bW#@OrsS  
1)、确定因素论域与评语论域 a</D_66  
2)、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 EA.D}XC  
3)、隶属函数与模糊矩阵的确定 L.xZ_ 6  
4)、评价因子权值的确定 juAMAplf  
5)、模糊数学模型计算、求解模糊关系方程 0Iud$Lu  
2  工程实例 + SZYg[  
2.1  概况 ^1:U'jIXO  
某高层住宅楼设计基础方案采用承台配合大直径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层,桩顶标高5.45米,桩长16.50米,直径1300mm~1700mm,总桩数30根(其中直径1300mm桩4根,直径1500mm桩18根,直径1700mm桩8根)。 41#w|L \  
2.2  方案讨论 eMOD;{Q?X  
据笔者调查,在本地区建筑桩基础的设计中选择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情况很少,一是施工经验不足,而此种设计方案通常为单柱单桩,每桩分担的荷载大,若出现不合格桩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且该种桩补救工作难以进行;二是从造价方面来看,单根桩随着直径的增大造价将成倍增加,虽然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通常总的经济投入较大。 ES<1tG  
本工程工期要求特别紧张,因而设计最终选择大直径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针对该实例,笔者按照常规设计了中等直径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的比较方案,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几种方案进行比较,将与设计方案密切相关的定量指标中的造价和工期、定性指标中的施工技术成熟度、施工难易和环境影响等通过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为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x?x`oirh  
3  方案比选 FZd.L6q  
3.1  方案设计 |o'Q62`%}  
原大直径桩设计方案与笔者提供的另外两种直径桩设计方案如下: VZ>On$hp  
方案设计               设计参数 O2{)WWOT  
方案一(原方案)    大直径桩    桩径1300mm、桩数4根;桩径1500mm、桩数18根; W$JebW<z(  
                      桩径1700mm、桩数8根;桩长均为16.5m n}A\2bO  
方案二(比选方案)    大直径桩    桩径800mm、桩长16.5m、总桩数116根 a/~aFmu6b  
方案三(比选方案)    中等直径桩    桩径600mm、桩长16.5m、总桩数180根 nqR?l4 DX  
3.2  根据数学方法综合评价结果 7;.xc{  
                 综合评价结果隶属度表 Bhqft;Nuh  
评价等级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X.ONa_  
优    0.098    0.244    0.420 QQk{\ PV  
良    0.172    0.256    0.260 IUGz =%[  
中    0.323    0.436    0.270 ggt DN{t  
差    0.407    0.064    0.050 -]C c  
3.3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与说明 -B#yy]8  
                     综合评价结果表 d{et8N  
方  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4@ILw  
综合评价结果    差     中        优 d;tkJ2@NO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分析:方案一从施工工期这一单因素来说的确具有最优性,但是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其评价结果最差,隶属度评价等级最低;而方案三在施工工期方面是最不利的,但是综合评价后隶属度等级最高,属于最优方案。 bLz*A-  
从这一实例也可看出,单因素评价跟综合评价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当不存在对某一因素有特殊要求时,应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500 - 2010-01-05
走过的路上留下我的脚印!
离线astar133

发帖
86
土币
9444
威望
30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0楼 发表于: 2010-01-05
三、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100问 sKLX[l  
问:公路工程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哪些?其加固原理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VSel4;\t  
答: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填法、抛石挤淤法、强夯法、强夯置换法、膨胀土掺灰改性换土法、石灰桩法、EPS超轻质填料法、堆载预压法、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深层搅拌法、振冲挤密碎石桩法、爆破挤密法、预制管桩法、CFG桩法等。 G DSfT{kK\  
各种方法的加固原理和适用范围如下: p\wJD1s  
1.换填法:通过将软弱土或不良土开挖至一定深度,回填抗剪强度高、压缩性小的材料,如砂砾、石渣、碎石土等,并分层压实,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的目的。适用于深度较浅的各种软弱土地基。 MFJE6ei  
2.抛石挤淤法:通过抛石碾压或夯击回填碎石置换淤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适用于淤泥及淤泥质黏土地基。 y$ Zj?Dd#  
3.强夯法:采用质量为10t~40t的夯锤从高处自由下落,地基土体在强夯的冲击力和振动力作用下密实,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的目的。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Y;h[J.p  
4.强夯置换法:采用质量为10t~40t的夯锤从高处自由下落,边填碎石边强夯,以达到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体,由碎石墩、墩间土以及碎石垫层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的目的。适用于粉砂土和软黏土地基等。 fnzy5+9"  
5. 膨胀土掺灰改性换土法:将原地基膨胀土翻松,掺加一定比例的石灰后,分层压实,并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以达到消除或减小膨胀性、提高土体强度、降低土中含水量的目的。适用于膨胀土地基。 "re-@Baw  
6.石灰桩法:通过机械或人工成孔,在软弱地基中填入生石灰块或生石灰加其他掺合料,通过石灰的吸水膨胀、放热以及离子交换作用改善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形成石灰桩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适用于杂填土、软黏土地基等。 _\5~>g_  
7. EPS超轻质填料法:EPS(发泡聚苯乙烯)容重只有土的1/50~1/100,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压缩性能,用作填料,可有效减小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减小作用在挡土结构上的侧压力。根据需要可用于换填部分地基土。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填方工程。 `T ^G^7&  
8. 堆载预压法:通过在地基中设置排水通道——水平向的砂垫层和竖向的排水系统(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带(板)等),以缩小土体固结排水距离,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排水固结,地基承载力提高、沉降减小。主要适用于在限定工期内,通过预压处理可以满足路堤稳定与工后沉降要求的填方路堤,如软粘土、杂填土、泥炭土等地基。 mOll5O7VW  
9.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排水通道——水平向的砂垫层和竖向的排水系统(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带(板)等),然后在上面铺一层不透气密封薄膜+无纺土工布,通过对排水体系进行长时间不断抽水抽气,在地基中形成负压区,而使软粘土地基产生排水固结,同时结合堆载预压,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工后沉降的目的。适用于软粘土地基。 m(D]qYwh  
10. 深层搅拌法:利用深层搅拌机将水泥浆或水泥粉和地基土原位搅拌形成圆柱状、格栅状、或连续墙水泥土增强体,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在上述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中也常用它形成水泥土防渗帷幕。深层搅拌法分喷粉搅拌法和喷浆搅拌法两种。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和粉土等软土地基。应注意:当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vY6W|<s  
11. 振冲挤密碎石桩法:其加固原理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依靠振冲器的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小;另一个方面是依靠振冲器的水平振动力,加回填料(碎石)使砂层挤密,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并提高土体抗液化能力。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饱和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J.*XXM- V  
12. 爆破挤密法:利用在地基中爆破产生的挤压力和振动力使地基土密实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适用于饱和净砂、非饱和但经灌水饱和的砂、粉土、湿陷性黄土地基。 nR \'[~+  
13. 预制管桩法:通过在地基中设置预制好的钢筋混泥土管桩,使其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的目的。由于预制桩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易保证,处理效果良好,且管桩可工厂批量生产等优点,在软基处理中预制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各种深厚软弱地基。但不管是打入式还是静压式预制桩在施工时都存在挤土效应,桩周土体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超孔隙水压力和地表隆起,若挤土过于严重还会引起相邻桩倾斜、断裂、偏位等现象,或引起附近建筑物基桩变形过大以至影响其安全稳定,设计及施工时应引起注意。 Eu@5L9A  
14. CFG桩法: CFG桩是由碎石、石屑、粉煤灰掺适量水泥加水拌合,用振动(锤击)沉管打桩机或其它成桩机具制成的一种低标号的桩体。其有效处理深度可达30m以上,施工控制较容易,28d抗压强度可达8MPa以上,可大幅提高路基承载力,增加路堤抗滑稳定性。其主要用来加固地基,和被挤密的桩间土一起,通过褥垫层形成CFG桩复合地基共同承担上部荷载。
[ 此帖被astar133在2010-01-05 14:14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250 - 2010-01-05
离线astar133

发帖
86
土币
9444
威望
30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1楼 发表于: 2010-01-05
三、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100问 %:6?Y%`*[  
问:水泥粉体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发生“堵管”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Cf ]  
答:“堵管”是水泥粉体搅拌桩喷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喷粉不畅或不喷粉的现象。 &!.HuRiuC  
堵管的原因有: <T,A&`/  
1.水泥含有粗颗粒,造成堵管。 suJ_nb  
2.灰管压力过小,造成水泥粉“淤积”或搅拌钻头的喷灰口被土块等堵塞。 'aJgLws*w  
3.孔内压力过大,造成喷灰管受扭过大,形成“麻花”状。 4 k}e28  
解决的办法有: cleOsj;S  
1.水泥严格过筛,杜绝粗颗粒的掺入。 Y8s;w!/  
2.适当调高管道压力。 F:FMeg  
3.调整钻进速度。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250 - 2010-01-05
离线zsm101214

发帖
96
土币
598
威望
9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2楼 发表于: 2010-01-05
七、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100问 =Z0t :{  
阐述“新奥法”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理? :Z`4j  
B+VuUt{S  
答题: w8M2N]&:  
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修建方法的简称(New Austria Tunnelling Method,简称NATM),在我国常把新奥法称为“锚喷构筑法”。采用该方法修建地下隧道时,对地面干扰小,工程投资也相对较小。在我国上前的地下隧道修建中,使用本方法较多,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施工经验,工程质量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保证。使用此方法进行施工时,对于岩石地层,可采用分步或全断面一次开挖,锚喷支护和锚喷支护复合衬砌,必要时可做二次衬砌;对于土质地层,一般需对地层进行加固后再开挖支护、衬砌,在有地下水的条件下施工必要降水后方可施工。 NGzgLSm\  
新奥法的基本要点可归纳如下: 6XUuGxQV/  
1.岩体是隧道结构体系中的主要承载单元,在施工中必须充分保护岩体,尽量减少对它的扰动,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强度。为此,施工中断面分块不宜过多,开挖应当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或机械掘进。 =v-2@=NJ`K  
2.为了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应允许并控制岩体的变形。一方面允许变形,使围岩中能形成承载环;另一方面又必须限制它,使岩体不致过度松弛而丧失或大大降低承载能力。在施工中应采用能与围岩密帖、及时筑砌又能随时加强的柔性支护结构,例如,锚喷支护等。这样,就能通过调整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它参加工作的时间(包括闭合时间)来控制岩体的变形。 <bmLy_":  
3.为了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中应尽快闭合,而成为封闭的筒形结构。另外,隧道断面形状应尽可能圆顺,以避免拐角处的应力集中。 Z[#IfbYt  
4.通过施工中对围岩和支护的动态观察、量测,合理安排施工程序、进行设计变更及日常的施工管理。 3P=w =~e  
5.为了敷设防水层,或为了承受由于锚杆锈蚀,围岩性质恶化、流变、膨胀所引起的后续荷载,可采用复合式衬砌。 ksI>IW  
6.二次衬砌原则上是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修筑的,围岩和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因而提高了支护体系的安全度。 lglYJ,  
上述新奥法的基本要点可扼要的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250 - 2010-01-05
离线tainiaole

发帖
664
土币
227
威望
118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3楼 发表于: 2010-01-05
支持问题征集,汇总后可出书。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100 - 2010-01-05
离线liyifeng

发帖
19
土币
76
威望
16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4楼 发表于: 2010-01-05
支持!总结、发展共进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100 - 2010-01-05
一叶舟
离线astar133

发帖
86
土币
9444
威望
30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5楼 发表于: 2010-01-05
三、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100问 }2xb&6g~o  
问: 水泥粉体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孔口水泥粉反喷”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处理? fiqj;GW  
答: 在水泥粉体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提钻至孔口附近时,桩下部冲出的高压气体携带干水泥粉从桩孔口反喷出来,喷射高度有时直达2~3m,导致不得不终止施工,孔口水泥粉堆积、污染环境,这种异常现象常让施工人员防不胜防,搞得施工人员“灰头土脸”。 )fR1n}#  
     “孔口水泥粉反喷”现象多发生在软土含水量小于40%、上覆粘土层较密实和软土含有粘土夹层以及沟塘回填土较厚的地基中。 ]Hj`2\KD.d  
      “孔口水泥粉反喷”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特殊地质条件、人为和机械的因素。 +2(Pc JR~  
        1.特殊地质条件 /2'c>  
       1)软土含水量较小。含水量较小的地基,由于送灰压力大,孔下部不可避免的积聚了高压的气体能量,产生了一种向上顶的“反压”,当没有其他排气降压通道时,高的“反压”气体就会携带干水泥粉在硬壳层与软土的交界面附近易扩桩径的位置突然能量释放,从桩的上部冲出向上喷粉。 _ ^3@PM>  
       2)上覆土层干燥、塑性指数高,多呈硬塑状态,含水量在20%~25%之间,硬壳层的土层裂隙不发育,通气条件不好,气体溢出困难,使孔内积聚形成高压气体。因高压气体能量不能通过裂隙向外释放,导致桩周出现喷粉、喷气现象。 EM~7#Y  
      2.人为和机械因素 n(# c`t*  
      粉喷桩钻头的结构不合理,钻头的两刀片呈圆形,上下重叠作封闭状。一旦桩下部存在高压气体形成反压,高压气体不能通过封闭的钻头随时向上释放,使桩体内的能量积聚,最终导致在桩上部易扩径的部位处爆发、出现向孔口喷射干水泥粉和气体的现象。 :O#gJob-%s  
      “孔口水泥粉反喷”的处理措施有: 3DHvaq q7  
      1)为解决土层含水量较小的问题,下钻时可适当往孔口内注水,增加土与水泥的结合能力。 C9+Dw#-f V  
      2)在保证能正常送灰的前提下,尽量调节和减小送灰时的压力。 w`38DF@K  
      3)改进钻头的结构,在刀片边部切口或在刀片中间打孔,给桩底高压气体提供能量释放的通道。 [ 1D)$"  
     4)适当提高下钻、喷粉、复搅和提钻的速度。 .?7So3   
     5)出现这种现象时,在桩周打一两根空桩,为施工桩提供能量释放的空间。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250 - 2010-01-05
离线hongxing0210

发帖
452
土币
1583
威望
434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6楼 发表于: 2010-01-05
问: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影响因素? SwQOFE/Dv~  
答: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ec,z6v^9  
   直接支承基础的地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根据荷载的大小和性质给基础选择可靠的持力层。 fG^7@J w:G  
通常根据土承载力大小,压缩性高底和分布均匀程度,可将地基分成以下三种典型情况考虑。 ]*;RHy9  
1、地基土深度方向土质均匀时,基础尽量浅埋。基础底面埋入持力层>15cm,埋深基础顶面在地面下10㎝。 @)8NI[=6O  
2、上层土较下层土好的地基,根据上层土的厚度决定埋深。当有软弱下卧层时,持力层厚度不宜太薄,一般应大于基底宽的1/4,其最小厚度为1~2m。 *GB$sXF  
3、上层差,下层好的地基,基础尽量浅埋。 DDZTqsws  
4、基础底面应尽量埋于地下,水位以上,避免地下水对基础的腐蚀。 J78Qj[v  
二、基础上的荷载和性质 (p'/p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的埋深不同 zbdOCfA;  
  1.有地下层建筑物,加深。 qrOB_Nz  
  2.荷载大的建筑物加深。 N>h]mX6  
三、土的冻胀影 !G@V<'F  
某些粒土在冻结时,往往发生就膨胀,向上隆起即所谓冻胀现象。 _y.mpX&  
冻胀使基础抬高,解冻时基础下沉,为了均匀变形,置入可冻胀土中的基础,应保证其最小埋深。 :^C#-O  
四、相邻建筑的埋深 %YsRm%q  
    基础埋深不宜深于相邻原有建筑,如不能满足要求,而基础应保持一定的净距, 一般取底面高差的1-2倍,若还不能满足需要加固原有基础。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250 - 2010-01-06
离线hongxing0210

发帖
452
土币
1583
威望
434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7楼 发表于: 2010-01-05
问: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如何应用共同作用? lU >)n  
(1)有效地利用上部结构的刚度,使基础的结构尺寸减小到最小程度。例如,把上部结构与基础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箱形基础高度可大为减小;当上部结构为剪力墙体系时,有可能将箱基改为筏基。应注意的是,上部结构的刚度是随着施工的进程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利用上部结构刚度改善基础工作条件时,应模拟施工过程进行共同作用分析 ,以免造成基础结构的损坏。 =Td#2V;0  
    (2)对建筑层数悬殊、结构形式各异的主楼与裙房,可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基础,经慎重而仔细的共同作用分析比较,可使主,裙房的基础与上部结构全都连接成整体,实现建筑功能上的要求 AqTR.}H  
(3)运用共同作用的理论合理地设计地基(包括软弱地基如固)与基础达到减少基础内力与沉降、降低基础造价的目的。例如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考虑桩间土的承载作用 ,得以加大桩距、减少桩数,合理布桩、减少基础内力,从而在整体上降低基础工程的造价。
1条评分
土老帽 土币 +250 - 2010-01-06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